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的中韩关系研究

冷战后的中韩关系研究

黄亚雯[1]2017年在《冷战后韩国东北亚均衡外交研究》文中指出韩国在东北亚地区具有重大的地缘政治战略价值,其外交政策也是亚太研究的热点。韩国的外交政策在冷战时期完全依附美国,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的缓和给韩国外交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韩国也顺势走上了均衡外交的道路,从卢泰愚时期的北方外交,到卢武铉时期的均衡者外交,韩国的均衡外交越来越明显。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韩国在后冷战时期放弃一边倒的外交,转而推行均衡外交?卢泰愚至卢武铉时期的韩国均衡外交对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产生了何种作用?对中韩关系的发展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了解释上述问题,本文以均势理论为研究基础,基于均势理论在后冷战时期对小国外交战略逐渐增强的影响力,阐述了均势理论对小国外交战略的塑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析韩国均衡外交形成动因的叁个分析变量。分别是(1)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最大化是均衡外交的根本目的;(2)民族观念:历史地缘因素形成的民族观念是均衡外交的文化动机;(3)国际环境:大国斗而不破是均衡外交的环境基础。本文就以此作为研究韩国均衡外交的基本分析框架。根据上述分析框架,笔者认为,韩国在后冷战时期转而实行均衡外交的原因有叁个方面。第一、韩国作为地缘政治边缘地带的小国,感受到强烈的生存压力,为了缓和国家脆弱性,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这是均衡外交的根本目的。第二、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缘政治地位使韩国民族在历史上就形成了平衡大国权势的外交智慧,近代以来韩国彻底沦为日本殖民地,二战结束又使韩国臣服于美国的权势之下,这种历史记忆激发了韩国对大国的矛盾心态,韩国的迅速崛起刺激了民族主义情绪,民众渴望韩国成为经济繁荣、外交独立、并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强国,这些都为均衡外交提供了文化动机。第叁、大国关系的斗而不破,冷战的结束使东北亚地区格局出现转变,两极格局变成了四强并立,大国在东北亚地区尤其是朝鲜半岛存在各种利益矛盾,近年来在东北亚地区中美二元对立格局也逐渐形成,这都给韩国推行均衡外交提供了现实环境的基础。韩国的均衡外交给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它提升了韩国的政治经济地位,推动了中韩关系的持续改善,促进了东北亚朝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近些年来均衡外交也面临着巨大困境,中韩关系结构性矛盾凸显,朝核与萨德使东北亚陷入安全两难,韩国均衡外交逐渐中止,这对均衡外交及中韩关系的进步形成了严峻的考验。

祁怀高[2]2004年在《冷战后的中韩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与朝鲜半岛(韩国)的关系源远流长,有着数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人们常常将二者关系比作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和地缘等因素,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对朝鲜半岛影响最大的国家,与朝鲜半岛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其时间之长和影响之大,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只是在1840年以后的一百多年间,中国由于国力贫弱,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力才逐渐衰微。 冷战时期中韩两国曾长期相互隔绝,但冷战结束后不久,两国即正式地建立了外交关系。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在政治关系方面,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建立起各种对话机制和渠道,增进了相互理解和信赖,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基础;在经济合作方面,双边贸易额迅速扩大,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经济联系已成为两国关系保持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呈现出官民并举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局面。在建交的第11个年头里,两国关系实现了由睦邻友好关系向合作伙伴关系再向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转变,这一切都表明发展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韩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各异,对国际和地区事务的看法也非完全一致,然而,建交11年来,两国关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堪称国际上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共处共荣的典范。冷战后的世界并不太平,地区冲突、民族战争、部落纠纷、领土中断此起彼伏;一些国家的冷战思维依然根深蒂固。对于世界各国来说,要减少摩擦与矛盾,就必须像中韩两国一样对待历史与现实。中韩关系模式应该在国际上进一步推广。因此,研究这一课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从冷战时期的中韩关系写起,重点叙述了冷战后中韩建交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认为中韩建交为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在第二章介绍了中韩建交以来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了中韩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迅猛发展的原因。在第叁章分析了制约中韩关系发展的各种因素,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贸方面的,其中东北亚大国的制约因素尤其值得关注,笔者认为中韩两国应通过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来趋利避害。在第四章从朝鲜半岛、东北亚地区和全球叁个层面来分析和评价中韩关系,认为中韩关系发展必须服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大局以及考虑东北亚其他大国的利益,并对中韩关系进行了总结和前瞻。 当然囿于水平有限,资料不足,本文纸漏与偏颇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金青泉[3]2016年在《中国东北亚区域战略中的中韩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成立后,中国根据当时国内国际形势形成了“另起炉灶”、“一边倒”、“两个拳头打人”的对外战略,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中韩关系基本处于敌对的状态,政治对立、经济彼此隔绝、文化交往基本断绝,两国在朝鲜战争遗留问题、台湾问题等问题上冲突矛盾频发。伴随中国改革开放,中国将经济建设确立为中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逐步形成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对外战略。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积极发展对外关系,与以往意识形态敌对国家逐渐建立联系并最终正式建交。特别是与美国、日本、韩国关系的正常化,极大改善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促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伴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原有的东北亚区域中苏、中、朝与美、日、韩两个叁角关系结构带来了变化。东北亚区域国际关系的调整和变化直接引发了中国、韩国在这一区域战略的选择,并进而加速了中韩关系的快速发展。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提出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共同发展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符合各国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外交思想,并提出亚投行、“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影响世界的战略举措,这些举措得到了韩国的认同与支持,在中韩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与此同时,观察两国关系的前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中韩两国关系在各自外交战略主导的同时还受到美国、朝鲜等外在因素的干扰。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对中韩关系的影响和朝鲜核问题对中韩两国关系的影响。

