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场源电磁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磁,圆锥,体式,阻尼,网格,阵列,金矿。
混场源电磁法论文文献综述
周聪,汤井田,庞成,胡双贵[1](2019)在《时空阵列混场源电磁法理论及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磁勘探中的混场源输入条件,提出了一种时空阵列混场源电磁勘探方法.假设输入端同时包含天然电磁场源和可控人工场源,输出端进行多站同步观测;基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分析方法,推导了混场源条件下的时空阵列方程组.提出了系统响应的求解策略,一次性获得所有同步测道对各个场源独立激励时的响应,并分别求取了大地电磁法及可控源电磁法的各种解释参数.在此理论基础上,设计了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可控人工场源的选择形式多样,其类型、数量、激励方式及布设位置等不受限制,所有场源的激励可同时进行,无需分步;测区内各测站的布设方式灵活,可根据需要布设单分量测道或多分量测道;同时在测区外布设张量远参考站.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论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与常规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方法不仅可提高人工场响应的处理精度,还具有一次野外数据采集,可同时获得天然场及人工场电磁响应结果的突出特点,进而提高采集效率,压制噪声影响;本方法集合了天然场源电磁法和人工场源电磁法的优点,为实现不同类型频率域电磁测深方法数据的统一处理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杨海燕,李锋平,Chen,Shen-En,岳建华,郭福生[2](2018)在《圆锥型场源瞬变电磁法测量数据反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瞬变电磁法多匝小线圈装置是应用于地下有限空间、复杂地表地形的有效装置,但该装置的重迭绕制方式使其互感影响大,关断时间长。与之相比,我们提出的圆锥型场源的电感弱,关断时间短,可以有效兼顾减弱互感和适应复杂地形针对圆锥型场源场值,我们基于迭加原理,采用汉克尔变换和数值滤波法对层状介质中圆锥型场源进行了正演,验证了该场源的优势、探索了其激发的瞬变场特征,但由其激发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仍显不足。基于此,本文开展了根据"烟圈"反演结果设定初始模型的阻尼最小二乘反演方法研究。对瞬变电磁正演所获得的视电阻率进行"烟圈"反演,以"烟圈"反演结果设定的初始模型在频率域内进行了阻尼最小二乘反演。同时,从初始模型角度对阻尼最小二乘反演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以"烟圈"反演曲线的极值点和拐点为基点,建立阻尼最小二乘反演初始模型的方法。理论数据与实测数据反演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反演方法不仅使反演电阻率和层厚得到改善,也弥补了常规"烟圈"反演不具有分层效果的缺点,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层状反演结果。(本文来源于《Applied Geophysics》期刊2018年Z1期)
李锋平[3](2017)在《瞬变电磁法圆锥型场源响应特征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地面大尺寸瞬变电磁激发源常用于以深部探测为目的的水文地质勘查和金属矿勘探等领域。随着瞬变电磁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至煤矿巷道、工程隧道等地下有限空间以及城市和工程浅层探测,常规大尺寸激发源受到限制,小型装置成为常用的工作装置。传统的瞬变电磁小型装置主要以共轴和偶极装置为主,为增强发射的初始电磁能量,通常采用多匝绕制的方法来增大发射磁矩,以此达到减少发射线圈边长与面积的目的。但是,这种发射和接收线圈的重合绕制方式造成了线圈内和线圈间的强互感耦合作用,进而使得关断效应影响增强,浅部“盲区”增大。为此,本文从场源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圆锥型场源装置,对其响应特征开展了理论研究。推导了该装置内各匝线圈半径的计算公式,根据迭加原理的思想讨论了圆锥型场源瞬变电磁的正演方法,应用快速汉克尔变换,G-S变换及正、余弦变换数值滤波算法进行了数值计算。对圆锥型场源一次场、二次场特征进行了分析,计算并比较了不同参数下圆锥型场源和多匝线圈的互感系数和关断时间。研究发现:对于等效磁矩为926.1Am2的多匝回线和圆锥型场源,前者的互感约为后者的9倍,关断时间约为后者的8倍;增大圆锥型场源的高度可减小互感系数,但其底半径的进一步变化对互感影响有限;圆锥型场源一、二次场特征与多匝线圈相似,但其二次场和总场暂态响应强于多匝线圈。应用平移算法求取了圆锥型场源瞬变电磁的全区视电阻率,根据瞬变电磁场传播的“烟圈”效应,对圆锥型场源瞬变电磁数据进行了“烟圈”反演;采用对应的时间-频率转换关系进行了圆锥型场源瞬变电磁测深数据到MT平面波场数据的等效转换,以“烟圈”反演结果作为初始模型,应用最小二乘正则化反演技术对圆锥型场源全区视电阻率数据进行了拟MT优化反演;以电阻率为100?