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出强化论文-徐从昌,孙朝蓉,于婉玉,张龙,李落星

析出强化论文-徐从昌,孙朝蓉,于婉玉,张龙,李落星

导读:本文包含了析出强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AlMgSi合金,轻量化,时效工艺,强化相析出

析出强化论文文献综述

徐从昌,孙朝蓉,于婉玉,张龙,李落星[1](2019)在《轻量化车身用AlMgSi合金时效工艺及强化相析出行为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轻量化合金用Al MgSi合金的时效析出特征、强化机理、织构演化、工艺参数对强化相组织形态及其强化作用的影响等相关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强化相本身的结构及组织特点、预时效/预变形对强化相析出行为的影响、热处理工艺对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强化相析出动力学及强化模型等相关的理论研究进展,介绍了透射电子显微镜、热分析法、电阻测试等在Al MgSi合金中强化析出行为方面表征的最新发展及其在本领域的贡献,探讨了时效温度及时间、变形量及变形缺陷对强化相析出动力学的影响机理。结合近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本领域的研究难点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正延,柴锋,罗小兵,陈刚,杨才福[2](2019)在《调质态含Cu高强钢的强化机理及钢中Cu的析出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含Cu低合金高强度钢板淬火并经高温时效后,采用SEM、EBSD、HRTEM和APT等手段对其微观组织和纳米尺度Cu的析出相进行了表征,对其厚度截面的室温拉伸性能进行了测定,并对钢板厚度方向近表面和心部的强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温时效后钢中Cu的析出相尺寸在6~50 nm范围内,30 nm以内的为9R结构的短棒状或球状粒子,30 nm以上的为fcc结构的长棒状粒子,棒状粒子中微量的Mn、Ni在Cu粒子与基体界面上的偏聚更明显。在较高温度范围内进行时效后,钢的屈服强度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呈大致线性下降趋势,钢的主要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其次为位错强化和析出强化,经计算,钢中每1%(质量分数)的Cu在过时效状态下能够产生约90 MPa的析出强化增量。钢板厚度截面存在强度差异,表面与心部强度相差约40 MPa,这主要是由于晶粒尺寸及位错密度差异所导致。(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杨静[3](2019)在《细化晶粒及析出强化对Al_(0.1)CoCrFeNi高熵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熵合金是不同于传统合金的一种新型材料。传统合金的设计策略是基于一种或两种主要元素,通过添加少量其他元素来优化合金性能,其优化合金结构和微观组织的能力有限。而高熵合金是将五种或者五种以上不同的元素以等摩尔比或者近似等摩尔比混合,合成的一种多组元合金。由于高混合熵对固溶度的影响,这些多组元合金形成了简单固溶体,而不是复杂相。这种设计理念突破了传统合金设计的局限性,为合金开发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通常情况下,面心立方(FCC)固溶体相的合金呈现很高的塑性,较低的屈服强度,以及高的热力学稳定性,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以Al_(0.1)CoCrFeNi高熵合金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该合金的霍尔佩奇(Hall-Petch)关系、晶粒尺寸效应以及微观变形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控工艺参数和沉淀析出强化等方式来进一步优化合金力学性能,同时定量化分析了合金的强韧化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冷轧和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获得不同晶粒尺寸的Al_(0.1)CoCrFeNi高熵合金。结合准静态拉伸实验,得到Al_(0.1)CoCrFeNi高熵合金的Hall-Petch关系。通过电子背散射(EBSD)实验和透射电镜(TEM)实验,分析了粗晶和细晶合金的微观变形机制,并对其孪晶行为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孪晶在加工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阐明了细晶相比粗晶拥有较高强度和较低塑性的机理。(2)进一步对Al_(0.1)CoCrFeNi高熵合金进行大变形轧制和退火处理来强韧化合金。借助扫描电镜(SEM)、TEM和准静态拉伸实验分析了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室温力学性能。以四大强化机制即固溶强化、晶界强化、位错强化、和析出强化为基础,对合金的强化机制进行了定量化分析,探讨了各强化机制在合金强化中所起的作用。(3)在原有成分的基础上添加微量的硼元素,使合金中析出第二相。借助光学电镜(OM)、SEM分析了不同硼添加量合金的微观组织。探究了不同含量的硼添加对Al_(0.1)CoCrFeNi高熵合金拉伸性能和压缩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杨晨星,杨卯生,赵昆渝,罗志强,王松[4](2019)在《新型无磁轴承合金的固溶时效析出强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对00Cr40Ni55Al3Ti无磁轴承合金固溶态和时效态微观组织与析出相形貌及分布进行了观察,结合计算分析,探讨了00Cr40Ni55Al3Ti无磁轴承合金固溶态和时效态强化机制以及不同强化方式对强度的贡献度。