熊诗遥[4]2017年在《中韩关系中的美国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韩两国是隔海相望的邻邦,良好的中韩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利益,更对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韩建交之后就呈现出政治、军事层面的互信与合作大大迟滞于经济层面的关系水平的特点。一般而言,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不仅由双方的国家利益决定,更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中韩关系的发展已经超出单纯双边外交范畴,它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作用;在这其中,中韩关系中的美国因素尤为引人注意。近年来,一方面中韩关系发展迅速,另一方面中美结构性矛盾又日益凸显,美国因素在中韩关系当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美韩同盟关系不仅是美国实施其东亚战略的重要依托,更是韩国安全的支柱、外交的中心。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更好地维护中韩关系?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将分别从政治、安全、经济叁个角度找出中韩关系当中美国因素这一关键变量,并试图针对上述现象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第一部分从政治角度研究中韩政治关系发展演变中的美国因素。简要回顾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历程后,文章将通过着重关注中美韩叁国在朝核问题及美韩同盟关系与中韩伙伴关系之间的互动探讨美国因素对中韩关系的影响,总结其相应的结果。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中韩安全关系当中的美国因素。第二部分首先回顾中韩军事安保合作的发展历程,总结两国军事交流进展成果。接着本文试图以“萨德”系统的部署为案例,通过探讨部署动力、对各方产生的影响,探讨美国因素对中韩安全关系的影响与制约。第叁部分关注中韩经济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中韩建交25年来,经济领域是两国双边关系的亮点,也是两国共同利益交汇最多的地方。本章首先回顾中韩经济关系的发展,总结中韩经贸合作的成果。本章将关注经济和金融两个领域里美国因素对中韩继续深化经济合作造成的影响,探讨美国因素在中韩经济关系中的作用。结语部分首先是总结本文内容。中韩关系的特殊性在于,韩国无法摆脱美韩关系对它的制约,其外交方针的制定难以摆脱美国因素的制约。对此,中国在发展中韩关系时不能够认为单纯地加大中韩两国的经济依存度就能够发展好中韩双边关系,而应当在中美关系的大局下考虑中韩关系的发展,并高度注意美韩同盟的影响与制约。另外,美国同盟体系存在于中国周边,这是一个基本事实,这要求中国在加强周边外交的同时不能忽略美国因素。中国的“伙伴关系”国大多也是美国的盟国,可见分析美国的同盟关系对中国双边关系将产生何种影响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分析中韩关系发展中的美国因素显然具有相当的范例作用,可以作为研究这一问题的一个可供参考的范式。

