湍流场论文_蒲汲君,周其斗,吕晓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湍流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湍流,曲率,多相,多普勒,技术,测速,涡旋。

湍流场论文文献综述

蒲汲君,周其斗,吕晓军[1](2019)在《非均匀湍流场中螺旋桨噪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螺旋桨在湍流中的非定常噪声问题,在均匀湍流下螺旋桨宽频噪声相关性法的基础上,推导了非均匀湍流下螺旋桨宽频噪声的公式。在均匀湍流的研究中使用了十桨叶螺旋桨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吻合较好。对于非均匀湍流中的问题,研究发现湍流的不均匀程度不会对宽频谱波峰的位置产生影响,噪声谱波峰的位置仍然取决于叶频,湍流的不均匀程度只会改变叶频处的波峰高度。最后研究了均匀湍流和非均匀湍流中侧斜角对螺旋桨噪声的影响,发现桨叶侧斜角的存在会降低螺旋桨在湍流中受到的宽频噪声。(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春[2](2019)在《双旋转入流湍流场流动特性的大涡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为了促进充分燃烧通常采用旋流入流装置,通过旋流流动产生涡破碎进而引起的中心回流区可以实现充分混合的同时稳定火焰,旋流燃烧技术因其稳定高效、清洁燃烧的特点,已经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手段。与此同时为了降低NO_x及颗粒物的排放,旋流燃烧技术在航空和地面燃气轮机燃烧室及各类工业装置中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通过旋流器产生旋流,其中的螺旋叶片引导气流形成螺旋状态,同时也有减缓流速的作用,有效地降低了横直管中的压力波动。本文分别采用UG和ICEM-CFD软件对本课题组设计的双旋流器进行建模与高质量的分块结构网格划分,包含内外管道的双旋流装置。使用OpenFOAM计算程序对该旋流器装置中的空气分别与甲烷和氮气这两种不同密度气体混合快慢的问题展开了大涡模拟(LES)研究。使用OpenFOAM软件对该装置开展了叁维冷态流场计算,包括旋流角度为60度、90度和120度的同向和异向旋流器,其中旋流数分别为0.25、0.36和0.51。在保证内外管道动量通量一致的前提下,内管中的甲烷与外管中的空气具有不同的速度入流。结果显示,在异向旋流器下,内外管道的速度差产生了较强的剪切力,加速了流场的混合,使得流场在下游发展的更加完全。相较于同向旋流器,异向旋流器在中下游产生了更强的涡破碎。对比同轴向位置处的流场,发现异向旋流器相对于同向旋流器流场混合的更加完全,发展更快,而经过同向旋流器的流场扩张角度更大。此外异向旋流器的流向涡要比同向旋流器更强。且在异向旋流器下可以观察到进动涡核的存在,但是在同向旋流器下并未发现,旋流剪切层的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对比叁个不同旋流数下的甲烷-空气混合流场发现旋流数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流场的混合以及组分的扩散。同时,针对旋流角度为60度的旋流器,研究了空气分别与甲烷和氮气的混合过程。发现不同密度气体与空气的混合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扩散系数的不同导致旋流器出口处组分的分布不同,同时流场中的流向涡和平面涡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综合本研究结果可以得出,旋流强度对流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旋流强度的增强促进了流场的混合。同向与异向旋流器的差异性也会导致剪切力的差异性,显然异向旋流器的流场发展更快。流体密度的差异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响着流场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5-01)

