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大鼠脊髓慢性损伤后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

针刺对大鼠脊髓慢性损伤后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

孙伟伟[1]2008年在《电针刺对全横断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和NTFs及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电针刺对全横断脊髓损伤大鼠后肢感觉运动功能,脊髓损伤相关部位NTFs及受体和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D成年大鼠24只分为假手术组,脊髓全横断损伤组(于T10,11椎骨之间全横断脊髓)和电针刺组(在T10,11椎骨之间全横断脊髓后给予外周穴位电针治疗),每组8只。于1、2、3和4周末对大鼠行运动功能的BBB评分,并于2、3和4周末行CSEP检测,最后对前两组行BDA追踪实验。另外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全横断损伤1、3、7和14天组和电针刺1、3、7和14天组共9组,每组8只,用于RT-PCR实验。分别取各组各时间点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脊髓损伤位点的头、尾侧脊髓和比目鱼肌用RT-PCR获得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和凋亡基因的表达变化图谱,用凝胶成像系统软件进行分析,以β-actin为内参,测定并比较各目的基因条带与β-actin积分光密度值的比值。采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及LSD-q检验进行显着性检验。[结果]:(1)BBB运动功能评分:假手术组为21分,脊髓全横断损伤和针刺治疗1周组分别为0.14和0.67分;2周分别为1.57和1.95分;3周分别为2.57和5.24分;4周分别为4.67和6.28分。即针刺治疗组大鼠的BBB评分较脊髓全横断组有明显提高(P<0.05)。(2)CSEP测定显示:脊髓全横断损伤组各时间点均未检测到,而针刺组均检测到CSEP。表现为P1波、N1波潜伏期较手术组均明显缩短,P1-N1波幅较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3)BDA追踪显示:SCI大鼠损伤脊髓头侧背索左半部分可见BDA阳性纤维,但瘢痕内和尾侧端未见BDA阳性纤维。(4)RT-PCR结果显示:A:脊髓全横断手术后,①大脑皮质内被观察的基因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没有明显变化。②横断脊髓头侧术后不同时间点,TrkC(1、7d),PDGF(1d),Bcl-2(1、3、7、14d),Caspase-3(1、7、14d)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上调(P<0.05),而TrkB(3、7、14d)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下调(P<0.05)。其它因子NGF、BDNF、TGF-β1、FGF-2、IGF-1、TrkA、Bax无明显变化(P>0.05)。③横断脊髓尾侧术后不同时间点各因子表达变化最为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CNTF(1、3d),PDGF和TGF-β1(1、3、7、14d),FGF-2(1d),TrkB(1、7、14d),Bcl-2(1、14d)和Fas(1、3、14d)mRNA表达在不同时间点呈不同程度上调(P<0.05)。其他因子NGF、IGF-1、TrkA、TrkC、Bax术后表达与假手术组无显着差异。④在与腹角运动神经元连接的靶组织肌肉中,仅TrkC(3d)和Bcl-2(1d)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其它TrkA、TrkB受体及凋亡基因Bax、Fas等术后表达与假手术组均无显着性差异。B:针刺后各因子表达变化情况:①大脑皮质中针刺7天TrkB mRNA表达较手术组明显增加,而针刺后各时间点Bcl-2则明显较手术组降低。NGF、CNTF、BDNF、PDGF、TGF-β1、TrkC、Fas、Bax在针刺组和与手术组间比较未见显着变化。②针刺横断脊髓头侧FGF-2(3、7d),TrkB(3、7、14d)mRNA表达明显较手术组上调(P<0.05);而TrkC(7d),Bcl-2(1、3、7d),Bax(3d)和Caspase-3(1、14d)较手术组下调(P<0.05),NGF、BDNF、PDGF、TGF-β1、TrkA、IGF-1在针刺组与手术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③针刺导致横断尾侧各因子变化最为显着,针刺后NGF,PDGF,TGF-β1和Bcl-2(1、3、7、14d),TrkA(1、7d),TrkC(1、3d),Bax(3、7d),IGF-1(3、14d)mRNA表达明显较手术组下调(P<0.05),而CNTF、FGF-2和TrkB呈现了先增加而后降低的双向变化趋势,表现为针刺1d增加,3、7、14d降低(P<0.05);Fas在针刺3d增加,1、7、14d降低(P<0.05)。④在比目鱼肌,TrkA、Bcl-2(14d)和TrkB(7、14d)mRNA表达针刺组均明显高于手术组(P<0.05),而Fas(3、7d)和Bax(7d)mRNA表达则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TrkC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1针刺治疗明显促进全横断脊髓损伤大鼠后肢感觉运动功能部分恢复。2.针刺改变损伤位点头侧脊髓和与其相关的大脑皮质运动区,以及损伤位点尾侧脊髓和与其相连的骨骼肌内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和凋亡基因的表达,提示针刺改善大鼠后肢功能可能与这些因子的表达变化有关。

