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原始数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原始数据,图像,数据,服务平台,电子,参量,原始。
原始数据论文文献综述
山毓俊,王凤伟,刘娜,李凡[1](2019)在《利用图像比较实现纸质原始记录关键数据区域自主提取与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检测过程中产生的纸介原始记录关键数据区域的提取与识别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利用图像比较和对差异图像让计算机学习查找边界、标记关键区域图像,进而借助OCR识别控件识别图像,并通过编程予以实现。(本文来源于《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期刊2019年12期)
徐军,叶靖[2](2019)在《利用MSCT原始数据的图像重建在颅骨细小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MSCT原始数据重建在颅骨细小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了外伤后常规头颅CT诊断结果存在"可疑骨折"的病例资料共43例,所有颅骨可疑骨折病例的原始数据对兴趣区进行优化重建,包括调整图像组织算法、缩小重建的层厚及层间距、缩小重建的兴趣区范围,总结分析MSCT原始数据重建在颅骨细小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优化重建后的图像可见显示颅骨骨折直接征像的达31例,额骨骨折5例,颞骨骨折10例、顶骨骨折8例,枕骨骨折5例,颅底骨折1例,眶尖骨折2例。仅可显示颅骨骨折间接征像的有5例,其中位于颞部的3例、顶部1例,额部1例。剩余全部7例均未见颅骨骨折的直接征像以及间接征像。结论:利用MSCT的Raw~Data重建技术,对颅骨的可疑骨折区进行多参数优化重建,所获得的优化重建图像对细小骨折结构的显示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明显增高的诊断正确率。(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陈波,高成发,刘永胜,陆轶材[3](2019)在《安卓手机终端原始GNSS观测数据质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弥补当前手机端原始GNSS观测数据的定性质量分析相关研究较少的不足,提出通过将手机与测地型接收机同时同地点进行观测的方法来对比分析手机端原始GNSS观测值的数据质量,被评价的手机品牌有华为P10、华为荣耀9和小米8。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智能手机能够观测到单频伪距和载波相位数据,有些最新产品能接收到双频GNSS数据,观测到的GPS和GLONASS卫星数目和测地型接收机观测结果接近;手机端观测有时会出现频繁的信号失锁现象,且载波观测值存在大量的粗差或原因不明确的系统误差;手机端同时刻伪距观测值和载波观测值变化率不一致,判断其原因是伪距和载波观测采用不同的时钟,造成二者钟速之差在观测时段内缓慢变化;手机伪距观测值中误差为4~10 m,BDS卫星伪距观测值精度高于其他卫星;以载波观测值变化率平滑性作为评价指标,手机端载波观测值数据质量比测地型接收机差4~6倍。(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马金双[4](2019)在《SAR原始数据BAQ压缩算法的FPGA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通过发射宽带线性调频(LFM)信号,结合合成孔径技术,可实现较高的空间分辨能力,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近年来,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快速发展,FPGA、DSP、及GPU等实时信号处理能力、高速数据通讯能力等大幅提升,ADC采样、分辨率等指标不断提高,这些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使得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工作带宽、脉冲重复频率、观察刈幅、分辨率等性能指标可以大幅度提升,但因此造成原始数据量急剧增加,给星上大容量数据存储和下行数据传输带来严峻的挑战。数据压缩是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降低原始数据率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SAR原始回波数据具有独特的概率统计特点,不能用常规去冗余的方法进行压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SAR原始回波数据压缩算法的研究从未止步。本文对SAR原始回波数据的概率统计特性展开分析,介绍了SAR原始数据压缩的基本理论,同时对几种已应用于星载SAR系统的压缩算法进行介绍,给出实现流程并分析各自的优劣。纵观各国现役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原始数据压缩,块自适应量化(BAQ)算法应用最广,经历了多个航天飞行任务的验证,是一种稳定、成熟、实时性强的数据压缩算法。本文BAQ算法的FPGA实现选用Xilinx的7XC7VX485T芯片。原始数据是某星载干涉成像雷达高度计(InIRA)获取的大小为4(通道)×256×3000Byte的一个数据块。结果表明,除存储资源外,其它资源占用不足芯片资源的20%,可处理的最大原始数据率为840Mbps。针对BAQ算法的不足和原始回波数据的特点,本文还对算法进行了改进,改进算法压缩后的输出位数为4.4bit,在10km分辨率时以0.36cm的测高误差增量换取45%的数据率降低。因此在保证测高精度的同时,比传统BAQ算法压缩率更高,且在处理速率上也具有优势。另外本文分析了不同压缩比、不同分块方式对性能的影响,为未来星载SAR数据压缩系统海洋高度的测量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期刊2019-06-01)
