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脊索瘤论文-段莹星,廖伟华,陈常勇,陈登明,彭娴婧

颅底脊索瘤论文-段莹星,廖伟华,陈常勇,陈登明,彭娴婧

导读:本文包含了颅底脊索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颅底肿瘤,脊索瘤,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颅底脊索瘤论文文献综述

段莹星,廖伟华,陈常勇,陈登明,彭娴婧[1](2019)在《颅底脊索瘤的CT和MRI影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的CT和MRI影像特点,探讨其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颅底脊索瘤的6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其中11例同时行CTA检查,观察病变部位、生长方式、密度或信号特点、强化方式。结果病变起源于斜坡46例,伴脑干和基底动脉受压后移15例,筛窦、蝶窦受累10例,单侧或双侧海绵窦受累8例,颅底受累5例,岩尖骨质受累6例;起源于斜坡外16例,其中伴突入鞍上池9例,累及邻近岩骨、枕骨破坏4例,脑干受压3例。CT表现肿块为不均匀等或稍高密度软组织影,其中骨质破坏区边缘硬化4例,病变内见钙化或残存骨49例。MRI信号不均匀,T1WI稍低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夹杂T1WI高信号和/或T2WI低信号。增强检查表现呈不均匀强化,其中轻、中度强化53例,强化显示"蜂房征"6例,边缘轻度环形强化3例。结论 CT和MRI可清楚显示颅底脊索瘤的部位形态特点、侵犯周围组织范围、强化方式,对明确疾病诊断、制定手术计划及术后随访评估具有较大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范树才,曹毅,王珊,范双民,陈亚星[2](2019)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30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底脊索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入住我科,并接受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30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的选择、术中要点及并发症等。结果 30例患者共进行了34次手术,肿瘤全切16例17台次(16/30,53.3%),次全切除8例8台次(8/30,26.7%),大部切除6例9台次(6/30,20%)。1例围术期感染死亡。术后临床症状缓解者25例(25/30,80%),无明显改善者4例(4/30,13.3%),加重1例(1/30,3.3%),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2例(2/30,6.7%)。13例患者行术后辅助放疗,包括适形放疗6例,γ刀4例,质子刀3例。25例患者获得随访,18例患者术后肿瘤无进展(18/25,72%),无进展生存期(PFS)范围为6~50个月,平均15.7个月。肿瘤复发7例(7/25,28%),无进展生存期范围5~39个月,平均14.1个月,2例患者死于继发肺部感染。13例行术后放疗的患者中,有2例复发;12例单纯行手术患者中,有5例复发。对比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术后放疗组无瘤生存期明显好于单纯手术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神经内镜手术切除具有视野好,抵近观察、多角度观察等特点,具有全切率高和安全性高的优势。此外,术后辅以放疗能够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期。(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康暐,赵贤军,段磊,李强,杨鹏宇[3](2019)在《颅底脊索瘤外科手术治疗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颅底脊索瘤患者临床资料并介绍典型病例。结果 54例颅底脊索瘤患者头痛、视力受损症状最为常见,肿瘤全切19例(35.2%),次全切28例(51.8%),大部分切除7例(13.0%)。41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35例肿瘤未达到全切者术后均行辅助放射治疗。随访3个月至4年,复发14例,脑脊液漏8例,颅内血肿6例,其中11例患者行二次手术。结论颅底脊索瘤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根据肿瘤的部位、特点及病变侵犯程度,辅助神经导航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选择不同手术入路,必要时联合入路,可提高肿瘤全切率,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可延缓肿瘤复发。(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刘志勇,滕海波,周良学,徐建国[4](2019)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一文中研究指出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胚胎发育时期残留脊索组织的先天性低恶性肿瘤,多发生于骶尾部及颅底中线部位,尤其是斜坡区域,其预后与肿瘤切除程度密切相关,肿瘤完全切除的患者多能长期生存。由于颅底脊索瘤多呈浸润性生长,侵袭范围广,累及颅底重要神经、血管及脑组织等,手术完全切除极其困难,因此被认为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以及术中神经导航系统、电生理监测、经鼻超声系统和多普勒超声血管探测仪等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经鼻内镜入路能在直视下最大可能地安全切除颅底脊索瘤,并尽可能保留重要神经、血管功能,其手术创伤小,术后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已成为颅底脊索瘤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为进一步全面认识经鼻内镜治疗颅底脊索瘤的疗效及优缺点,我们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关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的相关文献,并从术前肿瘤评估分型、手术策略、肿瘤手术切除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几方面对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李储忠,张亚卓[5](2019)在《颅底脊索瘤临床诊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脊索胚胎残余组织的肿瘤,其中颅底脊索瘤约占1/3。颅底脊索瘤首选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程度与预后高度相关。因为大部分肿瘤位于颅底腹侧面的硬膜外,适用于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对脑组织的损伤很小。放疗是颅底脊索瘤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术后残留肿瘤放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脊索瘤化疗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传统化疗药物对于脊索瘤的疗效较差,有待发展新的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药物。随着综合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颅底脊索瘤的治疗效果将逐步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赵君爽,王鑫,陈炼,李龙,周锦鹏[6](2019)在《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底脊索瘤神经内镜下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底脊索瘤神经内镜下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神经内镜下手术切除的124例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资料。76例在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手术(多模态组),48例无术中影像学引导下手术(对照组)。结果术后1个月内复查MRI判断肿瘤切除程度:多模态组肿瘤全切除58例(76.32%),部分切除18例(23.68%);对照组肿瘤全切除25例(52.08%),部分切除23例(47.92%)。多模态组肿瘤全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多模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53%,8/76)明显低于对照组(29.17%,14/48;P<0.01)。结论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通过多图像融合和叁维重建,实时引导指示术中病变与邻近神经血管结构的空间关系,能显着提高颅底脊索瘤的全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钱海鹏,李学记,万经海[7](2019)在《颅底脊索瘤手术入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7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颅底脊索瘤患者的手术记录及住院病历,共23例患者,接受肿瘤切除手术36次,其中接受4次手术者2例,接受3次手术者1例,接受2次手术者5例,接受1次手术者15例。在36次肿瘤切除手术中,肿瘤主体位于鞍区、鞍上者3例次,蝶窦、上斜坡者19例次,下斜坡5例次,寰枕交界、上颈椎3例次,中颅底、海绵窦2例次,翼腭窝、咽旁间隙2例次,颈静脉孔1例次,第叁脑室1例次。所有手术均根据肿瘤部位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结果在36次手术中,肿瘤全切除13例次,次全切除14例次,大部分切除9例次。手术并发症包括声嘶2例,尿崩症2例,持续高热3例,面瘫、动眼神经麻痹、吞咽困难、舌下神经麻痹、皮下积液、缄默、脑脊液鼻漏、鼻出血、腭漏、脑梗死、肺部感染各1例。20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7年,8例肿瘤无进展,9例肿瘤进展并带瘤生存,3例死亡。结论颅底脊索瘤解剖及形态复杂,个体差异大,无固定的入路及术式可循,应个体化选择合适的入路及术式,力争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切除肿瘤。(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刊》期刊2019年04期)