崔仙映[2]2015年在《不同频率夹脊电针对脊髄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时效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电针不同频率对脊髓损伤大鼠细胞凋亡及相关因子Caspase-3和Bcl-2、Bax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损伤修复相关因子NGF、BDNF、VEGF的影响,揭示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细胞凋亡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新的思路和基础理论支持。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6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强龙组,疏波组,疏密波组,每组33只;每组又分为8h、3d、7d叁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11只。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制备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以HE染色、透射电镜技术、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等方法观察脊髓损伤后,脊髓的形态学改变、超微结构变化以及细胞凋亡;以Western Blot、RT-PCR和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细胞内Caspase-3和Bc1-2、Bax的表达变化规律;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损伤区内NGF、BDNF、VEGF的表达变化规律。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和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得的图像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组织形态学变化:正常组变化较小。模型组损伤最重,叁个治疗组损伤程度较模型组轻。模型组及叁个治疗组典型变化为:神经元细胞水肿、神经元空泡化、炎性细胞增生。2、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细胞形态改变主要为胞质皱缩、核膜皱折、异染色质边聚、核浓缩等改变;也可见不同程度的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内质网肿胀及内质网模溶解等变化。正常组未见明显变化,模型组及叁个治疗组均可见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的神经损伤,模型组最重,叁个治疗组次之。3、TUNEL染色:模型组及叁个治疗组典型变化为细胞染色质固缩,呈斑块状聚集于核膜周边,胞浆浓染。正常组未见显着变化。4、Western Blot及RT-PCR结果:(1)脊髓损伤后,各时相点模型组Caspase-3、Bax蛋白及mRNA表达增强,叁个治疗组均明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叁个治疗组中,各时间点疏波组数值最低,其次为疏密波组,再次为甲强龙组。(2)脊髓损伤后,各时相点模型组Bcl-2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增多,叁个治疗组上调更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叁个治疗组中,各时间点疏波组数值最高,其次为疏密波组,再次为甲强龙组。5、免疫组化结果:脊髓损伤后,各时相点模型组NGF、BDNF以及VEGF表达增加,叁个治疗组增加更为显着,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叁个治疗组中,各时间点疏波组数值最高,其次为疏密波组,再次为甲强龙组。结论:1、脊髓损伤后,电针和甲基强的松龙均能通过降低凋亡启动因子Caspase-3的表达水平,升高抑凋亡因子Bc1-2的表达水平以及降低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水平,来拮抗损伤后的细胞凋亡过程。2、脊髓损伤后,电针和甲基强的松龙均能通过增加神经生长因子NGF、BDNF以及血管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来促进损伤后的脊髓修复过程。3、夹脊电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凋亡,显示出其有效的神经保护作用,但也不能全面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4、脊髓损伤后,夹脊电针一方面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进程,另一方面通过启动神经和血管修复机制的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效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且电针疏波作用优于疏密波。

