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散之争论文-李晨

骈散之争论文-李晨

导读:本文包含了骈散之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徐望之,《公牍通论》,骈散合一,公文写作

骈散之争论文文献综述

李晨[1](2018)在《徐望之“公文尚散文”辨——兼谈古代公文写作对骈散之争的消解作用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文书学经典着作《公牍通论》中,徐望之下了"公文尚散文"的论断,这符合对于公文写作的通俗、平实的要求;但是,这一论断提出于白话文运动持续发酵的民国时期,实非顺应时代潮流之举。更重要的是,徐望之忽视了长久以来骈文之于古代公文写作的深刻影响,所给出的若干论据非但不能证明其观点,反而显示出骈体公文在古代公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事实,并启示关于骈散对立、互融的关键历史时间节点的相关研讨。骈散之争不该是公文语体选择的诱因,而观照中国古代公文写作,其对骈散之争反而存在消解作用。(本文来源于《秘书》期刊2018年04期)

何晨晨[2](2017)在《乾嘉骈散之争与辞赋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乾嘉时期既为辞赋中兴时期,也为汉学复兴、骈文渐盛时期,乾嘉骈散之争与辞赋创作关联甚紧。关于乾嘉辞赋骈散相争的原因,一方面,辞赋源于先秦诗文,决定辞赋亦诗亦文的特质。而且,辞赋创作在承袭中不断发展,在宋代文赋破体新变、明代复古运动思潮等影响下,辞赋除了保留自身的骈俪之美,也沿袭了散文的散行,为乾嘉骈散之争与辞赋创作关联甚紧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乾嘉辞赋创作与乾嘉时期的政治倾向、士人心态和学术思潮密切相联,尤其与乾嘉时期文风的骈散之争息息相关。作为辞赋中兴时期,乾嘉辞赋深受当时的政治文化生态影响,统治者倡导“以古文为时文”,试图改革科举试赋气格渐失、风骨既尽的状况;古文家推崇“以文入赋”,注重散体,为辞赋注入古文气韵;骈体家“重古文气韵”,融散入骈,推崇骈散兼融、文质彬彬的辞赋。作为骈文渐盛、汉学复兴时期,乾嘉学术思潮对乾嘉文风的形成影响较大,汉学家与宋学家由争锋相对转向求同存异,文风由骈散相争逐渐走向骈散兼融,辞赋创作亦更为文辞兼胜。作为古典文学的集大成时期,乾嘉各类文士皆有赋作,各类文士或以文入赋,或以诗入赋,为改善清中后期辞赋的靡丽之势,创作出不少重情重势、文辞兼胜的作品。乾嘉辞赋于骈俪中融合散行的自由,与当时汉宋兼采、骈散兼融的文风相符合。乾嘉赋家创作辞赋时,于骈俪之中注入散体,形成重学重理的辞赋创作倾向,句式趋于散体。本文试图通过对清代乾嘉时期辞赋的宏观把握,分析清代乾嘉时期的政治倾向、士人心态以及学术思潮对文风骈散相争相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乾嘉骈散之争与辞赋创作的关系。并由此为基点,以期从整体上把握辞赋的研究,为辞赋发展史提供重要的观察点和参照系。(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05)

禹明莲[3](2015)在《李元度《赋学正鹄》的编选评点与清代骈散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元度身历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以史着擅名学林。其诗文领域亦成就卓荦,发人所未发。其《赋学正鹄》的编选评点,寓骈文、赋体、古文、时文等理论四位一体,不仅精辟地点出科举赋作的典范要领,亦是李元度在清代绵延二百多年骈、散论争的时风下实现以赋寓骈、调和骈散、力树文坛骈文正宗目标之努力。此与他身为骈文名家和桐城后学的双重身份有关,又对此后兴起的骈文编选热潮及批评导夫先路。(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5年04期)

周璐[4](2013)在《论清代乾、嘉、道时期骈散之争的演进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乾、嘉、道时期,骈文派和散文派围绕着文章正宗地位问题展开了长期论争。其争论经历了叁次演进:第一阶段从乾隆初年至嘉庆中期,倾向于骈文的作家们力求骈文与散文并尊、对等;第二阶段从嘉庆中期至道光初期,骈文家和汉学家谋求骈文的正宗地位;第叁阶段是道光中后期,一些文学家主张骈散融合、奇偶不拘,骈散合一成为文章思潮的主流。(本文来源于《语文知识》期刊2013年03期)

温志拔[5](2013)在《宋四六话:骈散之争格局中的骈文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不仅诞生了诗话,同时也产生了最早的文话,这些文话并非讨论唐宋以来日益兴盛的"古文",恰恰讨论了与之相对的骈文四六。只有将其置于唐代古文运动后,骈散文不断论争的背景之下,才能对这些早期的四六文话做出准确的定位和评价。在整个骈文观念演变的历程中,正是这些论争,促使了骈文理论的细化,并最终影响了后世乃至当今理论语境下的骈文理论表述,而这也正是宋四六话的真正价值。(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张全义[6](2010)在《文学史上的骈散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歌与散文是先秦两汉文学的优势样式。以散文论,先秦有发达的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两汉有双峰并峙的史传散文与贾谊、晁错等人的政论和史论。有着这样肥沃的散文土壤,东汉之后的魏晋南北朝、隋,直至初唐、盛唐,居然鲜有散文大家与经典作品问世,实属(本文来源于《语文天地》期刊2010年19期)

