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幔源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同位素,稀有气体,地幔,流体,火成岩,火山岩,气态。
幔源岩论文文献综述
朱炳泉[1](2007)在《全球幔源岩Pb-Sr-Nd同位素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各种同位素数据库得到的3万多个晚古生代以来的幔源岩(包括洋中脊玄武岩、洋岛玄武岩、岛弧火山岩、大陆与大洋溢流玄武岩以及大陆板内玄武岩)Pb-Sr-Nd同位素资料和图解分析,对各类火山岩的源区以及地幔的垂向与横向不均一性问题作了进一步讨论。笔者认为不存在具有公共性质的EM1、EM2和HIMU地幔端员,它们的源区可能来自上、下地幔过渡带,只在局部地区出现,独一无二。PREMA(FOZO)则是洋岛玄武岩和溢流玄武岩公共端员。DUAPAL异常现象不只是在洋中脊玄武岩中出现,在洋岛玄武岩、岛弧火山岩和大洋溢流玄武岩中也存在同步的地球化学分区现象。溢流玄武岩的同位素体系特征表明它们的源区涉及再循环地幔的壳幔混合、岩石圈减压熔融、上—下地幔过渡带和似原始-略亏损的下地幔。Pb同位素体系为鉴别俯冲带的存在提供了更严格的证据,这种鉴别表明,安第斯弧火山作用不是洋陆俯冲带产生的。(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07年02期)
朱炳泉[2](2005)在《全球幔源岩同位素体系剖析及对地幔化学结构与地球动力学问题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数据库的建立与共享,“数字地球”正在实现,也使地球科学家可以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观念出发重新认识全球许多观察事实的相互联系。由于全球数据库系统的共享,中国大陆同位素体系填图从陆地向边缘海发展到全球已成为可能。根据GEOROC、RIDGEDB、MEDITERRANEAN等数据库以及与美国数字化地质图相配套的数据库资料得到的2002年以前近3万个大陆与大洋溢流玄武(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5-04-01)
马锦龙,陶明信[3](2004)在《郯庐断裂带中段幔源岩包体中的流体组成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沂沭地区幔源包体单矿物的分步和一步加热释气实验表明研究区幔源包体源于乏硫环境;;断裂带内同一包体中橄榄石与辉石的流体组成总是反映变化的氧逸度,可能与该区多期次的拉张、挤压构造运动有关;;分步与一步加热中的流体组成反映了不同的地幔信息.(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马锦龙,陶明信[4](2003)在《构造环境对幔源岩中稀有气体同位素比值的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稀有气体是地球化学研究中有效的物源示踪剂。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He、Ne、Ar同位素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对比了不同构造环境幔源物质中轻稀有气体同位素的组成特征。统计表明,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中3He/4He=7 0~10 0Ra者约占统计样品的90%;洋岛幔源物质(OIB)的3He/4He值变化范围大,但>10 0Ra者占65%;消减带幔源岩的3He/4He值总体略低于MORB;大陆幔源岩的3He/4He值主要变化于6 0~10 0Ra间,但环太平洋大陆边缘低于MORB者普遍;大陆热点地幔流体具有类似OIB的3He/4He值分布特征。MORB与OIB的40Ar/36Ar值分布范围类似(主要范围为296~12000),但低于1000者在MORB中仅24 5%,而在OIB中约43 4%;板块俯冲区幔源岩的40Ar/36Ar值总体较低,<1000者约占67%;大陆各类地幔流体的40Ar/36Ar值普遍偏低,主要在4000以下。大陆、大洋幔源岩中20Ne/22Ne值主要介于9 8~12 5间,但<9 8者在各大陆地幔普遍存在。幔源物质的上述组成特征与大气、地壳等源区对其影响有关。我国东部幔源物质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具有大气 地幔混合源区特征。(本文来源于《地质地球化学》期刊2003年04期)
马锦龙,陶明信[5](2003)在《幔源岩类中的稀有气体同位素与Sr、Nd、Pb同位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稀有气体同位素与Sr、Nd、Pb同位素的结合研究做了综述。两类示踪体系在研究幔源岩时的结合,可以得到互相印证的结果,互相补充不足,并有利于探索岩石成因,进一步认识地幔结构、地幔物质组成、运移和壳幔之间的相互作用;地幔第五端员(FOZO/C/PHEM)的提出是二者结合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这种研究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补充、完善和发展。(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期刊2003年01期)
马锦龙[6](2002)在《郯庐断裂带中段幔源岩中的流体和稀有气体地球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幔流体在研究地幔物质组成、物质来源和演化等方面有重大意义,其中的稀有气体则是研究相关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之一,二者均为国际地学的热点领域。玄武岩、特别是其中的幔源包体和巨晶是目前获取地幔流体的最理想样品,国内已有较多此类样品中流体研究的成果,但稀有气体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笔者通过野外考察和采样,对沂沭断裂带及其邻近地区的该类样品做了流体和稀有气体同位素研究,取得如下成果和认识: 1、通过分步及一步加热法在MAT-271质谱仪上对沂沭地区幔源包体做了流体组成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幔源包体的流体组成以CO_2、CO和H_2为主,次为CH_4、N_2等气体;气体主要组分的释出特征是:CH_4总在500℃出现释气峰,H_2的释出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CO_2的释出的总趋势是随温度升高,释出量降低,多数样品中CO在500~650℃出现释气低谷。