李振鹏[3]2003年在《针刺对大鼠脊髓慢性损伤后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多可导致病人截瘫和四肢瘫,使患者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其发病率约为20-40人/百万人/年。而慢性脊髓损伤是由于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引起脊髓的慢性压迫性损伤或急性脊髓损伤的后遗症,其发病率更高,所以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最大限度的缓解患者的痛苦,恢复脊髓的功能,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课题和研究方向。 祖国医学,尤其是在针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近年来,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也有了很大进展。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刺对改善脊髓损伤后导致的截瘫症,如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及其它合并症,包括肌痉挛性疼痛、二便功能失常和下肢瘫痪等也有一定的疗效,是治疗SCI的重要手段。 什么是针刺治疗SCI和控制其继发损伤的分子基础?与目前世界上CNS再生、缺血和损伤的分子病理学的相关性又如何呢? 细胞凋亡是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情况下,遵循自身的程序,由基因调控的主动死亡过程。是细胞的一种不同于坏死的死亡方式,是细胞内在的有规律的自我消亡过程。近来研究发现,这种凋亡也可发生在脑脊髓损伤后,白质在脊髓损伤后6小时内呈现细胞凋亡现象, 汕头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象,并在伤后第一天和第七天各有一次凋亡高峰。针刺的抗SCI效应是否因其参与触发和调控凋亡基因的表达,因而控制SCI的继发损伤,进而促进神经细胞的重新生长呢?研究表明bcl一2基因家族不同成员的表达变化与神经细胞凋亡有关,bCI一2能促进离断的神经轴突的再生,所以如果能够在bcl一2基因家族体系中发现某一终止细胞凋亡的关键点,就能够为脊髓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本课题采用电针对慢性脊髓损伤模型动物(大鼠)进行治疗,然后通过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来了解凋亡基因在脊髓中表达的不同特点,从而从基因水平初步推断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理,为临床针刺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60只2月龄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20只,模型组(B、C)40只。模型组造成中度压迫(4O份50%,平均44.5q0)慢性脊髓损伤模型,60d后摄侧位片证实椎管侵占率,然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未治疗组(B)和针刺治疗组(C)。通过联合行为评分评价脊髓神经运动功能,以及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检测凋亡基因bax和bd一2表达的变化来探讨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理。 结果 1、初次术后60d摄X线侧位片证实,椎管侵占率约为40十50% (平均44.5%),模型组动物均可见神经功能障碍;90d电针组动物CBS评分值下降大,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 2、肉眼观察:所有伤段脊髓均有扁平和横径增宽,矢状径变小, 汕头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部分脊髓背侧可见一明显的凹痕(附图1、2)。 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ax和bel一2阳性反应物定位于细胞浆,为棕黄色;C组bd一2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B组,两者比较有差异,P(0 .05;B组bax阳性细胞数则明显多于C组,两者也有差异,P (0 .05。TUNEL结果:阳性反应物定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者为阳性。A组只见极少量散在的标记阳性胶质细胞;B组可见部分阳性细胞;C组只见少量标记阳性细胞,B组与C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 本实验模型是采用胸脊髓后路安装压迫装置,分次逐渐拧入而制成。此模型中动物死亡率低,可比性和重复性好,适用于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可以模拟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发病的实际情况,说明动物模型是成功的。电针治疗能够促进实验动物脊髓运动功能的恢复;电针治疗后(C组)bd一2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bax则减少;而未治疗组(B组)bd一2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bax则明显增多,说明电针能够影响凋亡基因bcl一和bax的表达;同时电针可以减少慢性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凋亡,对脊髓神经元凋亡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凋亡基因bcl一2和bax表达的变化与脊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着相关关系,电针对脊髓神经元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张林峰[4]2016年在《推拿对SNI大鼠脊髓腹角和背根神经元凋亡通路中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 ury, SNI)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元Bcl-2、caspase-3的表达,从线粒体/细胞色素C介导的凋亡通路探究推拿对SNI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推拿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机理。[方法]将91只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甲钴胺组和推拿组五组,通过坐骨神经夹持造成SNI模型,甲钴胺组干预方法为腹腔注射甲钴胺营养液,推拿组用“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模拟拨法、点法、揉法叁种手法进行推拿干预,穴位选取殷门、承山和阳陵泉处,每穴每法各1分钟,共9分钟。推拿干预后,以斜板试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functional index, SFI),光热耐痛阈评价大鼠运动、感觉功能的恢复情况;对脊髓腹角、坐骨神经损伤点进行形态学分析,并用TUNNEL染色法观察坐骨神经损伤点处神经元凋亡情况,同时观察坐骨神经电生理和腓肠肌湿重的变化,寻找推拿对损伤神经修复的证据;对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损伤点处Bcl-2、caspase-3的含量进行检测,阐释推拿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和修复的机理。[结果]1行为学——推拿能促进SNI运动、感觉恢复。1.1斜板实验、SFI结果: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斜板实验、SFI评分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说明SNI模型制备成功,大鼠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干预7次、20次后,推拿组、甲钴胺组斜板实验、SFI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且干预20次明显高于干预7次,说明推拿干预有效,而且效果在逐步提升,推拿可促进SN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1.2光热耐痛阈结果: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光热耐痛阈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说明SNI模型制备成功。