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甙元含量论文-沈晖,赵丛丛,刘曾,曾凡骏

皂甙元含量论文-沈晖,赵丛丛,刘曾,曾凡骏

导读:本文包含了皂甙元含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紫外分光法,薯蓣皂甙元,检测

皂甙元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沈晖,赵丛丛,刘曾,曾凡骏[1](2013)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薯蓣皂甙元含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薯蓣皂甙元含量,确定薯蓣皂甙元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52 nm,最佳实验条件为: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的加量0.2 mL,高氯酸溶液的加量0.7 mL,水浴温度80℃,水浴时间15 min,放置时间20 min。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23%,加标回收率实验的平均回收率为99.5%。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3年07期)

赵国祥,钱云,张光勇,景兰华[2](2009)在《多功能植物闭鞘姜薯蓣皂甙元含量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不同立地(栽培)环境和不同采收期共97个闭鞘姜样品,检测其皂甙含量及差异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其皂甙含量均达不到1.0%的商业利用指标。说明闭鞘姜作为皂素工业原料的愿望有待重新思考。(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4期)

穆仪冰[3](2007)在《不同剂型加味酸枣仁汤对小鼠行为的影响及川芎嗪、菝葜皂甙元含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中药配方颗粒汤剂与中药传统饮片汤剂的药理作用及标志物含量,以探讨中药配方颗粒汤剂这一新剂型在临床应用上的可行性。本实验选取“加味酸枣仁汤”作为实验方剂,从小鼠睡眠、自主活动及不同剂型汤剂的含量测定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方法:1.比较不同剂型加味酸枣仁汤对小鼠睡眠的影响,分别观察阈剂量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睡眠的影响。2.比较不同剂型加味酸枣仁汤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分别对小鼠走动时间及举双足次数进行观察。3.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剂型加味酸枣仁汤中的菝葜皂甙元含量进行测定。4.采用HPLC法对不同剂型加味酸枣仁汤中的川芎嗪含量测定,色谱柱C18柱(4.6mm×250mm,4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0∶50(v∶v),柱温40℃,流速0.7ml/min,检测波长282nm;进样量40μl.结果:1.阈剂量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实验中,加味酸枣仁汤传统饮片汤剂、配方颗粒汤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睡眠时间明显延长,加味酸枣仁汤传统饮片汤剂、配方颗粒汤剂各组与安定对照组相比,及传统饮片汤剂、配方颗粒汤剂各组间相比,均无显着差异。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对小鼠入睡数及睡眠时间的影响中,加味酸枣仁汤传统饮片汤剂、配方颗粒汤剂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入睡动物数明显增加,且睡眠时间明显延长。而传统饮片汤剂、配方颗粒汤剂各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2.加味酸枣仁汤传统饮片汤剂、配方颗粒汤剂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走动时间与举双足次数明显减少。而各组间相比,无显着差异。3.菝葜皂甙元在8=65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122x+0.011,r=0.9992。4.川芎嗪在2-45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7642x-14597,r=0.9991。结论:加味酸枣仁汤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饮片汤剂均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P<0.05)。验证了加味酸枣仁汤不同制剂具有相似的镇静催眠作用,为中药的剂型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对于不同剂型加味酸枣仁汤中菝葜皂甙元与川芎嗪含量进行测定,提示两种汤剂中均能检测出菝葜皂甙元及川芎嗪,且配方颗粒汤剂中菝葜皂甙元、川芎嗪含量均明显高于传统饮片汤剂。表明颗粒制剂的提取效果较完全,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得到肯定。(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7-05-01)

穆仪冰,杨华,胡随瑜,易振佳[4](2006)在《加味酸枣仁汤不同剂型中菝葜皂甙元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加味酸枣仁汤两种不同剂型中菝葜皂甙元的含量。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味酸枣仁汤不同剂型菝葜皂甙元含量。结果加味酸枣仁汤煎剂中菝葜皂甙元含量为8.76mg/g,免煎剂中为61.273mg/g。平均回收率为101.48(%RSD=1.7%)。结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中菝葜皂甙元含量的方法有简便快捷、准确、重现性好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法测得加味酸枣仁汤免煎剂中菝葜皂甙元含量明显高于煎剂,说明免煎颗粒有效成分提取较完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工程》期刊2006年06期)

