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中医院,四川遂宁629200)
【摘要】目的:观察滚法结合旋转复位手法用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门诊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倍他司汀、针灸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滚法结合旋转复位手法进行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周。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滚法结合旋转复位手法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倍他司汀、针灸治疗。
【关键词】滚法;旋转复位手法;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ofvertebralarterytype,CSA)是颈椎病中的常见类型之一,是因为上颈段肌肉附着少,枢椎是上颈段运动的应力中心以及在旋转运动过程中,决定了一些轻微外伤、退变或其他原因易引发以寰枢椎间侧方和旋转错缝以及上颈段关节紊乱为主的颈性眩晕,从而打破先前的生理平衡,引发神经血管肌肉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或因局部组织充血渗出、水肿及无菌性炎症等,使椎动脉产生痉孪,致大脑供血相对减少,导致髓海不充,而引发眩晕、头痛、恶心,甚至有一过性晕厥等症状[1]。研究证实,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峰速度明显低于正常人,但其血管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人[2]。遂宁市射洪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自2016年1月开始,运用滚法结合旋转复位手法的治疗方案对3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并与用倍他司汀、针灸治疗的另32例门诊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用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射洪县中医院收治的门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4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28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7天。所有患者均依据临床症状、体征结合颈椎X线片或CT影像资料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滚法结合旋转复位手法和对照组倍他司汀、针灸治疗,每组各32例。其中,研究组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28~67岁,平均53.5岁;对照组中男性12例,女性20例,年龄30~69岁,平均54.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胜。
1.2诊断标准参照《当代颈椎外科学》[3]诊断:①颈性眩晕(即椎-基底动脉缺血征)和猝倒史,且能除外源性及耳源性眩晕;②个别患者出现植物神经症状;③旋颈诱发试验阳性;④X线片显示椎节不稳及钩椎关节增生;⑤椎动脉彩超可协助诊断。临床症状均见颈部及头部穴位有一处或多处压痛、眩晕、颈部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症状学分级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
1.3推荐治疗方法
1.3.1推拿滚法
滚法在人体上施术。要压力均匀、深透、柔和。关键要熟练掌握紧贴、放松、到位三要素。三者在操作时同时并进,缺一不可。所谓紧贴,即三、四、五掌骨背侧及小鱼际部分在操作时始终紧贴于治疗部位。所谓放松,即肩、肘、腕、掌指、指间关节在操作时均要放松。所谓到位,即前臂外旋时中指掌骨背侧要近于治疗部位,同时屈腕掌心向上,前臂内旋时大鱼际近于治疗部位,但不能触及治疗部位,同时伸腕掌心向内下。在人体上练习只要做到紧贴、放松、到位,压力自然均匀、深透、柔和[5]。其在中医方面的临床作用通过腧穴的"得气"感应而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明阴阳、濡润筋骨等作用[6]在西医方面的临床作用a.滚法应用生物力学作用于肌肉细胞,可以提高细胞钙离子的通透性,从而增加细胞活性[7]b.推拿滚法应用生物力学作用于肌肉,增强了“肌肉泵”对血管壁的作用,从而增加了血液在血管内的流量[8]c.在滚法的大面积作用于肌肉的原理下,皮肤之间的摩擦产生热量,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可提高痛阈从而达到减轻旋转复位手法中的轻度疼痛过程。
1.3.2旋转复位手法
旋转复位法:患者去枕仰卧位,术者面向病人。嘱患者头部伸出治疗床外,头稍后伸约30°,术者一手托患者枕部,另一手扶下额部,缓缓用力向下拔伸颈部,左手向左,右手向右,同时发力,使头颈部沿矢状轴旋动30°,往往可听到“咔”的清脆响声。颈旋转操作时要稳、准、轻,用力大小因人而异,切忌粗暴[9]。
1.4对照治疗方法
1.4.1倍他司汀、针灸治疗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倍他司丁治疗,每次1~2片,每日2~4次口服,还给予针刺治疗,穴位取颈椎项部华佗脊穴(双侧)、风池穴(双侧)、玉枕、百会等穴位。实证患者采取慢按紧提法,即插针时,慢捻缓插,提针时,紧捻重提,反复施行,幅度宜大,强度宜较强;虚证患者施补法,采取紧按慢提法,插针时,紧捻重插,提针时,轻捻缓提,幅度宜小,强度中等。
1.4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显效:眩晕等症状消失或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有效:头昏或眩晕减轻,或伴有轻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转晃动感,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无效:头昏沉及眩晕症状无改善或加重,除无效外均为有效治疗。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治疗,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见表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滚法结合旋转复位手法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用倍他司汀、针灸治疗。
表1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治疗效果比较【例(%)】
3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主因颈椎或颈部软组织退行性改变,而致椎动脉受压变形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眩晕、头痛、恶心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祖国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眩晕”、“痹症”的范畴,风寒湿邪闭阻经络、气血疲滞是本病的表象,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本病的本质所在[10],现代医学认为,患者颈部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的粘连、纤维化或瘫痕,进一步加重颈椎病的病理变化[11]。通过中医滚法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放松肌肉、接收施术者热量达到提高痛阈,辅以颈椎旋转复位手法,以达到理筋复位、活络通痹之功效。符合中医理论。然而,对照组药物必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对内脏器官的伤害,同时针灸属于有创操作,不能被小部分人群接受。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医滚法结合旋转复位手法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倍他司汀、针灸治疗,值得推广。
[1]王怡明,裘秀兰,王莺,等。1000例颈椎病性眩晕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8(1)11-12
[2]张风华。手法复位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型劲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1,17(8):59-60
[3]李家顺,贾连顺.当代颈椎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148
[4]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5
[5]石维坤。谈滚法练习技巧[J]。按摩与导引,1998,3:31
[6]曾广南。滚法推拿的动态压力特性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7]徐军,李开宾,曲庆,黄忠,张宏。传统中医推拿滚法生物动力学实验的研究方法及装置研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42):6789-6794
[8]施娟,金莉,邱冰。滚法推拿驱动下血液流的晶格玻尔兹曼方法模拟〔N〕。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8-29(4)
[9]曲龙。仰卧位旋转复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9,4(8):49-50
[10]锁堂,吴耀持,蔡秀水,等.巨刺远端穴配合颈部运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3):545-546.
[11]徐振宏,吕德强,赵林香,等.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颈腰痛杂志,2003,24(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