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皱抗菌论文_倪超,董朝红,吕洲,于志勤,朱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皱抗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丝织物,抗皱,织物,壳聚糖,桑蚕,真丝,微生物。

抗皱抗菌论文文献综述

倪超,董朝红,吕洲,于志勤,朱平[1](2013)在《酶降解壳聚糖在棉织物抗皱抗菌整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酸性纤维素酶在不同时间条件下降解壳聚糖,得到不同黏均分子质量的系列壳聚糖,并用于棉织物的防皱抗菌整理;研究壳聚糖黏均分子质量对棉织物防皱与抗菌效果、毛细效应及柔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于棉织物防皱抗菌整理壳聚糖的最佳黏均分子质量为1×105,整理棉织物的折痕回复角为246°,对大肠埃希菌抑菌率为86%,对金黄葡萄球菌抑菌率为88%,毛效为95mm,弯曲长度为3.4cm。(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13年24期)

刘锁银,崔孝南,尹玉娟[2](2013)在《抗菌抗皱、导湿舒适、耐漂耐晒多功能卫生防护面料》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抗菌吸湿排汗织物的生产工艺,介绍了抗菌吸湿排汗的性能特点。针对抗菌吸湿排汗纤维的异型断面结构,对染色、浆纱、织造、后整理等关键工序进行了研究探索。采用"分散/士林一步两浴法"特殊的筒染技术和"无PVA上浆"浆纱技术,"吸湿排汗整理"技术,检测结果表明,织物内在和外在质量均达到吸湿快干、抗菌织物国家标准要求。(本文来源于《染整技术》期刊2013年01期)

王成,林红,陈宇岳,路艳华[3](2013)在《纳米壳聚糖对桑蚕丝织物抗菌抗皱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纳米壳聚糖,利用红外光谱(FTIR)、X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制备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应用纳米壳聚糖对桑蚕丝面料进行改性整理。粒径和TEM研究表明成功制备了粒径分布为15~45 nm的球形纳米壳聚糖,并呈现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FTIR和XRD研究则进一步证明了壳聚糖的生成。经纳米壳聚糖处理后的桑蚕丝织物在抗菌性能上有明显提高,而且处理液质量分数提高对织物抗菌性能提升有较显着的影响。合适含量的纳米壳聚糖溶液处理后桑蚕丝织物抗皱性能有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丝绸》期刊2013年01期)

张伟,林红,路艳华,陈宇岳[4](2010)在《HTCC对真丝织物抗菌、抗皱和染色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HTCC(壳聚糖季铵盐)溶液对桑蚕丝织物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前后桑蚕丝织物的抗菌、抗皱和染色性能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壳聚糖合成HTCC后水溶性提高,结晶度和热稳定性下降;经HTCC溶液处理后,真丝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提高,抗皱和染色性能得到改善,而对白度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丝绸》期刊2010年02期)

黄晨,项伟,许云辉,王红,张璐[5](2007)在《真丝织物的抗皱抗菌整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微波辐照的方法在真丝织物表面引发接枝环氧化合物,使真丝织物具有良好的抗皱性能,并且用壳聚糖再次整理真丝织物,使其具有抗菌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真丝织物经接枝丙叁醇缩水甘油醚和壳聚糖后,同时具有抗皱和抗菌效果。经过双重复合工艺处理后的真丝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率和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本文来源于《丝绸》期刊2007年03期)

陈翟,黄小华[6](2006)在《竹/棉织物的壳聚糖抗皱抗菌整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氧化降解,制得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将其溶于柠檬酸溶液,对竹/棉织物进行抗皱抗菌整理。分析了壳聚糖分子量、浓度、柠檬酸用量和洗涤次数对整理织物折皱回复角和抗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取分子量为2.8×103的壳聚糖1.5%、柠檬酸6%、次磷酸钠6%,可获得较好的抗皱抗菌性能,且耐洗性良好。(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06年20期)