高红梅[5](2006)在《磷钾肥配施对盾叶薯蓣生理特性及薯蓣皂甙元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俗称黄姜,根茎中富含薯蓣皂苷,水解所得的薯蓣皂苷元(工业上称皂素),是目前世界上300多种甾体激素类药物的主要原料。人工栽培盾叶薯蓣不仅可为医药工业提供必要的原料,而且是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进行盾叶薯预的施肥研究,找到合适的施肥配施,对于提高盾叶薯蓣根茎产呈及薯蓣皂苷元含量,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磷、钾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历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关于其配施对盾叶薯蓣生理代谢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致使生产上常因磷钾肥使用不当而导致种植效益降低。因此,本文研究了不同磷钾肥用量及其配施对盾叶薯蓣生理特性、根茎产量和薯蓣皂甙元含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 磷钾肥配施对盾叶薯蓣叶片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均显示随着盾叶薯蓣的生长,叶片中叶绿素含量、Fv/Fo、Fv/Fm、ΦPSⅡ、qP、Pn等有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qNP则是先下降到生长后期急剧上升。不同时期的测量结果显示施肥对盾叶薯蓣叶片叶绿素含量具有显着作用;苗期、营养生长期、孕蕾开花期和枯萎期达到了极显着差异。苗期和孕蕾开花期各处理间盾叶薯蓣叶片的Fv/Fo差异不显着,根茎生长期各处理间存在显着差异。Fv/Fm在苗期、孕蕾开花期、根茎生长期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着,但随着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各处理间盾叶薯蓣叶片Fv/Fm达到了极显着差异。施肥对盾叶薯蓣苗期叶片的ΦPSⅡ具有很大影响,地下根茎旺盛生长期和枯萎期磷钾肥施用量的变化均能显着影响ΦPSⅡ。对于qP,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孕蕾开花期各处理间差异不显着,地下根茎旺盛生长期增加磷钾肥施用量对盾叶薯蓣叶片的qP具有很大影响,但磷钾肥施用量增加过多反而造成qP的下降。营养生长期磷、钾肥水平的不同对qNP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磷、钾肥水平的增加,qNP的值也逐渐增大。光合速率Pn随磷钾肥施用量的不同变化较大,各时期的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都达到极显着水平。综合分析表明对上述指标影响最大的磷钾肥配施是P10K15。 2 磷钾肥配施对盾叶薯蓣叶片中氨基酸、蛋白质、可溶糖和蔗糖含量的影响 盾叶薯蓣叶片中氨基酸、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蔗糖的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均有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氨基酸在苗期含量最高,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蔗糖在孕蕾开花期最高。不同磷钾肥施用量对盾叶薯蓣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孕蕾开花期的AA含量影响比较大,使之在叁个时期处理间的差异都比较显着;从各时期的试验结果看以施肥处理P10K15最好。磷钾肥施用量的多少对盾叶薯蓣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比较大,随着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各时期蛋白质含量均呈递增趋势,以高水平的磷钾肥施入量的处理(P15K10,P10K15)蛋白质含量最高,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磷钾肥施入水平的提高,也成递增趋势。蔗糖含量除了孕蕾开花期的低水平磷钾肥处理与对照间的差异只达到显着水平外,其他各时期的施肥处理与对照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着水平。综合各方面情况考虑,对于叶片中可溶糖和蔗糖来说,以磷钾肥配施(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06-05-01)

高红梅,张秀月,赵会杰,祁春苗,叶永忠[6](2006)在《施氮肥量对盾叶薯蓣生理特性及皂甙元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施氮肥量对盾叶薯蓣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2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肥量的增加,盾叶薯蓣的叶绿素含量,Fv/Fo,Fv/Fm,ΦPSⅡ提高,体内活性氧防御能力增强.进一步提高施氮肥量则导致上述指标下降.施氮肥量为120 kg.hm-2时可获得最高的根茎产量,但施氮肥量60 kg.hm-2时根茎的皂甙元含量和单位面积上皂甙元产量最高.(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薛焱,秦天才,张友德[7](2005)在《不同薯蓣皂甙元含量黄姜生长发育和生理性状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不同皂甙元含量盾叶薯蓣的物候期和形态、生理性状的研究,结果显示:叶为宽叶型、带白斑、浓绿色,茎为深绿色、上面有红褐色斑纹,根状茎含水量高,开花时间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之间的盾叶薯蓣其薯蓣皂甙元含量高。但是不同薯蓣皂甙元物候期、生理性状还是差异很大,薯蓣皂甙元含量与光和特性及盾叶薯蓣地下茎产量无明显相关性,因此,选种时要综合考虑,不能盲目引种。(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05年05期)

