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陶瓷色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色料,陶瓷,金红石,釉料,机械,稀土,矿物。
陶瓷色料论文文献综述
洪流,邱再林,李海伦[1](2019)在《通过中水回用实现陶瓷色料生产污水零排放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瓷色料是陶瓷制品表面装饰的重要原料。由于金属氧化物很容易与陶瓷釉料、坯体的一些成份发生反应导致发色不够稳定,现在普遍采用人工合成矿物结构方式制造呈色更稳定的陶瓷色料。在陶瓷色料制造过程中为了保证使用品质需要研磨,釉用色料还需要水洗除去一些未参与反应的原料,这样会产生一些污水。本文根据某色料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对陶瓷色料污水处理状况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工艺设计。(本文来源于《佛山陶瓷》期刊2019年10期)
邓树海[2](2019)在《浅谈偏钒酸铵在陶瓷色料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偏钒酸铵在陶瓷色料行业中作为矿化剂的应用。其中,主要介绍了偏钒酸铵在镨黄、钴黑、无钴黑、坯用黑色及蓝绿系列陶瓷色料中不同的矿化剂作用。(本文来源于《佛山陶瓷》期刊2019年10期)
秦威[3](2019)在《关于陶瓷色料生产中匣钵选用的几点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这两年由于家装市场对于意大利灰色系列大理石瓷砖的喜好,对于坯体黑色系列陶瓷色料的需求相对保持旺盛的采购计划,特别是中低端的陶瓷坯体黑色的需求量也是节节攀升。当然,也有一部分的原因在于环保整治,对于低端使用含硫较高的铬铁矿生产低端坯体黑色色料厂家的整治停产,也导致了市场中中低档坯体黑(本文来源于《佛山陶瓷》期刊2019年10期)
李传猛,范良成,黄玉叶[4](2019)在《陶瓷色料生产过程的工艺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色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经过几十道工序的加工处理,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影响色料的最终发色和产品质量。笔者从原材料配料开始详细介绍色料每道工序的全部生产过程及各工序工艺控制要点。(本文来源于《陶瓷》期刊2019年05期)
郭大芝[5](2019)在《陶瓷喷墨打印用Pr-ZrSiO_4色料的亚微米化及Ce掺杂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陶瓷喷墨打印技术在建陶行业逐渐普及,陶瓷色料作为陶瓷墨水的核心物质,备受研究者重视。陶瓷喷墨打印过程中,为防止墨水中的固体颗粒堵塞喷墨机喷嘴,需保证色料颗粒的中位径介于200~500 nm,最大粒径小于1?m。作为锆基叁原色料之一的锆镨黄(Pr-ZrSiO_4)色料,是陶瓷墨水中唯一一种在被大量使用的黄色色料。目前商用的锆镨黄色料大都采用固相法生产,所制备的色料颗粒在5~20?m左右,为满足喷墨打印的要求,色料颗粒需被研磨粉碎后才能使用。但生产中发现,经超细研磨粉碎后的锆镨黄色料的呈色能力显着降低。为达到同样的色度,需增加陶瓷墨水中锆镨黄色料的用量,一方面提高了陶瓷墨水的成本,另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此背景下,对锆镨黄色料的研磨过程进行系统探究,分析其颜色下降的原因,找出避免其颜色下降的方法就十分必要。此外,鉴于锆镨黄色料在研磨过程中颜色强度出现明显衰减,且固相法制备的锆镨黄色料常呈现黄绿色调,本课题从稀土掺杂改性角度出发,尝试在锆镨黄中引入Ce元素,以期通过Pr、Ce共掺杂来改善锆镨黄色料的色调,提高其颜色品位。