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协同萃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废水,微波,超声,液相,巯基,辛醇,煤焦油。
协同萃取论文文献综述
张鹏,王月娇,张莹莹,王丹丹,刘毅[1](2019)在《叁烷基胺和磷酸叁丁酯于盐酸介质中协同萃取铼(Ⅶ)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叁烷基胺(N235)和磷酸叁丁酯(TBP)从盐酸介质中对铼的协同萃取.N235和TBP的浓度比为1∶9时混合萃取体系对Re(Ⅶ)具有较大的协萃作用,最大协萃因子为4.71,对Mo(Ⅵ)的协萃因子为2.16.在pH=1时,萃合物的组成为(R_3NH~+Cl~-)2·HReO_4·B,当酸浓度为3mol·L-1时,萃合物的组成为(R_3NH~+Cl~-)·HReO_4·B,而N235单独萃取时萃合物的组成为R_3NH~+Re_4O~-.同时证明了混合萃取剂分离钼和铼的协萃效果和萃取能力.(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丽,朱大峰,杜朝军,庞浩宇,张园[2](2019)在《PC-88A与N235协同萃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PC-88A与N235萃取体系对硝酸镧稀土溶液的萃取工艺。结果表明,该萃取体系具有协同萃取功能,最佳工艺为萃取剂体积比为4︰6,相比为3︰1,萃取时间为2min。1.2mol/L的盐酸可使得萃取剂再生。该萃取体系具有良好的循环性,有望应用于稀土工业中稀土富集分离。(本文来源于《饮食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张亦雯[3](2019)在《超临界CO_2萃取与微生物降解协同增产中阶煤煤层气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层气作为一种绿色清洁能源,其开发与利用,可以大大降低煤炭资源的开采成本,改善能源供给结构,确保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煤层气增产的手段有很多,其中,微生物增产煤层气(Microbially Enhanced Coal Bed Methane)技术以其绿色、无污染、能够产生新的煤层气等特点,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产甲烷菌通过CO_2的还原作用产生生物甲烷,在此过程中CO_2起关键作用,而CO_2驱替恰好是气体驱替一种较热门的煤层气增产技术,能够将注入煤层的CO_2转化为甲烷。当注入煤层中的CO_2达到超临界状态时,能够有效萃取复杂化合物中的有机物。因此,结合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和微生物增产煤层气技术,研究最佳萃取增产条件及增产机理,对于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和CO_2的地质封存具有重要意义。由此,本文以屯兰烟煤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研制的CO_2-微生物增产煤层气实验装置,使用超临界CO_2对煤样进行萃取,控制不同的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样品粒度,通过对残煤和萃取物的微生物厌氧降解来确定最佳增产条件。在此基础上,对萃余残煤的理化性质和萃取物的成分进行了分析,以探究超临界CO_2萃取对生物甲烷增产的影响。此外,为进一步明确超临界CO_2萃取与微生物降解协同作用的增产机理,进行了有机溶剂二次萃取实验及非超临界CO_2温压作用实验作为对照,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条件下的超临界CO_2萃取结果表明,煤样增产效果最佳的超临界温度为80℃,压力为20MPa,萃取时间为12h,最佳样品粒度为80-100目。(2)超临界CO_2萃取物的GC-M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的萃取物中物质种类差别不大,其中芳香烃含量最多,占90%左右;而萃取物中有机物总量最高的4组样品与产气量最高的4组样品相一致。(3)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与原煤相比,经过超临界CO_2处理后的样品含水量降低,灰分含量增大,挥发分含量降低,固定碳含量增大,减少的挥发分含量转移到萃取物中,使得萃取物能够被降解产生大量甲烷。脂肪链变短,支链变多,更有利于微生物的降解。比表面积增大,证明超临界CO_2的萃取作用使得微生物和煤体的接触面积变大,更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降解。(4)非超临界态CO_2温压作用实验结果显示,高温、高压作用后的煤样,其甲烷产量较原煤增幅约在11%~29%之间,距超临界CO_2处理的样品增产幅度差别较大,说明高温高压处理对煤样的增产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实现增产的最主要因素。(5)有机溶剂萃取实验结果显示,经过有机溶剂二次萃取的残煤样品和有机溶剂直接萃取的原煤样品,其残煤几乎无微生物利用价值,甲烷产量极低;相反,液相萃取物甲烷产量均高于空白对照,且二次萃取样品较原煤的有机溶剂萃取液增产35.72%~332.59%不等。证明超临界CO_2处理后的样品,其可萃取出的有机物增多,可被微生物直接利用产甲烷的小分子物质也随之增多。