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垃圾衍生燃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垃圾,燃料,生活垃圾,氯化氢,温度,硫化氢,流化床。
垃圾衍生燃料论文文献综述
徐化,马玉锋,潘淑萍,詹明秀,陈彤[1](2019)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衍生燃料对烟气污染物排放及熟料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衍生燃料(RDF)可以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但需确保不会造成烟气污染物排放超标或使水泥熟料品质受影响。研究了国内某水泥厂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RDF前后烟气污染物排放及水泥熟料品质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水泥窑协同处置RDF的烟气中SO_2、NO_x、NH_3、HCl和HF的排放均符合《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13)。重金属与二恶英的含量相比于协同处置RDF前虽略有升高,但仍低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物控制标准》(GB 30485—2013)的排放限值。协同处置RDF基本不影响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相比掺加RDF前有所提高,并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的中普通硅酸盐水泥的52.5R强度等级要求,安定性合格率提高至100.0%。协同处置RDF的水泥熟料中Cu、Cd、Cr、Pb、As、Ni的浸出浓度远小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GB 30760—2014)的标准限值。总之,水泥窑掺烧RDF对烟气污染物排放和熟料品质的影响较小,甚至可以提高水泥熟料的某些品质。(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9年11期)
赵学,王里奥[2](2019)在《生活垃圾衍生燃料(RDF-5)焚烧过程中Pb、Cr、Zn和Cd的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重庆市生活垃圾中代表性的重金属(Pb、Cr、Zn和Cd)为考察对象,探讨了添加钙(5%CaCO_3和5%Ca(OH)_2)的生活垃圾衍生燃料(RDF-5),燃烧过程中各重金属在气固两相中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重金属在气固两相中的分布因其热稳定性不同存在差异,Cd主要分布在气相中(烟气,92.37%),Pb、Cr和Zn则主要存在于固相(灰渣,91.32%、98.48%和99%);钙化反应对热不稳定金属(Cd)有一定的固定效果(29.75%~43.22%);与此同时,部分热稳定金属(11.01%~12.68%的Pb、2.43%~4.36%的Zn和7.38%~7.86%的Cr)由固相迁移至气相中,随烟气排出。(本文来源于《四川环境》期刊2019年05期)
赵鹏勃,李楠,袁野,肖平,高洪培[3](2019)在《垃圾衍生燃料耦合燃煤流化床燃烧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 MW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对垃圾衍生燃料(RDF)耦合燃煤进行了燃烧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燃烧混合燃料1时SO_2排放质量浓度为234.06 mg/m~3,纯烧霍林河褐煤时SO_2排放质量浓度为273.81 mg/m~3,说明掺入RDF可以明显降低SO_2的排放质量浓度;燃烧混合燃料时NO_x排放质量浓度随着RDF掺烧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升高,燃烧混合燃料3时NO_x排放质量浓度达到350 mg/m~3;燃烧混合燃料1时N_2O排放质量浓度随燃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燃烧混合燃料1和混合燃料2时二英排放浓度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叶青,汪宣乾,王加军,章鹏[4](2019)在《基于完全燃烧模型下市政垃圾衍生燃料在水泥窑分解炉内热贡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燃料的完全燃烧模型,对市政垃圾衍生燃料(RDF)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分解炉内的热贡献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入窑基RDF完全燃烧时最小燃烧空气量A_(min)为0.335 Nm~3/MJ,最小燃烧废气量V_(min)为0.463 Nm~3/MJ,均大于煤粉;对于入炉温度为20℃的入窑基RDF,当助燃空气温度为850℃时,其绝热燃烧火焰温度可达1 595.9℃,对分解炉的热贡献为4.57 MJ/kg,热量利用率为72.2%,即分解炉内喂入4.95 t(低位热值为6.30 MJ/kg)入窑基RDF与1 t(低位热值为24.49 MJ/kg)煤粉产生的发热量相当,该理论计算替代量与实际生产数据的偏差率仅为3.2%;最后计算了不同水分下的临界灰分以及对应的RDF临界热值,并给出了RDF的热贡献分区用于指导水泥窑协同处置生产实践。(本文来源于《水泥》期刊2019年09期)