项伟[7](2004)在《对真丝织物抗皱抗菌整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真丝织物具有良好的服饰性能,其特点为质地轻薄、吸湿性好、优雅的光泽、柔软的手感、优良的保暖性能。但有其致命的弱点,抗皱性能差,在紫外线照射和盐类的侵蚀下,极易泛黄,影响其服饰和使用性能。由于是蛋白质纤维,极易使微生物大量繁殖。国内外的学者对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长期和大量的研究。研究主要针对单一的弱点展开,没有进行复合研究。本研究从抗皱和抗菌两方面对真丝织物进行处理,在不过多影响丝织物优良性能的前题下,提高其抗皱和抗菌性能。本文叙述了真丝绸优良的性能、化学组成与结构、起皱原因及抗菌机理,综述了真丝绸抗皱抗菌的研究进展。本试验采用第一道工序先在微波辐照下用丙叁醇缩水甘油醚对真丝织物进行接枝共聚,提高真丝织物的抗皱性能,分析了不同的微波辐照时间、辐照剂量和不同单体浓度对真丝绸织物接枝率、织物结构及物理性能的影响,并改善织物抗皱的功能、减少泛黄,为微波辐照下的抗皱整理加工工艺的制定提供了基本依据。然后采用了第二道工序用壳聚糖的溶液再次对真丝织物进行处理,分析了经过整理后织物的抗菌性能及其物理性能的变化。首先在微波辐照下真丝织物接枝丙叁醇缩水甘油醚,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优工艺路线为:丙叁醇缩水甘油醚浓度30%,微波辐照的强度为中低火、辐照时间60秒,有引发剂的存在。测试整理后织物的性能发现:织物的急弹性回复角、缓弹性回复角有很大的提高,分别为50度和40度左右;织物白度下降,手感变硬;整理后织物的断裂强力在接枝率较低时比普通真丝织物提高5%左右,随着接枝率的增大,断裂强力有所下降,但总体来说整理后织物的断裂强力下降不明显,这是因为微波辐照能促进纤维内部结构调整,大大降低双皱类织物内应力。对处理过的丝织物进行氨基酸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丙叁醇缩水甘油醚确实与真丝织物发生交联,反应主要发生在非晶区中含量较高侧基含有-NH2、=NH、-OH等极性氨基酸上,如酪氨酸、丝氨酸等。为了使织物具有抗皱抗菌的双重性能,本文对辐照接枝后的真丝织物进行了壳聚糖整理,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工艺路线为:丙叁醇缩水甘油醚浓度30%、微波功率低火、辐照时间90秒、有引发剂、壳聚糖浓度0.5%、醋酸浓度2%、壳聚糖分子量2500。测试整理后织物的性能发现:壳聚糖在织物上的吸附率较低,织物急弹性回复角、缓弹性回复角都略有下降,急弹性回复角下降10度左右,缓弹性回复角下降2-3度,断裂强力及白度也都有所下降。经壳聚糖整理后的织物对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良好的抗菌效果,抗菌率达到90%以上。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及氨基酸分析得知,丙叁醇缩水甘油醚及壳聚糖都与真丝发生了化学交联,使丝素大分子中的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WP=4> 经过双重复合工艺处理后的真丝织物相比单纯用壳聚糖进行抗菌、抗皱整理的织物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良好的抗菌率。也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通过上述两道工序处理使真丝织物的服饰性能大大提高,为今后开发出具有抗皱、抗菌并且物理性能损伤较小的真丝织物打下了基础,以期开发出多功能、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真丝织物。(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04-06-01)

卿凤翎,孟卫东,邵徽[8](2003)在《防水、防油、防污与抗皱(抗菌)性能合一助剂的分子设计与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设计和合成了一类新型含氟硅多官能团化合物1及新型含全氟烷基季铵盐2。其中环氧化合物1b(n=7)具有优良的防水防油性能及一定的抗皱性能。将环氧化合物1b(n=7)和柠檬酸(CA)联合用于棉织物的无甲醛整理,赋予织物优良且耐久的抗皱及拒水拒油性能,并得到了最适宜的整理条件。季铵盐2用于棉织物的整理后赋予织物持久且强的抗金黄色葡球菌性能以及优良的拒水拒油性能。(本文来源于《2003“中大洁润丝杯”全国中青年染整工作者论坛论文集》期刊2003-11-01)

