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运动员论文-郭成根,周爱国,谢永民,陈奥娜

摔跤运动员论文-郭成根,周爱国,谢永民,陈奥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摔跤运动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由式摔跤,无氧功率,衰减特征

摔跤运动员论文文献综述

郭成根,周爱国,谢永民,陈奥娜[1](2019)在《我国高水平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无氧功率分段衰减特征研究——基于“30秒”Wingate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我国高水平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无氧功率衰减特征,为摔跤项目无氧功率衰减问题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指导实践训练。方法:以17名一级及以上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分段研究受试者30s Wingate测试中的最大功率(PP)、平均功率(AP)、功率衰减率(PD)衰减特征,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各段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PP与AP在相邻时间段6~10s与11~15s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在0~5s与6~10s,11~15s与16~20s,16~20s与21~25s,21s~25 s与26s~30s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非相邻时间段之间交叉比较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DP在相邻段间0~5s与6~10s,21~25s与26~30s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在6~10s与11~15s,11~15s与16~20s,16~20s与21~25s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PP和AP从6~10s到11~15s下降趋势明显,下降率分别约为13.1%和15.4%。(2)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无氧功率在第6段(26~30s)衰减率过高,单段约为29.2%。(本文来源于《四川体育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高玉花[2](2019)在《中强持续训练法与高强间歇训练法对摔跤运动员减体重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从运动干预减体重为出发点,选取不同的运动方法,通过训练对比,观察在两种不同运动方法的干预下,摔跤运动员峰值耗氧量、瘦体重与体重的变化情况。探讨中强持续训练法与高强间歇训练法干预摔跤运动员减体重可行性及效果,并寻找出最适合摔跤运动员减体重的训练方法。旨在为运动员成功减体重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不同训练方法作为运动干预减重手段,对受试者在峰值耗氧量、瘦体重与体重的变化进行对比和观察。探索不同运动方法作为运动干预对于摔跤运动员减重的作用及可行性。实验对象是广东省摔跤队18-20岁间将要参加2019年全国U20古典式摔跤锦标赛的运动员10名。参与者被随机分配使用体重管理方案加上二种训练计划之一,共二组,一组为中强有氧训练组,一组为高强间歇训练组。运动员的体重管理方案遵循饮食处方(每天摄取能量不足500-750千卡,每天每公斤体重含有约1克的优质蛋白质,每周与营养师见面以进行饮食调整)。目标是在1个月内达到约10%的体重减轻。减重训练计划:每周六练,每天两至叁练,约为60分钟,有氧训练包括跑步机,骑固定式脚踏车和爬楼梯。中强持续训练参与者以峰值心率的65%进行锻炼,逐渐增加到70-80%,持续训练时间为60min;高强间歇训练采用高强度和低强度交替的有氧训练方式,或者是在高强度的有氧训练中间,安排较短的时间休息。如高强间歇组运动方案采用85%最大心率运动4min,后接60%最大心率运动3min,休息8min,重复4组。研究结果:(1)传统意义认为,人在运动的时候需要大口地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中,随着动脉血流向全身的组织细胞,然后消耗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中低强度、耗时长的运动,体内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得到了充分的氧化,这样的运动就是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长距离慢速游泳、慢骑自行车等。中强度有氧运动对减体重比较有效。一般认为,高强间歇训练维持时间短,运动员还没有动用到脂肪,训练就结束了,对减体重无效。而事实恰恰相反。(2)中强持续训练组与高强间歇训练组的峰值耗氧量增加都有所增加,中强持续训练组在经过训练后测值为17,而高强间歇训练组则达到了19,高强间歇训练组的更多;低强度的运动,虽然运动时间较久,但欠下的氧气并不多,甚至没有超过自身的最大摄氧量值。而高强度运动,虽然运动时间短,却能使身体欠下很多氧债,大大超过自身最大摄氧量值,因此就能维持较久的后燃效应,达到更好的燃脂效果。(3)两组的瘦体重都有所下降,高强间歇训练组的更少。中强持续训练组在经过训练后瘦体重去2,而高强间歇训练组则仅为1.3,高强间歇训练组保持瘦体重的能力更强。过长时间有氧运动会流失肌肉,因为当身体的碳水化合物被消耗到一定水平,就会通过分解肌肉中的蛋白质来供能。而瘦体重的减少会使运动能力损失,所以,减体重时选择保持瘦体重的训练方法是必要的。(4)两组运动员的体重均下降了9%,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但高强间歇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维持甚至提高竞技能力,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及基础代谢率,相比单一的中强坚持性训练,高强间歇训练可以更高效地提高人体心肺能力。研究结论:对广东省18-20岁的摔跤运动员进行了中强持续训练法与高强间歇训练法减体重的比较研究,研究数据表明,高强间歇训练法减体重的效果更好,稳定性更强。高强间歇训练法保持瘦体重的能力比强持续训练法好。此研究结果表明,中强持续训练法与高强间歇训练法都可以帮助运动员减体重,且高强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效果更好,但高强间歇训练方法的操作更严格严谨,稍不注意就变成了效果更差的重复训练法。