干预7次、20次后,模型组大鼠光热耐痛阈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推拿组、甲钴胺组光热耐痛阈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在20次后推拿组、甲钻胺组光热耐痛阈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说明20次治疗后SNI大鼠感觉功能基本恢复正常。2形态学、功能学——推拿能改善大鼠脊髓腹角、神经的微观形态和减少神经元凋亡数量,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腓肠肌湿重。2.1脊髓腹角HE染色结果:实验显示脊髓腹角HE染色形态学有改变:造模后7天模型组脊髓腹角中存在神经元凋亡,胞体肿胀等表现。干预10次后,甲钴胺组和推拿组的形态学有所改善,模型组改善较差。干预20次后,模型组形态学改变也有所恢复,但仍明显差于正常组,甲钻胺组和推拿组的形态学有改观,且明显优于模型组,神经元排列较为规整,肿胀消失,提示推拿干预能够改善大鼠的形态学表现。2.2坐骨神经HE染色结果:实验显示坐骨神经的HE染色形态学有改变:造模后7天模型组坐骨神经中存在神经元凋亡,胞体肿胀等;坐骨神经可见髓鞘散乱,轴索崩解等表现。干预10次后,甲钴胺组和推拿组的形态学有所改善,模型组改善较差。干预20次后,模型组形态学改变也有所恢复,但仍明显差于正常组,甲钴胺组和推拿组的形态学有改观,且明显优于模型组,神经元排列较为规整,肿胀消失,提示推拿干预能够改善大鼠的形态学表现。2.3坐骨神经损伤点处TUNNEL染色结果: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神经元凋亡数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说明造模后开始有神经元凋亡现象的发生。干预7次、20次后模型组大鼠神经元凋亡数量仍然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甲钴胺组、推拿组神经神经元凋亡数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说明推拿干预能够降低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数量,促进神经再生。2.4腓肠肌湿重结果: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腓肠肌湿重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说明造模后腓肠肌萎缩。干预7次、20次后模型组大鼠腓肠肌湿重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甲钴胺组、推拿组腓肠肌湿重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说明推拿能够促进腓肠肌的恢复,防止其萎缩。2.5神经电生理结果: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说明造模后神经传导速度降低。干预7次、20次后模型组大鼠神经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甲钴胺组、推拿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说明推拿能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干预20次后甲钴胺组、推拿组大鼠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仍然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高于模型组(P<0.05),并且20次后推拿组的效果强于第7次,说明推拿干预后神经功能在逐渐恢复。3免疫组化结果——推拿能明显促进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的Bcl-2的表达量,降低caspase-3的表达量。3.1 Bcl-2免疫组化结果Bcl-2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结果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Bcl-2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表明造模后在损伤处增多。推拿干预7次、20次后模型组、甲钴胺组、推拿组大鼠Bcl-2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推拿组、甲钴胺组Bcl-2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且干预第7次、20次均好于模型组,说明推拿干预有治疗效果,发挥损伤神经保护作用;推拿组Bcl-2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与甲钴胺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推拿和甲钴胺对Bcl-2表达均有效。3.2 casepase-3免疫组化结果casepase-3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结果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casepase-3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表明造模后在损伤处增多。推拿干预7次、20次后模型组、甲钴胺组、推拿组大鼠casepase-3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推拿组、甲钴胺组casepase-3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且干预第7次、20次均好于模型组,说明推拿干预有治疗效果,发挥损伤神经保护作用;推拿组casepase-3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与甲钻胺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推拿和甲钴胺对casepase-3表达均有效。4 Western blot结果——推拿能明显促进脊髓腹角中的Bcl-2的表达量,降低caspase-3的表达量。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Bcl-2、casepase-3在脊髓腹角中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表明造模后在损伤处表达量明显增多。推拿干预7次、20次后模型组、甲钴胺组、推拿组大鼠Bcl-2、casepase-3在脊髓腹角中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推拿组、甲钴胺组Bcl-2在脊髓腹角中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casepase-3在脊髓腹角中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说明推拿干预有治疗效果,能够促进Bcl-2的表达,抑制caspase-3的表达,能够发挥抗凋亡作用,组织神经元凋亡,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甲钴胺组和推拿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说明甲钴胺和推拿干预均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结论]1推拿干预可以促进SNI大鼠斜板实验、SFI、光热耐痛阈的恢复,提示推拿可以改善SNI大鼠的运动、感觉功能。2推拿干预可以促进受损神经轴突的有髓神经数的增加,促进再生神经与靶器官建立连接,降低细胞水肿程度,和神经再生的关键部位“神经元”的功能恢复。推拿干预改善神经元凋亡情况;促进坐骨神经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改善坐骨神经功能,促进损伤神经修复;防止腓肠肌萎缩。3推拿干预可以增加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Bcl-2的表达量,降低caspase-3的表达量,进而发挥其抗凋亡作用,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这应是推拿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起效机理之一。推拿可以促进SNI大鼠运动、感觉功能的恢复,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抑制神经元的凋亡,防止腓肠肌萎缩,增加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Bcl-2的表达量,降低caspase-3的表达量,进而发挥其抗凋亡作用。

