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综合能源服务中的应用

信息化在综合能源服务中的应用

国网太原供电公司030012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环保指标的日益收紧,在能源行业出现了多种服务模式:能源互联网、多能互补、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能源服务、分布式微电网等等,成就了能源领域诸多流行词汇,其中综合能源服务由于市场容量庞大、内涵广泛而更受各界关注。综合能源服务虽然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但并不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不能追求服务内容的“大而全”。

关键词:综合能源服务;能效管理;信息化;应用;

引言:

所谓综合能源服务,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而是较为笼统的、能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能源服务的统称,其服务内容既包含电力、热力、燃气等动力服务,也包含冷暖、环保、节能改造等相关技术服务。而参与主体也多种多样,从电网企业、燃气企业,到节能服务、基础设施等企业都争相进入,以期抢占这一市场蛋糕。之所以综合能源服务备受市场关注,事实上是跟其服务范围广泛有直接的关系——在能源服务行业,只要在产业链上涵盖相关服务,都可以被称之为综合能源服务。

一、目前国内能效管理和信息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四十年后,我国与国际先进的差距不断缩小,我国的电力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甚至在电网建设方面还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我国信息化技术紧跟国际步伐而进步的今天,我国能效管理水平也经历了跨越式发展。随着供给侧改革和电改九号文轰轰烈烈拉开了我国电改的序幕,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了企业和用户对能源供给和服务形式提出了更多的需求,这就是综合能源服务的由来。在各种商务模式层出不穷的同时,信息化技术如何在应对市场需求、如何更好地支持服务提供商开展业务、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等等这些困惑都成为市场先行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一)就单体运行而言,呈现两极分化转态

在国内,就能效管理中的信息化水平,就单个能源市场的参与者而言,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那些与国际接轨、生产技术水平相近的大企业,例如国家电网、大型电厂等,能效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则相反,能效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极低,甚至有些企业根本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能效管理和信息化。

(二)就整体运行而言,呈现初期发展阶段

从能源市场所有参与者的角度来看,我国并未从国家层面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能效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和与此相匹配的信息化建设,能源市场整体呈现碎片化,区域行业条块分割严重。这种状况在电力市场表现得尤为明显。电改后出现的电力交易市场,差价竞争仍是市场主流。售电公司也好,参与市场交易的用户也罢,综合能源服务仅仅是作为售电市场的配角,却从来不曾占据市场的主体地位。原因有很多,但用户用能数据无法实现信息化确实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客观因素。很多市场行为都是靠经验凭感觉,没有这个信息化这个先决条件,所谓的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开展,也就无从谈起。

二、信息化技术在能效管理以及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中的应用

(一)电力用户

电力用户作为市场的采购方和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需求方,对能效管理状况是最直接敏感的一方。信息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将能源采购、使用以及售后的过程数字化,而不是停留在传统的操作上,例如建立电费结算单台账、设立电力设备运维台账等等。以往管理者只能知道为了购买电力产品或者享用电力服务,该用户花了多少成本,或者因为忽视电力服务的可靠性又造成了多少损失,但时至今日,这些管理动作是远远不够的。精明的用户还必须了解生产系统是否在最佳的能效上运行,为了采购这些电力服务支付了多少显性成本和隐形支出,如何通过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获得最经济可靠的电力供应。也就是说,用户从电力采购直至产品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到电力的消耗是否经济合理。所有的这一切,都必须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用户自己搭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能效监测管理系统,并配备一名具有高素质从业经验的能效经理或者依托专业机构,及时获得能效提升策略并持续不断地改良整个能源使用环节,使得用户的能源综合成本达到最优。

(二)售电公司

不论是哪一种性质的售电公司,获得用户能耗信息的最基本的从业行为。随着电力交易市场针对偏差考核日趋严格,不管是年度长协交易还是即将开始现货市场,没有及时掌握用户能耗信息、不能精准预判采购电量的售电公司在今后的市场是无法生存的。因此,售电公司在自己的客户群建立一套电力管理平台是亟不可待的。目前,较多运行良好的电力管理平台,通常的做法是,利用客户现场的多功能仪表、数据采集器以及网络平台,实时收集用户用电信息,并结合用户经营情况、生产订单、电量预报、偏差考核情况等数据,严格监控客户群的整体能耗变动,用于市场交易的基础判断,从而获得利润、避免损失。

作为综合能源服务的提供商,售电公司能否有效收集到信息化的客户能耗数据,将直接决定该服务的成效。比如,综合能源服务中的核心业务例如节能减排、配网优化和托管运维等,离不开客户用能数据信息化。没有客户能耗数据和负荷曲线,再有经验的能源审计师也无法针对用户减容增容提出合理化建议;储能、分布式能源这些新兴技术也离不开信息化。没有日常运行数据,项目根本无法实现正常结算;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兴商务模式的运作也离不开信息化,没有信息化数据支撑的节能效益确认,投资方和业主单位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扯皮和纠纷。

(三)发电公司

作为电力市场中电力产品的供给方,其实在“厂网分离”之前,就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建立了一套针对内部“提速增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但是时至今日,该套系统还是大多停留在内部管理上,并未与电力市场接轨。很多电厂还是在当地供电公司的调度下进行指令性生产,信息化的目的更多是为了电网的平衡,而不是企业盈利为第一出发点。随着今后越来越多带有电厂背景的手电公司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以及现货市场的发展,建立在与市场信息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将在企业的生产中占据越来越多的指导作用。

(四)第三方机构

电力交易中心和机构投资者,同样离不开信息化。电力交易中心的交易过程是完全依托在电力交易平台信息化的基础之上,对信息化的依赖毋庸赘述。而机构投资者不管是参与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还是提供金融配套支撑,脱离信息化更是天方夜谭的行为。苛刻的机构投资者甚至在合同能源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利用信息化考核对现金流实行实时监控,预防风险,避免项目失控。

三、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和中国能源市场(电力交易、碳交易等)的发展,信息化在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作用也将越来越凸显。如何适应这一趋势并利用好信息化这一工具,更好地为企业、为客户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是每一个综合能源服务从业人员需要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阎长乐.中国能源发展报告[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2]AMTConsulting合伙人李彤:流程优化成功三部曲[N].中国计算机报,2007-10-14.

[3]岳澎、郑立明、郑峰:流程管理的定义、本质和战略目标[J].商业研究,2006(9).

[4]张先治:论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十要素[J].财会月刊,2005(23).

标签:;  ;  ;  

信息化在综合能源服务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