建议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高强间歇训练法定位为运动员减体重的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周爱国,郭成根[3](2019)在《不同动作模式HIIT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项目与世界强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学者研究认为其无氧功率衰减率较高,专项无氧耐力差,导致比赛中无法保持高强度长时间对抗,可能是男子自由式摔跤无法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以跑步作为运动方式的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法提高无氧能力,训练效果并不明显,无氧功率衰减依然较高。不同动作模式做功不同。对自由式摔跤无氧训练研究发现,训练仍以传统跑等为主要训练手段。而有研究指出能量代谢系统训练应该考虑专项动作模式,忽略专项动作的发力模式、力学特征和神经-肌肉控制等,可能会影响到专项能量供应水平,使自由式摔跤项目无氧训练效果向专项能量代谢的转化中存在一定问题。本研究通过设计符合自由式摔跤项目的高强度间歇动作模式,来对比传统模式的高强度间歇训练,探究对该项目专项无氧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获取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并为分析讨论提供理论支撑。采用专家访谈法对TG进行专项动作设计,保证干预动作的专项性。采用实验法进行8周的实验干预。选取16名运动健将、一级和二级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CG与TG,每组8人。对照组准备活动包括15-20分钟热身(包括慢跑、肌肉激活、动态拉伸、动作模仿、神经激活),参照[12]选取四个高强度训练动作分别为波比跳、抱头蹲跳、登山者、快速高抬腿(动作顺序可以变换),每个动作20s,动作之间间歇10s,每个动作两遍,共八遍,组间间歇6min,1-2周3组,3-4周增加动作练习时间至30秒,动作间歇15秒,组间休息8min,其他不变。5-6周改为高强度短距离冲刺间歇跑,全力冲刺30s,间歇15秒,重复8次,间歇8min,7-8周增加动作时间至40秒,动作间歇20秒,组间间歇10min,其他不变。实验组前四周采用跪姿半蹲跳、跤姿抖大绳、低位弓步跳、高跪撑跳。后四周分别采用翻牛角沙袋、滚桥变相跳、快速拉皮条、快速摔布袋四个不同的动作,这些动作顺序可以变换,训练时间、动作间歇时间、组间间歇时间、练习次数、负荷强度均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实验过程采用SUUNTO团队心率实时遥测系统来控制实验强度,实验前后进行相关指标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CG组与TG组实验后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功率衰减率与实验前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达到最大功率的时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CG组与TG组相比,实验后CG组相对最大功率较TG组有较大提高,且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CG与TG比较,实验后60s徒手抱腿和防抱腿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0s、60s布人夹颈背和提抱过胸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CG与TG组比较,实验后3 min时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安静时、5min时、10min时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CG与TG比较,实验后乳酸清除率3-10min和5-10min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4)CG与TG组比较,实验后CK值存在显着差异(P<0.05),T、C、BUN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CG可以显着提高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最大无氧功率;TG可以显着提高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专项耐力。(2)TG比CG可以更好地提高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耐乳酸能力;(3)TG与CG均可降低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无氧功率衰减,无氧功率评价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无氧耐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自由式摔跤项目无氧能力评价时,无氧功率测试结合无氧专项素质及血乳酸测试可以更加准确评价出专项能量代谢水平。建议:(1)CG与TG组均可以提高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能力,但CG在最大无氧功率训练方面效果更好,TG在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方面更好,在实际训练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训练。(2)CG与TG对专项训练的强度适应不同,在今后实践训练中可以根据训练的不同阶段灵活运用两种训练方式。(3)在今后进行自由式摔跤项目无氧能力评价时,无氧功率测试结合无氧专项素质及血乳酸测试可以更加准确评价出专项能量代谢水平。(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亓朔,曹建民,曹卉,毕研玲,贺峰[4](2019)在《中国优秀摔跤运动员爆发力基因位点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目前在摔跤项目的选材方法中以科学选材为主,较为传统,选材的精准性存在一定缺陷,与人体运动能力相关的诸多表型,例如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平衡、协调等素质,要在相应的年龄段才逐渐出现,从而影响运动能力预测的前瞻性。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和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众多学者热衷于运动基因的研究。据国外研究结果推论,通过基因遗传学选材,在启蒙训练前就可以淘汰50%不适合从事竞技体育运动的青少年,把当前运动员的成材率提高到30%左右。