王莹[3](2019)在《基于曲率和旋转作用湍流场的RANS/LES混合模型改进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受曲率和旋转影响的湍流场是离心泵、风机等旋转机械中的典型流动,流道弯曲产生的曲率效应和系统旋转引起的旋转效应使流动受离心力和科氏力的作用,导致流动的不稳定性增加、瞬态特征明显。RANS/LES混合模型折中考虑计算精度和工程应用效率,被称为大涡模拟方法(Large eddy simulation,LES)广泛应用前的替代模型,是目前工程中极具潜力的湍流精细模拟方法。但由于雷诺时均模拟(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的控制方程构建基于瞬时速度的时间平均和湍流粘度的线性假设,且目前常用混合模型中的LES亚格子模型同样基于小涡的各向同性假设,RANS/LES混合模型难以准确模拟有离心力和科氏力作用的湍流场。此外,RANS/LES切换函数是RANS/LES混合模型的核心函数,它决定RANS和LES两种模型的切换模式,影响整体的模拟精度,然而目前对RANS/LES切换函数的研究并不充分。因此,研究RANS/LES混合模型的切换函数,针对有曲率和旋转作用的湍流场,发展考虑曲率效应和旋转效应的RANS/LES混合模型具有重要的学术及工程意义。本文采用理论研究、数值计算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RANS/LES混合模型展开研究,分别从RANS/LES切换函数和曲率旋转两方面对RANS/LES混合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有曲率和旋转作用流场的RANS/LES混合模型—CRQM-DES。改进模型的验证在两个经典曲率和旋转作用算例—弯曲管道和旋转直通道中完成,最终基于“天河二号”超算平台将该模型应用到离心泵模拟中。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性成果有:1.系统总结了有曲率和旋转作用湍流场的数值研究现状,分析了RANS/LES混合模型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确定了将RANS/LES混合模型应用到有曲率和旋转作用湍流场的改进思路。2.阐述两类RANS/LES混合模型的基本理论,重点推导并总结基于两方程SST k-ω的RANS/LES混合模型的构造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90°弯管及旋转直通道内流,并基于实验结果综合评价两类混合模型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DES类混合模型更适合模拟有曲率和旋转作用的流场。3.DES类混合模型RANS/LES切换函数中的滤波网格尺度?延用LES的定义方法,而DES边界层网格则是与LES各向同性网格有较大区别的各向异性网格。本文针对DES边界层网格各向异性的特点,提出新的DES类模型滤波网格尺度定义方法。研究DES边界层网格对DES模型工作模式的影响,得出典型DES边界层网格叁向网格尺寸的长宽比特点;分析现有用单向网格尺寸定义的滤波网格尺度对DES模拟的不利影响,提出叁种综合考虑叁向网格尺寸的新滤波尺度:?_(AM)、?_(GM)和?_(QM)。基于OpenFOAM开源平台实现改进方案的程序化。结果表明,采用滤波网格尺度?_(QM)的QM-DES模拟结果最为准确。4.针对DES类模型不能准确模拟曲率旋转流场中各向异性湍流特征的固有缺陷,首次将Spalart-Shur曲率修正法和附加旋转项法应用于DES类模型,得到CRQM-DES模型。在此过程中,转化原始改进项并将之移植到QM-DES模型控制方程中。结果表明,本文的曲率旋转改进能提高对离心力和科氏力作用湍流场的模拟精度。随后应用CRQM-DES研究四种曲率的弯管流动及五种旋转数下的旋转直通道流动,分别得到曲率和旋转数对内流的影响规律。5.基于“天河二号”超算平台的多节点并行计算,应用CRQM-DES模型研究了一台比转速为66.7的离心泵的内流规律,分析了叶轮流道不同流向截面上的流动结构、压力和速度分布的变化,最终得到曲率和旋转对叶轮流向截面流动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5-01)

