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草莓果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桃熏草莓,多效唑,果实品质,叶绿素
草莓果实论文文献综述
王全智,孙朋朋,吴文文,颜志明[1](2019)在《多效唑对桃熏草莓生长与果实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草莓品种桃熏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多效唑(0、50、75、100、125 mg/kg)处理对桃熏草莓农艺性状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采用多效唑调控桃熏草莓的生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00 mg/kg多效唑对桃熏草莓生长与结果的影响最佳,可以显着增加桃熏草莓茎粗、叶绿素积累量并促进株冠径增大,并能抑制草莓匍匐茎伸长和增粗,同时可以显着提高果实的蛋白质含量。(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姜新,欧智涛,李一伟,刘芸,陆玉英[2](2019)在《不同栽培基质对‘甜查理’草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适合草莓无土栽培的基质,以‘甜查理’草莓为试材,研究6种基质对草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配基质A(草炭:蛭石:珍珠岩:沙子=7:1:1:1)、B(草炭:椰糠:蛭石:珍珠岩:沙子=5:2:1:1:1)和C(草炭:椰糠:蛭石:珍珠岩:沙子=3.5:3.5:1:1:1)在草莓果实品质、产量等方面与商品基质CK无明显差异,均表现较好;在植株生长量上,A、B和C处理的株高、叶柄长度、叶柄粗度和叶面积等方面均大于商品基质CK。因此,基质A、B和C处理可以用作草莓无土栽培的基质,降低生产成本。(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3期)
魏启舜,赵荷娟,郭成宝,周影,文蔚明[3](2019)在《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肥对草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肥在草莓栽培上的应用效果,采用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肥和商品氨基酸肥进行盆栽草莓追肥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肥和商品氨基酸肥对不同时期草莓的营养生长、叶绿素含量以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肥(游离氨基酸含量0.364 g/L)在低温时显着促进草莓株高和叶面积提高,并且在适宜的温度下,该处理能够提升草莓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而所有增施氨基酸肥的处理均能够提高草莓果实品质,施用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肥(游离氨基酸含量0.364 g/L)的草莓可溶性糖、糖酸比和Vc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肥作为新型生物肥料具有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2期)
[4](2019)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院揭示MYB类转录因子控制八倍体草莓果实着色》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10月24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院金万梅课题组与合作者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共同发表了题为"The control of red color by a family of MYB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octoploid strawberry (Fragaria × ananassa) fruits"的研究论文。草莓(Fragaria × ananassa)属蔷薇科草莓属八倍体植物。有关八倍体栽培草莓果实颜色的调控机制研究报道较少。MYB类转录因子R2R3MYB家族成员Fa MYB1、Fa MYB9 / Fa MYB11和Fa MYB10是影响八倍体栽培草莓果实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调(本文来源于《蔬菜》期刊2019年11期)
王华,杨媛,李茂福,张运涛,刘佳棽[5](2019)在《MYB类转录因子控制八倍体草莓果实着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决定果色的物质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大量研究表明,类黄酮化合物花青素苷、原花青素等代谢途径均受MYB类转录因子调控。草莓基因组有187个MYB类转录因子。最近研究表明,R2R3MYB家族成员FaMYB1、FaMYB9/FaMYB11、FaMYB5和FaMYB10是影响八倍体栽培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果实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关键转录因子。本研究重点在转录水平上与代谢物组分的变化关联,结合前人研究构建八倍体栽培草莓果实颜色的MYB类转录因子调控网络。