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康巴什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资本循环,地方政府,新城新区,城市化
康巴什新区论文文献综述
殷冠文[1](2019)在《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资本循环与城市化:以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为例,对其发展过程中的资本循环和政府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资本循环"这一研究框架。研究表明,新区的建设包含3个资本循环的过程,分别是煤炭的资本化,土地、基础设施、房地产的资本化,以及向先进制造业和第叁产业的资本流动。通过一系列行政手段,地方政府主导了3次循环中的资本积累,以及资本在3次循环之间的转换。(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苗升旺[2](2018)在《鄂尔多斯市基层合作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社会逐步走向全球化与后工业化,这一历史性社会转型运动带来了诸多公共治理难题,社会治理面临着重大考验。20世纪90年代,作为治理理论的一个分支,合作治理成为了西方各国重塑政府权威、再造政府形象以及解决公共治理难题的重要方式。我国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新体系,客观上指明了走合作共治道路的必然性。这一理念的提出,意味着我国社会管理方式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是符合现时代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推动了合作治理的发展。本选题以民族地区基层合作治理为研究对象,结合合作治理理论对合作治理的内涵、构成、多元主体的地位、特征、价值取向和推行困境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叁社联动”资料的整理与调研,发现尽管鄂尔多斯市在基层合作治理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同时存在着治理能力不足,信任度下降、有效合作空缺、基层社会组织发展水平较低以及公民参与积极性不强等限制因素。针对鄂尔多斯市基层合作治理过程中“叁社联动”存在的制约因素,借鉴国内外基层合作治理的经验,本文提出通过提升基层政府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以共识为基础建立信任合作平台;追求真正的放权与合作;培育发展基层社会组织;加强基层合作治理中的实质性参与等措施完善基层合作治理的发展。本文针对民族地区基层合作治理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基层合作治理的路径选择,以期为我国其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合作治理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06-08)
庞善民,张裕凤[3](2018)在《内蒙古康巴什新区城市土地规模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是为康巴什新区今后的城市建设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提供合理意见。研究方法:本文选取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统计分析,文献综述法、定性与定量、实地调查相结合等方法,根据康巴什新区现有城市规模,土地利用结构与现状的变化,对康巴什新区城市土地规模做出综合分析。研究结果:从2009年到2014年,康巴什新区的城镇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从3 149.65 hm~2上升到5 154.7 hm~2;根据对康巴什新区2040年常住人口规模预测,结合国家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标准与康巴什新区、东胜区综合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标准,预测到2040年康巴什新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4 152.26 hm~2。研究结论:逐步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做到产城融合发展。在今后西部地区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实行城市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4-20)
吕晓磊,周丽,邬雄[4](2017)在《关于康巴什新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旅游业逐步进入大众旅游的新时代,康巴什必须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转变。康巴什在建设之初,就从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构建了全域旅游的雏形。康巴什新区作为国家首个以城市核心景观为载体创建的"4A"级旅游景区,努力打造"景城一体"的全域旅游体系,从全域旅游的高度重新思考与谋划旅游业的发展。本文旨在为康巴什新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可行性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7年12期)
阿娜力斯,王敏,张裕凤[5](2017)在《康巴什新区城市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中国众多城市为谋求更大发展空间而建设城市新区,而西部地区城市产业与其经济发展实际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内蒙古康巴什新区为例,分析其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引导中西部城市健康发展寻找合理对策。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数据案例分析、ArcGIS制图等。研究结果:康巴什新区存在第二产业竞争力弱、产业集聚效益较低、房地产业发展不平衡、城市吸引人口能力弱等问题。研究结论:康巴什新区应以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为核心,以产城融合为方向,吸引和培育新型产业,因地制宜完善产业结构,推进物流园区、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增加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强化高等职业教育与产学研结合;加强与西部能源经济区城市间产业衔接,发挥系统协调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科学》期刊2017年10期)