罗啸宇,李秋明,刘震卿,熊世树[4](2019)在《风机尾流区湍流场特性数值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LES模型利用致动方法对风机进行尾流数值研究,分析风机尾流速度场分布特点,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对比,研究多个致动方法适用条件,首次开展风机尾流流场动量平衡研究,为风机尾流解析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全流域内,致动线方法模拟结果与实验吻合,而在近尾流区,致动盘方法难以捕捉较大流场梯度;在远尾流区,动量平衡主要发生在对流项与湍流应力项之间,而在近尾流区,压力梯度项较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翰韬[5](2018)在《基于双高斯—谢尔模涡旋光束干涉的尾流湍流场探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日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领域,进行海洋环境监测来保证相关核心利益的安全成为了海洋安全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水下湍流场探测是海洋环境监测中的重要部分,水体中的温度分布、盐度分布和流速场分布均会形成强度分布各异的湍流场,而各类水下航行物均会对湍流场的分布产生不同的影响。对海洋湍流场强度分布的测量,可以实现海洋环境特定目标的监测。本文在传统平面波马赫-曾德尔干涉仪测量海洋湍流折射率结构函数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高斯-谢尔模涡旋光束作为测量光束,从光束在不同强度的海洋湍流场中的传输特性、双光束的干涉特性、湍流场探测方法验证和非均匀湍流场测量四个方面展开,进行基于双高斯-谢尔模涡旋光束干涉方法的水下湍流场探测研究。为了获得更大的湍流场强度测量范围,本文选取±1阶高斯-谢尔模涡旋光作为测量光束,利用交叉谱密度方法讨论单光束在均匀湍流场中的传输特性,获得单光束光强分布与湍流场各参量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光强分布与湍流场强度的关系,进而验证交叉谱密度方法的正确性。根据复相干度方法反演高斯-谢尔模涡旋光的相位,获得不同强度均匀湍流场下双光束干涉强度分布与湍流场各参量之间的联系。考虑到中强湍流下光束随机偏折产生的双光束离轴效应,仿真讨论中强湍流对双光束测量系统的性能的影响。针对需要测量的非均匀湍流场,利用研究均匀湍流场的方法得到双光束干涉光场与非均匀湍流场之间的关系。通过单一热源构建的温度诱致水下非均匀湍流场双光束干涉测量实验,讨论复相干度方法的正确性,验证双高斯-谢尔模涡旋光束干涉方法测量非均匀湍流场的可行性。利用获得的双光束干涉光强数据,本文构建简化模型分析了水下单一热源构建的温度诱致非均匀湍流场折射率波动的空间相关性,初步进行水下非均匀湍流理论和实验研究。(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张弛[6](2017)在《湍流场中流体颗粒破裂机理研究及其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湍流分散体系(如气-液、液-液等)中流体流动时伴随发生的流体颗粒(以下简称流粒,气泡或液滴)的破裂现象通常决定了流粒在流场中的分散状态、粒径分布和相界面积,因而对整个体系的传质、传热和反应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深入理解湍流中流粒的破裂机理并构建出相应的理论模型可为多相反应器的设计、优化和工业放大提供分散相粒径分布和相界面积分布方面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以往破裂频率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了前人模型中采用的“流粒尺寸总是落在惯性子区”和“小于或等于流粒尺寸的湍流涡才能引起流粒破裂”的假设具有明显不合理性(二者结合,相当于认为只有惯性子区的湍流涡才对流粒破裂有贡献)。此外,以往破裂频率模型大都是借鉴气体分子反应速率的建模方式,以流粒与湍流涡的碰撞频率与破裂概率的乘积来获得流粒的破裂频率。但由于受湍流脉动随机性的影响,湍流涡的寿命时间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这使得湍流涡与流粒之间的碰撞较气体分子情形要更为复杂。前人模型由于是直接照搬气体分子碰撞模式,因而无法体现湍流涡寿命时间对流粒与湍流涡碰撞的影响。不同于前人模型,本文将对流粒破裂有贡献的湍流涡的分布区域扩展至了整个湍流能谱范围(即同时包括含能涡子区、惯性子区以及耗散子区);进而在全能谱分布函数的基础上和考虑湍流涡寿命时间的前提下,提出从构建湍流涡与流粒的碰撞概率模型以及引入临界破裂速度的思路来推导流粒破裂频率模型。通过引入湍流涡与流粒的相对速度、碰撞角度、碰撞自由程等反映碰撞物理过程的参数,并考虑流粒与湍流涡的初始相对距离、湍流涡寿命时间内涡旋所能运动的相对距离对碰撞的影响,本文获得了可导致流粒破裂的碰撞频率及其相应的流粒破裂频率模型、子尺寸分布模型。本文提出的破裂频率模型和子尺寸分布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流粒破裂频率随着湍流动能耗散速率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着流粒尺寸的增大,流粒破裂频率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越高的湍流动能耗散速率对应着湍流涡传递给流粒的能量越多,因此流粒发生破裂的频率越大;此外,在湍流动能耗散速率较低时,液滴子尺寸分布以等尺寸破裂概最高,但当湍流动能耗散速率增大时,非等尺寸破裂概率逐渐增大,液滴子尺寸分布曲线变得平坦;表面张力越小,流粒越易发生破裂,相应的流粒破裂频率越大、非等尺寸破裂概率增大;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表现出一致的演变趋势,且与搅拌槽中液滴累积尺寸分布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7-06-02)

