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表达对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对象,语义,多维,特征,时空,符号学,动态。
表达对象论文文献综述
张喆[1](2019)在《聚焦特定对象,关注真实表达——书信体作文升格示范》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观近年高考作文题,书信体作文备受青睐。如2015年全国卷Ⅰ要求考生针对"女生举报父亲"事件给"小陈""老陈"或相关方写一封信;2017年全国卷Ⅰ要求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2018年全国卷Ⅰ要求以装进"时光瓶"的书信书写与中国同行成长的思考;2019年全国卷Ⅱ要求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给不同时代的家人、同学、功勋人物写信。从高考命题趋势来看,高考作文备考应强化书信体作文训练。(本文来源于《课堂内外(作文独唱团)》期刊2019年10期)
韩甲祥[2](2019)在《近年高考英语试题书面表达部分出题特点与思考——以2015—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为研究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书面表达部分是高考英语试卷中赋分最高的单项题,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本文拟以2015-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中的14道书面表达题为对象,结合前人研究和笔者本人教学经验构建分析框架,从试题内容、馈入信息、情景设置和文化品格素养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近年该部分出题特点,并据此对书面表达题目命制和高中英语教学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课程》期刊2019年16期)
刘珊[3](2018)在《税法解释的实践样态与规范表达——以近40年税收规范性文件司法适用为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量税收规范性文件面貌出现的税法行政解释乃中国税法解释的突出特色。在税法立法解释缺位、税法司法解释匮乏的背景下,财政部、税务总局等财税行政主管机关凭借其"专业知识"优势,通过"税收规范性文件"这一形式满足了实践对税法解释的需求。全面考察近40年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司法适用状况,可窥见中国税法解释实践中存在着诸如税法解释文本冲突、解释行为无序、解释主体泛化等难题亟待破解。为规范中国税法解释的实践表达,有必要从厘定税法解释主体范围、构建税法解释行为规则及责任规则、深化税法解释审查机制等方面着手,以期规范税法解释共同体间的解释行为,克服解释文本与行为的双重失范,从实质上促成中国税法解释的规范表达。(本文来源于《法律方法》期刊2018年03期)
蓝贵文,佘丽霞,张强[4](2019)在《视觉显着性特征的矢量对象多尺度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矢量数据在网络上渐进传输中的多尺度组织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视觉显着性特征的多尺度增量组织和表达方法。根据人类视觉机制和矢量地图的多尺度表达特征,提出了基于视觉显着性的多尺度矢量模型,实现矢量空间要素的多尺度表达和线性序列组织。以线要素为例,讨论多尺度空间下矢量空间要素的视觉显着性和视觉信息增量变化。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较好地改进渐进传输时矢量数据的可视化效果。(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梓霈尔[5](2018)在《无事件对象的拍摄和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当纪录片指向普通人的时候,创作者如何拍摄一个寻常的人;当镜头记录下的内容不是一个典型的事件,就会形成无事件对象拍摄和表达的难点。因为拍摄对象不是一个有事件的人物类型,在他的身上不发生故事,同时创作者也没有成功“介入”被摄对象。事件不发生等拍不到,就只能够拍摄事项。那么在拍摄事项的过程里面,拍摄者和被摄主体双方在接触层面,包括影片拍摄完成以及剪辑阶段,都会呈现诸多的问题。一般来说,没有事件的人物基本不会成为纪录片拍摄的选择对象。因为纪录片所属的本质属性要求它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如果在影片的呈示当中少了核心事件的支撑,纪录片就会产生诸多的矛盾,使影片缺乏可看性和趣味性。那么针对这一现象值得探讨的地方则是,一旦由于某些不可控的历史现实原因,使得拍摄对象并无明显的事件表现,至此有了偏差或不合创作者最初设定的表达意愿,整个纪录片的设置怎样得以顺利完成,或者说怎样找到操作依据。本文所说的无事件对象,是指被摄对象能够明确感知到拍摄者和摄像机的“在场”,在这种情境下,纪录片不发生或已知状态下不发生能够成为影片线索的焦点事件。当纪录片拍摄的不是经典的或者不是特殊的具有突出“典型”的被摄主体,则会陷入“一般性”的困境。即跟拍不到被摄对象的所谓事件性的包含,只能在拍摄事项的过程中等待事件的发生或出现,由此在操作层面就会浮现诸多关于创作的“非常规”形态,涉及到的主题、事件、人物、故事、细节以及“进场”等都会出现问题。本文研究的方向就落在无事件对象的拍摄和表达的难点。即纪录片中没有“第一场”的镜头,而存在“第二场”的镜头里面又缺失了事件,只剩下浮光掠影的日常事项,研究其拍摄方法里面的难点。本文由六部分组成,绪论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及选题的意义、研究综述、创作手法以及阐述研究中的难点与创新点。第一章藏匿的主题,主要分析纪录片主题的概念界定,并阐明了主题在无事件对象拍摄表达中的创作方向和创作思考。第二章可遇不可求的事件,通过对纪录片中事件与事项的对比分析,窥探在拍摄事情发展进程中素材获取的不可控性和随机性。