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鼠叶酸性肾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肾病,小鼠,叶酸,小家鼠,抗原,病理,免疫。
小鼠叶酸性肾病论文文献综述
李迪[1](2013)在《小鼠巨噬细胞ANA-1的诱导分化及其不同分型在叶酸性肾病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近年来不同活化状态的巨噬细胞在肾间质纤维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各种因素引起肾脏损伤时,循环中的巨噬细胞浸润到肾脏,根据组织微环境的不同,活化为M1型的巨噬细胞促进肾脏炎症发展,M2型巨噬细胞释放IL-4、IL-13、IL-10等调节因子促进组织炎症向组织恢复方向发展。目前诱导巨噬细胞表型分化的分子较多,但共刺激分子特别是在免疫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B7-H3分子以及不同表型巨噬细胞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较少。目的:本实验使用不同方法刺激小鼠巨噬细胞ANA-1诱导出不同表型巨噬细胞,比较不同条件刺激下各表型巨噬细胞表达蛋白及分泌因子的差异,建立起ANA-1的表型分化体系,同时研究B7-H3对ANA-1表型的影响,为B7-H3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此外,应用脂多糖(LPS)或IL-4分别刺激的ANA-1输入到小鼠体内,观察不同条件刺激下的巨噬细胞对小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1.在1640和FBS培养ANA-1巨噬细胞的过程中,分别加用LPS、IL-4、B7-H3单克隆抗体(简称B7-H3mAb)、B7-H3mAb+LPS、B7-H3mAb+IL-4,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小鼠IgG对照组,培养24小时后收取细胞及上清液,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CD206)的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IL-10、TNF-α的表达。2.采用两次腹腔注射叶酸的方法建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CD1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叶酸组、LPS+叶酸组、IL-4+叶酸组,分别于第14天和21天处死小鼠,留取血标本测肌酐(Cr)、尿素(UN)、尿酸(UA)水平,摘取右肾行常规HE染色、MASSON染色及F4/80巨噬细胞、ɑ平滑肌肌动蛋白(ɑ-SMA)、胶原蛋白I(COLI)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第一部分:1.ANA-1经LPS刺激24h后B7-H3的表达升高,而IL-4刺激24h后的B7-H3的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组高表达iNOS,加入B7-H3mAb后iNOS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D206在各组均高表达;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L-4组及IL-4+B7-H3mAb组产生的IL-10明显增加(P<0.05),LPS组、B7-H3mAb组和LPS+B7-H3mAb组则无明显差别;TNF-α的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L-4+B7-H3mAb组虽有统计学意义,但变化不大,其他五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第二部分:1.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肾脏正常,叶酸组、LPS+叶酸组、IL-4+叶酸组小鼠UN、Cr、UA明显升高,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损伤严重程度LPS+叶酸组最重,叶酸组次之,IL-4+叶酸组最轻。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两周时叶酸组、LPS+叶酸组、IL-4+叶酸组可见F4/80+巨噬细胞浸润,ɑ-SMA和COLI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组间无明显差别;叁周时,ɑ-SMA的表达在IL-4+叶酸组明显低于LPS+叶酸组和叶酸组(P<0.05),COLI的表达,LPS+叶酸组最高,叶酸组次之,IL-4+叶酸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一部分:1.1μg/mlLPS刺激ANA-1上调iNOS的水平,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并上调B7-H3的表达,B7-H3mAb下调LPS活化的ANA-1iNOS的表达。2.10ng/mlIL-4刺激ANA-1下调B7-H3的表达,并促进IL-10的分泌,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第二部分:1.两次240mg/kg叶酸腹腔注射后,叶酸组小鼠肾脏肾小管间质明显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示肾间质F4/80+巨噬细胞数量、COLⅠ及ɑ-SMA明显增加,该方法成功建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2.LPS和IL-4分别诱导的巨噬细胞输入到叶酸性肾病小鼠体内,LPS刺激的巨噬细胞明显加重叶酸性肾病小鼠肾小管间质的损伤,具体表现为肾小管间质COLⅠ的产生和小管间质纤维化的面积明显增加;而IL-4活化的M2型巨噬细胞抑制叶酸性肾病小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具体表现在肾小管间质COLⅠ及ɑ-SMA的产生以及小管间质纤维化的面积明显减少。(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3-03-01)
郝丽,周强[2](2012)在《BclxL在小鼠叶酸性肾病组织中表达下调及其影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抗凋亡分子BclxL在叶酸性肾病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影响其表达水平的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制备CD1小鼠叶酸性肾病模型;叶酸处理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系;抗TNF-α抗体干预叶酸对小鼠和培养细胞的影响。TUNEL染色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和培养(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2-05-03)