曹家颖[7](2017)在《湍流场中单个气泡破碎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泡破碎是多相流反应器中的常见现象,气泡破碎可以显着地提高气-液接触面积,促进传质、传热,在多相流反应器中起到重要作用和影响。本课题主要采用CFD软件对有机玻璃槽内射流流场以及气泡在湍流场中的运动及破碎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相关内容的分析研究。本文采用高速摄像技术、二维粒子成像技术分别对气泡破碎及单相流场进行实验研究,获得气泡及流场的相关信息。同时,利用ANSYS软件分别对二维与叁维结构、不同的网格尺寸、湍流模型等进行模拟计算,并将液相流场和气泡破碎情况与实验现象进行对比,从中优选得到适宜的模拟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分块性的结构化网格,联合使用大涡模拟(LES)方法的湍流模型与VOF方法的叁维数值模拟可以得到与实验较为吻合的结果,并且能够较为真实、准确地还原气泡破碎过程。数值模拟中,通过改变射流喷口流速、气泡直径、气泡初始发生位置等参数,对不同条件下的气泡破碎过程进行研究,与实验结果对比并分析了气泡的形变过程以及不同条件下的破碎概率。同时对气泡的运动轨迹、子气泡个数、表面积变化、最大稳定气泡直径、气泡与流场的相互作用等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基于液相流场和气泡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气泡破碎时刻进行受力分析,发现在气泡破碎的瞬间,相比于气泡的其他位置气泡颈处受到了明显偏大的剪应力。通过气泡周围的流场分析,发现气泡表面湍流压力大于表面力时,气泡能够发生破碎。根据气泡运动过程中周围液相流场的特性提出的一种临界韦伯数的表达形式,发现当气泡韦伯数大于0.5时,气泡能发生破碎。(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25)