张悦,智颖飙,张荷亮[6](2017)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景观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景观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的研究已经成为分析与优化空间布局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依据我国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应用Google Earth软件和景观格局指数对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土地覆盖的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15年康巴什新区公园与绿地面积于达到了5.88km~2,斑块数量为676个。广场面积为1.41km~2。(2)草地的斑块数2021个,分维数为5.62,景观分离度为23.12,最大缀块指数为0.1544;林地的斑块数为633个,分维数为-22.56,景观分离度为101.66;公园与绿地斑块数666个,分维数为5.28,景观分离度为16.33;广场用地斑块数10个,平均面积为0.141km~2,分维数为9.53,景观分离度为6.34;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斑块数56个,分维数为6.79,景观分离度为6.28,最大缀块数为0.0131;居住用地斑块数41个,分维数为4.58,景观分离度为6.40,最大缀块数为0.003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斑块数50个,平均面积为0.056km~2,分维数为4.33,景观分离度为7.17,最大缀块数为0.0175;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斑块数31个,平均面积为0.013km~2,分维数为-2.84,景观分离度为39.74,最大缀块数为0.0012;水域斑块数2个;未利用地斑块数24个。康巴什新区由于城市化过程的快速推进,使得各个功能区景观破碎度在增加,康巴什景观多样性在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以为新兴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案例借鉴。(本文来源于《草原、城市、文化--康巴什论坛论文集》期刊2017-06-25)
王光文[7](2017)在《草原文化产业与康巴什新区的产城融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城融合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显着趋势和共同需求。草原文化产业与康巴什新区的产城融合模型,主要由相互作用的政策系统、服务系统、产城融合系统和评价系统组成。其运行机制为:以企业生产、城市建设、城市营销和文化消费为动力,以供给和需求这两类政策系统为调控,发挥服务系统的支持功能和评价系统的反馈功能,从供给侧和需求侧推进草原文化产业与康巴什新区的产城融合。在模型构建的基础上,文章分析草原文化产业与康巴什新区产城融合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对策建议和具体措施。(本文来源于《草原、城市、文化--康巴什论坛论文集》期刊2017-06-25)
米文宝,仲俊涛,米楠[8](2017)在《康巴什新区城市发展的新思路——建设“活力型草原生态城市”》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康巴什新区独特的区位、富集的能源和璀璨的历史文化分析,明确康巴什新区发展和崛起的条件,并从扩张的城市、缺失的产业体系和收缩的人口等方面分析了康巴什新区发展的不足和瓶颈,进而提出康巴什新区建设"活力型草原生态城市"的发展新理念,并从产城融合、发展活力和文化烙印等方面提出了激活城市发展的措施,希望对康巴什新区发展有所借鉴。(本文来源于《草原、城市、文化--康巴什论坛论文集》期刊2017-06-25)
高丽娜[9](2017)在《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营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城市新型社区正如火如茶的涌现,这些社区具有多元化、陌生化、年轻化的特征,人际关系冷淡和邻里关系淡漠等社区问题日益显着,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动员居民参与社区公众生活成为当下社区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社区营造发展的成果,立足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以移民为主,打造国家级旅游城市的地方特色,借鉴社区营造的理念和方法有助于打开新的治理渠道。社区营造并非简单的营造社区,而是对于居民的营造,注重对人的潜能发掘,鼓励居民自治,在居民共同努力下发展社区,实现社区文化、社区经济等共同进步。社区营造在初期主要以政府支持、专业社会组织推动为主。本文以康巴什新区为例,采用实地研究的方式,对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营造工作的成效进行分析,阐述了发展社会工作机构对于社区营造工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提出目前社会工作机构在参与社区营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本文由绪论、主体叁章、结语、参考文献、附录等组成。绪论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一章,阐述了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营造的模式,即枢纽型机构和服务型机构。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工作机构维护弱势群体享受福利政策的权利、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缓解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以社区培力的方式提升居民的社会责任感的角度阐明了社区营造的作用。第二章,阐述了社会工作机构在参与社区营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社会工作机构自身的能力和机构在参与营造工作的过程两方面进行分析。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不足、服务能力不足和缺乏培训制度是当前社会工作机构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使用规定、机构对有效资源的整合利用、自我评估制度、宣传工作和居民的参与问题成为社会工作机构有效参与社区营造工作的制约因素。第叁章,阐述了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营造的思考。笔者主要从提升社会工作机构的综合能力和分阶段开展社区营造工作两方面进行论述。笔者认为从提高机构管理能力、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工作能力、建立公益资源共享平台和加强专业评估机制四方面可以有效提升社会工作机构的综合能力;同时在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营造工作时分阶段进行,在不同阶段关注不同议题,动员居民参与,形成社区归属感。在结语中,主要阐明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其一,本文结合康巴什新区的实际情况,注重研究社会工作机构在社区营造中的积极作用;其二,笔者提出参与社区营造工作时应分阶段、持续的进行,避免政府购买服务式的碎片化参与,以递进的方式逐渐激发社区活力;其叁,为整合公益资源,更好的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的力量,笔者提出建立公益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链接资源的能力,通过这一平台实现精准化帮扶。(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7-06-13)
