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局部修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局部,义齿,面部,张量,卷积,磨耗,神经网络。
局部修复论文文献综述
孙阳,沈国良,赵小瑜,钱汉根[1](2019)在《术前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旋转皮瓣修复骶尾部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术前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旋转皮瓣修复骶尾部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48例压力性损伤患者,男32例,女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床边清创后每日换药,观察组入院后给予床边清创及负压封闭引流治疗。2组患者于入院治疗5~7 d后均行局部旋转皮瓣术及负压封闭引流修复骶尾部压力性损伤,同时睡悬浮床,局部旋转皮瓣术后1周去除负压材料同时予以创面换药直至愈合。比较2组患者术后2周甲、乙级愈合率,皮瓣坏死率,伤口裂开率及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与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甲级愈合患者8例,乙级愈合患者12例,丙级愈合患者4例;对照组甲级愈合患者3例,乙级愈合患者11例,丙级愈合患者10例;观察组的甲、乙级愈合率[83.33%(20/24)]与对照组[58.33%(14/2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术后2周,观察组2例患者皮瓣远端静脉淤血后部分坏死,7例患者拆线时伤口裂开;对照组9例患者存在皮瓣部分坏死,14例患者拆线时伤口裂开;均予以换药后愈合。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皮瓣坏死率、术后伤口裂开率为8.33%(2/24)、29.17%(7/24),优于对照组[37.50%(9/24)、58.33%(1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05)。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1.5±3.0)、(32.2±3.1) d,与对照组[(24.3±2.4)、(35.7±3.3) 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65、 3.719,P值均小于0.01)。全部48例患者术后随访2~6个月,患者皮瓣均存活良好,压力性损伤均未复发。结论应用术前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旋转皮瓣修复骶尾部压力性损伤能显着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例患者术后随访2~6个月,患者皮瓣均存活良好,压力性损伤均未复发。(本文来源于《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6期)
曹建芳,李艳飞,崔红艳,张琦[2](2019)在《自适应样本块局部搜索算法对古代寺观壁画的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开化寺宋代寺观壁画存在的脱落病害侵蚀问题,在Criminisi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自适应样本块局部搜索(ASB-LS)的图像修复算法,实现了壁画脱落区域的虚拟修复.首先分析壁画的构图特征,引入结构张量,利用其特征值重新定义数据项,确保图像的结构信息可以准确传播;然后利用该数据项构成新的优先级函数,使得图像的填充顺序更合理;最后利用结构张量的平均相关性自适应选择样本块的大小,同时采用局部搜索策略提升匹配效率,有效地避免了修复后图像结构误传播和匹配块盲目搜索的问题.在VisualStudio2015环境下、采用开化寺宋代壁画进行仿真实验,与Criminisi算法和其他相关算法相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ASB-LS算法的修复效果较理想,主观视觉上有明显提升,更符合图像的构图特征;同时修复效率有较大提升,峰值信噪比最大提高了3.1 dB,平均提高了0.9 dB,为古代壁画的实际修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蒋斌,刘虹雨,杨超,涂文轩,赵子龙[3](2019)在《一种基于局部属性生成对抗网络的人脸修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对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在图像修复任务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其核心任务是理解图像语义信息并重建缺失的图像内容.这些研究可以生成语义和内容上合理的结构和纹理,但通常会导致与孔洞周围区域不一致的扭曲结构或模糊纹理,特别是人脸图像修复问题.人脸图像修复工作经常需要为包含大量外观元素以及局部属性的缺失区域(例如眼睛或嘴巴)生成语义上的新内容,这些缺失区域往往具有独特的属性和语义信息从而导致生成内容不合理.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个有效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的生成器结合全连接卷积和U-net网络的优越特性,同时提出局部属性辨别器使修复内容具有创新性的同时也能够使整体与局部保持语义一致性.模型不仅提升了对于人脸图像整体语义信息的感知能力,同时也基于局部属性能够有效地修复人脸关键部位,通过在CelebA数据集上的实验证明了该模型能够有效地修复人脸缺失部分并且能够生成新颖的修复内容.(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19年11期)
罗廷凤,王开明,任光祥,华明清,丁盈银[4](2019)在《基于CAD/CAM背景的高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课程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专科学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为例,解读在CAD/CAM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该校从自身教学现状出发,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对口就业为培养目标,对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课程,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师资培养、实训室建设、考评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重构课程教学内容、核心技能,推动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多样化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1期)
林青[5](2019)在《不同材料的选择对金属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材料的选择对金属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牙列缺损患者,共105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纯钛组、钴铬合金组和Vitalium2000组,每组35例。比较叁组患者佩戴金属义齿支架后咀嚼率、就位率、舒适度、语言能力和美观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判断不同材料的选择对金属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叁组患者修复后的咀嚼效率相比修复前而言,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患者中,Vitalium2000组的患者治疗后的局部义齿支架就位率显着高于其他两组,且舒适度、语言能力和美观程度满意率也均高于其他两组,且患者佩戴义齿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着少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纯钛和钴铬合金相比,Vitalium2000作为局部义齿支架材料的患者修复后咀嚼效率和就位率更高,且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21期)
张寰基[6](2019)在《局部皮瓣在修复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中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局部皮瓣在修复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1日~2018年3月21日我院收治的50例头面部皮肤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库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修复,观察组患者采用局部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瘢痕宽度、瘢痕弹性评分、瘢痕平整度评分、瘢痕颜色评分、术后皮瓣成活率、拆线时间、Ⅰ期愈合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6个月对外观满意度及术后6个月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对外观满意度、术后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率、并发症总发生率、瘢痕宽度及瘢痕弹性、平整度、颜色评分低于对照组,拆线时间、Ⅰ期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面对头面部皮肤肿瘤患者时,进行局部皮瓣修复的效果显着,能够保证外观美感,提高术后皮瓣成活率,缩短愈合时间,降低日后复发率,可获取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30期)
