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光特性论文_李烨

导读:本文包含了需光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特性,弱光,密度,生姜,林下,速率,叶绿体。

需光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烨[1](2010)在《大叶细辛需光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辽宁省东部地区林下生长的大叶细辛为研究对象,测定与分析了其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研究地点大叶细辛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胞间CO2浓度日变化曲线呈典型"V"字形,通过增加CO2浓度可提高光合速率。大叶细辛对光能利用能力最高的遮荫梯度为69.1%。(本文来源于《山东林业科技》期刊2010年02期)

王美玲,艾希珍,郑楠[2](2008)在《紫甘蓝不同叶位叶片色素含量及需光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早红和超紫为试材,研究紫甘蓝结球初期上、中、下位叶片的色素含量及需光特性。结果表明,两个紫甘蓝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均以上位叶最低,中、下位叶差异不明显;花青素含量则以上位叶最高,中位叶最低。不同叶位叶片的PLA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水平与花青素含量相似。光合速率以中叶位最高,上位叶最低。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作用光饱和点为908~1 038μmol.m-2.s-1(早红)和853~1 058μmol.m-2.s-1(超紫),中位叶>上叶位>下位叶;光补偿点为63~140μmol.m-2.s-1(早红)和38~78μmol.m-2.s-1(超紫),上叶位>中位叶>下位叶。(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朱延姝,冯辉[3](2007)在《弱光环境下番茄幼苗需光特性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0个基因型不同的番茄品系幼苗进行了不同弱光环境下需光特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光强的减弱,各番茄品系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和最大光合速率均逐渐降低,而不同品系在不同光环境中表观量子效率的变化不同。(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艾希珍,郭延奎,马兴庄,邢禹贤[4](2004)在《弱光条件下日光温室黄瓜需光特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表明,弱光条件下日光温室黄瓜叶片的Pn、A350、CE、光合作用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均显着降低,表明黄瓜的需光特性与光强环境密切相关。经弱光处理后,黄瓜叶片的Fo、Fv、Fv/Fm、Fs、Fm’及ΦPSⅡ等都增加,表明弱光下PSⅡ的光化学活性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提高,用于电子传递的光能比例增加。弱光处理的Chla、Chlb、Chl a/b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都降低,Chla和Chla/b的降低幅度显着大于Chlb,即Chlb的相对含量增加,有利于叶片更有效地捕获有限的光能。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弱光下生长的黄瓜叶片栅栏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及淀粉粒数目成比例减少,叶绿体和淀粉粒减小,叶绿体内基粒数和单个基粒中的片层数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4年02期)

徐坤,郑国生,王秀峰[5](2001)在《环境因素与生姜需光特性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姜光合作用的适宜光强与水分、温度及 CO2 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80 %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有利于生姜叶片利用较强的光照 ,其光合作用的饱和光强达 1 2 0 6μmol· m- 2·s- 1,水分胁迫可显着降低其对强光的适应性 ,4 0 %土壤相对含水量时 ,光合作用的饱和光强仅 62 1 μmol· m- 2·s- 1;而在正常供水条件下 ,以 2 5~ 30℃的温度有利于生姜叶片对光能的利用 ;生姜对强光的适应能力随空气 CO2 浓度的升高而显着增强 ,CO2 达 1 2 0 0μL/L时 ,其光合作用的饱和光强达1 2 0 6μmol· m- 2·s- 1,但在 2 2 0 μL/L时 ,其光合作用的饱和光强仅 60 8μmol·m- 2· s- 1。由此可以认为生姜应是喜光耐荫作物而非喜荫怕光作物 ,并据此偿试了以地面覆草取代传统插草栽培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1年07期)

孙建设,马宝焜,章文才[6](2000)在《富士苹果果皮色泽形成的需光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富士苹果果皮中的花青苷有两次积累期 ,其中 9月初至 10月初为迅速积累时期。果实着色的适宜光照强度范围为相对全光照的 4 0 %~ 85%。促进果实红色形成的照光最大效率期为果实采收前 4 5d内。红光 ( 640nm)处理果实可提高果皮细胞膜透性 ,并刺激果实内乙烯生成。花青苷生物代谢最终产物的生成需要白色光照射 ,整个生长期单一红光或紫光处理抑制花青苷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曾献伯[7](1992)在《蕨类植物需光特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蕨类植物的需光特性,目前尚无报道。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定了一些蕨类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后认为,蕨类植物可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耐阴植物叁大类。在21℃时,阳性植物的光补偿点为300Lx左右,光饱和点为30KLx左右;阴性植物的光补偿点为50Lx左右,光饱和点为5KLx左右;耐阴植物的光补偿点为200Lx左右,而光饱和点为20KLx左右。研究蕨类植物的需光特性,旨在为蕨类植物的引种驯化、人工栽培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2年03期)

