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需要论文-塞丽娜·陈,刘铮筝

自尊需要论文-塞丽娜·陈,刘铮筝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尊需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我同情,成长型,负面评价

自尊需要论文文献综述

塞丽娜·陈,刘铮筝[1](2019)在《比起自尊,每个人更需要自我同情》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是糟糕的销售季度,升职无望,或与同事发生冲突,当人们在工作中遭遇种种挫败时,通常以两种方式做出回应。要么出于自卫责备他人;要么自责。不幸的是,这两种回应都于事无补。用自卫来逃避责任可以减轻失败的痛楚,但也要付出学费。另一方面,自责只能换来一时平稳,可能会让别人对你的潜力做出差评,影响个人发展前途。(本文来源于《变频器世界》期刊2019年01期)

苏田,田丽丽,刘旺,闫昱如,张单单[2](2017)在《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和学校幸福感的关系:在校关系需要满足和自尊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认知、社交以及情绪调节能力在这个阶段具有较大提升。学校是小学生在这个阶段里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在校生活会对小学生的行为和情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当前社会背景下,学校教育者和家长过多地关注学业成绩,却较少理会学生的学校幸福感,这会给小学生的发展造成片面的影响。学校作为教育基地,理应为小学生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并以其幸福作为教育的目的之一。因此,关注小学生的学校幸福感尤为重要。亲社会行为作为小学生重要的积极行为表现,有研究表明其对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是,关于亲社会行为和小学生学校幸福感的关系及其中介作用机制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纵向追踪设计检验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对其学校幸福感的直接作用,以及在校关系需要满足和自尊在其中的间接作用。研究选取1070名小学生(M=9.44岁)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追踪调查,每6个月进行一次测试。叁次施测(T1、T2和T3)均测量了亲社会行为、学校幸福感、在校关系需要满足和自尊四个指标以及被试的人口学变量信息。采用结构方程建模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如下:(1)小学生T1的亲社会行为与其T3的学校幸福感呈显着正相关。(2)T2的在校关系需要满足在T1亲社会行为和T3学校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T2的自尊水平在T1亲社会行为和T3学校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T2在校关系需要满足和T2自尊在T1亲社会行为和T3学校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表明,亲社会行为一方面对小学生学校幸福感提升有直接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在校关系需要满足和自尊两个层面对小学生学校幸福感的提升起间接作用。因此,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小学生更多地助人、分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促进其在校关系需要满足,提升自尊,从而促进其学校幸福感的提升。(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付小平[3](2016)在《提升孩子的自尊 爸爸需要知道4的个秘密》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需要从幼儿阶段就开始重视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逐渐提升孩子的自尊水平。作为爸爸,应该如何做呢?自尊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做出的能长期保持的评价,表明个体对自己的能力、重要性、成功和价值的信任程度。说得更通俗一点,自尊就是对自我价值的感受和体验。美国心理学家苏珊·哈特曾经花了20年时间来研究自我和自尊的发展。在一个研究自尊的大型项目中,苏珊·哈(本文来源于《母子健康》期刊2016年08期)

洪幼娟[4](2016)在《大学生自尊需要的结构及其评估问卷编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自尊需要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影响,编制"大学生自尊需要问卷",对320名福州市大一到大四学生进行初测,对数据的探索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自尊需要问卷"包括6个因子,由32道题目组成,累积解释率为57.38%;问卷的Cronbach’s alpha为0.905,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98-0.876。而对福州四所高校的600名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测试,对数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x~2/df小于5,RMSEA小于0.06,CFI、GFI、NNFI均在0.95以上,表明自编的"大学生自尊需要问卷"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本文来源于《长沙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付进,黎玉兰,罗锂[5](2016)在《大学生自尊与宽恕倾向的关系:社会认可需要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尊与宽恕的关系在国内外的研究中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SES、社会自尊、MCSD和Heartland宽恕量表对我国22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自尊(社会自尊和个体自尊)与宽恕倾向的关系,以及社会认可需要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对于全体研究对象而言,社会自尊比个体自尊对宽恕倾向的预测作用更大。在男生群体中,社会自尊预测宽恕倾向,且社会认可需要的中介作用不成立;在女生群体中,个体自尊预测宽恕倾向,且社会认可需要在个体自尊与宽恕倾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与我国文化对自尊、宽恕的理解以及二者在两性中的差异有关。(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探新》期刊2016年02期)

刘丽[6](2016)在《自我价值感·自尊需要·自尊自信人格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在关于自己价值的判断、评价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态度与情感。自我价值感在心理系统中的地位表现为:它是支撑个体心理大厦的重要支柱,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个体主体性的发展有制约作用。个体通过自尊需要的满足使自我价值感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保证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个体自尊需要的强弱表现往往是其自我价值感水平的"晴雨表"。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导致不健康人格。应重视培养儿童自尊自信的健康人格,第一,突出课程的能力目标,切实促进儿童能力的不断提高。第二,应把尊重儿童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的基本原则。(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洪幼娟,黄宝珍[7](2015)在《自尊需要相关研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尊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国内外学者有关自尊需要的相关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自尊需要的起源、功能和结构等层面;有关自尊需要的相关实证研究,则主要集中于自尊需要的激发情境、实现途径以及不同个体追求自尊的方式等层面。今后的自尊需要相关研究,应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深入探讨自尊需要的本质内涵,进一步完善自尊需要测量工具,丰富自尊需要实证研究方法,以更好地对自尊需要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期刊2015年12期)

