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讨了“解放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功不可没以及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要继续解放思想,而且必须进入一个更高更新的境界。
关键词: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三个代表
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这篇文章是打向思想屏障的重炮。这场由胡耀邦发动的、得到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有力支持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2006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开篇就提到了“继续解放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三十年的改革路,中国人见证了风雨的无情,也领略了彩虹的美丽。在重大历史关头我们经历着风雨的洗礼,在进一步解放思想后我们做出了重大选择,使得我们收获了欣赏彩虹的惬意。我们以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为主线,就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反映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互动的思想解放的历史轨迹。在四次重大历史关头,都是因为解放思想,才使我们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取得了更大的历史成绩。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考验。那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在由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引发的思想解放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一重大政治和理论问题,以科学的态度总结历史经验并制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这一阶段思想解放的根本问题,是要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怎样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就在这时,在“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发表。紧接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胜利地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这两篇文献使第一阶段思想解放的根本问题得到解决。
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外发生严重政治风波,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这是我们党在第二次重大历史关头思想解放要解决的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紧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遇到了来自“左”和“右”两个方面错误思潮的夹击。在这一关键时刻,邓小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1992年南方谈话,对中国乃至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1992年10月召开的十四大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大会,大会做出了三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因此,我们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邓小平去世后,在社会上出现的所谓“万言书”集中对邓小平南方谈话以来所谓“资产阶级自由化”开始算帐。中国面临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考验。中国的改革开放确实到了一个重大历史关头。那时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势必要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且采取股份制等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需要这是我们党在第三次重大历史关头思想解放要解决的问题。
3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很快发现,非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很有作为,唯独国有经济举步维艰,相当困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对此进行攻坚。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江泽民同志进行了大量调研。与此同时理论界和干部中对这个大难题也展开了深入研究和广泛讨论。但是,党内外在这个问题上也出现了不和谐的甚至十分尖锐的杂音和噪音。显然,这场围绕着国有经济改革等重大问题展开的争论,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公有制?有人把这场争论概括为姓“公”还是姓“私”的争论。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沉着冷静地应对了这一复杂局面。江泽民同志在内部发表了两次重要讲话。他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项制度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制度任务,任何情况下也不能动摇。在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这两个重要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指明了在所有制领域推进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回答了来自“左”和“右”的责难。
党的十五大在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这次大会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回答了我国改革开放中遇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包括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4进入21世纪的中国,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抓住战略机遇期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实现奋斗目标,是我们党要面临的又一次考验。
为了发展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建立在这种基本经济制度之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必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统筹兼顾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群众的利益,把他们整合为党的执政基础,共同来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人物,这就是我们党在这一重大历史关头思想解放要处理的复杂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来后,又遇到了来自“左”的和“右”的错误观点的干扰。有的无视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无视改革开放中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有的则因党和社会所发生的变化而试图改变党的性质和原则,不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江泽民同志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同时以鲜明的态度回答了党内外提出的重大重大问题,明确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的社会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强调要努力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利益,从而全面贯彻党的根本宗旨,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中央还进一步总结反腐倡廉工作的经验,提出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强调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执政党建设的核心问题;等等。这样执政党建设理论一步一步地完善起来。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要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始了新老领导集体平稳交接班的进程。这是一个思想解放、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历史盛会,是一个在21世纪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盛会。这个极其重要的会议,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新姿态新风貌。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揭示了坚持解放思想对于党在新时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重要作用。报告强调,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