王豪豪[5](2019)在《LHAASO原始数据输入输出系统的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粒子物理是研究微观世界中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目前,我国有很多大型粒子实验项目处于建设中,相应的离线软件系统也在研发中。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是我国在宇宙线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基础科学研究项目。位于中国四川海子山,海拔4.410米,于2017年开始建设,预计将于2021年完成搭建。LHAASO实验采用多种探测手段,由叁个探测器阵列组成,分别为地面簇射粒子阵列(KRM2A)、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WCDA)和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WFCTA)。LHAASO实验的主要物理目标是精确测量300 GeV到20 PeV的伽马射线能谱,探索高能宇宙线的起源。LHAASO实验具有最高灵敏度的超高能伽马射线探测、最灵敏的甚高能伽马射线巡天探测和最宽广的宇宙线能量测量范围。这得益于LHAASO实验的复合型探测器阵列,而高性能的探测器需要一套完善的离线数据处理软件系统配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离线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基于离线计算环境完成在线获取的实验数据和模拟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管理。LHAASO的离线数据处理软件框架(LodeStar)处于设计和开发阶段,为LHAASO实验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软件基础平台,在这个软件基础平台上开发离线软件,如原始数据处理、数据刻度、模拟、重建和物理数据分析工具,其中数据模型和数据的输入输出服务是所有离线软件共同使用的功能。目前,LodeStar已提供了 ROOT输入输出系统,实现了暂态和持久态数据模型对象的相互转换,输入服务将持久态数据从ROOT文件读入内存并创建数据模型对象,而输出服务将暂态数据模型对象写入ROOT文件中。而对于在线数据获取系统(DAQ)产生的原始数据文件,需要提供原始数据输入输出服务,并将其与ROOT输入输出服务进行整合。原始数据处理是离线数据处理的第一环节,为后面的离线刻度、重建和物理分析提供输入,在整个数据处理流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原始数据输入输出系统的开发极为重要。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基于LodeStar开发一个输入和输出原始数据的通用系统,该系统提供处理原始数据的数据转换服务,供用户程序或其它软件模块使用。原始数据转换服务隐藏原始数据格式的复杂结构,使用户程序能够通过统一的接口获取事例信息,大大简化了原始数据的访问过程。其中数据转换服务提供了多种数据解码方式,根据用户需求可调用任何一种解码方式,使该系统可以灵活地通用于LHAASO多个探测器阵列中,也可以为其它高能物理实验的原始数据处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7)
霍桂桃,杨艳伟,李琛,林志,屈哲[6](2019)在《组织病理学评估及同行评议的原始数据及GLP符合性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病理学评估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环节,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不仅可以确保诊断术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而且可以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病理学报告的质量。因为GLP质量体系的核心是原始数据,所以要确保最终病理学报告能够真实反映原始数据。组织病理学评估和同行评议的原始数据是病理学报告重建和保证报告质量的基础。本文对国内外GLP法规对原始数据的定义、美国FDA对病理学原始数据的规定、国内外监管机构对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中原始数据的规定、不同类型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中的原始数据以及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的GLP符合性进行分析,希望为我国GLP机构更好地开展组织病理学评估及同行评议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事》期刊2019年05期)
孟凡霞,宋亦桐[7](2019)在《各地公积金管理中心不得向第叁方提供原始数据信息》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切实提升住房公积金服务效能,规范服务平台建设和使用,5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发布《关于建立健全住房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的通知》(以下简称“服务平台”)指出,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本文来源于《北京商报》期刊2019-05-14)
