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型吸波材料论文-郑日升,张春林

结构型吸波材料论文-郑日升,张春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构型吸波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雷达隐身,吸波结构材料,粒子群优化算法,反射率

结构型吸波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郑日升,张春林[1](2019)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吸波结构材料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对3层Jaumann吸波结构隐身材料进行优化设计,重点以2~18 GHz范围内的材料反射率T <-15 d B频率带宽为优化目标。比较了粒子群优化算法和遗传算法在反射率T <-10 dB和T <-20 dB条件下的频率带宽,发现粒子群优化算法具有较好的频率带宽,并得到了相应的介电常数,隔离层厚度及电阻抗的值。在反射率T <-15 dB条件下,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到的反射率总和比遗传算法少约2 dB。结果表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叁层Jaumann吸波结构材料反射率频宽具有较好的优化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防御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胡悦,黄大庆,史有强,张昳,何山[2](2019)在《耐高温陶瓷基结构吸波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瓷基结构吸波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抗氧化等诸多优点,是解决武器装备热端隐身问题的关键材料,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和战略意义。本文介绍了陶瓷吸波材料的微观-宏观多级设计方法,综述了掺杂改性碳化硅陶瓷、钡铁氧体陶瓷、聚合物转化陶瓷(PDCs)、3D打印多孔陶瓷及陶瓷蜂窝、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FCMC)等新型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结构吸波一体化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提出微观-宏观多级结构设计的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将是未来高温隐身材料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航空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礼嵩明,吴思保,院伟,鹿海军,邢丽英[3](2019)在《宽频蜂窝夹层结构吸波复合材料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具有良好计算准确性的吸波蜂窝及其夹层吸波结构复合材料的电性能计算模型,利用此计算模型,研究了吸波蜂窝和透波蒙皮对蜂窝夹层结构吸波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实现了蜂窝夹层结构吸波复合材料的宽频电性能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蜂窝夹层结构吸波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随着吸波蜂窝介电性能的增加先提高然后降低,当吸波蜂窝介电性能增加到能够最优平衡吸波蜂窝的电磁匹配特性和衰减特性时,吸波性能最优;蜂窝夹层结构吸波复合材料的低频吸波性能(1 GHz~2 GHz频率范围)随着吸波蜂窝芯高度的增加逐渐提高,高频吸波性能(8 GHz~18 GHz频率范围)随着吸波蜂窝芯高度的增加先提高而后逐渐趋于稳定,不再继续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提高;对于相同透波材料体系,1 mm厚度透波蒙皮可同时满足蜂窝夹层结构吸波复合材料宽频电性能和承载性能要求。通过合理的梯度电结构设计,可实现蜂窝夹层结构吸波复合材料的宽频电性能优化,优化后的蜂窝夹层结构吸波复合材料在1 GHz~18 GHz时具有良好的宽频吸波性能。(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9年07期)

孙鹏程,王良模,王陶,黄健,沙小伟[4](2019)在《双层吸波蜂窝复合材料结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不同吸波特性材料之间的组合规律,以在更宽频段范围内达到最佳雷达波吸收效果,选用两种不同吸波剂浸渍的纸蜂窝结构型吸波材料板(分别命名为FW10和FW20),以石英纤维板为外侧蒙皮,制备出一种具有较好雷达波吸收能力的复合板件,该板件可与常规壁板结合使用。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不同材料厚度组合下的材料雷达散射截面(RCS)值和反射率,并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最优厚度组合进行进一步的探究,结果表明:复合结构的吸波效果与各层材料组合及其厚度分布有关,所得最优复合板件厚度组合方案从外向内依次为1 mm石英纤维板,15 mm FW10和15 mm FW20。最优方案复合板件在0~18 GHz频段范围内反射率低于-10 dB的吸收频段宽度为13.1 GHz,最大吸收峰可达-29.5 dB。最后进行实物测试,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黄玉炜[5](2019)在《推荐阅读:核壳结构复合吸波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未来人类生存的复杂环境和隐身技术"薄、轻、宽、强、热"的发展需求,未来的吸波材料应具有更强的吸收率,兼顾更宽的电磁波频带,且质量要求越来越轻。近年来,核壳型吸波材料因具有优良的吸波性能,成为吸波材料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核壳型吸波材料是以一个球形颗粒为核,在外表面包覆一层或多层异质材料而形成的复合多相结构,其具有特殊的电磁结构,且能够兼具内核材料及外层异质材料的物化特性,不仅能够使多种材料电磁性能匹配互补,还能够改善提升材料的耐高温、耐腐蚀及抗氧化的综合特性,从而获得良好的吸波特性及环境适应性。(本文来源于《金属世界》期刊2019年04期)

