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事件的行政流程管理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

面向事件的行政流程管理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

宋少华[1]2004年在《面向事件的行政流程管理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文中研究表明政务信息化是提高政府机关办公效率、规范管理程序、更好服务于公众的有效技术手段。本文针对我国质量技术监督中的行政执法问题,采用面向事件的方法,研究行政执法管理过程中流程重组技术,开发了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管理系统,旨在解决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何从深层实现信息化的理论和技术,推进我国政务信息化的进程。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信息技术和行政流程管理技术的现状,指出目前信息化的不足,从理论上分析了改造手工工作模式下不适合信息化的工作流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提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首先必须对手工模式下的流程进行重组,以使计算机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能扬长避短。 在对流程进行重组的过程中,以RUP技术对原来工作流程进行建模分析,研究传统的流程管理和基于事件的流程管理,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提出面向事件的流程管理方案。 人员绩效考核对部门和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传统方法定性成分太多的现状,本文将数字量化技术引入到人员绩效考核,开发了相应的功能模块,用具体的数据来计算和对比,分析员工的潜能,制定更合理的制度。 最后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结合具体案例,在前面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兼顾实用性和先进性,开发了一套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管理系统,经过使用,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王备战[2]2003年在《基于KM的电子政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政府机构拥有、生产、使用与传送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对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政务的电子化或电子政府(E-Government)自然成为社会对政务改革的必然要求。在世界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务被列为第一位。电子政务已成为世界新一轮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国家以及城市竞争力水平的标志之一。 在这个数字化世界里,知识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基本动力。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以数据、信息、经验、创造力等表现形式的“知识”和富有知识的“知识劳动者”成为新的核心竞争要素。如何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直接影响到组织机构的根本竞争力与长期的发展潜力。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是知识经济竞争中最重要的工作。 任何国家的政府通常都代表着该国家最大的“企业”。政府是社会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的最大拥有者、生产者、使用者和传送者,构架基于KM的电子政务系统已是大势所趋。美国电子政务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要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应用知识管理等企业界的最佳实践。 本文依托台湾、大陆地区几个大型项目以及科研课题,有着明确的应用背景、实用背景和实际基础。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并实现基于KM的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某些关键技术,使组织及其知识工作者便于知识的发布与共享、增强组织内工作的协同和流程自动化,使组织内部的知识累积传承,成为组织的重要资产。所取得的成果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和技术推广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应用范围不仅适用于基于KM的电子政务系统,而且同样适用于其他知识管理系统或者信息系统的建设。 本论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分析了知识、信息、数据之间的关系;论述了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联系与区别;对电子政务的背景、涵义及电子政务系统的功能作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电子政务与知识管理的关系,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支持分布异构平台、可扩充、可复用的电子政务应用框架。 2.提出、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J2EE集成平台的UniFlow工作流管理系统,作为基于KM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基础平台,满足了基于KM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复杂需求。 3.提出、设计、开发出了Web化的自适应表单系统E-Form。E-Form用来在Web方式下,以图形化方式建立任意的Web表单,填补了国内在此方面的不足。 4.提出、设计、开发了Web化快速报表制作系统UCan。UCan具有丰富实用的编辑功能、出色的文字排版功能、强大的数据库功能、新颖的WEB功能以及报表格式模板、报表数据格式转换和发送,同时支持多国语言。在文字处理和排版功能方面具有无可比拟优越性、创新性。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5.提出、设计、开发出了DocMan公文管理系统。DocMan系统作为UniFlow、UCan、 E-For。系统的一个具体应用,包含公文传递交换、公文制作、稽催管制、在线签核。 档案管理等,为机关、企业提供了公文电于化的完整解决方案。