(6)综上所述,我们得出超临界CO_2萃取的增产机理,即超临界CO_2萃取可以破坏煤分子结构中的弱络合力,使得煤中的一部分可溶性小分子物质释放出来,被溶剂带走,而部分未能转移到溶剂中的小分子物质也因CO_2的萃取作用变得松动不稳定,可被细菌利用产甲烷的有机物显着增多,从而实现了样品的增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孟晓萌,郑晓冬,潘少香,闫新焕,刘雪梅[4](2019)在《微波超声协同萃取法提取不同芦笋废弃物中黄酮类物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微波超声协同萃取方式,提取经热风烘干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白芦笋废弃物及绿芦笋废弃物中的黄酮类物质,并对其提取率进行了分析比较。实验优化了微波超声萃取的最佳工艺,确定了最佳提取溶剂为80%的乙醇,微波功率为250 W,提取时间为150 s,料液比为1:30,超声频率为40Hz。样品中黄酮提取率的大小分别为: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绿芦笋废弃物(0.391%)>热风烘干处理绿芦笋废弃物(0.366%)>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白芦笋废弃物(0.014%)>热风烘干处理白芦笋废弃物(0.0088%)。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快速、高效、经济的优势,更适用于大批量样品中黄酮的提取,推进了芦笋废弃物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杨晓勇[5](2019)在《基于叁元溶剂与离心萃取协同技术的煤焦油加工硫酸钠废水资源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清洁生产和资源回收的需求日益迫切。煤焦油加工硫酸钠废水是一种含有高浓度苯酚的剧毒废水,若不妥善处置将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威胁。溶剂萃取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含酚废水处理方法,但普通的萃取剂往往无法满足高萃取性能、低溶解度、再生性能等多种工业使用要求。本文研发了一种绿色、高效、新型的叁元萃取剂磷酸叁丁酯(TBP)/碳酸二乙酯(DEC)/环己烷(CYH)来处理硫酸钠废水,随后以碱液作为反萃剂完成萃取剂的再生和苯酚的回收。为了满足工业连续处理要求,以离心萃取机为设备平台,研究了设备的水力特性和内部流动特性,实现了叁元萃取剂与离心萃取协同处理硫酸钠废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如下:(1)研究了萃取剂配方的影响,发现TBP/DEC/CYH的最佳体积比为20%:20%:60%,反萃取剂NaOH最佳浓度为lmol/L。系统地考察了萃取条件和反萃取条件的影响,获得最大的萃取和反萃取效率分别为99.79%和96.29%。采用FTIR证明了TBP和DEC共同发挥了萃取作用。(2)基于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了萃取和反萃取过程,建立了预测萃取-反萃取效率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在高效率低相比的优化原则下,优化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299.4 s,温度33.43℃,相比为0.45,萃取效率达到98.40%。在高效回收苯酚资源的优化原则下,反萃取优化条件为反萃取时间213.4 s,温度为36.85℃,相比为0.97,反萃取效率为96.39%。(3)设计并搭建离心萃取平台,研究了在萃取剂-NaSO4溶液体系下的水力特性。体系的相分离能力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转速的增加,相夹带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最大分离容量线性增加,存液量减少;当流比远离1,相夹带量会快速上升,导致最大分离容量降低,合适的流比范围为0.25-4。(4)基于CFD计算和PIV实验验证,研究了混合区域泰勒涡流态变化和转鼓内流场分布。泰勒涡混合能力和转鼓抽吸能力都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对离心萃取机内的气-液界面进行调控,获得了转速对于气-液界面的影响规律;混合区域内的液-液两相混合计算表明转速的增加和流量的减少能够使两相混合更加均匀。(5)采用叁元萃取剂和离心萃取对硫酸钠废水进行协同处理研究,研究了流比、转速、流量对级效率和萃取效率的影响。流比远离1时,级效率将逐渐下降;转速对于效率有一定的增益作用;流量增加使效率呈现减小的趋势:设备单级最大萃取效率可达99.76%,级效率接近100%;二级萃取后废水中的含酚量低于0.12mg/L,达到排放要求。(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谭扬通[6](2019)在《协同萃取二元酚的液液相平衡及其处理煤气化废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制约煤制天然气项目发展的原因之一为煤气化废水难以处理,现有的废水处理流程中酚氨回收工段出水二元酚含量过高,易导致下一步的生化系统崩溃。本论文对新疆某煤气化项目废水进行了水质分析,其总COD高达80000mg/L,含有各类型酚类,总酚高达16000mg/L,多元酚高达10000mg/L,现有萃取剂MIBK难以处理。针对该股废水,通过萃取剂筛选和混合萃取实验,发现醇类+酮类具有协萃效应,开发了高效脱二元酚协同萃取剂2-戊酮+正戊醇,在2-戊酮体积分数为80%效果最优,对对苯二酚的分配系数提高到22,是现工业上使用的MIBK分配系数的2倍。