吴浩,谭玲君,沈竑[5](2019)在《国内阻碍垃圾衍生燃料推广应用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RDF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分析国内RDF技术推广应用的标准体系、制备技术以及商业应用,可以得知国内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存在RDF的标准欠缺导致产品无法标准化,RDF的制备成本和运营成本高、成形技术工艺不成熟,以及商业应用定价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国内RDF制备技术、标准体系、定价机制以及应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方能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9年22期)
王洋洋,宋凯凯,李昌勇[6](2019)在《城市生活垃圾与稻壳混合制取垃圾衍生燃料的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能源化利用率,运用Coats-Redfern方法对城市生活垃圾与稻壳混合制取的垃圾衍生燃料(RDF)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稻壳、城市生活垃圾以及由其混合制取的RDF的燃烧过程可由2~3个1级反应进行描述;城市生活垃圾、稻壳及RDF的活化能都很小,具有较好的着火特性;加入稻壳后RDF的活化能及指前因子略有增大;加入稻壳后RDF的反应速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加入少量稻壳时反应速率常数由5.88增加到40.5和48.8。可以认为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时,加入少量的稻壳(最大燃烧速率时的稻壳质量分数为20%)可以提高生活垃圾的燃烧速率,从而稳定分解炉内的燃烧。(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杨文申,林均衡,阴秀丽,吴创之[7](2019)在《垃圾衍生燃料热解半焦气化过程中HCl与H_2S析出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水平管式气化炉和化学吸收法,对比研究了矿化垃圾热解半焦(ARC)和常规垃圾热解半焦(NRC)在水蒸气和CO_2气化过程中腐蚀性气体(HCl和H_2S)的析出特性,考察了气化温度、气化介质类型和流量对腐蚀性气体析出特性的影响。当气化温度升至950℃,ARC在水蒸气气化过程中的碳气化率、HCl和H_2S产率分别为66.1%、100%和74.9%,而其在CO_2气化过程中的碳气化率、HCl和H_2S产率分别为77.8%、100%和2.9%;NRC在水蒸气气化过程中的碳气化率、HCl和H_2S产率分别为98.8%、100%和53.7%,而其在CO_2气化过程中的碳气化率、HCl和H_2S产率分别为100%、96.2%和10.3%。以NRC为原料,考察了水蒸气和CO_2流量对其HCl和CO_2析出特性的影响。NRC的HCl和H_2S产率均随水蒸气流量增加而增加,但当水碳比大于等于3.3时,其促进作用不再明显。NRC的HCl产率随CO_2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而H_2S产率随CO_2流量的增加而减小。(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杨康,徐德龙,苏琦,周茜,武艳文[8](2018)在《生活垃圾衍生燃料与煤混烧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垃圾衍生燃料(RDF)与煤的混烧实验,用以研究燃烧中RDF热值的提高和NO_x排放量的减少问题。将RDF按10%、20%、30%的配比分别与煤混合后进行混烧试验,利用热重曲线和NO_x与CH_4的释放特性曲线,来确定RDF与煤混烧的合适配比。实验发现,RDF掺入20%为最佳配比,其混合物挥发分析出速率最快,NO_x的峰值排放浓度较低。该研究不仅可避免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成本高、易产生二恶英等有害气体等缺点,还可使RDF作为与煤等相匹敌的燃料,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8-08-20)