李振鹏, 孔抗美, 齐伟力[5]2004年在《针刺对大鼠慢性脊髓损伤后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慢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理 .方法 :6 0只 2月龄的Wistar大鼠为受试对象 ,置入后路渐进性压迫装置 ,造成中度压迫性损伤 .采用针刺进行治疗 ,应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末端标记法(TUENL)观察针刺对凋亡基因Bax和Bcl- 2表达的影响 .结果 :针刺组中Bax蛋白表达较非针刺组明显少 ,凋亡指数 (AI)低 ,而Bcl- 2表达则较非针刺组多 ,且着色深 ,有显着性差异 .结论 :针刺治疗慢性脊髓损伤可能是通过调控Bax和Bcl- 2的表达而起作用

佚名[6]2001年在《论文摘要》文中认为·人类学·广西融水苗族青少年营养状况分析  杨坚德 ,徐 林 ,韦献良 ,李松峰 ,邓祥发 ,阮妹芳 ,魏博源 ,莫世泰 广西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南宁 5 30 0 2 1   本文对广西融水苗族 1999年 180 2名 7~ 16岁男女青少年

许明敏[7]2016年在《针刺对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情绪障碍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抑郁症发病机制复杂,与应激密切相关,长期的慢性应激会导致相关脑区的神经元细胞损伤和凋亡,其中海马和前额叶皮质等脑区尤为明显。’因此修复这些脑区的神经元损伤及促进它们的营养再生是治疗抑郁症的关键之一。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中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通路与细胞的增殖生长密切相关,其主要通过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神经元细胞发挥抗损伤和促生长的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针刺能通过激活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ERKl/2信号通路,促进海马神经元细胞的营养再生发挥抗抑郁的作用。由于额叶皮质是情绪调控的高级中枢,而且对认知、感觉和运动等方面具有多级协调作用,在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是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关于针刺是否能通过调控前额叶皮质ERK1/2信号通路发挥抗抑郁效应的相关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特异性抑制ERK1/2信号通路,观察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额叶皮质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上的关键效应因子p-ERK1/2、 p-CREB、BDNF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对课题组前期研究推断进行验证的同时,继续深入探讨,以期完善针刺通过调节ERK/CREB/BDNF信号通路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1分组将6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空白组、模型组、模型+针刺组(针刺组)、模型+氟西汀组(氟西汀组)、模型+DMSO组、模型+PD98059组(模型+PD组)、模型+针刺+PD98059组(针刺+PD组)、模型+氟西汀+PD98059组(氟西汀+PD组)。2造模方法采用孤养结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制备抑郁大鼠模型,应激方法包括:断食24h;断水24h;束缚2h;振荡30min;夹尾3 min;潮湿垫料24h;夜间光照12h。实验过程中每种应激刺激平均3次,不连续使用同一种应激方式,共造模21天。在造模前一周,模型+DMSO组、模型+PD组、针刺+PD组和氟西汀+PD组进行侧脑室套管埋置手术。3干预方法针刺干预选取“百会”和“印堂”穴,“百会”穴进针方向向后头部,“印堂”穴进针方向向鼻尖,进针后捻转刺激2min,频率为2次/s,针刺深度为0.5-1cm,留针10min,每天一次;氟西汀用蒸馏水配成0.2mg/ml的混悬液,以1.8mg/kg灌胃给药。以上操作时应注意尽量减少额外刺激。4处理方法正常组不给予任何刺激,正常群居饲养。其余各组均接受21天慢性应激刺激并单笼饲养。同时,针刺组在每天造模前30min进行针刺治疗;氟西汀组在每天应激前30min进行氟西汀灌胃给药;模型+DMSO组在应激前1h给予10ul/ld DMSO侧脑室注射;模型+PD组在应激前1h给予10ul/1 d阻断抑制剂PD98059稀释液侧脑室注射;针刺+PD组、氟西汀+PD组在应激前1h给予10ul/ld阻断抑制剂PD98059稀释液侧脑室注射,然后应激前30min分别给予针刺干预和氟西汀灌胃给药。5检测方法采用体质量(Body Weight)测量、糖水消耗实验(Sucrose Intake Test)、旷场试验(Open-field Test)评价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前额叶皮质ERK、p-ERK、p-CREB、BDN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行为学变化造模前:各组大鼠之间的糖水消耗量、旷场试验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手术组(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各组大鼠之间的体质量无显着差异(均P>0.05);手术组(模型+DMSO组、模型+PD98059组、针刺+PD98059组、氟西汀+PD98059组)各组大鼠之间的体质量无显着差异(均P>0.05)。