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评价

论图书馆评价

刘文清[1]2003年在《论图书馆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图书馆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图书馆管理方法,它的产生与发展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应用以来,它对图书馆工作的指导意义和对图书馆事业的促进作用,已被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图书馆评价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不断发展中的应用学科。70余年来,在实践的推动下,图书馆评价的研究不断深入,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它对改进图书馆服务的效果也日趋显着。近年来,图书馆评价中出现了两种新的发展趋势,一是用户评价的兴起,国外已开始重视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活动;二是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和网上信息服务活动已取得显着进展,迫切需要对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图书馆评价活动提供理论与方法上的指导。 本文比较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图书馆评价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在简要阐述与回顾图书馆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国内外图书馆评价应用与研究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评价活动的过程和方法,特别是对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理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作了重点讨论,其中也引入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文中的内容对于当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价指标的制定和改进,以及即将开展的图书馆评价活动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如花, 宋琳琳[2]2010年在《论图书馆评价的主体》文中提出根据图书馆评价的性质和目的差异,将图书馆评价的主体分为政府机构、图书馆行业协(学)会、各类图书馆、用户和第叁方机构等五种类型,并分析各评价主体的定位、特点及相关评价实践。调查总结国内外广受认可的图书馆评价标准、有影响力的图书馆评价项目及其采用的评价工具及方法。第叁方机构的评价具有职业化优势,且不易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限制,应当予以加强。表6。参考文献31。

宫平, 孙宇, 杜辉, 贾东琴[3]2015年在《图书馆评估研究进展综述》文中指出[目的 /意义]总结国内外图书馆评估研究现状,为我国图书馆评估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从评估基本理论、评估主体、评估内容、评估体系与指标、评估方法 5个方面对国内外图书馆评估研究进行全面梳理与评述,并提出图书馆评估未来发展方向。[结果 /结论]从研究内容看,国外评估主体多元化,国内评估主体单一;国外评估内容由绩效评估转向成效评估,而国内依然注重投入评估;国外评估方法呈现综合化趋势,国内则以定性方法为主;国外广泛采用国际标准进行评估,而国内评估指标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从研究类型看,评估理论研究方面有大量关于引进国外评估方法和成功案例的介绍,而实践应用研究略显不足。

徐小丽[4]2009年在《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评价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机构,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效平台,对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上海市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上海市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信息枢纽、文化信息中心的作用日益凸显,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普遍取得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与此同时,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的整体服务现状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为了推进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全面改善,提高人们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上海市公共图书馆对城市发展支持作用的充分发挥,本文对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进行了调研与评价。本文以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系统为研究对象,借鉴参考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服务评价标准的发展,提出了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其对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作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当前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升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脉络结构: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公共图书馆服务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梳理分析了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服务评价主要标准的内容和特点,并对公共图书馆服务评价的发展趋势作出了总结;第叁章为上海市公共图书馆发展背景以及发展现状的概括介绍;第四章、第五章为本文的重点章节,主要内容是运用前叁章内容的梳理结果,探索建立了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进行了具体的调研与分析,从而总结出了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六章针对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评价调研结果,提出了提升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对策与建议;第七章为总结部分,对全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述,指出了文章的不足,并对文章的后续研究工作作出了说明。

