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长调牧歌论文_邹小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蒙古族长调牧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蒙古族,长调,牧歌,文化,音乐,萨满教,原生态。

蒙古族长调牧歌论文文献综述

邹小慧[1](2018)在《基于BYOD模式下的中小学音乐翻转课堂与移动APP应用初探——以蒙古族长调《牧歌》教学工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蒙古族长调《牧歌》APP教学工具为例,以中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基于BYOD模式下的翻转课堂学习活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实践应用,以其能够构建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小组合作、探索式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8年23期)

孟根苏都[2](2017)在《浅议蒙古族长调牧歌演唱技巧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族长调牧歌是我国中华民族传统的音乐文化,它继承和弘扬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使人们充分感受到北方草原音乐的特色。蒙古族长调牧歌主要是游牧人民在生活的过程中所创作出的一种音乐,蒙古族长调牧歌的演唱技巧独特,十分符合民族音乐的特色。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蒙古族长调牧歌也在一定程度上却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这种音乐形式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与认可,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长调牧歌的艺术色彩更加明显,这无疑是对民族音乐的认可。(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7年08期)

朱智忠[3](2014)在《蒙古族长调牧歌要在传播中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蒙古族长调牧歌的传承者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和着时代的脉搏,全媒体传播长调牧歌及原生态音乐文化,这是责任和使命。前几年从呼和浩特来了个青年叫那日满德拉,他是内蒙古歌舞剧院的青年长调歌手,2010年我邀请他参加在上海举办的蒙古族原生态音乐会的演出,他手机的铃声是蒙汉版的长调彩铃,歌词大意是:"我在草原上信号不好嗨!",是由他自己演唱的,后来我又在北京很多人的手机铃(本文来源于《人民音乐》期刊2014年06期)

朱智忠[4](2014)在《蒙古族长调牧歌在城市背景下的保护和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面对城市的崛起,如果不小心草原就会变成了背景和荒原,牧民将会变成流浪汉,长调牧歌将成为流浪歌。可是,一直以来草原就是个天然的大园子,与农田不同的是由天来种草,由草来养肉,肉再养人,这是天理;牧民就是这个天然大园子里的园丁,长调牧歌一直就是他们生活的主题歌。长调牧歌《杭盖》:北方茂密的大森林,养育着富足和安详;(本文来源于《风从民间来:“追寻中国梦”采风文论集》期刊2014-06-01)

朱智忠[5](2014)在《蒙古族长调牧歌要在传播中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天的城市是全媒体信息时代下人类精神、物质、欲望的综合集散地,只是由于世界各地的民族风俗和政治背景不同才有所区别。蒙古族长调牧歌从远古走到今天,牧歌中有太阳、月亮、山川、河流、森林、草原以及后来的一切。对于蒙古族长调牧歌听众群的采访得出一个结论:这是我们血液里的声音,只有感动!潮尔歌曲《旭日般的升腾》:(本文来源于《风从民间来:“追寻中国梦”采风文论集》期刊2014-06-01)

王玲[6](2009)在《论蒙古族长调牧歌的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长调牧歌是蒙古族音乐中独具风格的艺术奇葩,不仅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同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及不同的地域色彩性。(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09年01期)

解淑红[7](2007)在《蒙古族长调牧歌的宗教渊源》一文中研究指出长调牧歌作为蒙古民族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有着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它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诉说着蒙古族人民的心声。长调牧歌具有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等特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其风格的形成与宗教——萨满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李小平[8](2006)在《蒙古族长调牧歌演唱技巧形态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族长调牧歌是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葩,她是千百年来以蒙古族为代表的游牧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产、生活中所创造出的具有特殊技能技巧的民族声乐演唱形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蒙古族长调牧歌进入学校教学,并取得了显着的教学成果,使长调牧歌能够以更具艺术化的色彩得以发展。进一步探求其演唱技巧形态,无疑将更进一步增进我们对这种民族声乐艺术的特定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2006年01期)

潮鲁[9](2004)在《蒙古族长调牧歌研究现状及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族长调牧歌是我国草原游牧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体裁。当今 ,有关蒙古族长调牧歌的历史、美学、演唱以及形态特征等方面的研究 ,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 ,演唱群体和演唱范围却有逐渐缩小的趋向。因此 ,应该利用学校教育、文化旅游活动和广播、电视来普及和传播蒙古族长调牧歌 ,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本文来源于《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2期)

潮鲁[10](2003)在《蒙古族长调牧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蒙古族的历史发展、宗教信仰、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为背景,以蒙古族长调牧歌的形态特征为基础,采用音乐学的理论和分析、比较的方法,借鉴民族学、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蒙古族长调牧歌进行研究。具体要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蒙古族长调牧歌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歌体裁,其生成发展与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传统和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考查阿尔泰语系部分民族的民歌可知,在其民间音乐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与蒙古族长调牧歌相似的歌词内容和旋律形态。 二、蒙古族长调牧歌是蒙古族在以草原自然环境为对象,以游牧生产生活为内容的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审美认识的体现。无论是其旋律形态、歌词内容,还是美学特征,都鲜明地反映出蒙古高原上以天地、牧人、牲畜为核心的草原游牧文化特色。 叁、游牧迁徙是蒙古族生产生活的主要特征,因此,蒙古族长调牧歌的形态特征和表现内容,也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易。蒙古族长调牧歌与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爬山调,在部分形态特征和表现内容上的相似性,体现了蒙古族民歌与汉族民歌的融合及其交流。 四、蒙古族长调牧歌作为蒙古族代表性的艺术体裁,仍然是当今蒙古族人民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在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所以,对蒙古族长调牧歌的深入研究,是继承和发展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基础理论工作。(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3-04-08)

蒙古族长调牧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蒙古族长调牧歌是我国中华民族传统的音乐文化,它继承和弘扬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使人们充分感受到北方草原音乐的特色。蒙古族长调牧歌主要是游牧人民在生活的过程中所创作出的一种音乐,蒙古族长调牧歌的演唱技巧独特,十分符合民族音乐的特色。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蒙古族长调牧歌也在一定程度上却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这种音乐形式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与认可,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长调牧歌的艺术色彩更加明显,这无疑是对民族音乐的认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蒙古族长调牧歌论文参考文献

[1].邹小慧.基于BYOD模式下的中小学音乐翻转课堂与移动APP应用初探——以蒙古族长调《牧歌》教学工具为例[J].黄河之声.2018

[2].孟根苏都.浅议蒙古族长调牧歌演唱技巧形态[J].祖国.2017

[3].朱智忠.蒙古族长调牧歌要在传播中传承[J].人民音乐.2014

[4].朱智忠.蒙古族长调牧歌在城市背景下的保护和传承[C].风从民间来:“追寻中国梦”采风文论集.2014

[5].朱智忠.蒙古族长调牧歌要在传播中传承[C].风从民间来:“追寻中国梦”采风文论集.2014

[6].王玲.论蒙古族长调牧歌的艺术特色[J].音乐创作.2009

[7].解淑红.蒙古族长调牧歌的宗教渊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8].李小平.蒙古族长调牧歌演唱技巧形态初探[J].中国音乐.2006

[9].潮鲁.蒙古族长调牧歌研究现状及思考[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10].潮鲁.蒙古族长调牧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特色 乐器 喉音唱法马头琴呼麦

标签:;  ;  ;  ;  ;  ;  ;  

蒙古族长调牧歌论文_邹小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