因此,通过基因技术对优秀运动员进行基因位点筛选,从而为早期运动员的培养提高精准性,提高成才率以及为国家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通过比较优秀摔跤运动员的基因位点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异,筛选出阳性基因位点,为后续基因选材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数据支持,从而在早期为运动员的培养明确方向。研究方法:(1)基因位点的确定:在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Sportdiscus等外文数据库进行检索,选取和爆发力相关的基因位点作为候选位基因点,位点选择依据:项目特点与摔跤项目类似且在国内外研究结果为正相关。位点:ACTN3 rs1815739;ADBR3 rs4994;CNTFR rs3808871,rs41274853;PPARαrs4253778;VDR rs7975232,rs2228570。(2)研究对象的确定:本研究实验对象分为两组:优秀组与普通组,优秀组从国家队以及地方省队选取,要求运动员等级为国家健将或国际健将,民族为汉族(与普通组中民族保持一致),共59人,男性25人,年龄21-28岁;女性34人,年龄19-26岁。普通组从北京体育大学学科生中随机招募,要求无任何专业队运动训练经历,民族为汉族,共180人,男性75人,年龄18-30岁;女性105人,年龄18-28岁。(3)道德伦理审查:本研究的实验方案通过北京体育大学道德伦理审查专家委员会的审查。受试者的采样均为无创的唾液采集,在采样前受试者亲自阅读并填写知情同意书。(4)DNA样本的采集:口腔拭子从北京市京润东方试剂耗材公司采购,取样之前要求受试者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取样前用清水漱口,为了避免样本不被污染,漱口后勿进食饮料和零食等,漱口后30分钟由测试人员拿口腔拭子取样,在口腔左右内壁涂抹10次,取样时要注意力度稍大,取样后放4度保存(5)基因组DNA的提取:把拭子转移至2ml离心管中,加入500ul Buffer ATL和20ul Proteinase K,涡旋混匀,56℃震荡温浴1小时;加入500ul Buffer AL,涡旋15秒,70℃温浴10分钟;加入500ul无水乙醇,涡旋15秒;把Hi Pure DNA Mini Column l装在2ml收集管中,转移<750ul混合液(包括沉淀)至柱子中,10000xg离心1分钟;(可选:混合液超过750ul)倒弃滤液,把柱子装回收集管中,转移剩余混合液(包括沉淀)至柱子中,10000xg离心1分钟,弃去滤液和收集管;把柱子装在新的收集管中,加入500ulBufferGW1(已用乙醇稀释)至柱子中,10000xg离心1分钟;倒弃滤液,把柱子装会收集管中,加入650ul Buffer GW2(已用乙醇稀释)至柱子中,10000xg离心1分钟;(BufferGW2使用前,须用无水乙醇进行稀释;处理DNA含量低的样品时,重复用650ul Buffer GW2洗涤柱一次;)倒弃滤液,把柱子装回收集管中;10000xg离心3分钟;将柱子装在新的1.5ml离心管中,晾干5分钟;加入20-100ul预热至70℃Buffer AE至柱子的膜中央,放置3分钟,10000xg离心1分钟;丢弃DNA结合柱,把DNA保存于2-8℃,长期保存需保存于-20℃;(6)采用SNaP shot技术对样本进行SNP分型,SNaP shot技术是一种基于荧光标记单碱基延伸原理的分型技术,又称小测序技术。其延伸反应体系中包含:测序酶;四种荧光标记ddNTP;紧挨多态位点5’-端的不同长度延伸引物;包含SNP位点的PCR产物模板。通过反应,引物延伸一个碱基即终止,再经测序仪检测,根据峰的移动位置确定该延伸产物对应的SNP位点,根据峰的颜色可得知掺入的碱基种类,从而确定该样本的基因型。整体操作步骤包括引物设计合成;预扩增;预扩增产物纯化;延伸反应;延伸产物纯化;上机检测;数据分析。(7)数理统计:每组的基因分型结果均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当P>0.05时,说明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每组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数据均采用卡方检验,将P<0.05定义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ACTN3 rs1815739;ADBR3 rs4994;CNTFR rs3808871,rs41274853;PPARαrs4253778;VDRrs7975232,rs2228570各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各组中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2)VDR rs2228570该位点在两组之间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ACTN3 rs1815739;ADBR3 rs4994;CNTFR rs3808871,rs41274853;PPARαrs4253778;VDR rs7975232等位点在两组之间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无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VDR rs2228570可以作为与中国优秀摔跤运动员爆发力存在关联的阳性基因位点。优势基因型CC与优势等位基因C可作为选材的分子标记。(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买买提江·艾沙,叶尔波力[5](2019)在《乌市体育运动学校青少年男子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青少年男子摔跤运动中受伤队员进行调查。对摔跤运动员而言,造成的伤害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比较严重的,伤害的程度通常是轻度或中度的。运动员受伤主要发生在比赛和技术训练这两种情况下。体育伤害主要集中在十多种组织中,如头部、脸部和胫骨等。其中,以软组织挫伤、关节和肌肉韧带损伤这叁种受伤最为常见。本文从潜在因素和直接因素两方面,探讨运动员的受伤缘由,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赵浩然,郭殿祥[6](2019)在《河北省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损伤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河北省自由式摔跤在比赛场上的成绩一直不理想,究其根本主要是摔跤运动员的损伤发病率较高,导致运动员不得不因为伤病过早的退役。运动损伤是运动员和教练员最为困扰的难题。为了解河北省自由摔跤损伤的发展情况、具体的技术水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省队摔跤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29期)