夏显波[3]2006年在《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关键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子政府是为适应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转变传统政府职能而建立的新型政府,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是电子政府公共管理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是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减少政府规模的一种有效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政府从传统行政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增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职能,从传统的以自我职责为中心的管理型政府向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转变,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在政府公共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的研究文献中,对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实现过程及过渡形式,在现实中遇到授权不足、流程不顺等问题,理论研究尚未给出有效回答;由于政治、法律等因素影响,政府间、政企间信息共享、合作协调的研究有等系统深入;企业客户关系理论运用到政府一站式服务有待进一步推进。 本文在一站式服务模式基本框架研究基础上,对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的关键因素展开系统的理论挖掘,并对其展开实证研究,这在我国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合理利用资源,对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进行重点建设,有效提升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效率和水平,解决我国电子政府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政府管理机制障碍,重复建设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客户关系管理、流程再造、工作流技术等理论与方法,分别对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前台服务、后台业务、公共服务工作流的关键因素进行理论分析与挖掘,通过研究,得出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关键因素分别是:一站式服务前台主要涉及公共服务,其关键因素有:政府与客户(企业、公众)间的交互平台;联系入口与渠道:政府信息资源有效整合;服务流程;政府客户关系管理等关键性因素。一站式服务后台涉及政府业务流程再造,其关键因素有:电子政府流程再造的切入点是体制层面还是管理层面:中心流程的确立是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的核心和关键;电子政府业务流程重新整合与集成;以职能为中心转向以流程为中心;公共管理事务与市场化领域的界定。公共服务工作流的关键因素有:电子政务工作流体系结构;政府部门异构系统的协同工作流;动态工作流。 对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关键性因素进行进一步总结,得出企业家素质、信息系统建设、崇尚变革的组织文化等关键性因素,并从制度、技术等视角构建

周斌[4]2007年在《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社会处于转型期,相应的政府管理模式也正从传统的行政管理转向新公共管理。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在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逐步实现政府的治理模式从“管制型”转向“服务型”。本文认为电子政务是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长期缺乏系统的规划,导致跨行业、跨部门的公共服务项目较少,并且缺乏实际有效的服务,电子政务信息孤岛随处可见,加上部分政府部门缺乏面向公众服务的观念,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遭遇了发展瓶颈。着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指出,我国的电子政务走入了重电子轻政务、重建设轻整合、重概念轻应用的误区。所以,本文把电子政务建设放在我国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从面向公众服务的视角来研究电子政务,重新思考政府的服务模式。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本文认为电子政务可以有所取舍地借鉴客户关系管理(CRM)思想。所谓CRM,包含叁层含义:首先,它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所满足的是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在电子政务中体现出来就是“以公众需求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其次,它是一种客户导向的业务流程管理机制,在电子政务中体现为政务流程重组;第叁,它是一种管理软件和技术,包括用户服务“前台”的交互渠道整合、用户服务“后台”的系统集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技术、解决个性化所带来的个人隐私保护技术等,这些都可以用于电子政务建设。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首先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电子政务的基础理论和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了国外电子政务建设采用CRM作为指导思想的实践经验,提出“以公众需求为中心”作为目标的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重点深入地分析了客户关系管理(CRM)的核心思想应用于电子政务的适用性问题,得出的结论是电子政务对CRM只能是部分借鉴,如“客户”的概念与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社会公众不能完全划等号;另外,由于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本性与电子政务所追求的公益性目的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CRM中最着名的“80/20法则”就不适用于电子政务。但本文认为这不能抹杀CRM的其它理念和

常永华[5]2011年在《公共危机管理视阈下的西部地方政府执政能力与评估研究》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各种危机的频繁发生使人们突然感受到我们已置身在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世界各国正处于一个公共危机的高发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会越来越密切,这使得各种不确定事件积聚成突发事件的概率会以几何级数增长。在国内,地方突发性公共事件也不断增加:甲型H1N1流感、“南方冰灾”、“5·12地震”“非典疫情”、重庆开县井喷事件、北京密云游园踩踏事件、吉林中百商厦特大火灾、禽流感疫情等一系列发生在各地的突发性公共事件不断提醒着人们,我国目前的公共危机事件已经进入常态化,并呈现出频次高、规模大、危机强、领域广、震动频度大等多方面的特点。各种公共危机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安全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破坏,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也对我国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挑战。面对社会中出现的种种危机事件,“政府执政能力”便成为理论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预防、处理和应对社会公共危机能力的强弱就成为检验政府执政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提高政府应对社会公共危机的能力也就成为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志。然而,我国目前关于政府执政能力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够成熟和完善,尤其是在公共危机管理视阈下的政府执政能力问题的研究更是缺乏。因此,探索我国地方政府在面对公共危机时的能力结构和对策选择,进而构建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评估及监测预警机制,为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寻找新思路、新方法。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从公共危机管理这一视角下,对基于特定条件下与西部地方政府相一致基础上的政府执政能力的涵义、基本结构、影响因素、提升途径以及评价体系进行应然性研究,为维护和提升西部地方政府执政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基本理论、结构分析、路径选择及对策研究、评价和预警为主线,分为五个逐层递进的层面展开研究。分别依次为:基本理论层面,结构分析层面,对策选择层面,评价模型及实证分析层面,预警机制研究层面。主要研究包括:1.公共危机管理与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相关理论分析。从政府执政能力内涵、特征入手,对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结构进行解析,地方政府执政能力是一个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能力,从不同的维度,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它是由各种各样的分支能力和能力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合力”系统。2.对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西部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现状进行分析。从几起公共危机典型事件入手,分析了西部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西部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基本诉求。3.提出了公共危机管理中西部地方政府执政能力提升的对策选择基于西部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现状和基本诉求,提出以下对策:一是从理念层面上,重塑西部地方政府形象;二是公共危机管理:提升西部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着力点;叁是政府绩效评估:提升西部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推进器;四是电子政务:提升西部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技术支撑。4.构建了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综合评价系统模型及实证研究在对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将系统工程理论与分析方法应用于执政能力评价体系中,结合模糊数学的主要理论,紧紧把握住重要的要素指标的计量和综合理性的评价技术,提出了一套比较科学、合理、全面的地方政府执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构建了西部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综合评价系统模型。