第叁章非典型的人物,通过典型人物摸索非典型人物的样态,寻找其在纪录片人物类型中的存在合理性。第四章平淡的故事,借鉴了电影对类似影片的处理手法,并试图找到本片合适的框架结构。第五章琐碎无意义的细节,详述了细节对于整个纪录片构成的意义和作用,并说明了如何在影片中着意放大一处细节彰显人物的魅力。第六章进不去的场则将拍摄者也带入研究范畴,引出了电视场理论的概念,并介绍了在纪录片创作中不同场境中的不同语义。结语部分对无事件对象的独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影片最终呈现出来的形态做一表述。(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李士锋[6](2018)在《对象平衡理论的地图制图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地图的表达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传统的地图表达方式通常以单一的比例尺为标准,对地图上的各类要素进行选取,将符合该比例尺要求的要素显示在图面上,容易导致地图内容在图面上分布不均衡,即有些区域要素比较密集,地图内容过于丰富,地图使用者无法快速辨别;而另外一些区域要素则比较稀疏,地图内容太过简单,浪费地图页面资源,地图使用者无法充分获取有效信息。本文从地图制图者与使用者的认识活动规律出发,阐述了地图对象平衡的基本概念,并对其构建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叁个方面:(1)研究了地图对象概念,并且对地图视觉平衡理论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对象平衡的基本概念。提出了基于对象平衡理论的地图制图表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并设计了地图对象平衡的实现思路。(2)分别研究了点对象平衡与线对象平衡的实现方法。在点对象平衡的实现方法中,首先用以点密度为属性值的局部莫兰指数分析点要素在图面显示中的分布状况,根据点要素聚集情况划分地图区域,并确定不同区域的选取比例尺,该比例尺只是作为要素选取的标准,并不改变各要素的图面位置与距离,与原始比例尺下的图面位置与距离保持一致;然后,对于要素稀疏区域,提取对应选取标准的地理数据库中的要素,达到添加要素的效果,对要素密集区域,进行要素抽稀。线对象平衡的实现方法与点对象平衡的方法思路大致相同,但是线对象平衡方法中分析的是线要素的长度在图面中的分布状况,另外,在方法操作的具体细节中也有所不同,并且比点对象平衡方法多了一部分拓扑关系处理的内容。(3)以四川省居民点与公路要素为例,进行了基于对象平衡的地图制图表达实验,并用本文提出的对象平衡评价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评价,得到了本文的地图表达方式无论在地图内容的丰富程度方面还是在地图内容均衡方法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提高地图的可读性与易读性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席妍[7](2018)在《语言符号学视阈下的口语传播语义表达方法探析——以普通话为研究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一种语音和语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普通话的口语表达遵循着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综合语义表达规律和实用性规律。本文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框架来探讨语言学符号理论在普通话口语传播语义表达中的应用,并建议性提出普通话口语语义表达的可行性方法。(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方成[8](2018)在《多粒度时空对象多维动态特征的地图符号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认知越来越客观,越来越深入,人们发现传统地图表达和传递的信息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各领域多层次的应用需求。为了适应多粒度时空对象可视化的需求,为了拓展地图可视化内容,为了提高地图的可视化表达能力,提升地图的服务水平,本文在分析多粒度时空对象多维动态特征表达现状的基础上,对其表达规律、表达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1)分析了目前地图建模与表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多粒度时空对象的基本概念和空间认知表达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多粒度时空对象建模的多维动态特征符号表达的概念,并对其研究内容进行了探讨。(2)通过对传统地图表达与多粒度时空对象表达的分析,对多粒度时空对象地图符号表达的规律进行研究,为了可视化表达技术实现的需要,对多粒度时空对象的多维动态特征进行了分类组织与描述,构建了多粒度时空对象多维动态特征地图符号表达的概念模型、逻辑模型以及符号渲染模型。(3)根据多粒度时空对象多维动态特征的表达特点,运用地图视觉感受论,提出了多粒度时空对象视觉变量体系,深入研究影响多粒度时空对象地图符号设计因素,提出了基于图元分层的地图符号设计方法。(4)进行了多粒度时空对象多维动态特征地图符号表达的应用试验,基于物流运输场景和可视化的需要,基于全空间信息系统平台,对物流运输中涉及的多粒度时空对象与对象的多维动态特征进行符号设计与实现,并分析了物流运输多维动态符号的表达效果。(本文来源于《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8-04-15)