造模结束后:(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量、旷场试验均显着下降(P<0.01),说明造模成功;(2)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和氟西汀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量、旷场试验均显着上升(均P<0.01),说明针刺和氟西汀干预能显着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模型+DMSO组大鼠的糖水消耗量、旷场试验均没有显着性差异(均P>0.05),说明侧脑室套管埋置术对模型大鼠影响较小,模型+PD组大鼠的糖水消耗量、旷场试验均下降(均P<0.05),说明阻断剂PD98059加重了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3)与针刺组比较,针刺+PD组大鼠的糖水消耗量、旷场试验均显着下降(均P<0.01夕,说明阻断剂PD98059抑制了针刺对抑郁大鼠的改善作用,氟西汀组大鼠的糖水消耗量、旷场试验均没有显着性差异(均P>0.05)(4)与氟西汀组相比,氟西汀+PD组的糖水消耗量、旷场试验也显着降低(均P<0.01),说明阻断剂PD98059抑制了氟西汀对抑郁大鼠的改善作用;(5)与模型+PD组比较,糖水消耗量方面,氟西汀+PD组上升伊<005),但针刺+PD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旷场试验方面,针刺+PD组、氟西汀+PD组均显着增加(均P<0.01),说明针刺和氟西汀可能通过其它通路改善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而针刺可能主要是通过调节前额叶皮质ERK1/2信号通路改善大鼠的糖水消耗量。2前额叶皮质ERK1/2信号通路关键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取大鼠前额叶皮质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之间前额叶皮质ERK1/2蛋白表达均无显着性差异(均P>0.05)。(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质中p-ERK1/2、p-CREB、BDNF蛋白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1),说明慢性应激刺激可能抑制了大鼠前额叶皮质ERK1/2信号通路的活性;(2)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和氟西汀组大鼠前额叶皮质中p-ERK1/2、p-CREB蛋白含量均显着升高(均P<0.01),针刺组大鼠前额叶皮质中BDNF表达升高(P<0.05),氟西汀组升高更显着(P<0.01),说明针刺组和氟西汀干预可上调大鼠前额叶皮质ERK1/2信号通路的活性,模型+DMSO组、模型+PD组大鼠前额叶皮质中p-ERK1/2、p-CREB、 BDNF蛋白含量均无显着差异(均P>0.05),说明侧脑室套管埋置术和阻断剂PD98059对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ERK1/2信号通路影响较小;(3)与针刺组比较,针刺+PD组大鼠前额叶皮质中p-ERK1/2.p-CREB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均P<0.01),而BDNF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阻断剂PD98059抑制了针刺对大鼠前额叶皮质ERK1/2信号通路的上调作用,但是对BDNF表达无影响,氟西汀组大鼠前额叶皮质中p-ERK1/2、p-CREB、BDNF蛋白表达无显着性差异(均P>0.05);(4)与氟西汀组相比,氟西汀+PD组大鼠额叶中p-ERK1/2蛋白表达降低(P<0.05), p-CREB表达显着降低伊<P<0.01),而BDNF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阻断剂PD98059抑制了氟西汀对大鼠前额叶皮质ERK1/2信号通路的上调作用,但是对BDNF表达无影响;(5)与模型+PD组相比,p-ERK1/2、BDNF蛋白表达方面,针刺+PD组和氟西汀+PD组均无显着差异(均P>0.05),p-CREB蛋白表达方面,针刺+PD组升高(P<0.05),氟西汀+PD组升高更显着(P<0.01),说明针刺和氟西汀干预可通过其他通途来上调CREB的磷酸化,而氟西汀可能更多的通过其他通路来调节。结论1孤养结合慢性应激刺激可以显着抑制大鼠前额叶皮质ERKl/2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导致大鼠体质量下降、探究行为减少及快感缺失。2针刺干预能显着改善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可能是通过上调大鼠前额叶皮质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激活CREB蛋白活性,扩大了最终效应蛋白BDNF的表达。3针刺干预也可能是直接上调了大鼠前额叶皮质BDNF的蛋白表达发挥抗抑郁作用。4针刺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更多是通过激活前额叶皮质ERK1/2信号通路实现。