本课题首先借助砂磨机、球磨机研究了锆镨黄色料的研磨粉碎工艺,通过调整研磨参数成功制得了被研磨至不同程度的色料粉体,借助XRD、SEM、EDS、XPS、UV-VIS-NIR等分析手段对研磨所得的色料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色料颗粒被粉碎至亚微米尺度,其颜色强度显着下降,从鲜艳的红黄色调变为了浅黄色调。研磨粉碎使得Pr-ZrSiO_4的晶粒细化,但未改变色料的物相组成,也未引起样品明显的非晶化。此外,研磨前后色料样品中的元素没有流失,Pr的价态也未发生改变。通过系统探究和分析得出,微粉化之后锆镨黄颜色的下降主要由以下叁方面导致:(1)研磨粉碎使得Pr-ZrSiO_4晶粒的缺陷增多,破坏了晶体中的呈色结构,降低了Pr-ZrSiO_4色料的颜色强度;(2)随着样品粒度降至亚微米尺度,其对可见光的散射增强,导致样品的亮度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色料的颜色饱和度;(3)Pr在色料颗粒中不均匀分布(在颗粒表层富集,而在其内部含量较少),机械研磨使得微米级的大色料颗粒被解离成亚微米尺度的小颗粒群,大颗粒的内部被大量暴露出来,使得在新形成的小颗粒群的任一暴露面中,原始大颗粒外表面所占的面积比降低,亦即高Pr浓度的区域所占的比例降低,Pr-ZrSiO_4色料的颜色强烈依赖于Pr的含量,这使得研磨后锆镨黄色料的颜色显着下降。因此,若想提高研磨后锆镨黄色料的色调,需增加Pr在色料颗粒的固溶均匀性。该部分研究成果对于锆镨黄色料及镨黄墨水的生产制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此外,本课题也对锆镨黄色料进行了Ce掺杂改性研究。首先采用固相法合成了Pr-ZrSiO_4色料,探究了煅烧温度、保温时间、Pr掺杂量、矿化剂加入量等实验参数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备了一系列Pr、Ce共掺杂ZrSiO_4色料。研究表明,制备的(Pr_x,Ce_y)-Zr_(1-x-y)SiO_4色料主要由ZrSiO_4相组成,且结晶良好。反应物中的Pr没有完全固溶进ZrSiO_4晶格,除了以气态形式流失的Pr元素外,样品中未固溶进ZrSiO_4晶格的Pr以NaPrF_4的形式存在。与Pr相比,Ce几乎完全固溶进了ZrSiO_4晶格并均匀分布在色料颗粒中。随着Ce固溶量的增加,Pr在ZrSiO_4晶格中的固溶减少,导致样品的b*值略微下降。与未掺入Ce元素的样品相比,掺杂Ce元素引起样品的a*值显着增加,使得样品的色调从黄色逐渐变为橙色。应用于陶瓷釉后,Pr、Ce共掺杂的色料样品仍然呈现橙黄色调。通过本部分研究得出,Ce可以用来改善Pr-ZrSiO_4色料的色调。(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1)
秦威[6](2019)在《关于电窑在陶瓷色料行业的相关应用注意事项的答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接到一位从事陶瓷色料行业多年的老朋友的电话,咨询一些有关陶瓷色料行业能否使用电窑以及该怎样选择适合的电窑的相关问题,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大部分的陶瓷色料厂家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选择何种煅烧燃料方式来生产色料。目前来看,改烧天然气部分厂家存在近处没有端口或者开口费用高昂,又或者是当地气源紧张等等问题。因此,在一些电费便宜或者是当地改气存在困难的地区,选择使用以(本文来源于《佛山陶瓷》期刊2019年01期)