杨慧[6]2015年在《基于系统管理理论的高等学校外籍教师管理要素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受到了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改变了高校在本国内部形成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状况,使高等学校自身与国际环境之间形成了一个沟通的网络。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要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这一切,归根到底离不开高素质和高效率的教师队伍。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进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是高等学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国际水平接轨的主要策略。高校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其中聘请外籍教师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最便捷的做法,而能否建立一支科学、合理、高效的外籍教师队伍,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高校外籍教师队伍建设状况如何,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怎样完善管理工作,进而提升外籍教师管理效率,是高校外籍教师管理人员无法回避的问题。高校外籍教师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活动过程,涉及高校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各种事务。随着高校外籍教师管理的环境、对象、内容、方法、手段等发生显着变化,传统管理方式的不完善造成外籍教师工作积极性降低,至今尚无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使高校外籍教师管理遭遇“被忽视”与“空心化”的命运。这既有历史传承的因素,又有现实制约的因素。破解高校外籍教师管理诸多现实困境,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外籍教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必须进行理性的反思,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着重对管理要素进行识别与完善,进一步优化配置高校外籍教师管理资源,不断提高外籍教师管理实效。这是本文立足于现实展开研究的意义之所在。系统管理理论提出整体优化的管理新方法,是一个以系统解决管理问题的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强调了“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凸显了高校深化改革中要注重系统或组成部分之间关联性的意义。对管理要素进行识别是高校外籍教师管理发展的前提,确定影响高校外籍教师管理要素之后,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点,然后有针对性地介入,进而提升管理效率。系统管理理论强调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也就没有管理,系统是由各个要素结合而成的,从而能够完成特定的功能。基于此,本研究将系统管理理论中关于管理要素的理论应用到高校外籍教师管理领域,对高校外籍教师管理要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界定与本文相关的核心概念,包括高等学校外籍教师、高等学校外籍教师管理以及高等学校外籍教师管理要素,实现了研究问题的创新。第二,除了运用文献研究法与历史分析法以外,还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方法进行实证调研,以点与面相结合的方式,掌握高校内部外籍教师教务行政、外事行政、后勤行政管理内容,结合国家外国专家局等高校外部主管部门的管理情况,全面探析高校外籍教师管理要素现状,突出体现了研究方法的创新。第叁,本研究的内容创新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搜集大量的历史资料,以历史的视角,首次对我国高校外籍教师管理的发展进行阶段性划分,梳理了满清政府时期、民国政府时期以及新中国时期高校外籍教师管理的历史跨越,为高校外籍教师管理工作从经验化转向规范化、科学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在系统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围绕高校外籍教师管理要素提出了科学的目标设计与时代价值彰显,常态化的社会心理调适,优化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机制以及建设信息化与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等对策建议,对于提升高校外籍教师管理效率,合理配置高校外籍教师管理资源,乃至确保高校外籍教师管理系统良性运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赵豪迈[7]2006年在《电子政务中政府模型与建模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府建模作为整个电子政务研究的基础和依据,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政府管理和运行方式,从而为电子政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和设计依据,并为现行政府向电子政府的顺利转型提供思路。 本文介绍了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和政府的基本理论,通过对世界政府变革思想和潮流,以及对中国政府改革过程的回顾和展望,了解政府目前所处的变革中的环境。但这些定性的认识不足以使我们认识政府,我们需要更为详细的工具和方法来帮助我们认识政府。这个工具和方法就是政府模型和建模方法。信息系统建模和企业建模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我们可以借鉴企业建模方法学和建模工具,以建立适合于电子政务中政府模型的建模方法学,为目前尚不太成熟的政府建模提供帮助和借鉴。 本文提出了政府建模的目的和范围,并对政府建模所涉及的因素和政府模型简况进行了论述。界定了政府模型和电子政务中的政府模型的研究范围。对政府建模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指出不同的政府建模方法有不同的适用性。提出了基于政府再造的集成化政府建模方法学。第一次建立了由政府分析层面的叁个域、模型描述层面的叁个维、基于政府再造的建模框架、仿真分析系统以及以UML为主的随需应变的灵活建模方法。对政府建模有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描述了理想政府的功能模型、组织模型、业务流程模型、信息模型和理想政府模型总体概念框架,并参照理想政府模型,与现行政府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现行政府模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未来政府变革的目标模型——电子政务中的政府模型提供依据。 本文分析了如何从现行政府模型过渡到电子政务中的政府模型,提出了政府模型的过渡和演变模型以及从现行政府模型向电子政务中的政府模型过渡的必要性、关键因素、实施策略。论述了电子政务总体目标模型和电子政务总体设计和技术实现模型。论述了电子政务对现行政府模型的改善,描述了电子政务中的政府功能模型、组织模型、业务流程模型和信息模型。在业务流程模型中提出了界面事件这一概念,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有特殊意义。 本文对电子政务中政府模型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实施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为政府转型提供思路。