刘玉新,郭亚蓉,张建卫[8](2015)在《自主和归属需要的满足对个体自尊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的积极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综合价值所持有的肯定态度。自尊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幸福感有着显着的预测作用。自尊的影响因素是一个经典的课题,已有研究已经发现了个体认知、学业成绩和教养方式等因素的作用。根据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Deci&Ryan,1985),自主和归属需要是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真正的自尊源于心理需要的满足。然而,关于心理需求,特别是自主和归属需要对个体的自尊的影响,却缺乏足够的实证验证。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通过游戏软件"猫和老鼠",操纵自主和归属需求的满足,以考察它们对自尊的影响。实验中隐藏了真实的研究目的,被试被告知,实验是关于心理表象能力的研究。自主条件下,被试可以自由操作按键(数字键1‐4),而非自主条件下,被试必须严格遵照系统给予的指令来操作。"归属感"的操纵,则是分别告知被试,他们是被主人和同伴"宠爱"或"冷落"的一只饥饿的猫,需要捕获老鼠充饥。研究一,考察自主需求的满足对个体自尊的影响。将57名大学生被试分为自主组和非自主组,结果证明了自主需要的满足对个体自尊的影响显着;研究二,采用2×2的被试间设计,操纵"自主"和"归属"需求的满足,考察196名大学生在四种实验条件下的自尊水平。结果发现,自主需要和归属需要对个体自尊都各自具有显着影响,但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并不显着。针对研究结论,论文进行了讨论并在个体健康、教育和管理方面提出了建议和研究展望。(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期刊2015-10-16)

徐挺[9](2015)在《论需要层次理论下学生自尊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的自尊是建立在自我肯定与认同基础上的自我悦纳,自我尊重以及希望得到他人肯定的一种积极向上的自我情感需求。而学校教育是学生自尊顺利养成的主要渠道,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社会人的需要层次为模型构建了符合人的实际需要的理论,本文将探讨学校教育可以如何合理运用这一理论促进学生自尊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自尊的健康养成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时代教育》期刊2015年16期)

李艳丽,刘坤[10](2015)在《学校教育要满足青少年的自尊需要》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高峰期,也是自尊发展的关键期,青少年的自尊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重视青少年的自尊需要学校开展尊重教育;教师要维护青少年的自尊心;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自尊需要,使青少年形成和维持高自尊,从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小学教育》期刊2015年08期)

自尊需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认知、社交以及情绪调节能力在这个阶段具有较大提升。学校是小学生在这个阶段里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在校生活会对小学生的行为和情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当前社会背景下,学校教育者和家长过多地关注学业成绩,却较少理会学生的学校幸福感,这会给小学生的发展造成片面的影响。学校作为教育基地,理应为小学生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并以其幸福作为教育的目的之一。因此,关注小学生的学校幸福感尤为重要。亲社会行为作为小学生重要的积极行为表现,有研究表明其对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是,关于亲社会行为和小学生学校幸福感的关系及其中介作用机制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纵向追踪设计检验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对其学校幸福感的直接作用,以及在校关系需要满足和自尊在其中的间接作用。研究选取1070名小学生(M=9.44岁)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追踪调查,每6个月进行一次测试。叁次施测(T1、T2和T3)均测量了亲社会行为、学校幸福感、在校关系需要满足和自尊四个指标以及被试的人口学变量信息。采用结构方程建模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如下:(1)小学生T1的亲社会行为与其T3的学校幸福感呈显着正相关。(2)T2的在校关系需要满足在T1亲社会行为和T3学校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T2的自尊水平在T1亲社会行为和T3学校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T2在校关系需要满足和T2自尊在T1亲社会行为和T3学校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表明,亲社会行为一方面对小学生学校幸福感提升有直接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在校关系需要满足和自尊两个层面对小学生学校幸福感的提升起间接作用。因此,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小学生更多地助人、分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促进其在校关系需要满足,提升自尊,从而促进其学校幸福感的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尊需要论文参考文献

[1].塞丽娜·陈,刘铮筝.比起自尊,每个人更需要自我同情[J].变频器世界.2019

[2].苏田,田丽丽,刘旺,闫昱如,张单单.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和学校幸福感的关系:在校关系需要满足和自尊的中介作用[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3].付小平.提升孩子的自尊爸爸需要知道4的个秘密[J].母子健康.2016

[4].洪幼娟.大学生自尊需要的结构及其评估问卷编制[J].长沙大学学报.2016

[5].付进,黎玉兰,罗锂.大学生自尊与宽恕倾向的关系:社会认可需要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探新.2016

[6].刘丽.自我价值感·自尊需要·自尊自信人格的培养[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7].洪幼娟,黄宝珍.自尊需要相关研究与展望[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

[8].刘玉新,郭亚蓉,张建卫.自主和归属需要的满足对个体自尊影响的实验研究[C].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2015

[9].徐挺.论需要层次理论下学生自尊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5

[10].李艳丽,刘坤.学校教育要满足青少年的自尊需要[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

标签:;  ;  ;  

自尊需要论文-塞丽娜·陈,刘铮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