佚名[8]2002年在《作者索引》文中指出(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索引论文前3位作者)AAdrian W Gelb Development 0f anaesthesiology (15):1 345一1346艾玉峰应用带蒂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骨外露、骨髓炎创面 (2):183 组织工程骨复合骨

张淳[9]2005年在《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观察及大鼠颈髓慢性压迫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方式的变化,人们屈颈机会的增加,颈椎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愈来愈年轻化低龄化,成为与现代社会相伴随的一种现代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clopathy,简称CSM)由颈椎间盘退变和相关病理变化引起的一种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脊髓功能障碍的常见类型,约占颈椎病的5%~10%,且致瘫率高,其病理基础是脊髓遭受外部压迫和脊髓血运障碍。 在中医古籍中并没有“脊髓型颈椎病”这样的病名,也缺乏与脊髓型颈椎病相关疾病的完整记载,只能从一些散在描述中见到有关病因病机和症状。中医学关于颈椎病的论述,散见于“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强”、“项筋急”和“项肩痛”等。如《素问·逆调论第叁十四》说:“骨痹,是人当挛节也。……人之肉苛者,虽近衣絮,犹尚苛也,是谓何疾?……曰: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这里所描述的病症与脊髓型颈椎病相类似,可被认为是对本病的最早的记载。明·张璐在《张氏医通》中说:“肾气不循故道,气逆挟脊而上,致肩背痛,……或观书对奕久坐致脊背痛。”指出了类似本病的形成原因。但由于中医古籍对脊髓型颈椎病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对本病没有特定的治法和方药。 手法治疗是祖国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如何发挥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整体优势,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导师孙树椿主任医师从医四十余年,长期从事脊柱疾病的研究,尤其对颈椎病及颈椎相关疾病有着深刻的认识,并在中医手法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导师指出脊髓型颈椎病在中医学上应归属“痹证”、“痿证”的范畴,脊髓型颈椎病有“痹证”和“痿证”两种。其中痹证型以肢体疼