陈振德,邹琦,程炳嵩,梁作勤[8](1990)在《不同耐肥性小麦品种的需光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耐肥性不同的叁个小麦品种为试材,对其不同N素水平下的需光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增施N肥,提高了不耐肥品种(昌乐5号)的光饱和点,降低了其光饱和时的最大光合速率;而耐肥性较强的品种(泰山一号和济南13)则与之相反。虽然施N既促进了暗呼吸速率,又提高了光补偿点,但促进程度为不耐肥品种高于耐肥品种。若以光强系数作为评价光合作用对光能利用的指标,弱光下的光强系数明显地比强光下高。增施N肥,提高了耐肥性较强品种的光强系数和表观量子效率,降低了其表现量子需要量,故提高了光合作用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但对不耐肥品种的影响则反之。(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0年01期)

赵德婉,陈利平[9](1988)在《生姜的需光特性与合理群体密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着重研究生姜的需光特性及合理的群体密度,结果表明:生姜为耐阴性植物,光补偿点为500──800米烛光,光饱和点为25000──30000米烛光.35000米烛光以上。随着光强的增加,光合强度有逐渐下降趋势。在中等肥水条件下,每亩种植8000株,叶面积指数为5.35,在自然光强度为50000-60000米烛光时。中、上部最大叶层正处在光饱和点的光强度下,基部亦处在光补偿点两倍以上,能满足生姜正常生长的需要,产量较高,商品质量亦较好,可供生产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1988年01期)

董树亭[10](1987)在《不同作物需光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控制条件下,系统测定了33种主要农作物的需光特性,比较了作物类别间光合强度的变化,为正确运用栽培措施,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供试作物材料按其生长习性,春播或秋播于校内网室的盆中。单叶光合强度用FQ—W红外线CO_2气体分析仪测定。于作物生长盛期,选择适宜的植株4~8株,每株选测一片新展开的或刚定型的功能叶。测定时的空气流最中介绍。测定温度,麦类为25℃,秋粮为28℃~30℃。(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87年03期)

需光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早红和超紫为试材,研究紫甘蓝结球初期上、中、下位叶片的色素含量及需光特性。结果表明,两个紫甘蓝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均以上位叶最低,中、下位叶差异不明显;花青素含量则以上位叶最高,中位叶最低。不同叶位叶片的PLA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水平与花青素含量相似。光合速率以中叶位最高,上位叶最低。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作用光饱和点为908~1 038μmol.m-2.s-1(早红)和853~1 058μmol.m-2.s-1(超紫),中位叶>上叶位>下位叶;光补偿点为63~140μmol.m-2.s-1(早红)和38~78μmol.m-2.s-1(超紫),上叶位>中位叶>下位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需光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烨.大叶细辛需光特性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0

[2].王美玲,艾希珍,郑楠.紫甘蓝不同叶位叶片色素含量及需光特性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8

[3].朱延姝,冯辉.弱光环境下番茄幼苗需光特性的变化[J].华北农学报.2007

[4].艾希珍,郭延奎,马兴庄,邢禹贤.弱光条件下日光温室黄瓜需光特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J].中国农业科学.2004

[5].徐坤,郑国生,王秀峰.环境因素与生姜需光特性关系研究[J].生态学报.2001

[6].孙建设,马宝焜,章文才.富士苹果果皮色泽形成的需光特性研究[J].园艺学报.2000

[7].曾献伯.蕨类植物需光特性的初步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

[8].陈振德,邹琦,程炳嵩,梁作勤.不同耐肥性小麦品种的需光特性[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0

[9].赵德婉,陈利平.生姜的需光特性与合理群体密度的研究[J].中国蔬菜.1988

[10].董树亭.不同作物需光特性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87

论文知识图

净光合速率的年周期变化3不同叶位的净光...紫甘蓝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4月25日...紫甘蓝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13h光照强度分析图弱光处理后表观量子效率的变化15h光照强度对比分析图

标签:;  ;  ;  ;  ;  ;  ;  

需光特性论文_李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