张颁潮[7](2018)在《陶瓷釉料和色料中稀土矿物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陶瓷釉料和色料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对其性能要求有所提升,如何提升材料的使用性能,成为研究的重点。将稀土矿物创新应用到陶瓷材料中,提高稀土资源的价值,提升陶瓷材料和色料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现结合应用研究现状,对陶瓷釉料和色料中稀土矿物的应用,做了简单的论述,展望了稀土矿物在陶瓷釉料和色料中的应用前景,整理相关资料,共享给行业人员。(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8年28期)
陈仕乐[8](2018)在《锆基和硅基核壳结构型陶瓷色料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锆基和硅基陶瓷色料作为一种工业化生产占比较广的色料种类之一,它的需求量巨大,且色料包含的色彩丰富,而现有锆基和硅基色料的产品已经逐渐落后于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化控制指导下的非接触式陶瓷喷墨打印技术正在改变着现有产业,数控的陶瓷喷墨技术可以完成更精细、更精准、更丰富的装饰效果。这样的优势是传统丝网印刷技术所不能比拟的。然而制约着陶瓷喷墨打印技术很大因素之一是陶瓷色料的发展水平没有提高,特别是核壳结构型陶瓷色料。为了满足或追赶今后陶瓷喷墨技术的发展,纳米尺度的陶瓷色料研究不可或缺。因此,本论文选取锆基和硅基色料为研究对象,以色料的核壳结构和纳米化为研究重点,通过工艺选择、结构设计以及形貌优化,对包裹黑色料、硅铁红色料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主要结果和内容如下:首次以水热法制备的纳米碳球为碳源(呈色物),依靠其表面种类丰富、数量巨大的含氧官能团,成功解决了传统碳源(炭黑)不亲水、易团聚所导致的包裹率低、色度表现差的问题。通过静电吸附和表面沉淀,Zr~(4+)和Si~(4+)在碳球表面键合形成了前驱体包裹层。在1050℃煅烧过程中,前驱体在其表面原位生成硅酸锆晶相。结果显示:所制备的硅酸锆包裹黑色料具有致密的包裹层和较高的包裹率;色料L*值为22.21;将其应用在1100℃的透明釉中能稳定且正常着色,有较好的色度表现。延续上述水热碳球作为碳源的思路,通过氧化锆-氧化硅双壳层的设计,将碳球的表面活性和球形形貌充分利用起来,制备了氧化锆-氧化硅双壳层的CSs@SiO_2@ZrO_2前驱体。在无矿化剂辅助的煅烧过程中,双壳层的设计增大了传质扩散面积和均匀性。在950℃下就可以制备出CSs@ZrSiO_4包裹黑色料,并且色料在高包裹率的基础上保留了内核碳球的球形形貌和单分散性。因此所制备的CSs@ZrSiO_4包裹黑色料明度值L*=6.95,平均粒径为464.87 nm。与第二章制备的CSs@ZrSiO_4包裹黑色料相比,双壳层结构制备的包裹黑色料在乙二醇中可以保持长达48 h的良好分散稳定性。通过简单的两步法制备了高包裹率高单分散性的纳米球状硅铁红色料。为了获得优异的色料形貌,采用水热法合成的纳米α-Fe_2O_3颗粒作为呈色物,用经典的St?ber法对呈色物进行壳层厚度可控的均匀包裹。研究表明,经过PVP改性处理的α-Fe_2O_3颗粒提升了呈色物的分散性,确保了硅铁红色料的高包裹率和高分散性。在包裹过程中纳米α-Fe_2O_3颗粒的类球状形貌得以保留,因此所制备的色料粒径分布非常均匀,集中在180-220 nm范围之间,平均粒径202 nm。在长达15天的静置沉降实验中证明了其在溶液中优异的分散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期刊2018-06-01)