刘志勇,周良学,刘浩,姜曙,蔡博文[8](2018)在《经鼻显微镜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经鼻显微镜和神经内镜治疗颅底脊索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16~77岁,平均42.6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鼻显微镜组和神经内镜组,对两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经鼻显微镜下手术38例,全切除6例,次全切14例,部分切除18例,全切率为15.8%;经鼻神经内镜下手术18例,其中全切除10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4例,全切率为55.6%。两组肿瘤全切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症状改善和肿瘤全切率神经内镜组明显好于经鼻显微镜下手术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种手术方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鼻神经内镜下切除颅底脊索瘤其全切率明显提高,且其手术并发症率未明显增加,应其作为颅底脊索瘤的首选手术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张柯怡,寿雪飞,何文强,陈政源,赵曜[9](2018)在《内镜经鼻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分析经鼻内镜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8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7例鼻内镜下行颅底脊索瘤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手术切除率及预后的因素。结果 87例手术总全切率为42.5%(37/87),其中肿瘤主体位于上斜坡者全切率40.0%(28/70),中斜坡63.6%(7/11),下斜坡33.3%(2/6)。在单独采用经斜坡入路的情况下,Al-Mefty Ⅰ型肿瘤的全切率75.0%(9/12),Ⅱ型40.0%(8/20),Ⅲ型36.4%(20/55)。近期(2014年12月~2018年1月)的手术全切率(48.8%,21/43),明显高于早期(2011年3月~2014年12月)的(36.4%,16/44)。大多数患者(86.2%)术后未出现任何短期并发症。27例未全切患者接受了术后重离子刀治疗,治疗后88.9%的患者未出现肿瘤复发。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体积、既往手术史、放疗史、肿瘤位置等因素对于切除率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是是外科治疗颅底脊索瘤的有效方法,下斜坡生长尤其累及颅底侧方的脊索瘤疗效不理想。随着术者不断累积手术经验,结合术后重离子治疗,经鼻内镜切除颅底脊索瘤疗效可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韩慧贤[10](2018)在《颅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CT、核磁共振成像用于诊断颅底脊索瘤的影像特征及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5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接收的颅底脊索瘤患者34例为主要评估对象,将其纳入调研组,选出同期入院就诊的侵犯颅底鼻咽癌患者25例纳入参照A组,垂体瘤患者19例纳入参照B组。全部患者均予以CT、核磁共振成像的相应检查,进而对照评估CT、核磁共振成像用于诊断颅底脊索瘤的效果情况。结果:经CT、磁共振成像检查后,颅底脊索瘤患者颅底中线骨质出现较显着破坏征象。颅底脊索瘤的T2加权信号特征强于侵犯颅底的鼻咽癌、垂体瘤,对照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CT与磁共振成像用于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诊断中,能呈现出不同的影像特征,但磁共振成像T2加权信号的特征更为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8年15期)