黎涛,熊祖鸿,鲁敏,谢森,熊培培[9](2018)在《成型和灼烧温度对垃圾衍生燃料灰渣理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生活垃圾衍生燃料(refuse derived fuel,RDF)为研究对象,通过挤压成型的RDF与非成型的RDF在600~1 100℃条件下灼烧,所产生的灰渣进行质量、粒径、化学成分等特性进行分析,探索RDF灰渣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在1 000℃以下,RDF灰渣随着温度提高,灰分组分发生分解反应,主要是残余有机物、碳酸盐、硫酸盐的分解,灰渣粒径减小;当温度升至1 000℃以上,灰分组分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产物以复合硅酸盐为主,灰渣粒径增大甚至结块;灰渣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非金属元素C,Cl,S转化为气体化合物逸出主体,使灰渣质量减小;成型RDF灰渣晶体含量比非成型RDF高;成型RDF灰渣粒径比非成型RDF灰渣大。(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黎涛,熊祖鸿,鲁敏,房科靖,熊培培[10](2018)在《垃圾衍生燃料灰渣中主要元素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垃圾衍生燃料(RDF)为研究对象,在600~1100℃条件下灼烧RDF灰渣,对灰渣中的主要元素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DF灰渣中主要元素包括硅、氧、铝、钙、镁、钾、钠、碳、硫、氯、磷、钛、锌等;灰渣中的可溶盐倾向富集在≤0.3 mm的灰渣颗粒上;在600~1000℃范围内,其总量处于动态平衡,在1100℃则大幅度减少.随着温度的上升,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硫元素转化为硫酸盐,随后部分再转化为二氧化硫气体;氯元素转化为以氯化钠和氯化钾为主的氯化盐,在达到一定温度时发生相变转化为气体.硅、氧、铝、钙、镁、磷等元素留存于废渣中,随着温度提高,发生复合化学反应,相互键接形成复合硅酸盐物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垃圾衍生燃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重庆市生活垃圾中代表性的重金属(Pb、Cr、Zn和Cd)为考察对象,探讨了添加钙(5%CaCO_3和5%Ca(OH)_2)的生活垃圾衍生燃料(RDF-5),燃烧过程中各重金属在气固两相中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重金属在气固两相中的分布因其热稳定性不同存在差异,Cd主要分布在气相中(烟气,92.37%),Pb、Cr和Zn则主要存在于固相(灰渣,91.32%、98.48%和99%);钙化反应对热不稳定金属(Cd)有一定的固定效果(29.75%~43.22%);与此同时,部分热稳定金属(11.01%~12.68%的Pb、2.43%~4.36%的Zn和7.38%~7.86%的Cr)由固相迁移至气相中,随烟气排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垃圾衍生燃料论文参考文献
[1].徐化,马玉锋,潘淑萍,詹明秀,陈彤.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衍生燃料对烟气污染物排放及熟料品质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
[2].赵学,王里奥.生活垃圾衍生燃料(RDF-5)焚烧过程中Pb、Cr、Zn和Cd的分布研究[J].四川环境.2019
[3].赵鹏勃,李楠,袁野,肖平,高洪培.垃圾衍生燃料耦合燃煤流化床燃烧特性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9
[4].李叶青,汪宣乾,王加军,章鹏.基于完全燃烧模型下市政垃圾衍生燃料在水泥窑分解炉内热贡献的研究[J].水泥.2019
[5].吴浩,谭玲君,沈竑.国内阻碍垃圾衍生燃料推广应用的原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9
[6].王洋洋,宋凯凯,李昌勇.城市生活垃圾与稻壳混合制取垃圾衍生燃料的动力学[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杨文申,林均衡,阴秀丽,吴创之.垃圾衍生燃料热解半焦气化过程中HCl与H_2S析出规律[J].燃料化学学报.2019
[8].杨康,徐德龙,苏琦,周茜,武艳文.生活垃圾衍生燃料与煤混烧特性试验研究[C].《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8
[9].黎涛,熊祖鸿,鲁敏,谢森,熊培培.成型和灼烧温度对垃圾衍生燃料灰渣理化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8
[10].黎涛,熊祖鸿,鲁敏,房科靖,熊培培.垃圾衍生燃料灰渣中主要元素变化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