礼嵩明,吴思保,王甲富,鹿海军,邢丽英[6](2019)在《含超材料的新型蜂窝夹层结构吸波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含超材料的新型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的宽频吸波性能,分析吸波蜂窝高度和蜂窝介电性能对含超材料新型蜂窝夹层结构吸波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吸波蜂窝高度增加有利于提升超材料结构单元的吸收效果;超材料吸波结构与吸波蜂窝的匹配效果随着吸波蜂窝介电性能的提升,先提高后降低,当吸波蜂窝介电常数实部介于1.59~1.84、介电常数虚部介于1.31~1.75时,匹配效果最好;引入超材料结构单元后,含超材料新型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低频1~2 GHz频率范围的平均吸波性能显着提升,同时材料重量得到大幅度降低。(本文来源于《航空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方伟,庞晓宇,樊迪刚,刘晓春,伍瑞新[7](2019)在《基于螺绕环结构单元的宽带强吸波立体超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螺绕环结构单元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具有宽带完美吸波特性的超材料(Metamaterial, MTM)。通过对单元结构参数和加载集总电阻值的优化,所设计的MTM吸波体在2.4-3.2GHz频率范围内实现了-20dB的深度吸收。而且在30°入射角范围内,TE和TM两种极化方式下的MTM吸波性能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按照优化的参数结果制作了样品,并在弓形架测试系统下对其吸波性能进行了测试验证,测试结果与设计性能一致性很好。(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5-19)

谢胜坤[8](2019)在《γ'-Fe_4N@SiO_2/C复合吸波材料结构形貌和电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反隐身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武器装备对雷达吸波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材料厚度薄、吸收强、频带宽、质量轻,而且还要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适应复杂的环境要求。γ'-Fe4N是一种具有巨大研发潜力的新型吸波材料,与羰基铁相比具有更好的耐腐蚀、耐磨损、化学稳定性好等优异性能。但前期研究表明,当γγ-Fe4N单独使用时,其高电导率造成阻抗匹配性较差,限制了其高损耗特性的发挥。因此将γγ-Fe4N与多种不同电导率的介电材料进行复合构筑具有核壳结构的γ'-Fe4N复合吸波材料,有望提高γ'-Fe4N的吸波性能,满足“薄、宽、轻、强”的要求。本文主要研究了以γ'-Fe4N为核、以非晶碳和Si02为壳的核壳结构复合粉体制备、结构形貌及其电磁性能,分析了包覆层和粉体形貌对其静磁参数、电磁参数、吸波性能和损耗机制的影响,揭示了吸波机理并设计研究了双层结构吸波体的吸波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片状及立方体形貌的α-Fe203粉末作为前驱体。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包覆的中间产物:α-Fe203@PANI,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硅包覆的中间产物:片状α-Fe203@Si02和立方体α-Fe203@Si02。经氮化热处理后,获得了不同形状的γ'-Fe4N@C和γ'-Fe4N@Si02复合吸波粉体。结构和形貌的结果表明,产物的核内物相基本一致,都是以γ'-Fe4N为主相,含有少量Fe304和Fe。包覆层和形状的不同会影响到物相之间的相对含量以及颗粒表面的形貌。未经包覆处理的γ'-Fe4N颗粒表面粗糙且存在大量孔隙。经过Si02包覆处理的片状复合粉体(F-y'-Fe4N@Si02)和立方体状复合粉体(C-Y'-Fe4N@Si02)依然保持着氮化前的形貌,颗粒表面较为光滑。当包覆层均为Si02时,立方体状产物中的Fe含量相对较高。当包覆层为PANI时,经过氮化处理后PANI层转变为非晶碳层,其产物C-γ'-Fe4N@C形状变得不规则,表面粗糙度大。该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对包覆层材料的设计实现对复合吸波材料物相组成和形貌的调控,从而优化提升其吸波性能。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VNA)测试研究了复合粉体形状和包覆层对静磁参数以及电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形状为片状,且有包覆层存在时,粒径越小的颗粒,比表面积越大,从而导致饱和磁化强度减小而矫顽力增大。包覆层的存在增强了 γ-Fe4N复合粉体的界面极化效应,有效调整了相对介电常数。从介电损耗和磁损耗两方面分析了 γ-Fe4N复合粉体的电磁损耗能力和吸波机理。结果表明,各种复合粉体的介电损耗角正切值和磁损耗角正切值均出现共振吸收峰。相对介电常数具有良好的频散效应,说明存在多个极化弛豫过程,极化弛豫损耗显着。当频率低于12 GHz时,铁磁共振在磁损耗中占主导作用,且磁损耗对吸波性能的增强比介电损耗的作用更大;而频率高于12 GHz时,磁损耗则主要来源于涡流损耗,但随着频率的增大,磁损耗贡献不断降低,介电损耗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对阻抗匹配和衰减常数的研究,发现F-γ'-Fe4N@Si02的阻抗匹配特性优于C-γ'-Fe4N@C,而C-y'-Fe4N@C的衰减特性强于F-y'-Fe4N@Si02,未包覆的γ'-Fe4N粉体阻抗匹配性能最差。当含F-γ'-Fe4N@Si02粉末的吸波层厚度为2.0 mm时,在8.8 GHz得到最小反射损耗RL=-37.8 dB,有效频宽为2.9 GHz;当含C-γ'-Fe4N@C粉末的吸波层厚度为2.0 mm时,在8.9 GHz得到最小反射损耗RL=-35.1 dB,有效频宽为3.6 GHz。进行了双层结构吸波体的模拟设计,结果发现,当选择阻抗匹配最好的复合粉体做外层匹配层,衰减性能最好的复合粉体做内层吸收层时,可以在相同厚度下获得比单层结构吸波体更强的吸收性能,且有效吸收频宽也略有增大。当吸收层厚度为1.8 mm,匹配层厚度为0.2 mm时,在9.1 GHz得到最小反射损耗值为-49.5 dB,有效吸收频宽为3.8 GHz。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对γ'-Fe4N复合吸波材料而言,γ'-Fe4N的本征电磁性能、粉体的形状以及无定形介电包覆层叁者的协同效应是获得优异吸波性能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7)