李晓忠,戴继鸿,袁海涛,张学光[3](2005)在《CD40/CD40L和B7-1/CD28在小鼠叶酸性肾病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CD40/CD40L、B7-1/CD28在肾小管间质浸润的免疫活性细胞、损伤的肾组织固有细胞上的表达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叶酸制作CD1小鼠叶酸性肾病模型,在第1、2、3、7、14、21天分别处死动物,取其右肾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取左肾提取蛋白进行蛋白印迹分析;采血检测BUN、Scr。以抗B7-1功能性单克隆抗体(B7-1mAb)联合叶酸应用,观察21d后,采血行BUN、Scr检测,病理图像分析肾病变区域及保护率。结果小鼠在给予叶酸后第1天,CD40、B7-1在肾小管上皮表达上调,并持续至第21天。通过蛋白印迹半定量检测,CD40在各时间点实验组肾组织表达量均增加5倍以上(P均<0.01),在间质区域浸润的免疫活性细胞上可见CD28和CD40L的表达。经B7-1mAb干预性治疗,小鼠死亡率从47.83%下降到11.01%,P<0.01;BUN、Scr水平明显降低;肾组织保护率从7.45%上升至66.51%。结论在小鼠叶酸性肾病中,肾组织CD40/CD40L和B7-1/CD28的表达上调并参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免疫活性细胞浸润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过程。B7-1mAb干预治疗能减轻上述的肾损害,为肾间质纤维化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华肾脏病杂志》期刊2005年09期)
戴继鸿,李晓忠,殷洪二,徐颖,李文香[4](2005)在《共刺激分子在小鼠叶酸性肾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免疫病理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共刺激分子在小鼠叶酸性肾病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并分析叶酸肾病的免疫病理的可能机制。以小鼠叶酸性肾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脏组织中CD40/CD40L、B7-1/CD28和4-1BB等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并行肾功能等常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病变先后涉及两个时期即急性期和慢性期。在早期,小鼠免疫应答增强,肾脏组织呈现CD40、B7-1、4-1BB的异常表达,CD28、CD40L在浸润淋巴细胞中表达,同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在晚期,表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同时肾脏组织呈现共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和脾脏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这些均表明共刺激分子在小鼠叶酸性肾病不同阶段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免疫学》期刊2005年01期)
戴继鸿[5](2004)在《激发型抗4-1BB单克隆抗体对小鼠叶酸性肾病的干预治疗及其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免疫性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但缺乏特异性治疗。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非免疫性肾病常伴肾间质纤维化,晚期常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进一步阐明非免疫性肾病的发病机制为寻找该病的有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业已表明共刺激信号在免疫性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采用共刺激信号干预性治疗在实验中也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近年在非免疫性肾病肾脏组织中也发现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的浸润,共刺激分子在肾固有细胞上的表达,这些均表明非免疫性肾病病理机制可能与共刺激信号和免疫活性细胞参与有密切的关系,但相关研究却鲜有报道。鉴此,本文以小鼠叶酸性肾病(FAN)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共刺激分子以及淋巴细胞在叶酸性肾病病理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运用共刺激分子4-1BB激发型抗体进行干预性实验治疗,探讨FAN的可能免疫病理机制和4-1BB抗体干预治疗的潜在机制,为非免疫性肾病新的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一.小鼠叶酸性肾病免疫病理机制的探讨 小鼠叶酸性肾病模型是研究肾功能衰竭和肾间质纤维化的模型,该病主要由于小鼠注射叶酸后,在肾小管内形成结晶引起急性小管坏死。有研究显示在叶酸性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伴有共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但免疫病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文通过小鼠叶酸性肾病模型,收集标本:血上清、肾脏和脾脏,分别行肾功能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淋巴细胞细胞分离和T细胞亚群检测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小鼠病理过程经历两个阶段,早期,小鼠的Bun和Cr显着高于正常组,死亡率达到49%;晚期,小鼠的Bun和Cr开始下降,总死亡率达到60%。激发型抗4一IBB单克隆抗体对小鼠叶酸性肾病的干预治疗及其机制探讨中文摘要且在整个病理过程伴有细胞浸润,晚期巨噬细胞和T细胞大量浸润于肾间质和肾纤维化区域。有趣的是4一扭B在整个病理过程中出现两次高表达,在实验第3天,4一IBB高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上,之后有所下降,但在实验第21天,4一IBB又呈高表达。