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作为光合自养型原核生物,蓝细菌能够利用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并将其作为碳源用于合成有机化合物。来自光合作用的大量碳源和能量除了用于细胞生长和代谢活动外,很大一部分将以糖原的形式作为蓝细菌天然碳汇物质而存在。而以蓝细菌为底盘构建的光驱固碳细胞工厂为了提高目标化合物的产量,需要将蓝细菌中的碳源更多地重定向至目标化合物的合成途径,以此为目标,糖原合成途径的改造和调控成为蓝细菌代谢工程的重要选择。调节控制蓝细菌的糖原合成、实现碳流的重定向成为优化细胞工厂效率的主要策略。本研究以常用于光合细胞工厂开发的蓝细菌模式藻株聚球藻PCC7942为出发藻株,以其糖原合成途径的关键限速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GlgC)为改造靶点,利用茶碱响应型核糖开关对glgC的表达、糖原的合成进行调控,并进一步探索糖原合成量改变是否会引起细胞生理功能的变化。通过核糖开关调控的方法,能够对聚球藻PCC7942的糖原合成量实现上下调控:减少糖原合成量时,聚球藻PCC7942细胞在正常条件下的生理功能和生长状态并没有受到损害,但细胞耐受性在面临环境胁迫时明显降低,无法维持正常生长;当糖原合成量通过改变茶碱浓度诱导增加时,聚球藻PCC7942细胞的胁迫耐受性恢复至正常状态。本研究通过动态调控蓝细菌糖原合成和探讨糖原含量变化对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证实了糖原合成和糖原含量对蓝细菌细胞适应性和胁迫环境下细胞耐受性的积极作用。这进一步验证了蓝细菌糖原合成的生理意义,并为蓝细菌光驱固碳细胞工厂生理功能的优化提供了可借鉴的策略。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郗欣彤
导师: 毛绍名
关键词: 蓝细菌,糖原,核糖开关,胁迫耐受性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分类号: Q25
总页数: 73
文件大小: 3819K
下载量: 94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培养条件对嗜热蓝细菌生长及活性物质的影响研究[J]. 可再生能源 2020(01)
- [2].海洋微型浮游动物摄食聚球蓝细菌研究综述[J]. 海洋通报 2014(06)
- [3].四川江油渔洞子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巨鲕灰岩中疑似蓝细菌及早三叠世疑似蓝细菌的双幕式爆发[J]. 古生物学报 2017(01)
- [4].高温对液体悬浮培养发状念珠蓝细菌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10)
- [5].两株采自惠州的细鞘丝藻亚科(Leptolyngbyaceae)嗜热蓝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细胞组分分析[J]. 微生物学通报 2019(03)
- [6].悬浮培养发状念珠蓝细菌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应答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5(06)
- [7].噬藻体感染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10)
- [8].蓝细菌胞外多糖结构及其功能应用的研究进展[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8(01)
- [9].海洋微微型蓝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5(04)
- [10].硝酸钠对发状念珠蓝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J]. 中国酿造 2013(10)
- [11].触发地球大氧的蓝细菌[J]. 科学大观园 2015(19)
- [12].藻叠层石[J].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19(16)
- [13].藻类和蓝细菌产生臭味的作用机制及其控制方法[J]. 净水技术 2019(03)
- [14].四川广安谢家槽下三叠统夜郎组底部凝块岩中疑似的蓝细菌化石及蓝细菌生物膜[J]. 古生物学报 2018(03)
- [15].东海夏季聚球蓝细菌生态分布与环境要素的关系[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5(06)
- [16].蓝细菌神经毒素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讯 2012(06)
- [17].蓝细菌生物标志物——2-甲基藿烷类化合物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 地球环境学报 2018(05)
- [18].液体悬浮培养发状念珠蓝细菌生物量测定方法的条件确定及比较[J]. 中国酿造 2011(12)
- [19].通过多基因组比较的方法在5种绿球蓝细菌中识别基因组岛(英文)[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0(05)
- [20].蓝细菌光驱固碳合成蔗糖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 生物工程学报 2019(08)
- [21].20%噻唑锌悬浮剂防治甘蓝细菌性黑斑病试验[J]. 吉林蔬菜 2010(04)
- [22].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多元曲线分辨的蓝细菌流式荧光光谱分析方法[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12)
- [23].硝酸钠对发状念珠蓝细菌CO_2间断通气培养的影响[J]. 现代食品科技 2014(09)
- [24].NaHCO_3对发状念珠蓝细菌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响[J]. 中国酿造 2012(01)
- [25].江西玉山祝宅上奥陶统下镇组蓝细菌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J].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20(01)
- [26].鱼腥蓝细菌实时观察微型培养系统的建立和应用[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6(06)
- [27].鱼腥蓝细菌PCC7120铁吸收机制的研究进展[J].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12(03)
- [28].蓝细菌光驱固碳细胞工厂的合成生物学开发策略[J]. 生命科学 2019(04)
- [29].耐低温螺旋蓝细菌诱变株的诱变及特性研究[J]. 食品科学 2008(03)
- [30].蓝细菌——地球上的微型“氧气工厂”[J]. 大自然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