张时[9](2018)在《金红石型钛镍黄陶瓷色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色陶瓷色料在陶瓷色料行业至关重要。以往被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黄色色料有:铅铬黄(PbCrO_4)、锑黄(Pb_3(SbO_4)_2)、铅黄(PbO)、镉黄(CdS)等。这些无机黄色色料含有Cd、Cr、Pb等重金属元素,在生产和应用时易渗出,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限制。镨锆黄(Pr–ZrSiO_4)黄色陶瓷色料虽然绿色环保、无毒无害,但其中需添加较昂贵的稀土元素(镨),以致成本较高。因此,开发环境友好型、成本较低的黄色色料成为陶瓷色料行业的研究重点之一。呈金红石结构的钛镍黄陶瓷色料,其中的Ni~(2+)、Sb~(5+)离子稳定的存在于TiO_2金红石晶体结构中,是一种环保无毒、热/化学稳定性高、性价比高的陶瓷色料。目前,金红石型钛镍黄陶瓷色料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黄度值较低且偏向黄绿色调,明度不足等。因此,亟待解决的是采用有效且低成本方法提高金红石型钛镍黄陶瓷色料的发色性能,获得明亮纯黄的钛镍黄陶瓷色料。首先,本论文采用固相法制备钛镍黄陶瓷色料,研究了Sb/Ni摩尔比、Ni含量、分散剂种类、分散剂用量、保温时间以及煅烧温度对钛镍黄陶瓷色料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 wt.%的AD-8030作为分散剂制备的前驱体粉末的粒度分布较窄,粒径也较小(0.64μm);增大Sb/Ni摩尔比、Ni含量、延长保温时间、提高煅烧温度等均有助于更多的Ni~(2+)离子掺杂进入二氧化钛结构中,促进色料b~*值(黄度值)提高。且当Sb/Ni摩尔比为2:1、Ni含量为3 wt.%、保温时间为60 min、煅烧温度为1100℃制备得到的金红石型钛镍黄陶瓷色料黄色鲜艳明亮(即,L~*=87.10、a~*=-4.26、b~*=60.05)。再者,采用在不同液体介质(水、乙醇)中机械活化辅助固相法分别制备了金红石型钛镍黄陶瓷色料,研究了在不同液体介质中机械活化预处理、研磨原料方式以及煅烧温度对钛镍黄陶瓷色料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煅烧温度,色料中的金红石相逐渐形成,色料的b~*值(黄度值)、a~*值(红度值)升高,L~*值(明度值)降低;在不同液体介质中机械活化处理均可有效地减小原料颗粒粒度,降低晶体结晶度,破坏物料的晶体结构,促进Ni~(2+)、Sb~(5+)离子掺杂进入二氧化钛的结构中,从而,有效地降低金红石相的形成温度,并提高色料的颜色性能;对比混合原料共研磨以及各原料分开研磨后再混合这两种预处理方式,混合原料共研磨更有利于促进镍锑离子的掺杂、降低金红石相的形成温度;对比分别在水和乙醇介质机械活化情形,采用乙醇介质更有利于减小原料的颗粒粒度,但采用水介质更有利于促进镍锑离子的掺杂、新相(板钛矿、金红石相)的形成、减少色料颗粒的团聚以及降低金红石相形成温度;其中,对混合原料在水介质中研磨活化预处理2.0 h并在1100℃煅烧制备的Ti_(0.91)Ni_(0.03)Sb_(0.06)O_2金红石型钛镍黄陶瓷色料的色度值为L*/a*/b*=85.85/-2.54/62.83。对混合原料在乙醇介质中机械研磨预处理3.0 h并在1100℃煅烧合成后获得的Ti_(0.85)Ni_(0.05)Sb_(0.10)O_2色度值为L*/a*/b*=81.47/0.98/65.82,两者经过热处理以及酸碱处理前后颜色差异指数均较小,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以及化学稳定性。另外,还采用了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金红石型钛镍黄陶瓷色料,并探究了HAc(冰乙酸)/TBB(钛酸丁酯)摩尔比、H_2O/TBB摩尔比、CH_3H_2OH/TBB摩尔比、溶液pH值、水解温度以及煅烧温度对制备金红石型钛镍黄陶瓷色料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冰乙酸和无水乙醇的加入量,增大水的加入量、溶液pH值以及水解温度,凝胶时间减少,前驱体粉末颗粒粒度先减小后增大,色料的b*(黄度值)逐渐增加,但凝胶时间过短易导致杂相Ti(NO_3)的产生;随着煅烧温度的增加,色料的晶相逐渐由锐钛矿转为金红石相,Ni~(2+)、Sb~(5+)离子也不断的掺杂进入二氧化钛结构中,色料的a*(红度值)和b*(黄度值)逐渐增加,而L*(明度值)不断降低;HAc/TBB摩尔比为1:1、水/TBB摩尔比为4:1、无水乙醇/TBB摩尔比为15:1、溶液pH值为1.5、水解温度为60℃制备的前驱体粉末经1000℃煅烧制备的金红石型钛镍黄陶瓷色料,呈色性能好(即,L~*=82.87、a~*=-1.08、b~*=60.43)且热/化学稳定性高。