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模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国,模式,包容性,道路,实力,制度,互联网。
中国模式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瑞龙[1](2018)在《四十年我国市场化进程的经济学分析——兼论中国模式与中国经济学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40年,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条件下努力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模式的特有内涵决定了我们无法在传统政治经济学逻辑或西方主流制度变迁理论中找到答案,唯有坚持直面现实的分析方法,通过对现象的深入剖析来检验和发展现有理论,推进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创新。本文提出了我国制度变迁方式叁阶段转换假说,即一个中央集权型计划经济国家可能成功地向市场经济渐进过渡的现实路径是,由改革之初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逐步向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转变,并随着排他性产权的逐步确立,最终过渡到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从而完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这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模式是中国经济学的创新源泉。(本文来源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期刊2018年11期)
万芳坤[2](2018)在《逆全球化抬头背景下的“中国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阶段性的"中国模式",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萧条,"西方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遭到普遍质疑,逆全球化抬头趋势明显,"中国模式"遭受曲解、误解和非议。把握好"中国模式"的来龙去脉是正确解读"中国模式"的前提;要警惕逆全球化抬头背景下西方对"中国模式"的"捧杀"和"棒杀";充分认识到"中国模式"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价值观,无须回避;理解好"中国模式"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的成功,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的成功;把握好既有的"中国模式"并不完善,需要随时代的变化继续探索。(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8年06期)
江文清[3](2017)在《“中国模式”的理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围绕"中国模式"的争论由来已久,持续不断,但莫衷一是。中国人自己对"中国模式"的解读最被期待,但方式必须正确。唯有按照中国自身的特殊发展逻辑进行理路分析,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中国模式"就是"中国道路"的理论升华,是中国的特殊发展制度和机制,实践证明,它是成功的。当然,"中国模式"尚需经受进一步的挑战和考验,并从中得以优化升级,方可日臻完善。(本文来源于《理论建设》期刊2017年06期)
谢永刚[4](2017)在《防灾减灾与灾后经济恢复的“中国模式”及其演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受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等自然因素决定,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水、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常常导致饥荒和社会动荡,甚至人口流迁或死亡。因此,中国历史上积累的防灾减灾及灾后经济恢复的经验非常丰富,归纳梳理这些经验,可谓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它是由治水模式、仓储模式、以工代赈模式、对口援建等四个模式作为支撑,反映出历代劳动人民群众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的智慧与伟大力量,这是留给当代及后人与灾害作斗争的宝贵财富。(本文来源于《求是学刊》期刊2017年05期)
汤志华,吕剑枫,刘晓华[5](2017)在《包容性发展:中国模式的内在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包容性发展理念是当今中国能够实现和平与崛起并存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国模式"的重要价值体现。"平等、共赢、协调、共享",是我国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与西方国家的模式和价值观念有着本质区别。中国走包容性发展道路有其历史文化基础、现实依据和长远目标,其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和意义。要促进包容性发展,必须注重文化上的求同存异,超越意识形态偏见;必须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摒弃个人主义思想;必须致力于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和谐。(本文来源于《党政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单晨宇[6](2016)在《中国模式和金融创新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从互联网进入的含义、分类、以及发展起来的条件出发,对互联金融发展做出概述;接着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再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国际模式和中国模式从总体上进行对比,并具体指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有哪几种;最后分析并提出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实现金融创新的一些措施。(本文来源于《现代国企研究》期刊2016年20期)
高旭红[7](2016)在《英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模式”——基于《当中国统治世界时》一书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独树一帜激发了马丁·雅克的研究兴趣,十多年的潜心研究与新世纪世界范围的"中国研究热"催生了《当中国统治世界时》一书。该书集中反映了马丁·雅克眼中的"中国模式":世界上有不同现代化模式是其立论基础;与西方模式、苏联模式相比,"中国模式"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独具特色是其实践依据;未来的中国将独领风骚与重塑世界。《当中国统治世界时》提供了理解中国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的独特文化视角。(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岳云霞[8](2015)在《对拉美援助分析:国际现状与中国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较好地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并达到较高人均收入水平的同时,拉美仍面临着发展能力弱和稳定性差两大突出问题,从而成为国际援助的"重点非核心"地区,长期接受西方传统援助方的有条件支持。近年来,随着中拉关系出现跨越式发展,中国上升为拉美重要的援助国之一。中国对拉援助,在指导原则、实施力度、操作模式和执行方式上不同于西方传统模式,与中国对亚非传统地区的援助也有所不同,构成了对现有模式的有益补充,也带来了中拉双赢。当前,中拉关系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对拉援助有必要在中短期内扩大规模,并进行进一步的"拉美化"的适应性调整,以巩固其在拉现实利益与潜在利益。(本文来源于《战略决策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彭成滔[9](2015)在《中国模式下专家证人制度的合理性分析——以《民事诉讼法》第79条为切入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专家证人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国家,但随着我国社会生活多元复杂化,传统民事诉讼中单一的鉴定制度已经不能满足诉讼发展的需要,因此诉讼活动中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的人来帮助诉讼当事人对专业性问题进行质证、解释和说明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民事诉讼角度出发,对我国模式下的"专家证人制度"的合理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分析。(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5年19期)
赵彦云,王雪妮[10](2014)在《提升中国模式影响力的四力互动发展——2007—2014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2014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速转型的调整期。中国国际竞争力整体来看主要体现在规模与效率、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四力互动协同发展之上。本文对国际竞争力八大要素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国家经济实力最具有竞争力;国际化、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竞争力次之;政府管理、金融系统、企业管理和基础设施竞争力表现差。但是,从动态分析看,强势的继续强势。中国在经济运行规模及增长速度、基础设施和科技投入、劳动力成本及就业率等方面有绝对优势。弱势的正在快速扭转中,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全面现代化建设之后,正在适应信息化和发展大数据手段管理来提升效率;生产率在创新型国家政策驱动下正在稳步提升;强势政府管理下抵御国家风险和金融风险的能力不断凸显出来;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有望不断提升。(本文来源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期刊2014年11期)
中国模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阶段性的"中国模式",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萧条,"西方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遭到普遍质疑,逆全球化抬头趋势明显,"中国模式"遭受曲解、误解和非议。把握好"中国模式"的来龙去脉是正确解读"中国模式"的前提;要警惕逆全球化抬头背景下西方对"中国模式"的"捧杀"和"棒杀";充分认识到"中国模式"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价值观,无须回避;理解好"中国模式"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的成功,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的成功;把握好既有的"中国模式"并不完善,需要随时代的变化继续探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模式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杨瑞龙.四十年我国市场化进程的经济学分析——兼论中国模式与中国经济学的构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
[2].万芳坤.逆全球化抬头背景下的“中国模式”分析[J].理论观察.2018
[3].江文清.“中国模式”的理路分析[J].理论建设.2017
[4].谢永刚.防灾减灾与灾后经济恢复的“中国模式”及其演进分析[J].求是学刊.2017
[5].汤志华,吕剑枫,刘晓华.包容性发展:中国模式的内在价值分析[J].党政研究.2017
[6].单晨宇.中国模式和金融创新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6
[7].高旭红.英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模式”——基于《当中国统治世界时》一书的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8].岳云霞.对拉美援助分析:国际现状与中国模式[J].战略决策研究.2015
[9].彭成滔.中国模式下专家证人制度的合理性分析——以《民事诉讼法》第79条为切入点[J].法制博览.2015
[10].赵彦云,王雪妮.提升中国模式影响力的四力互动发展——2007—2014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和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