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延迟愈合论文_张娜,张雨欢,江丽丽,葛玉凤,李元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折延迟愈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冲击波,体外,术后,红骨髓,疗效,治疗效果,股骨颈。

骨折延迟愈合论文文献综述

张娜,张雨欢,江丽丽,葛玉凤,李元元[1](2019)在《影响四肢骨折术后延迟愈合发生率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影响四肢骨折术后延迟愈合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术后延迟愈合情况进行调查,并按有无术后延迟愈合分为未发生组与发生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危险因素。结果四肢骨折中延迟愈合发生率为21. 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营养不良、合并骨质疏松症、股骨颈囊内骨折、缺乏成骨因子、固定物松动、开放性骨折手法复位及粉碎性骨折是影响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影响四肢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较多,应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防止或减少术后延迟愈合发生。(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张成年,刘明廷,李健,徐闯,杜长岭[2](2019)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骨折后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发生率高达5%~10%,目前手术是治疗骨不连的"黄金标准",主要包括清理骨折断端、再通髓腔、自体骨移植及更换固定方式,但骨不连的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感染以及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问题。近年来,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因其无创、高效、低廉等优势在骨肌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方面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就体外冲击波疗法在治疗骨折骨不连的进展做一综述,期望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期刊2019年05期)

高二击,李扬,郭翔,赵永红,杨异[3](2019)在《肋骨骨折延迟愈合合并迟发性肺疝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钝性胸部创伤越来越常见,表现为血胸、气胸、肺挫伤、肋骨骨折、连枷胸及肺疝等。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伴局部胸壁软化和反常呼吸是典型的连枷胸表现,手术指征明确。本研究报道1例手术治疗多根肋骨单处骨折3个月后仍伴胸壁软化,反常呼吸,且合并迟发性肺疝。(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戴传强[4](2019)在《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ESWT)在骨折延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样本分析对象为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本院四肢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患者共计64例。对照组的患者数为32,其中有18例为男性、14例为女性,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3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为(45.3±1.6)岁。观察组的患者数为32,其中有15例为男性、17例为女性,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2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年龄为(46.1±1.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创伤性骨折的内固定术治疗。以治疗方法的异同为划分标准将其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愈合率为78.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愈合率为62.5%,观察组的数值结果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并无明显差异。结论:给予骨折延迟患者体外冲击波治疗具有显着的效果,能显着提高骨折愈合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白登彦,张文贤[5](2019)在《高压氧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局部注射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黏附因子及微循环指标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局部注射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黏附因子及微循环指标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延迟愈合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除此之外,进行高压氧疗,并在骨折周围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清黏附因子[血清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水平,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水平及OPG/RANKL蛋白表达。结果治疗后1、2、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sICAM-1、BMP-2、sVCAM-1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TGF-β1、IGF-1及PDGF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OPG/RANKL蛋白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局部注射能够显着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黏附因子及微循环指标,促进骨折愈合,值得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甘涛[6](2019)在《补肾活血汤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延迟愈合临床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愈合延迟情况采用补肾活血汤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文主要是研究我院骨科接收的144例股骨颈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患者的治疗情况,根据随机性分为自体移植骨髓的对照组患者和加服补肾活血汤的试验组患者各72例,对他们的总治疗率和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在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出现方面,试验组患者的优势都比较显着,两组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显着(P<0.05)。结论实施股骨颈骨折手术后的患者在延迟愈合的情况下选择加服补肾活血汤的疗效显着,可使其髋关节功能和骨代谢指标明显得到提升和改善,在降低并发症和愈合方面作用显着。(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1期)

李国梁,李霖娜,齐冰冰[7](2019)在《自拟促骨愈汤联合CT引导下自体红骨髓穿刺注射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自拟促骨愈汤联合CT引导下自体红骨髓穿刺注射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在CT引导下行自体骨髓穿刺注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CT引导下行自体骨髓穿刺注射治疗后加服自拟促骨愈汤,连服。观察2组患者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骨折愈合率为96.30%,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率为72.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降幅更加显着(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各项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CT引导下自体红骨髓穿刺注射联合口服自拟促骨愈汤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可显着提高骨折愈合率,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25期)

张文明,樊骏,褚卫韬[8](2019)在《内服活血养精填髓方联合外敷续筋接骨膏治疗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愈合延迟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服活血养精填髓方联合外敷续筋接骨膏治疗老年下肢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愈合延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愈合延迟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综合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同时外敷续筋接骨膏,综合组加用自拟活血养精填髓方,观察两组骨形成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等。结果综合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症状消失率、骨折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服活血养精填髓方联合外敷续筋接骨膏能促进骨折愈合,提高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愈合延迟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较少。(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9年16期)

方淼云,杨海梁,刘晓野[9](2019)在《骨折延迟愈合治疗中应用独活寄生汤的疗效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治疗中应用独活寄生汤的疗效评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骨折延迟愈合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独活寄生汤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独活寄生汤进行治疗,治疗后的效果十分理想,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21期)

柳锦华,李金郑[10](2019)在《补肾填髓汤对股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治疗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补肾填髓汤对股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88例股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不同的治疗干预方案为分组依据,将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治疗,基于此,治疗组增加补肾填髓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髋关节评分、骨代谢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髋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代谢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临床治疗中,应用补肾填髓汤治疗,不仅可以改善髋关节及骨代谢水平,还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7期)

骨折延迟愈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骨折后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发生率高达5%~10%,目前手术是治疗骨不连的"黄金标准",主要包括清理骨折断端、再通髓腔、自体骨移植及更换固定方式,但骨不连的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感染以及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问题。近年来,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因其无创、高效、低廉等优势在骨肌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方面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就体外冲击波疗法在治疗骨折骨不连的进展做一综述,期望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折延迟愈合论文参考文献

[1].张娜,张雨欢,江丽丽,葛玉凤,李元元.影响四肢骨折术后延迟愈合发生率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

[2].张成年,刘明廷,李健,徐闯,杜长岭.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研究进展[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9

[3].高二击,李扬,郭翔,赵永红,杨异.肋骨骨折延迟愈合合并迟发性肺疝1例[J].创伤外科杂志.2019

[4].戴传强.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观察[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白登彦,张文贤.高压氧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局部注射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黏附因子及微循环指标表达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

[6].甘涛.补肾活血汤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延迟愈合临床疗效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7].李国梁,李霖娜,齐冰冰.自拟促骨愈汤联合CT引导下自体红骨髓穿刺注射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8].张文明,樊骏,褚卫韬.内服活血养精填髓方联合外敷续筋接骨膏治疗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愈合延迟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9

[9].方淼云,杨海梁,刘晓野.骨折延迟愈合治疗中应用独活寄生汤的疗效评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9

[10].柳锦华,李金郑.补肾填髓汤对股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患者,男,49岁,交通事故伤致股骨干骨...微创钢板固定与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延两组骨折延迟愈合的循证医学森林...术后12个月X线片示骨折端有连续性骨痂...4 实验组术后 8 周标本缺损区内骨小梁成统计学差异图2LCP组和ANP组在手术时...

标签:;  ;  ;  ;  ;  ;  ;  

骨折延迟愈合论文_张娜,张雨欢,江丽丽,葛玉凤,李元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