所用材料为八倍体栽培草莓红色品种‘甜查理’和白色品种‘白雪公主’,叶片和果实样品取自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观察‘甜查理’和‘白雪公主’果实发育以选择合适的取样时期,测定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硬度等生理指标;采用液质联用测定果实花青素、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和组分的差异;采用转录组测序获得MYB类转录因子及色素合成途径结构基因;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其表达差异;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和过表达技术在本氏烟草和草莓白果中验证MYB10功能;采用PCA主成分分析获得MYB类转录因子控制八倍体草莓果实着色的模型。结果显示,草莓白色品种成熟果实中几乎没有花青素,而红色品种成熟果实中花青素含量很高(77.0 mg·kg-1 FW)。进一步研究发现参与花青素生物合成的结构基因和FaMYB类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出现差异,其中FaMYB9、FaMYB11、FaMYB5负调控,而FaMYB1和FaMYB10正调控。分析显示FaMYB1序列在红色果实和白色果实中均无差异,而FaMYB10序列差异很大。在DNA水平上,红果中的FaMYB10-1与白果中的FaMYB10-2相比,FaMYB10-2无内含子;在转录水平上发现,红色品种成熟果实cDNA中仅含有FaMYB10-1,白色品种成熟果实cDNA中仅含有FaMYB10-2,FaMYB10-2在编码蛋白质C末端的基因组区域中具有ACTTATAC插入,发生移码突变,氨基酸翻译提前终止,导致八倍体草莓出现白色果实。转基因试验进一步验证FaMYB10决定花青素的生物合成。更为重要的是,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ABA调控FaMYB类转录因子基因,从而调控黄酮类生物合成决定果实的颜色。此外,白色品种等位基因FaMYB10-2无内含子,其在多倍体植物物种进化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草莓果实颜色由主效基因和微效多基因组成的调控网络来进行调节。(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张利英,刘雪霞,朱昌华,甘立军[6](2019)在《KT、6-BA对红颜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红颜’草莓为实验材料,在草莓花授粉后1、3、5、7、9 d分别外源施加KT和6-BA两种细胞分裂素,旨在研究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对草莓果实大小、重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施加KT和6-BA都显着增加了草莓果实体积和重量,并提高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抗坏血酸、花青素、总酚和黄酮等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在经过细胞分裂素处理后也显着增加。说明细胞分裂素对草莓果实品质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在草莓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孙聪,白杨,李连国,郭金丽[7](2019)在《草莓果实线粒体呼吸代谢与超微弱发光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该试验以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品种‘红颜’果实为试材,采用水杨基氧肟酸(SHAM)抑制线粒体交替呼吸途径,使细胞色素途径单独运行,并用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偶联促进剂[二磷酸腺苷(ADP)、琥珀酸钠(C_4H_4Na_2O_4)]和抑制剂[2,4-二硝基苯酚(DNP)、原钒酸钠溶液(NaVO_4)]对线粒体提取液进行处理,对比分析在促进和抑制呼吸代谢情况下,草莓果实线粒体呼吸代谢与超微弱发光(UWL)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草莓果实线粒体经促进剂处理后,呼吸代谢关键酶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OX)、ATP合酶(H~+-ATPase)活性以及呼吸速率、叁磷酸腺苷(ATP)含量均随着促进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UWL强度亦增强,且各浓度下的呼吸代谢指标和UWL强度均高于对照;经抑制剂处理后,以上呼吸代谢各指标及UWL强度的变化与促进剂处理相反,且均低于对照。(2)各促进剂、抑制剂处理条件下,草莓果实线粒体呼吸代谢各指标均与其UWL强度呈正相关。研究表明,草莓果实线粒体UWL强度随着呼吸代谢的变化而变化;促进剂促进了呼吸代谢,导致UWL强度增加,而抑制剂却抑制了呼吸代谢,导致UWL强度减弱;线粒体是UWL产生的细胞器之一,线粒体呼吸代谢过程中激发了UWL。(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谢经霞,刘爽,刘金宝[8](2019)在《不同果实增效产品对设施草莓品质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对比常见的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增效剂效果优劣,本实验选择了增甜剂、"圣果"、膨大拉长素、"增产王""比久"、果实防裂剂6种增效产品进行试验。以"雪里香"草莓为实验对象,在不同时期(盛花期、绿熟期、白熟期)、不同喷施部位(叶片正面、背面)多次(自第1次喷施间隔10 d)喷施不同种类增效产品,观测植株长势变化,测定比较果实品质。结果表明:对比植株生长、果实品质综合表现,增甜剂、果实防裂剂效果最好,其次是彭大拉长素、"增产王","圣果""比久"效果较差。因此增甜剂、果实防裂剂相对更适于草莓设施生产。(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11期)