分析表明,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包体间流体组成特征的差异可能与其所处环境的氧逸度(f_(02))有关;分步加热中流体组成特征的变化则反映了地幔流体演化的阶段性。 2、利用熔融法在MM5400质谱仪上对沂沭地区幔源岩类的稀有气体做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沂沭地区地幔包体(全岩、单矿物)的~3He/~4He值主要介于0.115~2.7Ra之间,巨晶为3.4~11.3Ra,寄主玄武岩~3He/~4He值极低(均为10~(-8)量级);各类岩矿~(40)Ar/~(36)Ar值介于296.5~864间,且多在400以下,以玄武岩略高;所有岩矿的~(20)Ne/~(22)Ne值(10.19~13.10)都高于大气值(9.8);各类岩矿的Kr、Xe同位素所测出比值均与大气值相似。研究表明,不同岩矿中稀有气体同位素丰度和比值的这种分布特征反映了其各自不同的成因与来源:包体单矿物在He、Ne、Ar同位素的多种图解上均呈现出明显的大气-地幔源的混合特征;包体全岩的稀有气体同位素还反映有放射成因~4He、~(40)Ar的加入;玄武岩则既反映出流体的扩散分馏效果、又反映了放射成因组分的加入。 3、在国内、外数据资料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地幔、沉积壳层和大气叁个源区的CO_2、CH_4、N_2等组分与稀有气体的比值指标体系。沂沭地区幔源包体单矿物的CO_2/~3He=28~1050×10~9、CH_4/~3He值主要为11~1642×10~7、N_2/Ar=927~56596、N_2/~3He=2.47~26.73×10~9,在多种综合判识指标图解上均呈现地幔-洋壳-大气叁者的混合特征,反映了板块俯冲作用中洋壳和大气对该区地幔流体的影响。 4、对世界范围幔源流体稀有气体数据的分析表明,不同构造环境幔源岩中的轻稀有气体同位素比值明显不同。总体而言,我国东部幔源包体的~3He/~4He值总体上偏低(1~10Ra)、~(40)Ar/~(36)Ar值很低(多在1000以下)、~(20)Ne/~(22)Ne值(9.8~12.0)具明显的幔源特征,与受大洋板块俯冲影响的构造环境类似,表明其地幔流体中洋壳及大气的影响。 5、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及前人研究成果表明,沂沭乃至中国东部幔源包体的流体代表曾受古洋壳及大气混染的“地幔源区”流体。据此,笔者提出了关于中国东部幔源流体的新成因模式:中、新生代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将大量洋壳物质和大气带入中国东部陆下地幔并形成了混合源区。在混合源区演化过程中,不同演化阶段的“地幔流体”在构造作用过程中或以矿物包裹体形式,或通过断裂排气而上升,从而在地表或近地表形成成因上相关的包体流体和气藏。(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期刊2002-11-01)
张铭杰,王先彬,李立武[7](2000)在《对幔源岩中流体组成的不同测定方法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比了目前广泛用于幔源岩中流体组成测定的不同实验方法,讨论了每种方法的优点和适用范围。根据地幔流体所处特殊的地幔环境(高温高压),认为分步加热质谱法测定的结果较全面地代表了幔源岩中流体的真实组成;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样品处理,采用合理的实验装置和系统本底,对获取可靠的数据至关重要;且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可对不同类型的流体组分分别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00年02期)
李立武,刘刚,王先彬[8](1998)在《幔源岩流体包裹体气态物质组成质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步加热法收集慢源岩流体包裹体中的气态物质,并用质谱计分析了这些气态物质的组成。本文主要介绍分析过程,并给出个别结果。(本文来源于《质谱学报》期刊1998年03期)
易石[9](1989)在《幔源岩与自然金》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根文献报道,近年来在一些地区的幔源岩中不断发现自然金如: 1.在我国西藏红区幔源超镁铁岩中除常量矿物橄榄石、辉石、铬尖晶石和少量矿物铁铝—镁铝榴石、碳硅石、锆石、刚玉、碳铬矿等矿物之外,还发现了自然金。 2.在取自印度洋断裂下部幔源超镁铁岩的碎块中找到了20粒与硫化物共生的自然金,粒度为~0.05mm,他形晶(片状、树枝状、变形虫状)。自然金的直接围岩为蛇纹石(本文来源于《岩石矿物学杂志》期刊1989年02期)
幔源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全球数据库的建立与共享,“数字地球”正在实现,也使地球科学家可以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观念出发重新认识全球许多观察事实的相互联系。由于全球数据库系统的共享,中国大陆同位素体系填图从陆地向边缘海发展到全球已成为可能。根据GEOROC、RIDGEDB、MEDITERRANEAN等数据库以及与美国数字化地质图相配套的数据库资料得到的2002年以前近3万个大陆与大洋溢流玄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幔源岩论文参考文献
[1].朱炳泉.全球幔源岩Pb-Sr-Nd同位素体系[J].地学前缘.2007
[2].朱炳泉.全球幔源岩同位素体系剖析及对地幔化学结构与地球动力学问题的再认识[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
[3].马锦龙,陶明信.郯庐断裂带中段幔源岩包体中的流体组成特征[J].兰州大学学报.2004
[4].马锦龙,陶明信.构造环境对幔源岩中稀有气体同位素比值的制约[J].地质地球化学.2003
[5].马锦龙,陶明信.幔源岩类中的稀有气体同位素与Sr、Nd、Pb同位素研究进展[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
[6].马锦龙.郯庐断裂带中段幔源岩中的流体和稀有气体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2002
[7].张铭杰,王先彬,李立武.对幔源岩中流体组成的不同测定方法评价[J].地质论评.2000
[8].李立武,刘刚,王先彬.幔源岩流体包裹体气态物质组成质谱分析[J].质谱学报.1998
[9].易石.幔源岩与自然金[J].岩石矿物学杂志.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