石格格[9](2018)在《地理对象语义的几何代数表达与解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历经从早期的功能单一、结构简单且面向于专业领域的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到如今集多功能、网络化、智能化于一体的遍布于各行各业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地理系统研究对象的丰富性决定了地理信息的多语义性。目前,地理语义的研究集中在基于语义概念描述的地理本体体系或者是语义属性特征计算的语义模型方面,但缺少概念与属性数据融合表达的地理对象语义解析与识别方法。语义解析的研究需要在原始概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语义间内含的属性特征信息、语义属性值的计算以及语义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据此本文提出几何代数理论与方法构建语义概念等级体系和属性特征值融合表达的语义解析机制。基于几何代数的多重向量结构可以实现混合维度几何对象与语义结构的统一组织与表达,几何代数的数学模式支持计算机层面的数值计算,同时几何算子可高效求解语义编码信息,实现语义的精准定位和高效识别。本文基于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研究构建领域通用语义库的方法,并定义基于该结构的语义库数字编码方法;基于几何代数的数学形式化结构和几何算子,研究语义编码与解码的表达方法;基于语义组成成分的权重,研究基于几何代数语义概念和属性关联的编码结构的语义相似性测量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领域语义库构建。借鉴领域本体构建的“七步法”,获取领域的本体知识,确定概念和描述概念的属性。构建准确描述地理实体结构,全面表达语义属性信息及其内部相互作用关系的语义数据库。语义库不限制存储对象的类型,同时支持属性维度空间和内涵的扩展,从而丰富语义的表达。通过对语义库的概念等级体系和语义属性特征的分类归纳,结合语义编码规则,实现语义关系的转换。2)基于几何代数的语义信息编码与解码。几何代数的空间基向量和几何算子可进行特定语义关系的表达。基于几何代数的多重向量结构可实现混合维度的概念对象与属性特征关联的语义结构的统一组织与融合表达。依据原始数据的语义关联关系,构建基于几何代数表达的语义概念描述、属性数据嵌入与对象关联方法,形成概念描述语义和属性约束语义关联的编码结构,实现地理对象概念和属性约束语义的完整性与一致性表达。基于几何代数的几何逆算子可以提取多重向量的维度信息,实现语义信息的解析。3)基于几何代数编码向量的语义相似度计算。基于建立的领域标准语义库和研究区语义库的语义编码向量矩阵结构,构建基于几何代数的概念层级关系和属性特征融合编码结构的语义相似性度量模型,实现语义间的相似性识别。(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8-04-12)
成波,关雪峰,向隆刚,高萌,吴华意[10](2017)在《一种面向时空对象及其关联关系动态变化表达的概念数据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全空间信息系统中地理实体基本特征以及存储管理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地理实体及其关联关系动态变化表达的时空数据模型。(1)在地理实体方面,将其抽象为由有序、无缝对象片段组成的时空对象,并建立了对象片段表达的叁元组模型,即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和属性特征;(2)在关联关系方面,采用基于RDF模型来对空间关系和属性关系进行形式化描述;(3)在动态变化方面,将地理实体的变化分为空间位置的变化、几何形态的变化和属性特征的变化,关联关系的变化分为空间关系和属性关系的变化,并分别采用快照/增量、方程/模型2种方式来统一表达它们的离散和连续变化。该模型可显式地描述动态的时空对象及其关联关系在时空过程中的变化,有助于探讨和挖掘地理现象的基本变化规律和内在关联性。(本文来源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表达对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书面表达部分是高考英语试卷中赋分最高的单项题,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本文拟以2015-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中的14道书面表达题为对象,结合前人研究和笔者本人教学经验构建分析框架,从试题内容、馈入信息、情景设置和文化品格素养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近年该部分出题特点,并据此对书面表达题目命制和高中英语教学提出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达对象论文参考文献
[1].张喆.聚焦特定对象,关注真实表达——书信体作文升格示范[J].课堂内外(作文独唱团).2019
[2].韩甲祥.近年高考英语试题书面表达部分出题特点与思考——以2015—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为研究对象[J].基础教育课程.2019
[3].刘珊.税法解释的实践样态与规范表达——以近40年税收规范性文件司法适用为对象[J].法律方法.2018
[4].蓝贵文,佘丽霞,张强.视觉显着性特征的矢量对象多尺度表达[J].测绘科学.2019
[5].王梓霈尔.无事件对象的拍摄和表达[D].陕西师范大学.2018
[6].李士锋.对象平衡理论的地图制图表达[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7].席妍.语言符号学视阈下的口语传播语义表达方法探析——以普通话为研究对象[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
[8].方成.多粒度时空对象多维动态特征的地图符号表达[D].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18
[9].石格格.地理对象语义的几何代数表达与解析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18
[10].成波,关雪峰,向隆刚,高萌,吴华意.一种面向时空对象及其关联关系动态变化表达的概念数据模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