·m的均匀半空间模型对两种反演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反演电阻率与模型电阻率的相对误差约为0.2%,而“烟圈”反演的相对误差超过0.8%,并在此基础上对二层、叁层和四层典型地电模型开展了正反演计算;最后,在某矿集区开展了短剖面试验,并采用两种反演方法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用最小二乘正则化方法改进后的反演电阻率更接近于模型电阻率,反演深度更接近层界面,具有一定的分层效果,其视电阻率拟合曲线与模型的重构误差在10-4~10-3范围内。本文的研究成果表明,圆锥型场源装置对于减弱线圈间的互感,提升小装置瞬变电磁法的浅部探测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为了继续丰富、完善本方法,今后的研究重点应集中于圆锥型场源响应的后延影响改正,滤波技术适用性以及多维正、反演成像等领域。(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冷教千,孟玮,李元利,高会彬[4](2016)在《混场源高频电磁法在寨上金矿调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场源高频电磁法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方法,在探测地下不同深度介质的电性结构方面,相比于传统的直流电法具有深度大、时间短、数据点更易实现连续采集等优势。在寨上矿区南矿带开展的EH-4连续电导率测量工作成果中清晰地反映了扎麻树背斜的空间形态,取得了良好的勘查效果,为下一步地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6年03期)
[5](2015)在《我国完成航空天然场源电磁法高原首飞》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获悉,在成功完成全球首例5000m以上高海拔地区航空时间域电磁法(VTEM)测量项目后,该中心在同一区域进行的航空天然场源电磁法(ZTEM)试验飞行,也于日前获得圆满成功。试验重复飞行了由青海省地质调查局立项的青海省石头坑德-五龙沟地区11万航空电磁法测量项目的部分测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500m以浅范围内,VTEM和ZTEM探测结果高度一致,证明(本文来源于《地质装备》期刊2015年04期)
于德福,单广宁[6](2015)在《我国完成航空天然场源电磁法高原首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于德福通讯员单广宁)记者日前从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获悉,在成功完成全球首例5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航空时间域电磁法(VTEM)测量项目后,该中心在同一区域进行的航空天然场源电磁法(ZTEM)试验飞行,也于日前获得圆满成功。 试验重复飞(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报》期刊2015-05-11)
秦策[7](2015)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叁维有限差分正演模拟及场源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控源大地电磁法(CSAMT)是在大地电磁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工源电磁勘探方法。由于发射源的强度相对于天然场源信号强度明显增强,对针对目标体的勘探分辨能力提高,观测电磁场值所需的时间大大减少,所以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但是,由于场源的引入,相对与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在数值模拟,特别是叁维问题的模拟上难度较大。同时,由于源的引入,也带来了一些其他的问题,如近场效应、阴影效应和复印效应等。如何提高CSAMT方法的应用效果,克服场源效应带来的解释误差,是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研究难点。因此,发展针对叁维场源的二维、叁维可控源电磁法数值模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完成了叁维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的理论和公式推导。为消除源点处场值的奇异性,把电场分为一次场和二次场分别进行计算。一次场通过解析方法进行求解,二次场的二阶偏微分方程通过Yee氏交错网格进行有限差分离散。为节省内存空间,形成的稀疏对称复系数线性方程组采用行压缩格式(CSR)进行存储,并使用对称拟最小残差法(SQMR)求解。用C++语言实现了叁维正演程序,并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最后计算了典型叁维模型的响应,并对近场效应、阴影效应和复印效应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万云霞,程德福,卢浩,王言章[8](2012)在《混场源电磁探测仪器发射天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混场源电磁探测中人工场源信号的获取,设计了一种基于磁性源的场源发射装置。分别对发射天线的物理结构、等效电路模型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建立了发射天线电路模型,并得出天线在z方向和x、y方向产生的磁感应强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发射装置可提供1~80kHz的有效人工场源,弥补了天然场源的不足,拓宽了仪器的勘探深度。