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妇女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妇女,意识,纠纷,抗战时期,梧州,救亡运动,义乌市。
妇女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琴[1](2019)在《《反家庭暴力法》实施背景下对妇女维权意识的思考——以宁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妇女维权意识的高低是影响家庭暴力案件实际解决效果的重要因素。受传统认识观念、文化程度、经济地位以及《反家庭暴力法》实施过程中难点的影响,受家暴妇女的维权意识仍不高,这也是《反家庭暴力法》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中贯彻不彻底的重要原因。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健全保障机制及完善多部门、多机构联合的反家暴工作机制,提高受家暴妇女的维权意识,是从根本上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根本途径。(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14期)
马秀霞[2](2019)在《教育小组助力少数民族流动妇女健康意识提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普遍提高,西北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开始走出家门,走向城市,她们的身份也从农村妇女转变为城市流动妇女。在流动的过程中这些妇女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而妇女健康是妇女发展的优先领域,一个妇女的健康又是整个家庭发展的基础,少数民族流动妇女由于经济条件想对落后,文化程度低以及受传统思想观念和宗教文化的约束,健康意识淡薄,健康知识缺乏,了解健康知识的途径狭隘,这不仅影响妇女自身的健康和发展也不利于家庭健康水平和幸福感的提升。本研究以兰州市七里河区L社区的少数民族流动妇女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L社区少数民族流动妇女在健康饮食、常见疾病、身体锻炼、妇科疾病、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等方面问题和需求。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及认知行为理论的指导下,依托S机构,采用小组工作中教育小组的模式开展了饮食与健康、常见疾病防治知识、妇科疾病、日常体育锻炼视频教学为主题的8节活动,为少数民族流动妇女普及了基本的健康知识,拓展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以提升少数民族流动妇女健康意识。并结合问卷的形式对活动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了评估,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少数民族流动妇女健康意识提升的优势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姚改改[3](2019)在《“义乌商姐”助力女性驰骋商场》一文中研究指出3月28日,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的大厅里,人头攒动。“我与客户骆某有一笔一万多元的采购订单,交货后,对方拒不付款。因为在采购单落款处只签了一个‘骆’字,而没有具体名字,导致对方拒不付款。”商城里的老板娘之一罗某,在法庭咨询展台前,面对面咨询女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9-04-03)
姜佳将[4](2018)在《流动的主体性——乡村振兴中的妇女意识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2例妇女为研究个案,研究妇女如何通过经济参与、政治参与和文化参与等来提升自我价值、助推乡村振兴,从而找寻、构建、彰显其主体性和存在感,从"局内的局外人"的"她者生存"状态,向"作为主体的局内人"的"主体存在"的生活方式转变,最终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乡村性别秩序重构;同时,研究妇女在工作—家庭平衡、个人理想与生活策略、生计模式、社会交往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流变,透视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流动的主体性情境下,作为个体的妇女面临机遇和困境的双重可能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邹筱溪,岑昭娴[5](2018)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增强妇女维权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22日至23日,广西女检察官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梧州召开。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陈洁英出席会议并讲话。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广西女检察官协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陈春云及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副巡视员潘婧奎出席会议。梧州市委常委(本文来源于《广西法治日报》期刊2018-10-25)
胡小京[6](2018)在《抗战时期根据地妇女教育与民族意识觉醒》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日战争是动员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一次伟大战争,动员根据地占人口一半的妇女参战成为必然。面对根据地广大妇女思想文化落后的现状,推行妇女教育成为动员妇女参战的前提条件。为完成这一时代使命,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根据地妇女教育,积极培养妇女干部,更侧重根据地广大妇女文化水平、民族意识、劳动生产技能的提升,使得妇女教育在抗日根据地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延续。这不仅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更对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本文来源于《山西档案》期刊2018年06期)
吕杰[7](2018)在《文本中的革命——对中国妇女史研究中“颠覆意识”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妇女解放运动的高涨带动了女性研究的勃兴,欧美的中国妇女史研究中呈现出对历史书写模式的"颠覆意识",西方学界对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和史学书写模式的颠覆有其历史渊源和学术土壤,受其影响,中国本土的妇女史研究也有这种倾向。面对双重的"颠覆意识",我们需要保持足够的反思力度。(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8年09期)