最后,本论文给出了经实验和分析所获得结论以及今后工作展望。(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时,潘志东,王燕民[10](2018)在《机械活化对固相法制备金红石型钛镍黄陶瓷色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能量密度介质搅拌磨对色料原料进行机械活化预处理,并经后续固相法烧结制备了一种镍锑共掺杂的金红石型钛黄陶瓷色料。利用激光粒度仪、同步热分析仪、X光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探究了机械活化预处理对固相法烧结金红石型钛镍黄陶瓷色料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色度仪分析镍锑共掺杂的金红石型钛黄陶瓷色料的颜色性能[如明度值(L*)、红度值(a*)和黄度值(b*)]。此外,还验证了色料的热稳定性以及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混合原料经机械活化预处理1.0 h,在900℃烧结即可获得纯金红石相;而未经机械活化预处理的混合原料以及各原料分别研磨预处理3.0 h后再混合的前驱体经1 100℃烧结仍有杂相NiTiO_3的存在。机械活化预处理可有效地降低前驱体的结晶度,提高前驱体的反应活性以及混合原料间的离子迁移速率,降低后续固相反应温度。同时,机械活化预处理有助于提高金红石型钛镍黄陶瓷色料的颜色性能,未经机械研磨的钛镍黄陶瓷色料颜色性能较差(L*/a*/b*=85.52/–1.86/56.67);而混合原料经机械研磨3.0 h并在1 100℃烧结后获得的色料颜色性能最佳(L*/a*/b*=81.47/0.98/65.82)。镍锑共掺杂金红石型钛黄色料黄色明亮、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高、性价比高,是一种环保无毒的黄色陶瓷色料。(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陶瓷色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简要介绍了偏钒酸铵在陶瓷色料行业中作为矿化剂的应用。其中,主要介绍了偏钒酸铵在镨黄、钴黑、无钴黑、坯用黑色及蓝绿系列陶瓷色料中不同的矿化剂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陶瓷色料论文参考文献
[1].洪流,邱再林,李海伦.通过中水回用实现陶瓷色料生产污水零排放工艺研究[J].佛山陶瓷.2019
[2].邓树海.浅谈偏钒酸铵在陶瓷色料中的应用[J].佛山陶瓷.2019
[3].秦威.关于陶瓷色料生产中匣钵选用的几点建议[J].佛山陶瓷.2019
[4].李传猛,范良成,黄玉叶.陶瓷色料生产过程的工艺控制[J].陶瓷.2019
[5].郭大芝.陶瓷喷墨打印用Pr-ZrSiO_4色料的亚微米化及Ce掺杂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6].秦威.关于电窑在陶瓷色料行业的相关应用注意事项的答复[J].佛山陶瓷.2019
[7].张颁潮.陶瓷釉料和色料中稀土矿物的应用研究[J].居舍.2018
[8].陈仕乐.锆基和硅基核壳结构型陶瓷色料的制备与表征[D].景德镇陶瓷大学.2018
[9].张时.金红石型钛镍黄陶瓷色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10].张时,潘志东,王燕民.机械活化对固相法制备金红石型钛镍黄陶瓷色料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