屈顺雅[10](2017)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综合公园植物景观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于优良生活环境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绿地的建设开始愈加关注公众对环境的观感及审美倾向。科学合理的植物景观配置不仅能够美化改善环境,还应最大化、可持续地支持绿地的综合效应。因此,对植物景观进行审美评价及科学化的分析就尤为重要。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作为鄂尔多斯市的政治文化中心,绿地规划以"城在园中,园在城中"为规划理念,以建立一个现代园林城市为目标,依托周边的自然环境,城市在新建之初就规划建立了多个各具特色的大型综合公园。本文以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内的母亲公园、婚庆文化园、阿吉奈公园、草原情公园内的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依据植物学、园林美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运用现场调查、问卷调查、景观评价法等方法,对不同植物配置景观进行植物景观评价。应用层次分析法(AHP),从服务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叁个方面建立综合公园景观植物评价体系,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对4个公园共计75个样本进行调查评分,从而得出样本群落的综合评分及评级,结合权重对各样本进行分析、评价;应用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比较评判法(BIB-LCJ),对选定的植物景观样本进行优劣排序,通过计算得出美景度值,进行定量的评价。通过对二者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为植物景观的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为康巴什新区综合公园的建设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1、增加引进外来树种;2、丰富景观植物配置形式,增加观赏类型;3、提高养护管理水平;4、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康巴什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社会逐步走向全球化与后工业化,这一历史性社会转型运动带来了诸多公共治理难题,社会治理面临着重大考验。20世纪90年代,作为治理理论的一个分支,合作治理成为了西方各国重塑政府权威、再造政府形象以及解决公共治理难题的重要方式。我国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新体系,客观上指明了走合作共治道路的必然性。这一理念的提出,意味着我国社会管理方式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是符合现时代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推动了合作治理的发展。本选题以民族地区基层合作治理为研究对象,结合合作治理理论对合作治理的内涵、构成、多元主体的地位、特征、价值取向和推行困境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叁社联动”资料的整理与调研,发现尽管鄂尔多斯市在基层合作治理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同时存在着治理能力不足,信任度下降、有效合作空缺、基层社会组织发展水平较低以及公民参与积极性不强等限制因素。针对鄂尔多斯市基层合作治理过程中“叁社联动”存在的制约因素,借鉴国内外基层合作治理的经验,本文提出通过提升基层政府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以共识为基础建立信任合作平台;追求真正的放权与合作;培育发展基层社会组织;加强基层合作治理中的实质性参与等措施完善基层合作治理的发展。本文针对民族地区基层合作治理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基层合作治理的路径选择,以期为我国其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合作治理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康巴什新区论文参考文献
[1].殷冠文.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资本循环与城市化:以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9
[2].苗升旺.鄂尔多斯市基层合作治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
[3].庞善民,张裕凤.内蒙古康巴什新区城市土地规模的分析[C].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2018
[4].吕晓磊,周丽,邬雄.关于康巴什新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几点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
[5].阿娜力斯,王敏,张裕凤.康巴什新区城市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7
[6].张悦,智颖飙,张荷亮.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景观格局分析[C].草原、城市、文化--康巴什论坛论文集.2017
[7].王光文.草原文化产业与康巴什新区的产城融合研究[C].草原、城市、文化--康巴什论坛论文集.2017
[8].米文宝,仲俊涛,米楠.康巴什新区城市发展的新思路——建设“活力型草原生态城市”[C].草原、城市、文化--康巴什论坛论文集.2017
[9].高丽娜.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营造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10].屈顺雅.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综合公园植物景观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