易自力,董静洲,蒋建雄[8](2005)在《快速测定黄姜中薯蓣皂甙元含量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研究将测定黄姜中薯蓣皂甙元含量的方法改进为微量浸提分光光度法。此法采用微量样品以无水酒精浸提代替传统的回流抽提法, 以香兰素-浓硫酸作显色剂, 冰醋酸作溶剂, 在460NM处测定薯蓣皂甙元的含量。与传统的重量法、抽提分光光度法相比较, 此法测定方法简便, 结果准确, 成本低, 效率高。(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05年01期)

李子辉[9](2004)在《黄姜根茎折干率与皂甙元含量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黄姜N P K施肥实验中发现 :黄姜根茎折干率与皂甙元含量呈负相关。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分析 ,可能增施K肥 ,有利于淀粉的形成 ,而不利于皂甙元积累。本研究结果分析 ,为高皂甙元含量的黄姜品种选育和栽培措施提供可参考的信息(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04年07期)

曹玉芳,王太霞,胡正海[10](2004)在《盾叶薯蓣营养器官薯蓣皂甙元含量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盾叶薯蓣营养器官特别造根状茎中薯蓣皂甙元含量的动态变化、品种之间的差异以及雌雄株之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生苗根状茎中薯蓣皂甙元的含量,2年生高于1年生;根茎营养繁殖的2年生根状茎中皂甙元的含量高于1年生的含量;花叶品种的含量高于绿叶品种的含量;雄株的含量比雌株的含量高。在地上的缠绕茎和叶中没有检测到薯蓣皂甙元。由根茎繁殖的1年生根状茎前期皂甙元含量增加缓慢,后期增加较快;2年生根状茎盛花期含量最高,开花后期含量最低,随后含量逐渐增加。为此应在花叶品种中选择产量高、抗性强的品种作为栽培品种。合适的采挖期仍以地上缠绕茎枯萎期为宜。(本文来源于《实验生物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皂甙元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不同立地(栽培)环境和不同采收期共97个闭鞘姜样品,检测其皂甙含量及差异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其皂甙含量均达不到1.0%的商业利用指标。说明闭鞘姜作为皂素工业原料的愿望有待重新思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皂甙元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1].沈晖,赵丛丛,刘曾,曾凡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薯蓣皂甙元含量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

[2].赵国祥,钱云,张光勇,景兰华.多功能植物闭鞘姜薯蓣皂甙元含量检测[J].热带农业科学.2009

[3].穆仪冰.不同剂型加味酸枣仁汤对小鼠行为的影响及川芎嗪、菝葜皂甙元含量研究[D].中南大学.2007

[4].穆仪冰,杨华,胡随瑜,易振佳.加味酸枣仁汤不同剂型中菝葜皂甙元含量测定[J].中国医学工程.2006

[5].高红梅.磷钾肥配施对盾叶薯蓣生理特性及薯蓣皂甙元含量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06

[6].高红梅,张秀月,赵会杰,祁春苗,叶永忠.施氮肥量对盾叶薯蓣生理特性及皂甙元含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

[7].薛焱,秦天才,张友德.不同薯蓣皂甙元含量黄姜生长发育和生理性状比较[J].陕西农业科学.2005

[8].易自力,董静洲,蒋建雄.快速测定黄姜中薯蓣皂甙元含量方法的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5

[9].李子辉.黄姜根茎折干率与皂甙元含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药材.2004

[10].曹玉芳,王太霞,胡正海.盾叶薯蓣营养器官薯蓣皂甙元含量的动态变化[J].实验生物学报.2004

标签:;  ;  ;  

皂甙元含量论文-沈晖,赵丛丛,刘曾,曾凡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