赵恩乐[8](2017)在《离心式杂质泵内部固液两相湍流场数值计算与磨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心式杂质泵在水利输送方面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目前该类泵仍然存在一些关键技术难题,第一个是由于固相颗粒的存在而导致泵的效率下降,第二个是由于固相颗粒对泵过流零部件的冲蚀磨损导致泵的可靠性变差,这两项技术难题严重阻碍了离心杂质泵研究与应用。本文以离心杂质泵为研究对象,阐述离心式杂质泵的研究背景,建立离心泵叁维全流道模型,选用合适的湍流计算模型模拟离心泵内部流场,分析固相颗粒在离心泵内部的受力情况在运动轨迹,探讨固相颗粒对过流零部件的冲蚀磨损机理,选用适合离心杂质泵的Finnie冲蚀磨损模型对离心泵过流零部件做磨损预测。采用欧拉多相流模型对离心泵内部固液两相湍流场进行定常计算,比较不同固相颗粒直径和固相体积分数对离心泵流动特性以及扬程效率的影响。发现随着固相体积分数和固相颗粒直径的增加,固相跟随性变差,液相流动性变差,离心泵内部压力增加,扬程和效率下降,磨损也随之增加。固相浓度分布呈现出下降趋势,但是分布更趋于均匀。利用DPM模型在不同固相颗粒直径和冲击速度工况下对离心泵过流零部件磨损进行分析,计算平均磨损率发现磨损部位主要存在蜗壳流道、叶片背面后段与叶片头部和后盖板导流锥附近;另外还研究了固相颗粒直径和固相冲击速度变化对过流零部件磨损率分布的影响,得到随着固相颗粒直径和冲击速度的变化,蜗壳的磨损范围扩大,磨损率有所上升,叶片磨损分布由叶片背面尾部扩展到叶片背面的中部,后盖板的磨损率明显增加,效率下降明显,扬程下降缓慢。(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王剑刚[9](2016)在《叁维旋转湍流场激光测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旋转湍流场的研究对廓清旋转流场的分离机制,提高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旋转流场的切向、轴向和径向叁个速度分量是阐明其分离机理的基本参数,此外,旋转流场还存在一些基本的流动特征,比如零轴速包络面、短路流和二次涡流。旋转流场具有高度的叁维性和瞬时性,对测量技术的要求很高。本文提出综合利用叁种激光测速方法,即体叁维流场测速(V3V)、粒子图像测速(PIV)和相位多普勒分析(PDPA)叁种测试方法的优势,探索可以全面探测旋转流场各主要参数的测试方案。针对35mm锥角为6°的水力旋流器,重点研究了切向、轴向、径向等速度分量,短路流、二次涡流等流动结构以及切向速度指数、零轴速度包络面等流场重要特征和参数,获得的创新性成果如下:(1)通过分析V3V测试光路、设计基于碘化钠-水溶液的折射率匹配方案,结合微流控技术制备单分散示踪微球,首次实现了旋转流场的叁维叁分量速度分布的测量;测定了叁维零轴速度包络面;提出采用叁维轴向速度分布进行短路流计算的方法,获得短路流量为13%;发现了向下旋进的二次涡流现象,并给出了体叁维流场中旋流场内沿螺旋线分布的循环流流量的计算模型,估算出下锥段的循环流量约为:10.39×10~(-6)m~3/s。(2)首次提出PIV层摄分析法,解决了平面两维PIV无法测量旋转流场的切向速度的问题。测量旋转流场在不同分流比时候的切向速度分布,发现分流比改变了上行流的轴向速度分布和分布空间,分流比为0的工况下旋转流场中心处强制涡区域的切向旋转速度明显较高,而边壁处的切向速度则有一定的削弱;测量了旋流器内不同流量和分流比下r-z面上的轴向速度,发现LZW的形状不随进口流量变化改变,随着分流比的减小,LZW逐渐不连续,过小的分流比导致了过大的向上的轴向速度,使得流体冲撞旋流管壁面,流场的稳定分布被破坏;通过r-z切面上的流线分布,发现旋转流场内的二次涡并不是轴对称的,在整个水力旋流器的长度上交错布置;测量了轴向和径向湍动速度,发现无论是轴向还是径向流强度大的位置主要在强制涡区域,和轻质分散相通过PDPA测得的边壁处轴向湍动更大不同。(3)通过沿锥面布置长视窗,实现灵活的PDPA测量位置以及更多的测试点,切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因旋流管斜置引起的总误差最大值分别为0.04%和0.69%;采用PDPA对叁种不同进口大小的水力旋流器流场内的切向、轴向速度分量,零轴速度包络面和二次涡流等流场特征进行测量,重点分析了切向速度指数的分布规律,发现切向速度随着进口尺寸的减小而增大。进口的增大还引起了切向速度指数n的增大。更大进口的旋流器切向速度分布更接近自由涡,切向速度从中心的峰值到边壁处下降较快,对边壁处的颗粒分离不利。另外,切向速度指数n从顶盖到底流口成从小到大的趋势。在较小的进口尺寸下,由于输入了更多的能量,柱段的切向速度靠近边壁处呈现出偏强制涡的规律;分析了进口尺寸对轴向速度的影响,发现随着进口尺寸的增大,LZVV的位置相对远离旋流器壁面,同时向轴心以及底流口偏移。此外,通过PDPA测定了切向和轴向湍动速度,发现随进口的减小,切向和轴向的湍动均增大,使得旋流器内能量耗散增大,压力降也会随之增大。(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6-10-25)