雷鸣[7](2019)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专项力量的影响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稳定性训练在当前体育运动锻炼环节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其能够有效强化运动员的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性。本文主要从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基本情况分析入手,结合其实施优势,阐明其在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训练活动中应用的可行性,并着重探讨了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于专项力量方面的影响,提出了一些科学可行的训练方法,为全面有效强化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专项力量,降低运动员的身体损害程度,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20期)

刘东风[8](2019)在《摔跤运动员生理机能及运动素质特征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归纳并总结了摔跤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及运动素质特征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探寻摔跤运动的科学基础和发展规律,为该项运动的科学化选材和训练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方向。结果显示,在生理机能方面,提高了有氧代谢能力有助于摔跤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进程中保持良好状态并能促进他们无氧代谢能力的恢复;而无氧代谢能力是一名优秀摔跤选手的关键能力,可为他们关键专项技术的发挥提供重要保障。在运动素质特征方面,高水平摔跤运动员各项力量素质普遍较好,如最大动态力量、静态力量、爆发力和力量耐力;柔韧性对于摔跤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和水平而言并不是关键性运动素质。(本文来源于《体育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朱金棒[9](2019)在《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有效途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典式摔跤运动属于一项力量型与对抗性并重的体育项目,要求运动员不仅要具备基本身体素质与运动技巧,还要拥有较高力量水平。基于此,本文以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摔跤的力量特点与训练原则,分别从绝对力量训练、速度力量训练、力量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强调与专项技术紧密结合等角度阐述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27期)

张江舟[10](2019)在《千锤百炼锻铁骨 备战全运志昂扬》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10日至9月13日,省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组织男女举重队、古典式摔跤队、男女自由式摔跤队、女子中国式摔跤队、男女柔道队等8支队伍300余人,深入宝鸡市太白县鳌山滑雪场训练基地进行亚高原训练封闭式夏训,积极备战十四运会。9月初,本报对这(本文来源于《陕西日报》期刊2019-09-23)