薛英杰[7](2009)在《从骈散之争看关于《昭明文选》选录标准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昭明文选》在中国古代骈文与散文的分离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沈思翰藻"说为骈文奠定了文坛的正宗地位。《文选》的选录标准与后世的骈散之争有重大干系,特别是持骈文正宗论的学者,纷纷通过对《文选》选录标准的辨析,从而确认骈文的地位。本文以骈散之争的历史眼光,梳理阮元、刘师培、章太炎等学者对《文选》选录标准的论证,并探讨了《文选》的选录标准及这种论证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09年27期)

石彦[8](2008)在《机遇与挑战:骈散之争与中唐古文运动略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贞元、元和年间的古文运动,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影响鲜明体现在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上。本文以中唐古文运动为研究视点,在这一横段面上展开对骈散文间错综关系的深入探讨,在正确认识两者文体特征的基础上,着重阐释两者承继、吸纳、流变的现象,使对中国古代散文文体回归的历程有清醒的认识和合理评价。(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08年12期)

冯乾[9](2008)在《清代文学骈、散之争与阮元“文言”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中期,文学界典起了骈文与散文的斗争,一时"世之袭徐、庾者诮八家之空疏,而袭《史》、《漠》者每议六朝为摭拾"。骈、散之争是清代漠学与宋学之争在文学领域的投影。以桐城派为首的宋学一派大都以古文名家。桐城派的始祖方苞论文标举"义法",刘大櫆主张"神气"、"音节"、"字句",至姚鼐,则提倡义理、文章、考证叁者合一,以宋学之义理合漠学之考证发为文章,而考证居末。又缕列作文八字,曰(本文来源于《古典文献研究》期刊2008年00期)

陈志扬[10](2006)在《《四六丛话》:乾嘉骈散之争格局下的骈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孙梅以叁十余年之功辑成的《四六丛话》一书除史料学价值之外,其凡例、叙录、案语等个人话语闪烁着思想的光辉。《四六丛话》文体论可划分为骈文分体史、骈文史两个层次,在骈文学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孙梅以丛缀着述方式参与乾嘉时代骈散之争,倡导“文以意为之统宗”原则,推扬骈散合一的骈文思潮。(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06年02期)

骈散之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代乾嘉时期既为辞赋中兴时期,也为汉学复兴、骈文渐盛时期,乾嘉骈散之争与辞赋创作关联甚紧。关于乾嘉辞赋骈散相争的原因,一方面,辞赋源于先秦诗文,决定辞赋亦诗亦文的特质。而且,辞赋创作在承袭中不断发展,在宋代文赋破体新变、明代复古运动思潮等影响下,辞赋除了保留自身的骈俪之美,也沿袭了散文的散行,为乾嘉骈散之争与辞赋创作关联甚紧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乾嘉辞赋创作与乾嘉时期的政治倾向、士人心态和学术思潮密切相联,尤其与乾嘉时期文风的骈散之争息息相关。作为辞赋中兴时期,乾嘉辞赋深受当时的政治文化生态影响,统治者倡导“以古文为时文”,试图改革科举试赋气格渐失、风骨既尽的状况;古文家推崇“以文入赋”,注重散体,为辞赋注入古文气韵;骈体家“重古文气韵”,融散入骈,推崇骈散兼融、文质彬彬的辞赋。作为骈文渐盛、汉学复兴时期,乾嘉学术思潮对乾嘉文风的形成影响较大,汉学家与宋学家由争锋相对转向求同存异,文风由骈散相争逐渐走向骈散兼融,辞赋创作亦更为文辞兼胜。作为古典文学的集大成时期,乾嘉各类文士皆有赋作,各类文士或以文入赋,或以诗入赋,为改善清中后期辞赋的靡丽之势,创作出不少重情重势、文辞兼胜的作品。乾嘉辞赋于骈俪中融合散行的自由,与当时汉宋兼采、骈散兼融的文风相符合。乾嘉赋家创作辞赋时,于骈俪之中注入散体,形成重学重理的辞赋创作倾向,句式趋于散体。本文试图通过对清代乾嘉时期辞赋的宏观把握,分析清代乾嘉时期的政治倾向、士人心态以及学术思潮对文风骈散相争相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乾嘉骈散之争与辞赋创作的关系。并由此为基点,以期从整体上把握辞赋的研究,为辞赋发展史提供重要的观察点和参照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骈散之争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晨.徐望之“公文尚散文”辨——兼谈古代公文写作对骈散之争的消解作用及其启示[J].秘书.2018

[2].何晨晨.乾嘉骈散之争与辞赋创作[D].湖南大学.2017

[3].禹明莲.李元度《赋学正鹄》的编选评点与清代骈散之争[J].学术交流.2015

[4].周璐.论清代乾、嘉、道时期骈散之争的演进历程[J].语文知识.2013

[5].温志拔.宋四六话:骈散之争格局中的骈文理论[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6].张全义.文学史上的骈散之争[J].语文天地.2010

[7].薛英杰.从骈散之争看关于《昭明文选》选录标准的讨论[J].考试周刊.2009

[8].石彦.机遇与挑战:骈散之争与中唐古文运动略论[J].语文学刊.2008

[9].冯乾.清代文学骈、散之争与阮元“文言”说[J].古典文献研究.2008

[10].陈志扬.《四六丛话》:乾嘉骈散之争格局下的骈文研究[J].文学评论.2006

标签:;  ;  ;  ;  

骈散之争论文-李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