邱旭,王昊,李峰,董建尧[10](2016)在《格栅湍流场湍流特性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验证数值模拟方法对于求解格栅湍流场的可行性,研究格栅下游流场湍流特性的变化规律.方法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对两种格栅的叁维数值模型进行计算.结果对于格栅湍流场的湍流特性,数值模拟结果同风洞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所得规律一致.随着距格栅距离的增加,流场的湍流强度呈指数下降趋势,湍流积分尺度呈线性增加趋势,脉动风功率谱形状保持一致,但总能量呈减小趋势.结论数值风洞作为分析格栅湍流场的一种新手段,具有结果可靠、灵活性强、成本低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湍流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为了促进充分燃烧通常采用旋流入流装置,通过旋流流动产生涡破碎进而引起的中心回流区可以实现充分混合的同时稳定火焰,旋流燃烧技术因其稳定高效、清洁燃烧的特点,已经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手段。与此同时为了降低NO_x及颗粒物的排放,旋流燃烧技术在航空和地面燃气轮机燃烧室及各类工业装置中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通过旋流器产生旋流,其中的螺旋叶片引导气流形成螺旋状态,同时也有减缓流速的作用,有效地降低了横直管中的压力波动。本文分别采用UG和ICEM-CFD软件对本课题组设计的双旋流器进行建模与高质量的分块结构网格划分,包含内外管道的双旋流装置。使用OpenFOAM计算程序对该旋流器装置中的空气分别与甲烷和氮气这两种不同密度气体混合快慢的问题展开了大涡模拟(LES)研究。使用OpenFOAM软件对该装置开展了叁维冷态流场计算,包括旋流角度为60度、90度和120度的同向和异向旋流器,其中旋流数分别为0.25、0.36和0.51。在保证内外管道动量通量一致的前提下,内管中的甲烷与外管中的空气具有不同的速度入流。结果显示,在异向旋流器下,内外管道的速度差产生了较强的剪切力,加速了流场的混合,使得流场在下游发展的更加完全。相较于同向旋流器,异向旋流器在中下游产生了更强的涡破碎。对比同轴向位置处的流场,发现异向旋流器相对于同向旋流器流场混合的更加完全,发展更快,而经过同向旋流器的流场扩张角度更大。此外异向旋流器的流向涡要比同向旋流器更强。且在异向旋流器下可以观察到进动涡核的存在,但是在同向旋流器下并未发现,旋流剪切层的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对比叁个不同旋流数下的甲烷-空气混合流场发现旋流数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流场的混合以及组分的扩散。同时,针对旋流角度为60度的旋流器,研究了空气分别与甲烷和氮气的混合过程。发现不同密度气体与空气的混合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扩散系数的不同导致旋流器出口处组分的分布不同,同时流场中的流向涡和平面涡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综合本研究结果可以得出,旋流强度对流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旋流强度的增强促进了流场的混合。同向与异向旋流器的差异性也会导致剪切力的差异性,显然异向旋流器的流场发展更快。流体密度的差异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响着流场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湍流场论文参考文献

[1].蒲汲君,周其斗,吕晓军.非均匀湍流场中螺旋桨噪声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9

[2].张春.双旋转入流湍流场流动特性的大涡模拟研究[D].江苏大学.2019

[3].王莹.基于曲率和旋转作用湍流场的RANS/LES混合模型改进及应用[D].江苏大学.2019

[4].罗啸宇,李秋明,刘震卿,熊世树.风机尾流区湍流场特性数值仿真[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

[5].王翰韬.基于双高斯—谢尔模涡旋光束干涉的尾流湍流场探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6].张弛.湍流场中流体颗粒破裂机理研究及其模型构建[D].湘潭大学.2017

[7].曹家颖.湍流场中单个气泡破碎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8].赵恩乐.离心式杂质泵内部固液两相湍流场数值计算与磨损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7

[9].王剑刚.叁维旋转湍流场激光测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

[10].邱旭,王昊,李峰,董建尧.格栅湍流场湍流特性的数值模拟[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论文知识图

模式系统流程图恒温热线测速过程示意图(来源:Dant...喷射阶段流向脉动速度梯度分量ux,uy的...湍流边界层流向平均速度剖面模光场湍流大气传输模拟实例(强...气膜冷却射流下游的反转肾形对涡[8]

标签:;  ;  ;  ;  ;  ;  ;  

湍流场论文_蒲汲君,周其斗,吕晓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