黄威,魏世丞,梁义,王博,黄玉炜[9](2019)在《核壳结构复合吸波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综述电磁波材料吸波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核壳结构材料在吸波领域的优势.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不同类型核壳结构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铁氧体型、磁性金属微粉及其氧化物型、陶瓷型、导电聚合物型、碳系材料型等核壳结构复合吸波材料.同时对不同类型的核壳结构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组织结构和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归纳评述.最后对核壳结构复合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主要包括多层核壳结构,yolk-shell结构以及与其他材料结构相复合的特殊结构,为进一步研究核壳结构复合吸波材料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徐建明,周罗增,张梦炎,唐道远,蒋帅[10](2019)在《砷化镓太阳电池表面高透光率吸波材料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卫星砷化镓太阳电池阵在X波段雷达波下的隐身性为研究背景,针对电池阵高透光率与其对电磁波高吸收率的兼容要求,选择碳纳米管薄膜材料建立人工亚波长吸波结构,通过调整其亚波长结构参数及碳纳米管薄膜材料的费米能级等参数,拓展吸波带宽。同时研究发现,在砷化镓太阳电池表面构建双层十字微结构,相比单层结构,材料的吸收带宽更宽,吸波体在8.2~10.3 GHz频率范围内反射率小于-10 dB,相对带宽达到23%。(本文来源于《航天器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结构型吸波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陶瓷基结构吸波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抗氧化等诸多优点,是解决武器装备热端隐身问题的关键材料,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和战略意义。本文介绍了陶瓷吸波材料的微观-宏观多级设计方法,综述了掺杂改性碳化硅陶瓷、钡铁氧体陶瓷、聚合物转化陶瓷(PDCs)、3D打印多孔陶瓷及陶瓷蜂窝、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FCMC)等新型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结构吸波一体化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提出微观-宏观多级结构设计的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将是未来高温隐身材料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构型吸波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郑日升,张春林.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吸波结构材料优化研究[J].现代防御技术.2019

[2].胡悦,黄大庆,史有强,张昳,何山.耐高温陶瓷基结构吸波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航空材料学报.2019

[3].礼嵩明,吴思保,院伟,鹿海军,邢丽英.宽频蜂窝夹层结构吸波复合材料设计方法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9

[4].孙鹏程,王良模,王陶,黄健,沙小伟.双层吸波蜂窝复合材料结构优化设计[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黄玉炜.推荐阅读:核壳结构复合吸波材料研究进展[J].金属世界.2019

[6].礼嵩明,吴思保,王甲富,鹿海军,邢丽英.含超材料的新型蜂窝夹层结构吸波复合材料[J].航空材料学报.2019

[7].方伟,庞晓宇,樊迪刚,刘晓春,伍瑞新.基于螺绕环结构单元的宽带强吸波立体超材料[C].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2019

[8].谢胜坤.γ'-Fe_4N@SiO_2/C复合吸波材料结构形貌和电磁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9

[9].黄威,魏世丞,梁义,王博,黄玉炜.核壳结构复合吸波材料研究进展[J].工程科学学报.2019

[10].徐建明,周罗增,张梦炎,唐道远,蒋帅.砷化镓太阳电池表面高透光率吸波材料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9

标签:;  ;  ;  ;  

结构型吸波材料论文-郑日升,张春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