金婷[5]2009年在《基于DEA模型的图书馆效益评价研究》文中提出今天,在信息化、知识化时代,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的蕴藏地,在传播知识及培养人才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图书馆的办馆效益是评价图书馆管理及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考察高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十年来,高校图书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校的扩招、调整及合并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加大了高校图书馆的用户规模,同时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使得信息量激增,图书、期刊等信息资源也层出不穷,这就使得有限的投入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用户的需求,因此,如何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读者的需求,发挥其职能,增加其效益使得图书馆能够科学持续长远的发展就成为当前首要研究的课题。目前,对高校图书馆的评价一般都是定性的,主观性过强,不能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科学、客观的指导意见。同时,人们对图书馆的评价往往注重馆藏的规模,重藏轻用,重投入轻产出,重规模轻效益的观念比较普遍。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都是比较重视硬件设施,而忽视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然而,只有最大程度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满足教学科研需要,才是高校图书馆实现社会价值的根本职责。有产出的效益才有投入的必要,良好的办馆效益是高校图书馆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有效地、合理地、实事求是地评价高校图书馆的效益,就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本文在对影响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和产出效益主要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内外对图书馆效益评价的研究现状,并借鉴前人研究成熟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图书馆效益评价的内涵、原则等相关理论,优化和建立了具有可比性的图书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使该指标体系不仅可以用于一个图书馆在不同年份的纵向评价,同时也适用于不同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横向评价,扩充其评价范围;同时,在指标赋权的方法上,本文采用组合赋权法,规避了只用主观赋权法的缺陷,加之客观赋权法可以使指标权重更客观化,科学化。在此基础上,本文开展了实证分析研究,通过收集2008年十所高校图书馆的投入产出数据加以分析,利用DEA的方法加以评价,研究不同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利用效益上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可以计算出投入的冗余及产出的不足,为高校图书馆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科学的指导,有助于他们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改善管理模式。在最后一部分,总结了目前高校图书馆所存在的普遍的共同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的方法及途径,帮助管理者提出整改方案,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提高图书馆效益,使图书馆能够健康良性的发展。

蒋琳[6]2005年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使得信息资源成为个人和国家不断提升其竞争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图书馆事业的深入发展及其信息服务能力的持续全面提升,无疑将为个人、国家乃至社会信息资源保障提供重要的支持。基于这一背景,本文着眼于研究和探索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内涵及其评价问题,以期为我国图书馆系统化、科学化管理和信息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借鉴。 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面临的巨大变化与挑战,指出开展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有利于引入激励机制,有利于增强图书馆的竞争力,有利于图书馆整体事业的发展。在简要阐述与回顾图书馆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应用研究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理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作了重点探讨,从信息资源配置和信息服务工作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于工具软件、利用该指标对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这对于当前我国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制定和改进,以及图书馆评价活动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黎[7]2007年在《高校图书馆效率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资料情报中心,是为学校教学与科学研究服务的重要学术机构。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事业单位,不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长期存在着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这影响了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和图书资料的利用,使图书馆不能充分、有效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出现这些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校图书馆评价工作的严重滞后,不能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正确的引导。传统的图书馆评价具有重投入和规模,轻产出和效益的特点,在其指导之下,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走的都是一条不断增加硬件设施投入的“外延型”道路,而不是一条依靠提高投入要素的质量,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内涵型”道路。一些高校为了达到评价指标要求,只是盲目地上项目和单纯地扩大图书信息资源数量,形成了“重藏轻用”思想,导致了高校图书馆效率低下。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图书馆效率评价体系,运用适当的方法,实事求是地对图书馆进行评价,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发展,乃至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自产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已经成为评价具有相同类型投入产出的若干生产和非生产部门相对效率的有效方法。对于投入关系复杂、存在多种产出的教育系统,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无疑是一个较好的分析评价工具,将其运用于高校图书馆效率评价是适合的、可行的。通过对图书馆的投入产出分析,构建了高校图书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出各二级指标权重。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西南大学北区图书馆(原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2002年至2005年投入产出效率为实例进行的评价,计算出西南大学北区图书馆各年的效率情况,以及效率不高年份的投入冗余率和产出不足率,从而分析当年图书馆效率不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高校图书馆的效率评价,为图书馆的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实现了评价的导向价值,有助于决策者和管理者增强对图书馆效率问题的重视,改善办馆条件,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良性发展,让图书馆充分发挥为高校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功能。

刘佳[8]2010年在《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数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是知识经济社会,现代信息环境下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是数字图书馆面对知识市场竞争,对自身核心能力的重新定位。知识服务关注用户知识问题的解决,关注知识价值的增值,关注知识的创新,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能力在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中始终发挥着核心作用。本文以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为切入点,从丰富与完善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层面,研究探索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的基本理论、能力评价应用与能力建设的可行性策略。在综述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与应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发现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问题仍是目前研究的薄弱环节,从而确定本文的研究重点与研究范围。在借鉴与引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知识服务能力形成机制、知识服务能力构成与结构,以及知识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利用专家调查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内典型的数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力进行评价,以准确定位目前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的发展水平与发展现状,最后本文针对评价结果与目前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建设体系,并提出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的培育、提升与拓展以及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发展提供指导与参考。