孙理[9](2003)在《壳聚糖对真丝绸的抗皱抗菌整理与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叙述了真丝绸的一般性能、化学组成和结构、起皱原因和抗皱抗菌机理,综述了真丝绸抗皱抗菌整理历史、现状和发展。在导师课题组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使用H_2O_2氧化降解法对壳聚糖进行降解,并讨论了降解条件如H_2O_2浓度、介质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降解产物物理性能(例如脱乙酰度、特性黏度、分子量、产物颜色变化等)的影响。通过正交合成实验得出了降解壳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H_2O_2浓度3.5%、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hr、乙酸浓度4.5%。为了提高壳聚糖用于真丝绸整理后的抗皱效果以及改善降解壳聚糖直接用于真丝织物产生的润湿性差、手感下降等问题,本文从叁个方面进行尝试。 本文一方面研究了壳聚糖在柠檬酸溶液牛的溶解性能,将壳聚糖的柠檬酸溶液应用于真丝绸的抗皱整理,并对整理品的耐洗哇和物理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壳聚糖能较好地溶于柠檬酸溶液,壳聚糖和柠檬酸在在同浴法真丝绸抗皱整理中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壳聚糖的柠檬酸溶液整理织物不仅具有较明显的抗皱效果,而且还可降低焙烘温度,这对于因高温焙烘而产生黄变现象是有较大意义的。采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对壳聚糖、真丝绸和壳聚糖整理过的真丝绸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真丝绸的壳聚糖抗皱整理中,壳聚糖确实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化学交联而吸附在真丝纤维上。通过实验得出最佳的整理工艺为:柠檬酸8%,壳聚糖0.25%,柠檬酸与次亚磷酸钠的浓度比为1:1,叁乙醇胺3%,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2.5min。 另一方面将不同浓度的降解CS溶液用于真丝织物抗皱整理,结果表明降解壳聚糖使整理真丝织物的提高幅度变大,手感和润湿性明显优于未降解壳聚糖的整理,而且抗皱效果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将降解为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整理真丝织物,测定壳聚糖分子量对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皱效果均随壳聚糖分子量的降低而提高。 第叁方面是在降解壳聚糖整理液中加入柠檬酸,将降解壳聚糖溶液和柠檬酸同浴整理到真丝织物上。实验结果表明,当柠檬酸浓度为7%,壳聚糖浓度变为0.5%时,降解壳聚糖—柠檬酸整理液可大大提高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并且基本不影响织物的白度,整理织物的手感也得到改善。但整理织物的水洗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对壳聚糖整理织物的抗菌效果,本文采用振荡瓶法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未整理的真丝绸织物有一定的抗菌性。未降解的壳聚糖溶液整理真丝织物,抗菌效果比未整理真丝绸样品上月不多。降解力资助行间随着浓度的增加和分了量的减小,整理织物的抗菌效果也附差增加。(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03-06-01)

张慧慧,封云芳[10](2002)在《壳聚糖的制备及对织物抗皱和抗菌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壳聚糖进行降解 ,通过控制各种条件 ,得到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 ,将其作为整理剂 ,测定织物的抗皱和抗菌效果。结果表明 ,壳聚糖整理后的织物抗皱性能明显提高 ,而且有较好的抗菌性 ,抗皱和抗菌效果均随壳聚糖分子量的降低而提高。(本文来源于《丝绸》期刊2002年11期)

抗皱抗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讨了抗菌吸湿排汗织物的生产工艺,介绍了抗菌吸湿排汗的性能特点。针对抗菌吸湿排汗纤维的异型断面结构,对染色、浆纱、织造、后整理等关键工序进行了研究探索。采用"分散/士林一步两浴法"特殊的筒染技术和"无PVA上浆"浆纱技术,"吸湿排汗整理"技术,检测结果表明,织物内在和外在质量均达到吸湿快干、抗菌织物国家标准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皱抗菌论文参考文献

[1].倪超,董朝红,吕洲,于志勤,朱平.酶降解壳聚糖在棉织物抗皱抗菌整理中的应用[J].印染.2013

[2].刘锁银,崔孝南,尹玉娟.抗菌抗皱、导湿舒适、耐漂耐晒多功能卫生防护面料[J].染整技术.2013

[3].王成,林红,陈宇岳,路艳华.纳米壳聚糖对桑蚕丝织物抗菌抗皱性能的影响[J].丝绸.2013

[4].张伟,林红,路艳华,陈宇岳.HTCC对真丝织物抗菌、抗皱和染色性能的影响[J].丝绸.2010

[5].黄晨,项伟,许云辉,王红,张璐.真丝织物的抗皱抗菌整理研究[J].丝绸.2007

[6].陈翟,黄小华.竹/棉织物的壳聚糖抗皱抗菌整理[J].印染.2006

[7].项伟.对真丝织物抗皱抗菌整理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4

[8].卿凤翎,孟卫东,邵徽.防水、防油、防污与抗皱(抗菌)性能合一助剂的分子设计与合成[C].2003“中大洁润丝杯”全国中青年染整工作者论坛论文集.2003

[9].孙理.壳聚糖对真丝绸的抗皱抗菌整理与特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3

[10].张慧慧,封云芳.壳聚糖的制备及对织物抗皱和抗菌性的影响[J].丝绸.2002

论文知识图

科技创新200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品开发...问题研究树立信心,针对有效需求,实现突破...科技创新200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品开发...科技创新200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品开发...科技创新200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品开发...问题研究树立信心,针对有效需求,实现突破...

标签:;  ;  ;  ;  ;  ;  ;  

抗皱抗菌论文_倪超,董朝红,吕洲,于志勤,朱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