颅底脊索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采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底脊索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入住我科,并接受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30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的选择、术中要点及并发症等。结果 30例患者共进行了34次手术,肿瘤全切16例17台次(16/30,53.3%),次全切除8例8台次(8/30,26.7%),大部切除6例9台次(6/30,20%)。1例围术期感染死亡。术后临床症状缓解者25例(25/30,80%),无明显改善者4例(4/30,13.3%),加重1例(1/30,3.3%),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2例(2/30,6.7%)。13例患者行术后辅助放疗,包括适形放疗6例,γ刀4例,质子刀3例。25例患者获得随访,18例患者术后肿瘤无进展(18/25,72%),无进展生存期(PFS)范围为6~50个月,平均15.7个月。肿瘤复发7例(7/25,28%),无进展生存期范围5~39个月,平均14.1个月,2例患者死于继发肺部感染。13例行术后放疗的患者中,有2例复发;12例单纯行手术患者中,有5例复发。对比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术后放疗组无瘤生存期明显好于单纯手术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神经内镜手术切除具有视野好,抵近观察、多角度观察等特点,具有全切率高和安全性高的优势。此外,术后辅以放疗能够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颅底脊索瘤论文参考文献

[1].段莹星,廖伟华,陈常勇,陈登明,彭娴婧.颅底脊索瘤的CT和MRI影像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

[2].范树才,曹毅,王珊,范双民,陈亚星.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30例临床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

[3].康暐,赵贤军,段磊,李强,杨鹏宇.颅底脊索瘤外科手术治疗探讨[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

[4].刘志勇,滕海波,周良学,徐建国.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

[5].李储忠,张亚卓.颅底脊索瘤临床诊疗进展[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

[6].赵君爽,王鑫,陈炼,李龙,周锦鹏.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底脊索瘤神经内镜下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

[7].钱海鹏,李学记,万经海.颅底脊索瘤手术入路研究[J].中国医刊.2019

[8].刘志勇,周良学,刘浩,姜曙,蔡博文.经鼻显微镜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的比较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8

[9].张柯怡,寿雪飞,何文强,陈政源,赵曜.内镜经鼻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的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8

[10].韩慧贤.颅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

标签:;  ;  ;  ;  

颅底脊索瘤论文-段莹星,廖伟华,陈常勇,陈登明,彭娴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