(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王言章[9](2010)在《混场源电磁探测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场源电磁法利用大地电磁法理论对数据进行解释处理,应用的频率范围在0.1Hz—75KHz之间,以人工发射的电磁场弥补天然电磁场在高频段信号微弱的不足,可以探测地下几米到一千米深度左右的电阻率信息。在理论仿真的基础上,本文根据系统要求特点,设计了以谐振方式发射的磁性场源并研究设计了以多频信号发射的电性源,以实现不同工作条件下的人工电磁场发射。为满足对电磁信号的有效接收,详细研究了接收系统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针对弱磁信号的检测,设计了宽频磁感应式传感器,通过研究磁传感器的校准技术,给出了传感器灵敏度及相位偏移的测试校准方法。对于电场信号检测,研究了电场信号的本地放大问题,以提高有用信号的信噪比。针对电场和磁场的弱信号采集,设计实现了具有自校准功能的多通道同步24位数据采集系统。各种实验证明,通过几个关键技术的研究,混场源电磁系统在人工场源发射上更具有灵活性;自主设计的磁传感器在灵敏度、带宽等方面能够满足实际测试需要,打破了对国外进口传感器的依赖;由于系统能够随时进行磁传感器和通道的校准,减小了因时间及温度漂移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系统内部采用的高性能DSP芯片和PC104处理器也都为整体性能提升提供了可靠保障。(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0-06-01)
王言章,卢浩,程德福,万云霞[10](2009)在《基于多频信号的混场源电磁发射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混场源电磁法应用的电性源信号发射,弥补天然电磁场信号弱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多频信号的混场源电磁发射系统。多频信号具有多个频率成份且各成份能量均衡的特点,发射该类信号可使系统一次发射多个频点,大大提高发射效率。同时,发射系统发出的多频信号为近似对数间隔频点的信号,更适合接收系统对数据的处理。实验表明:发射的多频信号能够满足混场源电磁法的探测要求,具有与磁性源系统相似的探测效果。(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混场源电磁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瞬变电磁法多匝小线圈装置是应用于地下有限空间、复杂地表地形的有效装置,但该装置的重迭绕制方式使其互感影响大,关断时间长。与之相比,我们提出的圆锥型场源的电感弱,关断时间短,可以有效兼顾减弱互感和适应复杂地形针对圆锥型场源场值,我们基于迭加原理,采用汉克尔变换和数值滤波法对层状介质中圆锥型场源进行了正演,验证了该场源的优势、探索了其激发的瞬变场特征,但由其激发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仍显不足。基于此,本文开展了根据"烟圈"反演结果设定初始模型的阻尼最小二乘反演方法研究。对瞬变电磁正演所获得的视电阻率进行"烟圈"反演,以"烟圈"反演结果设定的初始模型在频率域内进行了阻尼最小二乘反演。同时,从初始模型角度对阻尼最小二乘反演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以"烟圈"反演曲线的极值点和拐点为基点,建立阻尼最小二乘反演初始模型的方法。理论数据与实测数据反演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反演方法不仅使反演电阻率和层厚得到改善,也弥补了常规"烟圈"反演不具有分层效果的缺点,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层状反演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场源电磁法论文参考文献
[1].周聪,汤井田,庞成,胡双贵.时空阵列混场源电磁法理论及模拟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9
[2].杨海燕,李锋平,Chen,Shen-En,岳建华,郭福生.圆锥型场源瞬变电磁法测量数据反演(英文)[J].AppliedGeophysics.2018
[3].李锋平.瞬变电磁法圆锥型场源响应特征理论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7
[4].冷教千,孟玮,李元利,高会彬.混场源高频电磁法在寨上金矿调查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6
[5]..我国完成航空天然场源电磁法高原首飞[J].地质装备.2015
[6].于德福,单广宁.我国完成航空天然场源电磁法高原首飞[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5
[7].秦策.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叁维有限差分正演模拟及场源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
[8].万云霞,程德福,卢浩,王言章.混场源电磁探测仪器发射天线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
[9].王言章.混场源电磁探测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0
[10].王言章,卢浩,程德福,万云霞.基于多频信号的混场源电磁发射系统设计[J].电波科学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