华明艳,宋兰芳,崔少杰,仝雅娜,孔维东[9](2019)在《钾肥处理对草莓果实糖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以色列品种"S3"草莓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钾肥处理对草莓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及相关代谢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的施用可以促进草莓果实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的增加,蔗糖是构成草莓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基本相当,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大,施钾量为360 kg·hm~(-2)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在花后42 d蔗糖合成酶(SS)活性最高,适量钾肥显着提高了草莓发育后期蔗糖合成酶的活性,其活性在草莓果实发育中后期与蔗糖、葡萄糖积累呈显着正相关,在果实发育前期与果糖积累呈负相关;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在蔗糖合成积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草莓成熟过程中,SPS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与蔗糖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在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活性变化较大,总体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与果实中蔗糖含量呈负相关。钾离子对蔗糖代谢的相关酶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适量的钾肥处理提高了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活性,从而提高生长期果实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积累量。(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16期)
于振良,朗杰,王超,蔡翠萍,边步云[10](2019)在《西藏林芝两种野生草莓果实质量的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对西藏野生草莓果实品质进行了分析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西藏草莓、白果草莓果实色泽上差异明显;除单果重指标两者之间差异显着外(p<0.05,n=30),西藏草莓果实各表型指标值均低于白果草莓,不同种类果实间差异不显着(p>0.05,n=30);西藏草莓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含量等指标均高于白果草莓,且差异显着(p<0.05,n=5),但白果草莓的糖酸比高达5.67,显着高于西藏草莓。PPE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西藏草莓果实品质的函数投影值(1.846 9)远低于白果草莓(2.256 0)。西藏野生草莓虽然果实综合质量评价不高,但是其在风味草莓开发和系统生态价值上具有重要的开发和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草莓果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筛选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适合草莓无土栽培的基质,以‘甜查理’草莓为试材,研究6种基质对草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配基质A(草炭:蛭石:珍珠岩:沙子=7:1:1:1)、B(草炭:椰糠:蛭石:珍珠岩:沙子=5:2:1:1:1)和C(草炭:椰糠:蛭石:珍珠岩:沙子=3.5:3.5:1:1:1)在草莓果实品质、产量等方面与商品基质CK无明显差异,均表现较好;在植株生长量上,A、B和C处理的株高、叶柄长度、叶柄粗度和叶面积等方面均大于商品基质CK。因此,基质A、B和C处理可以用作草莓无土栽培的基质,降低生产成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草莓果实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全智,孙朋朋,吴文文,颜志明.多效唑对桃熏草莓生长与果实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2].姜新,欧智涛,李一伟,刘芸,陆玉英.不同栽培基质对‘甜查理’草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3].魏启舜,赵荷娟,郭成宝,周影,文蔚明.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肥对草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4]..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院揭示MYB类转录因子控制八倍体草莓果实着色[J].蔬菜.2019
[5].王华,杨媛,李茂福,张运涛,刘佳棽.MYB类转录因子控制八倍体草莓果实着色[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6].张利英,刘雪霞,朱昌华,甘立军.KT、6-BA对红颜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J].生物学杂志.2019
[7].孙聪,白杨,李连国,郭金丽.草莓果实线粒体呼吸代谢与超微弱发光的关系[J].西北植物学报.2019
[8].谢经霞,刘爽,刘金宝.不同果实增效产品对设施草莓品质影响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9
[9].华明艳,宋兰芳,崔少杰,仝雅娜,孔维东.钾肥处理对草莓果实糖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9
[10].于振良,朗杰,王超,蔡翠萍,边步云.西藏林芝两种野生草莓果实质量的评价研究[J].东北农业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