T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显示,在早期CD3十、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显着高于正常组;在晚期,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显着低于正常组,但CDS+T淋巴细胞百分率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却未有显着性变化。 上述结果显示,叶酸性肾病的病程涉及免疫应答截然不同的两个时期,即早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期,CD3+、CD4+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和程度增强;随后的晚期即慢性肾功能衰竭期,免疫应答低下。整个疾病进程中都伴有4一IBB等共刺激分子的上调表达,CD4+T细胞亚群主要介导了孙创发生发展进程中的免疫应答。二.激发型抗4一IBB单克隆抗体对小鼠叶酸性肾病的干预治疗及其机制探讨 本文运用4一IBB激发型抗体治疗小鼠叶酸性肾病,从而进一步探讨共刺激4一IBB信号在疾病中的作用,为非免疫性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小鼠腹腔注射抗4一IBB抗体以治疗叶酸性肾病,取材,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FCM检测,肾功能检测。实验结果发现,干预治疗后,小鼠肾脏病变明显改善,扩张和萎缩的肾小管、肾间质纤维化的区域明显缩小,病变区域也只呈现局部分布,死亡率也从60%下降到29%,并能恢复小鼠的Bun、Cr水平和减少巨噬细胞的浸润。值得注意的是,干预治疗后,降低了CD40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高表达,但对于高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B7一1却无明显作用。此外,抗4一IBB抗体的干预治疗对小鼠的免疫应答和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前已发现,叶酸小鼠的免疫应答在急性期明显亢进,而在后期则表现为明显的低下状态。抗体干预治疗后第3天,小鼠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低于FA组,且与FA组有显着差别,CD3、CD4的表达量己接近正常组。干预后第14天,小鼠CD3+、CD4+T琳巴细胞百分率高于FA组,且与FA组有显着差别,CD3、CD4的表达量已接近正常组。但在干预治疗过程中,CDS的表达率却未发生显着变化。 上述结果显示,运用4一IBB激发型抗体干预治疗小鼠叶酸性肾病,小鼠肾脏在组织学上得到了改善,浸润细胞减少,小鼠CD3十、CD4+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激发型抗4-IBB单克隆抗体对小鼠叶酸性肾病的干预治疗及其机制探讨中文摘要和强度都得到改善,下调了CD40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表达。因此,抗4一IBB抗体的干预治疗FAN能明显保护肾脏功能。小结 综上所述,本研究率先运用小鼠叶酸性肾病这个非免疫性肾病模型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其免疫病理机制,结果发现叶酸性肾病的病程涉及早期的急性肾衰期和晚期的慢性肾衰期,伴有共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且在急性和慢性期的免疫应答状态和强度都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运用了4一IBB激发型抗体进行干预治疗,发现抗4一IBB抗体的干预治疗能恢复Bun和Cr水平,减少细胞浸润,改善免疫应答状态和强度,保护肾脏功能,为非免疫性肾病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4-05-01)
李晓忠,戴继鸿,袁海涛,夏永洁,张学光[6](2002)在《CD40/CD40L分子在小鼠叶酸性肾病肾组织中表达及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免疫在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报道较多,但都集中在免疫性肾炎的研究,在非免疫因素肾病研究较少,零星的报道显示免疫活性细胞在以此类肾病中亦起重要作用,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以及肾动脉恶化的主要因素。在我们研究的对小鼠叶酸性肾病的研究中,显示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在间质浸润,并与纤维化程度是一致的,虽然我们未行血小板方面的研究,但P-Selectin的强表达亦间接提示(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期刊2002-12-01)
小鼠叶酸性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抗凋亡分子BclxL在叶酸性肾病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影响其表达水平的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制备CD1小鼠叶酸性肾病模型;叶酸处理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系;抗TNF-α抗体干预叶酸对小鼠和培养细胞的影响。TUNEL染色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和培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鼠叶酸性肾病论文参考文献
[1].李迪.小鼠巨噬细胞ANA-1的诱导分化及其不同分型在叶酸性肾病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3
[2].郝丽,周强.BclxL在小鼠叶酸性肾病组织中表达下调及其影响机制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2
[3].李晓忠,戴继鸿,袁海涛,张学光.CD40/CD40L和B7-1/CD28在小鼠叶酸性肾病中的作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
[4].戴继鸿,李晓忠,殷洪二,徐颖,李文香.共刺激分子在小鼠叶酸性肾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免疫病理意义[J].现代免疫学.2005
[5].戴继鸿.激发型抗4-1BB单克隆抗体对小鼠叶酸性肾病的干预治疗及其机制探讨[D].苏州大学.2004
[6].李晓忠,戴继鸿,袁海涛,夏永洁,张学光.CD40/CD40L分子在小鼠叶酸性肾病肾组织中表达及其作用[C].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