沈楠,赵春阳,余飞[8](2019)在《LTE原始MR数据挖掘及在网络优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始MR为海量明细数据,不易存储及应用,通过对原始MR数据进行了数据挖掘,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在无线网络优化中的几种典型应用,为原始MR数据的后续开发及应用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9年09期)
周晓鸣[9](2019)在《保障电子数据原始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企业数据保护问题已被提上日程。1在调查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企业内部调查人员不注意涉案信息保密,给涉案员工提供了处理电子数据的空间和时间,从而导致数据损失。为此,需要调查人员多采用"秘密"和"突击"的检查手段,确保在第一时间掌握涉案员工电子数据介质,使所获取的电子数据符合法律证据要求,避免出现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污染"。(本文来源于《《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2卷 总第2卷)》期刊2019-05-01)
刘斌,杨力,文鹏飞[10](2019)在《不同采集环境下深水浅剖原始数据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浅剖采集技术的提高,浅剖在深海调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早期仅仅分析实时监控剖面或者纸质剖面不同,人们期望通过对浅剖数据的波形进行处理来获得更多的信息.浅剖数据易受到海底底质、海底地形、海况及采集参数等因素的影响.对原始数据的特征进行分析是后续精细处理和解释的基础,但这方面的工作还较少.本文利用不同海域,不同条件下采集的深水浅剖数据,系统地分析参量阵浅剖原始数据的特征.结果表明:(1)在沉积物比较松软且较为丰富的海域,浅剖数据的穿透深度可超过80 m,而在海底底质比较坚硬的海域,穿透仅为3~20 m;(2)海底地形的较大变化导致浅剖数据上出现大量的绕射波,可能需要更复杂精细的处理来消除它对数据解释的影响;(3)在海况差的海域,涌浪不仅会引起较大的噪声,还导致海底及海底以下地层反射同相轴发生错动,整个剖面呈毛刺状;(4)高低频信号有着不同的特点,包含的信息也不一样,在解释时候需要综合使用.本文的分析结果对精细处理的研究以及浅剖剖面的解释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9年02期)
原始数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MSCT原始数据重建在颅骨细小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了外伤后常规头颅CT诊断结果存在"可疑骨折"的病例资料共43例,所有颅骨可疑骨折病例的原始数据对兴趣区进行优化重建,包括调整图像组织算法、缩小重建的层厚及层间距、缩小重建的兴趣区范围,总结分析MSCT原始数据重建在颅骨细小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优化重建后的图像可见显示颅骨骨折直接征像的达31例,额骨骨折5例,颞骨骨折10例、顶骨骨折8例,枕骨骨折5例,颅底骨折1例,眶尖骨折2例。仅可显示颅骨骨折间接征像的有5例,其中位于颞部的3例、顶部1例,额部1例。剩余全部7例均未见颅骨骨折的直接征像以及间接征像。结论:利用MSCT的Raw~Data重建技术,对颅骨的可疑骨折区进行多参数优化重建,所获得的优化重建图像对细小骨折结构的显示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明显增高的诊断正确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始数据论文参考文献
[1].山毓俊,王凤伟,刘娜,李凡.利用图像比较实现纸质原始记录关键数据区域自主提取与识别[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
[2].徐军,叶靖.利用MSCT原始数据的图像重建在颅骨细小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2019
[3].陈波,高成发,刘永胜,陆轶材.安卓手机终端原始GNSS观测数据质量分析[J].导航定位学报.2019
[4].马金双.SAR原始数据BAQ压缩算法的FPGA实现[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9
[5].王豪豪.LHAASO原始数据输入输出系统的研发[D].山东大学.2019
[6].霍桂桃,杨艳伟,李琛,林志,屈哲.组织病理学评估及同行评议的原始数据及GLP符合性解读[J].中国药事.2019
[7].孟凡霞,宋亦桐.各地公积金管理中心不得向第叁方提供原始数据信息[N].北京商报.2019
[8].沈楠,赵春阳,余飞.LTE原始MR数据挖掘及在网络优化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9
[9].周晓鸣.保障电子数据原始态[C].《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2卷总第2卷).2019
[10].刘斌,杨力,文鹏飞.不同采集环境下深水浅剖原始数据特征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