佚名[8]2016年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叁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国卫办妇幼发[2016]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我委印发了《叁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为准确解读评审标准,我委组织制定了《叁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

任光杰[9]2006年在《基于网格环境的远程学习管理研究》文中指出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使其规模与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管理在质量保证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人们对远程教育质量的关注使远程学习管理成为远程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远程学习管理涉及多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以及大规模的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和管理者群体之间的协同工作,而基于现有网络技术的学习管理系统还不能有效地为其提供支持,从而无法满足远程学习管理对跨广域范围的资源共享与协作的迫切需求。网格计算技术通过在分布、异构、自治的网络资源环境上动态建构虚拟组织能实现跨自治域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工作,为广域跨组织大规模的远程学习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因此,对基于网格环境的远程学习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从学习的新视角研究远程教育中的管理问题,建构远程学习管理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和国家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应用背景,引入网格技术作为解决远程学习管理所面临的广域分布、跨组织、大规模、动态的群体协作问题的技术方案,探索基于网格环境的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同时,将工作流技术作为提高远程学习管理效率的核心技术,研究应用网格工作流技术实现学习管理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方案。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对管理理论、教育管理和远程教育管理等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和前沿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远程学习的本质特征,本文论证了现代远程教育正在经历从教育管理到学习管理和服务的范式转变。研究结论认为:通过对远程学习过程的有效管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远程学习管理的本质特征: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服务是远程学习管理的叁个核心要素。通过系统分析叁者内在关系,本文提出了一个远程学习管理的理论模型—“学习者—过程—服务”(LPS)。该模型在远程教育走向学习服务的理念和学习管理系统面向服务的技术实现方法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为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LMS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将网格技术引入远程学习管理研究,以解决广域跨组织大规模的远程学习管理问题,提出了基于网格环境的学习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对学习管理应用领域的关键服务进行了定义,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实现与其它学习平台互联和互操作。这为现有学习管理系统向网格环境移植和基于网格的学习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在对学习过程描述和建模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工作流技术以实现学习过程管理,提高远程学习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建构了面向远程教育应用的网格工作流体系结构模型。在该模型指导下,提出了网格工作流支持的LMS的体系结构,划分和描述了系统具有的功能模块,并对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这为设计和实现网格环境下基于工作流的LMS奠定了基础。