罗强,丁茜,张磊,谢秋菲[7](2019)在《后牙种植冠桥修复后局部咬合变化的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定量分析后牙种植冠桥修复后局部咬合力与咬合接触的变化规律,为种植修复体的精确咬合设计、调整和维护提供参考。方法:按照一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后牙区缺牙并行种植单冠或固定桥修复的患者,分别于修复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采用咬合纸和T-ScanⅢ~?(Tekscan,South Boston,USA)电子咬合分析系统检查全牙列咬合接触情况,分别记录每个时间点对照牙、近中邻牙和种植修复体的咬合接触时间和咬合力百分比,分析局部咬合接触和咬合力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共收集33例患者(男性16人,女性17人,年龄24~72岁)、37颗种植修复体,修复体戴用3~12个月(平均8. 3个月)。2周到3个月,种植修复体达到咬合接触的时间显着缩短(P <0. 05,Wilcoxon检验),种植修复体的咬合力百分比显着增大(P <0. 05,Wilcoxon检验); 3~6个月、6~12个月期间,咬合力百分比和咬合接触时间变化均不明显。2周时,种植修复体咬合力显着低于对照牙(P <0. 01),而戴用3个月后种植修复体咬合力与对照牙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12个月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轻咬合接触和咬合接触时间延迟的后牙种植修复体,在修复后3个月咬合接触强度会明显增加,临床上种植修复后3个月复查时应重点关注咬合情况。(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德增[8](2019)在《烤瓷冠及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在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烤瓷冠及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咀嚼效能及主观美观感觉体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6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33)与参照组(n=33)。参照组给予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烤瓷冠修复,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咀嚼效能(咬合力、咀嚼效率)、主观美观感觉体验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6个月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主观美感满意度100.00%高于参照组的81.8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牙周膜增宽的基牙在治疗后恢复正常,且牙槽嵴高度未见明显改变;治疗前牙周膜正常的基牙在治疗后无变化,且牙槽嵴高度未明显改变。结论:采用烤瓷冠及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咬合患者,可有效增强患者咀嚼效能,提高患者主观美观感觉体验,且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期刊2019年10期)
韦明壮,罗绮宁,李晓珊,颜文杰,曹焕光[9](2019)在《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肤病变切除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53例(男30例,女23例)面部皮肤病变患者。经手术彻底切除病变,恶性肿瘤切除严格无瘤原则,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认切缘阴性;良性病变切净病灶即可。根据缺损部位选用合适的局部皮瓣修复缺损:改良V-Y推进皮瓣13例、鼻唇沟转移皮瓣8例、A/O-T形皮瓣8例、旋转皮瓣6例、直接滑行瓣5例、多型皮瓣联合6例、双叶瓣2例、棱形皮瓣2例、游离皮瓣3例。结果:术后良性病变随访10~12个月,恶性肿瘤随访12~36个月,均无失访;恶性肿瘤者中有2例术后半年局部复发再手术切除;皮瓣远端表皮部分坏死5例,经湿敷、换药渐愈;创面裂开1例,再缝后愈合。其余皮瓣均一期愈合.全组无血肿、睑外翻、唇部变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部皮瓣类型多样,可灵活选用来修复面部皮肤缺损。修复技术是术者的底气,只有掌握了基本的修复手段,才敢大胆地切除病变,最终获得满意疗效。(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廖远超[10](2019)在《口腔种植修复对牙列缺失患者局部炎症反应及牙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对牙列缺失患者局部炎症反应及牙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牙列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口腔种植修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牙功能、牙龈状态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牙功能、牙龈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牙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牙龈状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牙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牙龈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6、IL-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列缺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肯定,能够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改善牙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26期)
局部修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开化寺宋代寺观壁画存在的脱落病害侵蚀问题,在Criminisi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自适应样本块局部搜索(ASB-LS)的图像修复算法,实现了壁画脱落区域的虚拟修复.首先分析壁画的构图特征,引入结构张量,利用其特征值重新定义数据项,确保图像的结构信息可以准确传播;然后利用该数据项构成新的优先级函数,使得图像的填充顺序更合理;最后利用结构张量的平均相关性自适应选择样本块的大小,同时采用局部搜索策略提升匹配效率,有效地避免了修复后图像结构误传播和匹配块盲目搜索的问题.在VisualStudio2015环境下、采用开化寺宋代壁画进行仿真实验,与Criminisi算法和其他相关算法相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ASB-LS算法的修复效果较理想,主观视觉上有明显提升,更符合图像的构图特征;同时修复效率有较大提升,峰值信噪比最大提高了3.1 dB,平均提高了0.9 dB,为古代壁画的实际修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局部修复论文参考文献
[1].孙阳,沈国良,赵小瑜,钱汉根.术前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旋转皮瓣修复骶尾部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9
[2].曹建芳,李艳飞,崔红艳,张琦.自适应样本块局部搜索算法对古代寺观壁画的修复[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9
[3].蒋斌,刘虹雨,杨超,涂文轩,赵子龙.一种基于局部属性生成对抗网络的人脸修复算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9
[4].罗廷凤,王开明,任光祥,华明清,丁盈银.基于CAD/CAM背景的高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课程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9
[5].林青.不同材料的选择对金属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效果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6].张寰基.局部皮瓣在修复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中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
[7].罗强,丁茜,张磊,谢秋菲.后牙种植冠桥修复后局部咬合变化的定量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8].李德增.烤瓷冠及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在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
[9].韦明壮,罗绮宁,李晓珊,颜文杰,曹焕光.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肤病变切除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
[10].廖远超.口腔种植修复对牙列缺失患者局部炎症反应及牙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