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军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鸣鹿中学421600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的目标。信息技术氛围下的语文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展阅读教学将使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呈现出崭新的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可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
一、巧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容量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突破书本限制,发挥其传播知识新、快、全的优势,扩充教学知识量,丰富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增加信息渠道和课堂的教学容量。如《蓝鲸》一课中将鲸分成须鲸和齿鲸,哪些鲸属于须鲸,哪些鲸属于齿鲸,课文只字未提。这些鲸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有何区别,却无从知晓。考虑到学生对鲸具有浓厚的兴趣,我在备课时就通过信息网查到大量关于鲸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教学时就引导学生围绕“你还知道哪些鲸是属于哪一类的?”进行自主探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既可以为学生展示蓝鲸、虎鲸等图片资料,通过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它是哪一类鲸,有什么特点,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
二、巧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率
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对话过程,多媒体作为联系师生的工具,可被用来创设情境,使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更加平等,交流更加畅通,更好地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这也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完美结合。学习生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汉字输入的窗口,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输入到计算机中。这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将学生对课文内容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多元理解通过视频台切换到大屏幕上,利用计算机这一学习工具给学生自我评价反馈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巧用信息技术,激发情感参与
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中巧用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教《西湖》时,配套投影片不足以感受西湖的清秀奇丽。于是我要求学生在网上寻找西湖的有关录像资料,结合课文进行欣赏品味,使学生不仅对西湖美景有了整体感知,而且对白堤、苏堤、小瀛洲等特色景点也印象深刻,学习顿时变得主动起来。比喻句“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的理解难点就是完全借助录像视频来得以突破和深化的,作者把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翠绿的飘带,缀结在西子姑娘的衣襟上,迎着轻风飞扬招展,是多么奇特和优雅,细腻地表现了西湖的轻盈香丽。学生陶醉在美文中,更多的是陶醉在美仑美奂的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浓,情绪之高,收获之丰是教学之前所不能预料的。
四、巧用信息技术,创新阅读教学
我在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完美融合的同时,也尝试着构建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常用的表现形态有:
1.主题研读: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源,交流心得。
2.个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自主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个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
3.美文精读: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美读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或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进行即时评价。
4.情境写作:多媒体电脑为作文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情境呈现——讨论交流——写作——评价”是常用的教学流程。互动性写作的趣味性、发展的无限性以及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五、巧用信息技术,深化感悟积累
语文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实现这种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发工具”的角色。如《赶海》这篇课文,我用多媒体出示舅舅带“我”来到海边赶海的动画片断。分学习小组讨论,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成为美文朗诵、品味赏析的过程。由于巧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阅读特长,自主施展自己的才华,使学生逐渐爱上语文课,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克东主编《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
[2]吴柳《信息化社会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