杨海芳[9]2013年在《我国高校馆藏文献资源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教育部门近年来出台的许多政策以及新形势下文献资源环境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如文献类型的日益丰富、文献市场的蓬勃发展、文献采访方式的多样化等,为图书馆文献资源结构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发展契机,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图书馆文献资源结构的形成与优化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核心环节,而备受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研究学者关注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结构的评价问题,是目前需要重点突破的一个研究课题,因为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意义上的文献资源结构评价标准或指标体系。本研究的主要任务即是构建一套科学的、客观的、量化的、可行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结构指标体系,并以国内多所高校图书馆为样本进行充分地实证研究,以突破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对于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用指导。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叁个方面:第一,分析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结构建设的影响因素,引入“实体-联系”图工具进行分析;第二,构建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多维的、量化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赋权,最后建立起可方便操作的、量化管理的、并符合高校发展目标、适应教学科研需求的、能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整体优势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结构综合评价模型;第叁,基于所构建的结构指标体系,以国内高校图书馆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和实证结果的深入分析,引入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综合评价结果、关键指标因子以及一些对比结论。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定量分析(如模糊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和对比分析等。论文最后,将得到一套客观、可操作的图书馆文献资源结构评价指标体系,为国内高校图书馆探索科学化、规范化的文献资源结构建设模式提供参考,并依据实证分析结果中发现的部分规律,来指导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李剑英[10]2016年在《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评价》文中认为公共图书馆是依法设立的,为全体社会大众提供无差别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文化服务机构,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起着调节社会知识和信息分配、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作用。我国公共图书馆最早起源于藏书楼,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图书馆自动化和电子数据库资源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中不断发挥作用,极大地拓展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但从全国来看,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地区差异非常明显。201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了全面部署。公共图书馆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的拓展和服务质量提升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位是指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某一生物单元与其他生物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发挥相应的功能和作用。随着生态位概念的不断扩展、细分,以及生态位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生态位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广泛传播,而且在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图书馆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生态位的定义及其相关理论的应用研究。从生态位的视角出发提出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生态位,并结合公共图书馆的特点分析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生态位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态位的特点。构建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正确评价公共图书馆服务提供方法和依据。以此评价体系为依据对我国各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我国各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高低差距悬殊,且与地区经济发展呈明显的相关性:(2)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差距不仅仅表现在各种资源的投入上,在服务的输出和用户的参与方面同样差距明显;(3)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生态位具有主观能动性、动态性和非连续性的特点。本文将生态位理论引入公共图书馆服务评价研究中,拓宽了公共图书馆研究的视野和思路。运用生态位理论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进行评价,丰富和发展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评价的理论体系。同时,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进行评价能够更好地了解公共图书的服务状况,为优化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生态位的思想来评价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丰富和发展了图书馆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生态位与社会系统中生态位的不同,有助于生态位理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论图书馆评价[D]. 刘文清. 湘潭大学. 2003

[2]. 论图书馆评价的主体[J]. 黄如花, 宋琳琳.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0

[3]. 图书馆评估研究进展综述[J]. 宫平, 孙宇, 杜辉, 贾东琴. 图书情报工作. 2015

[4]. 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评价的应用研究[D]. 徐小丽.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5]. 基于DEA模型的图书馆效益评价研究[D]. 金婷. 成都理工大学. 2009

[6].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 蒋琳. 南京理工大学. 2005

[7]. 高校图书馆效率评价研究[D]. 张黎. 西南大学. 2007

[8]. 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 刘佳. 吉林大学. 2010

[9]. 我国高校馆藏文献资源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杨海芳. 大连理工大学. 2013

[10].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评价[D]. 李剑英. 山东大学. 2016

标签:;  ;  ;  ;  ;  ;  

论图书馆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