并研究pH、相比和萃取级数对实际废水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适宜的萃取条件为pH=7,相比1:4,萃取级数为3级,对新疆某煤气化项目废水叁级错流萃取后总酚降到320mg/L,脱除率高达97%。在此基础上测定了2-戊酮+二元酚+水和正戊醇+2-戊酮+对苯二酚+水的液液平衡数据,使用NRTL和UNIQUAC活度系数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实验值和计算值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MSD)均在2%以内,回归得到二元交互作用参数,经检验液-液平衡数据可靠有效。使用流程模拟软件研究了混合萃取的回收工艺,研究了在现有流程上将萃取剂MIBK更换为协同萃取剂对汽提塔和酚塔操作参数的影响,在保证操作要求的情况下优化了塔顶采出量和回流比等参数,对比使用MIBK做萃取剂,虽然协同萃取剂回收总能耗有所提高,但其对处理二元酚含量高的废水仍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6)
郭超[7](2019)在《煤气化废水中二元酚高效萃取剂设计和协同萃取脱酚流程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煤化工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煤化工废水近零排放环保标准是强制性的,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工业界和学术界已经研发和实施了各种废水近零排放处理工艺,但在工业应用中还无一套流程能真正做到废水零排放。实践表明二元酚尤其是对苯二酚的高效脱除已成为该流程的关键难题。萃取脱酚单元出水总酚浓度控制在300mg/L以下,对于实现废水近零排放意义重大。然而,受到现有萃取剂脱酚能力不足的限制,萃取出水总酚浓度不达指标,大约350-800mg/L之间。本研究针对萃取剂官能团与酚羟基结合力低和碳骨架空间位阻效应导致的萃取分配系数低问题,采用结构特征耦合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Computer-Aided Molecule Design,CAMD)方法,开发一种高效萃取脱二元酚体系,使得两级出水总酚≤300mg/L。分析了包括碳链长度、碳链异构和碳链不饱和度在内的分子结构特征和萃取性能间的构效关系,建立了结构特征耦合CAMD筛选萃取剂的方法。以分配系数和溶解度为比较指标,结合UNIFAC模型和萃取实验,选择对二元酚具有高分配系数的萃取剂。结构特征规律表明,短链型萃取剂的萃取效率优于长链结构、直链优于支链结构、具有碳碳双键的优于饱和碳链结构的溶剂。最终,甲基丙基酮(Methyl Propyl Ketone,MPK)被确认为单一溶剂中性能最优的。实验分析了MPK的脱酚性能。结果表明,两级萃取后,二元酚浓度降低至260mg/L,总酚降低至288mg/L,叁级后二元酚降低至68mg/L,总酚降低至71mg/L。针对单一溶剂萃取能力不足及萃取脱酚性能和溶解度的矛盾问题,采用溶剂间协同效应的路线,开发一种高效、低损的混合萃取剂。分析了官能团间的协同效应,应用分子结构特征耦合CAMD方法,选择萃取性能优异的溶剂混合物。结果表明,醇羟基和羰基、酯或醚存在萃取脱酚协同效应。协同萃取分配系数、溶剂与水互溶度和溶剂与水共沸点叁个方面比较了MPK+正戊醇、甲基异丁基酮(Methyl Isobutyl Ketone,MIBK)+正戊醇、乙酸丙酯+正戊醇和二异丙醚(Diisopropylether,DIPE)+正戊醇间的性能。最终确定了MIBK+正戊醇为最适宜的混合萃取剂,适宜的组成为60%MIBK+40%正戊醇。实验分析了MIBK+正戊醇在不同组成比例下的脱酚效果。研究发现,在正戊醇体积分数为10%-70%,两级萃取后总酚含量低于300mg/L。在正戊醇体积分数为40%时,两级萃取后,二元酚降至171mg/L,总酚浓度降至190mg/L,叁级后二元酚降至36mg/L,总酚降至38mg/L。本研究测定了常温常压下五元体系MIBK-正戊醇-苯酚-对苯二酚-水的液液相平衡数据。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量化了MIBK+正戊醇的萃取性能,并且和MPK、MIBK萃取酚的分配系数进行了比较。Aspen Plus回归了NRTL和UNIQUAC模型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NRTL和UNIQUAC模型的模拟值跟实验数据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27%、0.039%。因此,两个模型都可以很好地模拟相平衡数据。较UNIQUAC模型,NRTL模拟结果更加准确。以130t/h的煤气化废水为基准,开发了混合萃取剂60%MIBK+40%正戊醇的配套萃取脱酚流程。对协同萃取流程包括萃取塔、溶剂回收塔和溶剂汽提塔进行了建模和模拟,并且对叁个塔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发现,两级逆流萃取后,总酚可降低至161mg/L。在不改变原有设备尺寸的条件下,新流程可以实现萃取相中粗酚和萃取剂的分离、萃余相中水和萃取剂的分离。精馏回收得到的混合萃取剂组成不会发生改变。(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9)