戴士权[5]2004年在《中韩关系的演变及其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文中提出中韩关系是东北亚国际双边关系中极为重要的一边。中韩关系的改善与发展不仅直接影响朝鲜半岛南北关系,而且对东北亚局势的变化也带来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中韩建交后对东北亚局势影响巨大。它打破了冷战以来所形成的中韩两国对峙局面,有利于朝鲜半岛局势的进一步缓和。本论文以冷战及冷战后的中韩关系为研究对象,以四章的内容较为全面的论述中韩对峙、建交、发展的过程及其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 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阐述论文的目的及意义、研究动态、方法与内容等。 第二章主要就冷战时期的中韩关系进行论述,这一时期的中韩关系分为叁个阶段。论述了中韩由隔海对峙、经过非政治性关系的起步到开始向正常化方向发展的叁个阶段。从而为中韩建交作好铺垫。 第叁章论述建交后的中韩关系。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显着成绩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两国建交后之所以能快速发展的原因。作者认为,中韩关系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经贸往来促进两国关系良性互动。在分析中韩关系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指出了中韩关系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第四章论述中韩关系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分析和探求了冷战时期和冷战后中韩关系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对影响东北亚安全局势的朝核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中韩两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存在进一步合作的空间,从而构想出未来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机制,并对21世纪的中韩关系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最后为结论部分。从中韩建交前后的两国关系的变化,可以得出:“对抗俱伤,合作双赢”的结论。所以,中国和韩国这两个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必须携起手来,信守《中韩两国建交联合公报》的原则精神,以更大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务实精神,为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张林涛[6]2013年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韩两国关系自建交后往来不断,很快构筑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对两国安全、政治合作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应看到,中韩两国在战略互动中合作与分歧时有显现,两国关系在内在结构上存在双重性:一方面,双方既具有共同或互补的国家利益和战略利益,这些共同利益将为两国关系的高速发展继续提供缘由和动力;另一方面,双方在对美关系、对朝关系方面又存在内在结构性矛盾。中韩伙伴关系中的第一个结构性矛盾是美韩同盟的强化与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间的矛盾。美国的亚太战略中一直将中国视为“眼中钉”,而对韩国来说,其整个外交政策的基础又是韩美同盟关系。因此冷战后美韩同盟强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调整驻韩美军并频繁军演,发展双边战略同盟,对同盟进行多边扩展。究其原因,既是为了威慑朝鲜、遏制朝核武力发展,又是为了防范中国的崛起,控制东亚安全主导权。因此,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必然会受到美韩同盟强化的影响。美韩同盟强化对中国造成国防安全压力;损害中韩战略互信;并且威胁半岛地区安全,不利于中国发挥在朝鲜半岛事务上的影响力。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的另一个结构性矛盾是中朝实行友好互助与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矛盾。中国与朝鲜是一种特殊友好关系,双方存在核心利益,安全上实行友好互助。双方友好的原因在于:地缘战略价值是中韩维持友好合作的动力;维护国家利益是两国关系根本出发点;而双方友好互助又能维护东北亚地区力量均衡。但两国的这种特殊友好关系对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正常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中朝友好互助既影响了中韩战略互信,又不利于中韩两国就地区问题展开合作。从更深层次上探究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面临的这两大结构性矛盾,其本质是双边关系背后还分别蕴藏着两个第叁方因素:即美国和朝鲜。一方面体现了第叁方因素国家的战略诉求;另一方面是中韩两国仍存在认知差异及互信缺失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这些矛盾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将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双方的摩擦和分歧将不会停止,只能通过双方努力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平衡。当前东北亚安全合作面临着缺少国家战略互信及存在地区不稳定因素的困境。探究途径主要有:推动建立东北亚地区各国的互信机制;建立东北亚地区安全事件突发应急机制;继续召开六方会谈,探索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从中国角度来说要坚定实施半岛南北平衡政策,既要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又要促进朝鲜尽快全面地融入国际社会。