杨秋鸾[8](2018)在《社会性别意识对农村妇女借贷意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妇女的借贷行为有利于减轻"贫困女性化"的现象。对福建省农村妇女借贷意愿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妇女的社会性别意识、是否参与技能培训、受教育程度、丈夫的文化程度等对福建省农村妇女借贷意愿具有显着正向影响;而对福建省农村妇女借贷意愿具有显着负向影响的有年龄、丈夫的职业和家务劳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陈欢[9](2018)在《对围绝经期妇女自我保健意识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培养围绝经期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方法 2015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回顾性选择74例围绝经期妇女,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其对围绝经期相关知识的认识情况,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围绝经期妇女自我保健意识。结果关于围绝经期症状,大部分71.62%知晓月经紊乱,但对于自主神经失调、血管舒缩症状、泌尿生殖道症状、精神神经症状等其他症状,了解程度不高。同时,大部分围绝经期妇女能够做到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主动锻炼、清洁生殖器官,日常补钙、补充维生素及蛋白质、定期妇科检查及预防子宫垂坠缺乏认识,做到的人相对少。结论围绝经期妇女,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强化其自我保健意识,指导妇女自我保健,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13期)
刘园[10](2018)在《《妇女生活》的女性主体意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对自身价值的醒悟,是激发女性追求解放的内在动力。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离不开精英男性知识分子的启蒙与引导,但作为运动主体的女性并未缺席。在西方女权思想以及新式女子教育的影响之下,中国女性的思想觉悟逐渐提升,开始有了鲜明的权利意识。她们通过创办报刊传达女性的呼声和诉求,并组织团体积极参与妇女解放的社会实践,主动谋求平等的社会地位。由于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民族危机的深重压迫使得女性群体不得不将自身解放与民族救亡融为一体,踏上了与男性共赴国难、并肩战斗的妇女解放道路。不可否认,近代中国女性将自身解放汇入民族解放潮流的斗争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男权社会的支持,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但也使妇女问题变得更为复杂。近代中国妇女的觉醒和和大众传媒的舆论宣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代妇女刊物的相继涌现,成为女性表达权利诉求、反思自身生存状况的重要载体,为后人研究中国女性的发展打开了窗口。本文选取叁十年代颇具社会影响力的《妇女生活》为研究对象,通过勾勒其创刊背景、作者群体及其栏目内容的历史面貌,在整体把握刊物内容的基础之上分析抗战前后《妇女生活》传递的女性价值观念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行为的变化和女性主体意识发展的演变轨迹,以此窥见近代中国女性在追求自身解放过程中的思想跃动和心理变化。同时以史为鉴,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嬗变进行反思,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历史局限性,正确解读女性主体意识与妇女解放运动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推进当代女性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借鉴,以构建两性平等的和谐社会。(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妇女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普遍提高,西北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开始走出家门,走向城市,她们的身份也从农村妇女转变为城市流动妇女。在流动的过程中这些妇女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而妇女健康是妇女发展的优先领域,一个妇女的健康又是整个家庭发展的基础,少数民族流动妇女由于经济条件想对落后,文化程度低以及受传统思想观念和宗教文化的约束,健康意识淡薄,健康知识缺乏,了解健康知识的途径狭隘,这不仅影响妇女自身的健康和发展也不利于家庭健康水平和幸福感的提升。本研究以兰州市七里河区L社区的少数民族流动妇女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L社区少数民族流动妇女在健康饮食、常见疾病、身体锻炼、妇科疾病、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等方面问题和需求。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及认知行为理论的指导下,依托S机构,采用小组工作中教育小组的模式开展了饮食与健康、常见疾病防治知识、妇科疾病、日常体育锻炼视频教学为主题的8节活动,为少数民族流动妇女普及了基本的健康知识,拓展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以提升少数民族流动妇女健康意识。并结合问卷的形式对活动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了评估,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少数民族流动妇女健康意识提升的优势和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妇女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玉琴.《反家庭暴力法》实施背景下对妇女维权意识的思考——以宁夏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9
[2].马秀霞.教育小组助力少数民族流动妇女健康意识提升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9
[3].姚改改.“义乌商姐”助力女性驰骋商场[N].中国妇女报.2019
[4].姜佳将.流动的主体性——乡村振兴中的妇女意识与实践[J].浙江学刊.2018
[5].邹筱溪,岑昭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增强妇女维权意识[N].广西法治日报.2018
[6].胡小京.抗战时期根据地妇女教育与民族意识觉醒[J].山西档案.2018
[7].吕杰.文本中的革命——对中国妇女史研究中“颠覆意识”的探讨[J].学理论.2018
[8].杨秋鸾.社会性别意识对农村妇女借贷意愿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9].陈欢.对围绝经期妇女自我保健意识的培养[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
[10].刘园.《妇女生活》的女性主体意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