伊娜[10]2016年在《不同频率电针对急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L4-L5脊髓中Bcl-2、Eax及P53的表达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频率(2Hz,100Hz)电针对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大鼠的实验观察,以“Bcl-2”“P53”“Bax”作为检测指标,揭示电针治疗坐骨神经损伤抗凋亡作用的机制,探求周围神经损伤后抑制神经元凋亡的最佳治疗频率。材料与方法:参考钳夹法制作模型。选用SPF级SD大鼠48只,体重250g-350g,7-9周,雌雄各半。采用随机数字表分配法分为四组: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1(2Hz)、治疗组2(100Hz),每组各12只。空白组:正常饲养,将动物固定在自制的塑料筒内,鼠尾和两后肢露在筒外固定,持续15min,不做任何治疗。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将动物固定在自制的塑料筒内,鼠尾和两后肢露在筒外固定,持续15min,不做任何治疗。治疗组1:造模成功后,于造模第8天深刺“环跳”穴。连接电针仪进行治疗,另一端制成无关电极,选用频率为2Hz的连续波,电针治疗强度以针刺部位局部轻微抽动为准,每次治疗15min,1次/天,连续治疗14天。治疗组2频率为100Hz,除频率与治疗组1不同外,其余予相同处置。各组在造模第8天、22天进行足底印迹检查。取损伤处坐骨神经钳夹处约上下2mm的坐骨神经及同侧L4-L5节段脊髓,用来制作成切片,通过HE染色,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方法测定神经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P53及Bax的表达。结果:1.一般状态观察摄食饮水及大小便正常,造模后无感染;除空白组其余各组呈现拖趾状或蹦跳状步态,各组间差异不明显。治疗组1和治疗组2在造模第15天步态开始恢复。2.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测定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SFI值升高(P<0.01),且治疗组1优于治疗组2(P<0.01)。3.HE染色模型组神经纤维排列呈不规则、紊乱的形式,且神经纤维周围的雪旺细胞增加,轴突和髓鞘发生裂解,几乎完全消失。治疗组神经纤维病理变化较轻,神经纤维出现新的生长,两者对比治疗组1较轻。4.Western blot定性、定量检测4.1 Western blot Bcl-2检测结果:四组实验中bcl-2蛋白均有明显条带,测定灰度值,(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治疗组1、治疗组2中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2)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1和治疗组2中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3)与治疗组1相比,治疗组2中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4.2 Western blot Bax检测结果:四组实验中Bax蛋白均有明显条带,测定的灰度值,(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2中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1中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2)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1和治疗组2中Bax表达明显降低(P<0.01);(3)与治疗组1相比,治疗组2中Bax表达升高(P<0.05)。4.3 Western blot P53检测结果:四组实验中P53均有明显条带,测定的灰度值,(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2中P5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1中P53蛋白表达升高(P<0.05);;(2)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1和治疗组2中P5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3)与治疗组1相比,治疗组2中P53蛋白表达升高(P<0.05)。5.免疫组织化检测结果5.1 Bcl-2免疫组织化检测结果:四组实验中bcl-2蛋白均有表达,(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治疗组1与治疗组2中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2)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1中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2中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3)与治疗组1相比,治疗组2中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5.2 Bax免疫组织化检测结果:四组实验中Bax蛋白均有表达,(1)与空白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2中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1中Bax表达均升高(P<0.05);(2)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1和治疗组2中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3)与治疗组1相比,治疗组2中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5.3 P53免疫组织化检测结果:四组实验中P53均有表达,(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2中P53表达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1中P53表达升高(P<0.05);(2)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1和治疗组2中P53表达明显降低(P<0.01);(3)与治疗组1相比,治疗组2中P53表达升高(P<0.05)。结论:1.电针可以改善急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坐骨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且2Hz组优于100Hz组。2.电针可调节急性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运动神经元凋亡及相关蛋白Bcl-2、bax及p53的表达,机制可能与增强抗凋亡作用因子Bcl-2,降低促凋亡因子Bax、P53的表达有关。3.电针可调节急性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运动神经元凋亡及相关蛋白Bcl-2、bax及p53的表达,频率2Hz优于100Hz。

参考文献:

[1]. 电针刺对全横断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和NTFs及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D]. 孙伟伟. 昆明医学院. 2008

[2]. 不同频率夹脊电针对脊髄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时效性研究[D]. 崔仙映.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5

[3]. 针刺对大鼠脊髓慢性损伤后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D]. 李振鹏. 汕头大学. 2003

[4]. 推拿对SNI大鼠脊髓腹角和背根神经元凋亡通路中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D]. 张林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5]. 针刺对大鼠慢性脊髓损伤后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J]. 李振鹏, 孔抗美, 齐伟力.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4

[6]. 论文摘要[J]. 佚名. 解剖学研究. 2001

[7]. 针刺对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D]. 许明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8]. 作者索引[J]. 佚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2

[9]. 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观察及大鼠颈髓慢性压迫的实验研究[D]. 张淳. 中国中医研究院. 2005

[10]. 不同频率电针对急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L4-L5脊髓中Bcl-2、Eax及P53的表达影响[D]. 伊娜.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针刺对大鼠脊髓慢性损伤后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