赵玉芬[7]2002年在《中韩建交及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1992—2001)》文中指出中韩建交对国际格局尤其是对朝鲜半岛局势影响巨大,意义非凡。它打破了冷战以来所形成的中韩两国对峙局面,有利于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进一步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统一事业的发展。本文就中韩建交的过程以及中韩建交后两国关系的发展对朝鲜半岛的稳定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分为叁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冷战时期的中韩关系。具体分为叁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为成立前蒋介石与李承晚为了遏止并消灭东北亚日益强大的共产党而勾结在一起,妄图建立“太平洋联盟”,共同对付共产党。但是由于蒋介石的失败,他们的梦想破灭。 第二阶段: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和朝鲜的请求,出兵参战。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但是中国与韩国由于战争积怨加深,形同陌路。 第叁阶段: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韩关系也出现了松动迹象。但由于种种原因,两国都未能在抓住机会实现关系正常化。80年代,国际形势进一步缓和,发展经济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这就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中韩两国在发展过程中也都有这样的要求,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两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很好的修复。 第二部分主要叙述了中韩建交的过程极其意义。具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两国为建交做准备工作。主要是通过谈判,解决两国的分歧。主要是中朝关系和韩国与台湾的关系。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问题得到了和好的解决。 第二阶段:中韩于1992年8月24日建交。中韩建交后各国的反应及建交对东北亚格局的影响及意义。 第叁部分中韩建交后两国关系的发展及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具体分为叁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年到1995年江泽民主席访问韩国是中韩两国关系飞速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两国高层领导人都实现了互访。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中是不多见的。两国还合作成功地缓解了由于朝鲜核问题所带来的不稳定局势。 第二北N受:1996年—997年。两国领导人成功的实现了互访后,两国进人了平稳发展阶段。再加上,由于金日成逝世,金正日成为朝鲜新一代领导人。朝鲜在外交上较为沉静。中韩在这一段时期的合作主要是共同参加四方会谈,指定永久性和平协定以取代朝鲜停战协定。 第叁阶段:1998年一2000年。这一阶段是朝鲜半岛最活跃的时期。朝鲜外交日趋活跃,金大中积极推行朝鲜半岛缓和政策,这一切都给朝鲜半岛带来新气象。中韩两国建立面向ZI世纪合作伙伴关系,中韩关系也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且通过中国、韩国及朝鲜等各国的努力,终于实现了朝鲜南北首脑会晤。

李军[8]2008年在《冷战后韩国的民族主义及其对中韩关系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冷战结束后,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民族主义浪潮,对世界各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近年来,韩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随着民族主义的影响力在韩国社会不断扩大,使得韩国政府的对内和对外政策表现出了越来越浓的民族主义色彩,而这必然要对中韩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究其韩国民族主义: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有其丰富的文化渊源,当然还有复杂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内部原因的作用。而韩国民族主义的诉求表现在多个方面:在政治上,调整南北关系,促进民族统一;经济上,发展民族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文化上,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中韩建交以来,中韩关系的总体发展态势是好的,一方面,两国在贸易、投资、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另一方面,随着冷战后韩国民族主义的兴起,民族主义情绪的凸显,才使得两国间在一些问题上产生分歧,在如高句丽历史地位问题;经济上的摩擦与竞争;一些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的保护与申报的等问题上,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势必会影响中韩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良好,可以说是外交史上的典范。21世纪以来,中韩关系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中国和韩国是在东北亚都有着重要影响的两个大国,中韩关系的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中韩两国双方自身的利益,还关系到朝鲜半岛的稳定甚至对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稳定会产生巨大影响。

王梦蛟[9]2017年在《冷战后韩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中韩关系的影响》文中认为冷战结束前后,整个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多极化趋势日益凸显,民族主义在这一时期在全球范围内兴起,顺应时代潮流,韩国的民族主义也在冷战结束之后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一轮全球性的民族主义浪潮中,意识形态之争逐渐淡化,韩国的民族主义由之前的较为封闭的民族主义模式开始向开放的民族主义方向过渡,韩国民族认同意识大大提升,民族统一愿望迫切。21世纪之初,韩国民族主义迎来了发展的高潮,表现为反美主义情绪的高涨以及民族自尊自强的极大彰显。在此之后,韩国形成了以经济民族主义、反美主义、民主民族主义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多元化的民族主义发展趋势,并在新时代产生了新的民族主义形式。在韩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同时,其本身的一些鲜明特点也慢慢显露出来。概括地讲,韩国民族主义的核心是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强大,因此韩国从政府到民间都表现出了对协调南北关系、发展国民经济、建设文化产业等方面的积极地态度,与此同时,其民族主义也表现为对民族心理的塑造、民族文化的彰显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韩国国民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促使韩国民族主义持续发展并表现出这些特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文化和现实状况多方面的因素。1992年中韩建交之后,两国交往不断加深,韩国民族主义对两国关系产生了很大影响。出于对自身利益和地区安全局势的考虑,在朝鲜半岛安全问题上中韩两国达成共识,即坚持半岛无核化,中国也希望韩朝两国和平解决争端,但韩国的一些做法却违背了这一初衷;韩国迫切希望自身得到发展而“依赖”于美国,也使得美国成为了影响中韩关系的一大因素;正是由于韩国民族主义的狭隘和极端特性,使其在很多不足以立住脚的“领土”、文化问题上与我国产生了摩擦和争夺,同时,韩国在其民族主义渗透下产生的排他情绪也在中韩经贸往来之中展露无遗。面对这一现状,我国应该在正确认识和分析韩国民族主义的基础上坚持原则、维护自己的权益,并积极培育和弘扬本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强大凝聚力,理性对待韩国民族主义,取得自身的发展。