刘鑫,朱丹,牛广财,魏文毅,杨楠[8](2019)在《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沙棘籽油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采用超声波-微波协同法萃取沙棘籽油的工艺条件,及对沙棘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溶剂种类、萃取时间、液料比、超声波功率、微波功率、萃取温度等6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正己烷为萃取溶剂,以提取率为响应值,选择萃取时间、液料比、超声波功率、萃取温度等4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对此条件下得到的沙棘籽油和超临界CO2法萃取得到的沙棘籽油中的脂肪酸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得到了超声波-微波协同法萃取沙棘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时间为22 min,液料比值为9 mL/g,超声波功率为628 W,微波功率为200 W,萃取温度为57℃,在此条件下沙棘籽油的提取率可达13.97%。超声波-微波协同法萃取得到的沙棘籽油,其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88.93%,最高的为亚油酸(39.60%),其次为亚麻酸(32.60%)。结论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法是一种提取沙棘籽油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王彦军[9](2018)在《乙醚与辛醇协同萃取巯基乙酸合成巯基酯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乙醚与异辛醇作混合萃取剂代替乙醚,协同萃取硫氨酯尾液中巯基乙酸,并进一步酯化提纯获得巯基乙酸异辛酯。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合成工艺中副反应的产生,降低产品成本低,产品含量可达到99.5%以上。(本文来源于《有色矿冶》期刊2018年06期)
李军德,王亚楠,宋吉英[10](2018)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液相色谱法检测口红中的4种色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了口红中的苋菜红、胭脂红、诱惑红和罗丹明B 4种色素,并采用液相色谱法检测其含量。结果表明,用丙酮作提取剂、提取温度20℃、微波功率300 W、萃取时间30 min时,提取效果最佳。色谱分析采用Eclipse Plus C18柱,甲醇和0. 02 mol/L乙酸铵溶液(p H 4)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动相流速1. 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510 nm。在以上条件下提取检测,目标物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1. 7%~103. 5%,相对标准偏差为1. 7%~4. 6%。(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8年12期)
协同萃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PC-88A与N235萃取体系对硝酸镧稀土溶液的萃取工艺。结果表明,该萃取体系具有协同萃取功能,最佳工艺为萃取剂体积比为4︰6,相比为3︰1,萃取时间为2min。1.2mol/L的盐酸可使得萃取剂再生。该萃取体系具有良好的循环性,有望应用于稀土工业中稀土富集分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协同萃取论文参考文献
[1].张鹏,王月娇,张莹莹,王丹丹,刘毅.叁烷基胺和磷酸叁丁酯于盐酸介质中协同萃取铼(Ⅶ)研究(英文)[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9
[2].杨丽,朱大峰,杜朝军,庞浩宇,张园.PC-88A与N235协同萃取工艺研究[J].饮食科学.2019
[3].张亦雯.超临界CO_2萃取与微生物降解协同增产中阶煤煤层气的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4].孟晓萌,郑晓冬,潘少香,闫新焕,刘雪梅.微波超声协同萃取法提取不同芦笋废弃物中黄酮类物质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9
[5].杨晓勇.基于叁元溶剂与离心萃取协同技术的煤焦油加工硫酸钠废水资源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6].谭扬通.协同萃取二元酚的液液相平衡及其处理煤气化废水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7].郭超.煤气化废水中二元酚高效萃取剂设计和协同萃取脱酚流程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19
[8].刘鑫,朱丹,牛广财,魏文毅,杨楠.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沙棘籽油工艺优化[J].包装工程.2019
[9].王彦军.乙醚与辛醇协同萃取巯基乙酸合成巯基酯的试验研究[J].有色矿冶.2018
[10].李军德,王亚楠,宋吉英.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液相色谱法检测口红中的4种色素[J].化学试剂.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