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主体性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教育,主体,主体性,近现代史,理论,思想,高校。
主体性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芬[1](2019)在《基于主体性教育理念的中学化学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课前以微课激发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课堂中通过化学实验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课后以多样化作业形式培养学生创造性精神、师生交往中用开放性情构建主体性理念下的现代师生关系四方面论述了基于主体性教育理念的中学化学教学策略。(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9年15期)
郭星[2](2019)在《从主体性教育看高校就业工作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作为就业工作的中心,其主体性的确立是高校就业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的基础与保障。高校在就业工作中应从教学模式、教学体系以及实践平台建设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体能力,构建学生的主体价值,促进学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16期)
庄淑娟[3](2019)在《主体性教育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需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主体性缺失现状基础上阐述主体性教育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方略。(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21期)
闫彩虹,孙迎光[4](2019)在《立德树人:我国主体性教育的深化和升华》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体教育发展进路的总体性梳理,进一步廓清主体教育中的主体概念、主体性属性、主体间性转向等几大关键性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主体性教育的科学内涵及未来发展趋势。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战略地位。立德与树人的辩证逻辑关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教育问题,深化和提升了我国主体性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彰显了我们教育的继承性和创新性。(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樊勇[5](2019)在《主体性教育理论视角下的高校社会实践教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高等院校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了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目前,各高校依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在社会实践教育的改革以及创新作业中采用主体性教育理论,从而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双主体协同交互,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我国高校教师如何在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影响下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15期)
郭小丽[6](2019)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教育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利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与学习效果的全面提高。(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28期)
陆林珍[7](2019)在《从“为了不教之教”走向主体性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线教育工作者对于"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的学习和领会,更多地停留在指导实践的层面上,更多地在探索和实践"为了不教之教"。教师应唤醒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有效地实施主体性教育,从体验式活动、能动式参与、互动式学习、自主式调控四个方面指导实践,使学生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形成自我认同、自觉学习、自省调控、自能发展、自主成长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Z1期)
李璇[8](2019)在《主体性教育视角下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核心素养思想的推广,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界也大力主张发展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但是,在课堂气氛得以活跃的同时,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也越演越烈,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以天津市3所中职学校学生课堂活动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教育观察法和访谈法来研究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发现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内隐性和差异性。之后,再进行深度访谈和课堂观察来探讨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发现原因集中在中职生自身、中职教师和中职学校这叁个大的方面。中职生自身因素方面表现为缺乏学习主体性、情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以及缺乏班级管理的主体意识;学校方面原因表现为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不科学等;教师方面的原因有教学方法陈旧、忽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模式单一化等。根据调查结果和原因分析,本文主要从主体性教育思想的角度提出了改善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具体包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建设良好班集体;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调整课程设置,提高学生课程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扭转考试风气,创新考核评价方式等。(本文来源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期刊2019-01-01)
陈丹丹[9](2018)在《评析《教童子法》的主体性教育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教童子法》中,王筠以"学生是人"这一理念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进步意义的教育思想:肯定学生是具有独立认知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觉能动性,倡导因材施教;强调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但《教童子法》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其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具有一定的落后性、封闭性,因此,应理性地审视、批判地继承其主体性教育思想。(本文来源于《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峰[10](2018)在《主体性教育视域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形成于互动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学习、交流,进行知识体系构建的教学方式。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的改革,构建研究性学习叁阶段的教学模式,包括组建学习小组及设定研究主题、进行分组研究与成果展示、总结反思叁个阶段,从而改善教学过程中缺少新颖的元素、教学模式的单一和教学质量较低等显着问题。(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8年35期)
主体性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生作为就业工作的中心,其主体性的确立是高校就业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的基础与保障。高校在就业工作中应从教学模式、教学体系以及实践平台建设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体能力,构建学生的主体价值,促进学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体性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建芬.基于主体性教育理念的中学化学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
[2].郭星.从主体性教育看高校就业工作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9
[3].庄淑娟.主体性教育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J].校园英语.2019
[4].闫彩虹,孙迎光.立德树人:我国主体性教育的深化和升华[J].广西社会科学.2019
[5].樊勇.主体性教育理论视角下的高校社会实践教育分析[J].智库时代.2019
[6].郭小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教育探究[J].考试周刊.2019
[7].陆林珍.从“为了不教之教”走向主体性教育[J].江苏教育研究.2019
[8].李璇.主体性教育视角下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9
[9].陈丹丹.评析《教童子法》的主体性教育思想[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
[10].刘峰.主体性教育视域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