徐阳华[10]2016年在《中韩建交以来韩国对华首脑外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首脑是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同时他们也是外交政策的决策者。在对外关系中,首脑可以在外交事务中发挥强有力的影响。首脑根据国际局势的发展与演变,基于宏观视角开展对外活动以及提出战略性和指导性的对策。首脑的活动能够影响和塑造双边关系或者多边关系。首脑外交具有权威性,目的性明确和议题的涵盖面广的特点。通过首脑外交可以提升国家形象,增进国与国之间关系;可以寻求合作,倡导和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以及增强软实力建设。不论是双边经济合作关系,签署协议,还是处理国际危机;从传统安全观的话题到非传统安全观的议题,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亚信峰会,二十国集团会议等国际场合会议,首脑外交的作用不可忽视。同时,首脑外交还需要考虑国际环境和局势因素、国家利益因素和个人层面的因素。韩国对华首脑外交起源于1992年中韩建交之时。时任韩国总统卢泰愚访问中国,使两国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建交后,两国政治关系发展顺利,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迅速推进。两国首脑还在国际重大场合中实现了多次会晤,两国首脑坦诚友好地交换意见并且达成众多共识。1998年,金大中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的发展确立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2008年5月,李明博访问中国将中韩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得中韩关系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2013年朴槿惠就任总统后随即对中国开展国事访问。朴槿惠就任总统以来,积极开展对华首脑外交活动,比如出访中国、出席阅兵式、推动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归还志愿军遗骸和致慰问电等形式,在首脑相互沟通和联系中,中韩两国关系顺利推进。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对首脑和首脑外交的概念进行阐释,分别论述首脑外交的性质和目的,表现形式和决定因素。第二章论述20世纪90年代韩国对华首脑外交的特点及成果。第叁章论述21世纪初的韩国对华首脑外交的特点和对中韩关系的影响。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论述对象,论述朴槿惠对中国的首脑外交形式、特点以及影响。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在朝鲜半岛不稳定的局势下,韩国首脑应该加强与中国的联系。本文主要论述建交以来韩国对华首脑外交,并且进行一系列的概括和总结。目前研究首脑外交和中韩关系的论文和着作较多,但是笔者由于能力的问题未能搜集到研究韩国对华首脑外交的相关着作或者论文。因此研究韩国对华首脑外交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 冷战后韩国东北亚均衡外交研究[D]. 黄亚雯. 山东大学. 2017

[2]. 冷战后的中韩关系研究[D]. 祁怀高. 武汉大学. 2004

[3]. 中国东北亚区域战略中的中韩关系研究[D]. 金青泉. 延边大学. 2016

[4]. 中韩关系中的美国因素研究[D]. 熊诗遥. 华中师范大学. 2017

[5]. 中韩关系的演变及其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D]. 戴士权. 延边大学. 2004

[6]. 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D]. 张林涛. 山东大学. 2013

[7]. 中韩建交及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1992—2001)[D]. 赵玉芬. 延边大学. 2002

[8]. 冷战后韩国的民族主义及其对中韩关系的影响[D]. 李军. 吉林大学. 2008

[9]. 冷战后韩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中韩关系的影响[D]. 王梦蛟. 河北大学. 2017

[10]. 中韩建交以来韩国对华首脑外交研究[D]. 徐阳华.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  ;  ;  ;  

冷战后的中韩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