余梅[10]2015年在《基于失败风险视角的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研究》文中认为政府信息系统在政府公共服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公众对政府信息系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失败,仍然是摆在信息系统开发面前最大的风险。如何降低政府信息系统项目的失败风险,是政府和信息系统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论文在研究中发现,政府信息系统的失败风险可以预先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通过建立针对失败风险的质量控制模型,对质量控制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从政府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过程降低失败的风险。论文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重点在于归纳提炼出降低失败风险的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因素,构建质量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案例进行质量控制模型的应用试验,验证其实用及适用性,并提出政府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控制策略。第0章为绪论。由于政府信息系统失败的现象广泛存在,而公众又希望政府信息系统能够提供更高的信息服务质量,因此本文提出,在政府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来防止系统的最终失败。在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中发现和处理失败风险,是防止系统失败的有效途径。以构建质量控制模型的方式来进行政府信息系统的质量控制活动,能够将政府信息系统的质量控制活动流程化、结构化和规范化,是提升政府信息系统项目质量,降低失败风险的关键。第1章为文献综述。论文从叁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第一方面是国内外学者对政府信息系统失败现象的研究,研究表明:信息系统失败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政府信息系统的失败与一般私营部门失败的情况存在着差异。第二方面是对政府信息系统失败类型的研究,论文认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政府信息系统失败风险的分析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分别是:项目宏观管理中的失败风险,项目组织环境中的失败风险,项目实施流程中的失败风险,项目研发技术中的失败风险,以及项目参与者的失败风险。第叁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于政府信息系统质量的研究。当前的研究关注于政府信息系统质量的评价和判断,政府信息系统的质量控制也有很多人进行了方法、案例和模型研究,各国政府在政府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第2章阐述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模型的理论基础。论文讨论了全面软件质量管理理论、关键成功因素法和软件生命周期理论在信息系统质量控制中贡献的理论、方法、策略和流程,并将此叁个理论作为论文构建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模型的理论基础。通过结合叁种理论和方法,构建科学的、结构化的、规范的,能有效降低失败风险的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模型。第3章分析和提炼针对政府信息系统失败风险的质量控制因素。通过对文献中政府信息系统失败原因的总结,比较政府信息系统失败因素与一般私营部门信息系统失败原因的差异和共同点,结合政府信息系统开发专家参与实践的经验,按照解决政府信息系统失败的五个方面,论文提炼、整理了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的5个大因素,25个子因素。论文从降低政府信息系统失败风险的角度,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描述,并分别给出了在政府信息系统中的质量控制方法。第4章构建了基于失败风险的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模型。论文分析了目前常用的七种信息系统质量控制相关的模型,认为这些模型提供了信息系统质量控制的方法、流程、理论,为政府信息系统的质量控制活动提供了借鉴,但将这些理论直接应用于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活动,仍然存在着不足。论文通过对质量控制因素的分析,认为应当构建基于失败视角的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模型,将分析得出的政府信息系统中进行质量控制的各个关键因素,映射到政府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发挥所有参与者的作用,实现政府信息系统项目的全面管理。第5章为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模型的应用试验。选取某市电子政务内网建设项目、某市劳动保障监察局年审业务系统、某航道局网站建设项目,作为案例,通过调查叁个政府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活动,试验了模型在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活动中的执行流程和控制方法,并分别考察了叁个政府信息系统的质量控制结果,对叁种类型的政府信息系统各自提出了质量控制策略的建议。第6章为总结与展望,梳理全文的研究,得出结论:质量控制模型是降低政府信息系统失败的有效方式。质量控制模型要围绕着降低失败风险的质量控制因素来开展各项活动,论文所构建模型中的质量控制因素是针对政府信息系统中的失败风险而设计的,通过叁个政府信息系统实例的验证,模型能够有效降低政府信息系统的失败风险。最后分析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参考文献:

[1]. 面向事件的行政流程管理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D]. 宋少华. 武汉理工大学. 2004

[2]. 基于KM的电子政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王备战. 西北工业大学. 2003

[3]. 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关键因素研究[D]. 夏显波. 西南交通大学. 2006

[4]. 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研究[D]. 周斌. 同济大学. 2007

[5]. 公共危机管理视阈下的西部地方政府执政能力与评估研究[D]. 常永华. 陕西师范大学. 2011

[6]. 基于系统管理理论的高等学校外籍教师管理要素研究[D]. 杨慧. 东北大学. 2015

[7]. 电子政务中政府模型与建模方法研究[D]. 赵豪迈. 同济大学. 2006

[8].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叁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J]. 佚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6

[9]. 基于网格环境的远程学习管理研究[D]. 任光杰. 华南师范大学. 2006

[10]. 基于失败风险视角的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研究[D]. 余梅. 武汉大学. 2015

标签:;  ;  ;  ;  ;  ;  ;  ;  ;  

面向事件的行政流程管理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