摔跤运动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本研究从运动干预减体重为出发点,选取不同的运动方法,通过训练对比,观察在两种不同运动方法的干预下,摔跤运动员峰值耗氧量、瘦体重与体重的变化情况。探讨中强持续训练法与高强间歇训练法干预摔跤运动员减体重可行性及效果,并寻找出最适合摔跤运动员减体重的训练方法。旨在为运动员成功减体重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不同训练方法作为运动干预减重手段,对受试者在峰值耗氧量、瘦体重与体重的变化进行对比和观察。探索不同运动方法作为运动干预对于摔跤运动员减重的作用及可行性。实验对象是广东省摔跤队18-20岁间将要参加2019年全国U20古典式摔跤锦标赛的运动员10名。参与者被随机分配使用体重管理方案加上二种训练计划之一,共二组,一组为中强有氧训练组,一组为高强间歇训练组。运动员的体重管理方案遵循饮食处方(每天摄取能量不足500-750千卡,每天每公斤体重含有约1克的优质蛋白质,每周与营养师见面以进行饮食调整)。目标是在1个月内达到约10%的体重减轻。减重训练计划:每周六练,每天两至叁练,约为60分钟,有氧训练包括跑步机,骑固定式脚踏车和爬楼梯。中强持续训练参与者以峰值心率的65%进行锻炼,逐渐增加到70-80%,持续训练时间为60min;高强间歇训练采用高强度和低强度交替的有氧训练方式,或者是在高强度的有氧训练中间,安排较短的时间休息。如高强间歇组运动方案采用85%最大心率运动4min,后接60%最大心率运动3min,休息8min,重复4组。研究结果:(1)传统意义认为,人在运动的时候需要大口地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中,随着动脉血流向全身的组织细胞,然后消耗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中低强度、耗时长的运动,体内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得到了充分的氧化,这样的运动就是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长距离慢速游泳、慢骑自行车等。中强度有氧运动对减体重比较有效。一般认为,高强间歇训练维持时间短,运动员还没有动用到脂肪,训练就结束了,对减体重无效。而事实恰恰相反。(2)中强持续训练组与高强间歇训练组的峰值耗氧量增加都有所增加,中强持续训练组在经过训练后测值为17,而高强间歇训练组则达到了19,高强间歇训练组的更多;低强度的运动,虽然运动时间较久,但欠下的氧气并不多,甚至没有超过自身的最大摄氧量值。而高强度运动,虽然运动时间短,却能使身体欠下很多氧债,大大超过自身最大摄氧量值,因此就能维持较久的后燃效应,达到更好的燃脂效果。(3)两组的瘦体重都有所下降,高强间歇训练组的更少。中强持续训练组在经过训练后瘦体重去2,而高强间歇训练组则仅为1.3,高强间歇训练组保持瘦体重的能力更强。过长时间有氧运动会流失肌肉,因为当身体的碳水化合物被消耗到一定水平,就会通过分解肌肉中的蛋白质来供能。而瘦体重的减少会使运动能力损失,所以,减体重时选择保持瘦体重的训练方法是必要的。(4)两组运动员的体重均下降了9%,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但高强间歇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维持甚至提高竞技能力,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及基础代谢率,相比单一的中强坚持性训练,高强间歇训练可以更高效地提高人体心肺能力。研究结论:对广东省18-20岁的摔跤运动员进行了中强持续训练法与高强间歇训练法减体重的比较研究,研究数据表明,高强间歇训练法减体重的效果更好,稳定性更强。高强间歇训练法保持瘦体重的能力比强持续训练法好。此研究结果表明,中强持续训练法与高强间歇训练法都可以帮助运动员减体重,且高强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效果更好,但高强间歇训练方法的操作更严格严谨,稍不注意就变成了效果更差的重复训练法。建议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高强间歇训练法定位为运动员减体重的方法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摔跤运动员论文参考文献

[1].郭成根,周爱国,谢永民,陈奥娜.我国高水平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无氧功率分段衰减特征研究——基于“30秒”Wingate测试[J].四川体育科学.2019

[2].高玉花.中强持续训练法与高强间歇训练法对摔跤运动员减体重的影响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周爱国,郭成根.不同动作模式HIIT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亓朔,曹建民,曹卉,毕研玲,贺峰.中国优秀摔跤运动员爆发力基因位点的确定[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5].买买提江·艾沙,叶尔波力.乌市体育运动学校青少年男子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

[6].赵浩然,郭殿祥.河北省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损伤调查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

[7].雷鸣.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专项力量的影响探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8].刘东风.摔跤运动员生理机能及运动素质特征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研究.2019

[9].朱金棒.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有效途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

[10].张江舟.千锤百炼锻铁骨备战全运志昂扬[N].陕西日报.2019

标签:;  ;  ;  

摔跤运动员论文-郭成根,周爱国,谢永民,陈奥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