结果表明:00Cr40Ni55Al3Ti合金固溶后γ-Ni奥氏体基体中分布了6.928%的(质量分数)球状α-Cr相和1.863%的(质量分数)纳米级γ′相,强化作用主要以细晶强化为主,强化增量约为264 MPa,置换固溶强化、位错强化和第二相(α-Cr)相强化为辅,强化增量分别为49.54 MPa、29.0 MPa和9.46 MPa;00Cr40Ni55Al3Ti合金固溶后时效态组织由层状结构、21.394%的(质量分数)α-Cr相和3.953%的(质量分数)纳米级弥散分布的γ′相所组成,固溶后时效态强化增量分别为:片层组织强化增量为940.82 MPa,第二相(γ′)强化以及由γ′相引起的共格应变强化增量为549.49 MPa,位错强化增量为334 MPa,第二相(α-Cr)强化增量为7.69 MPa,时效态晶粒尺寸与置换固溶元素分布及数量没有变化,时效态强化作用与固溶态一致。(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高一涵,刘刚,孙军[5](2019)在《铝合金析出强化颗粒的微合金化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合金化是目前改善铝合金结构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最为高效的方法之一。而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利用微合金化手段,实现更为有效的微合金化效果,并在更深层次理解微合金化作用机制,是研发高性能铝合金结构材料长期以来所面对的瓶颈与挑战。藉由原子探针技术等多种先进实验测试技术及第一性原理等计算模拟手段,铝合金中的微合金化研究在近期取得了诸多引人注目的成果,对微合金化机理的理解也向更精细的纳米层级乃至原子层级迈进。结合当前国内外有关微合金化铝合金中析出相优化改性的一系列最新进展,分别阐述了3类典型的微合金化机制,包括:作为异质点促进原有析出相形核;提供界面偏聚以提升析出相热稳定性;析出额外的强化相以进一步提升合金强度,并对其进一步的复合微合金化机制做了探讨。文末对铝合金微合金化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材料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金硕勋[6](2019)在《结构材料用Al-Mg-Si-Cu合金的析出强化及细晶强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倡导绿色制造、节能减排、轻量化等生态文明理念。Al-Mg-Si-Cu合金由于其重量轻、成形性好、耐腐蚀性强、可循环使用等优点受到了工业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Al-Mg-Si-Cu合金为中等强度铝合金,提高该合金的强度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目前主要通过人工时效的手段使该合金在基体上析出弥散分布的纳米尺寸析出相,从而对该合金起到强化效果。但是自然停放效应(自然时效)对不同溶质成分的Al-Mg-Si-Cu合金析出强化效果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论,该系列合金的主要析出强化相及其析出相的演变规律仍需深入研究。同时,细化晶粒是一种重要的强化手段,但Al-Mg-Si-Cu合金细晶化的手段及其细晶强化机制是一个研究的难点,一直鲜有报道。因此该合金细晶化的工艺以及细晶强化的机制都值得探究。本文以在工业界广泛应用的6061铝合金为对象,熔炼了与其成分一致的Al-1.0Mg-0.65Si-0.24Cu合金,并分别通过轧制和热挤压制备成相应的板材和棒材。采用显微维氏硬度计、万用拉伸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背散射电子衍射等设备,系统地研究了(1)自然时效对该Al-Mg-Si-Cu合金析出强化的影响;(2)探索预处理工艺对自然时效以及人工析出强化的影响;(3)提出一种新型的细化晶粒手段,并探究了该合金的细晶强化机制。通过系统的实验与分析,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该Al-Mg-Si-Cu合金板材固溶淬火后直接进行人工时效析出强化,其峰值屈服强度为287.5 MPa(T6态),而在人工时效前经过自然时效(7天)的样品其峰值屈服强度仅为229.6 MPa。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峰值人工时效状态下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发现经过自然时效的样品在峰值人工时效状态下的β"析出相的体积分数为0.48%,远远低于固溶淬火后直接进行人工时效的样品(2.92%)。随后采用Ashby-Orowan公式定量地研究了β"析出相在人工时效过程中对屈服强度增量的贡献,研究结果很好地从析出相的角度阐明自然时效对该Al-Mg-Si-Cu合金后续人工时效析出强化过程的负面影响。(2)采用两种预处理手段来抑制自然时效对Al-Mg-Si-Cu合金板材样品析出强化的负面影响。第一种是在固溶水淬之后,立即引入5%预变形工艺。预变形处理降低了50%的人工时效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对人工时效峰值硬度影响不大,且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自然时效的负面影响。第二种采用的是5%预变形+10 min预时效(210?C)的工艺,该预处理工艺可以完全抑制自然时效的负面影响,同样也能降低50%人工时效达到峰值硬度的时间,而且人工时效的峰值硬度也由T6态的108 HV提高到了122HV。微观结构研究发现该Al-Mg-Si-Cu合金在两种预处理之后均在位错线附近生成两种含有Mg、Si、Cu原子的无序析出相,本文中分别命名为Type 1和Type 2相。这两种无序析出相在后续的人工时效过程中不溶解且继续长大,与β"相一起对合金起到强化作用。(3)采用单辊熔体旋转冷却法(甩带法)制备的Al-Mg-Si-Cu合金带材晶粒直径大部分在1?m以下,为超细晶组织。随后分别在400?C、450?C和500?C对这些超细晶带材进行热挤压得到超细晶棒材。与传统铸造热挤压棒材相比,甩带热挤压棒材的平均晶粒直径为1-2?m。随着热挤压温度的提高,热挤压棒材的平均晶粒尺寸也逐渐增大,但由于在400?C热挤压时棒材存在少量脱粘缺陷,故在450?C进行热挤压的棒材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超细晶棒材的屈服强度提高了114%,伸长率也少量提高。此外,对热挤压棒材的微观组织研究发现,甩带热挤压棒材除了晶粒达到超细晶之外,还存在有体积分数为68%的平行于挤压方向的<111>丝织构。细化的晶粒和存在的织构对棒材都起到强化作用,本文分别利用Hall-Petch公式和Taylor因子阐释了二者对超细晶棒材屈服强度的贡献。(4)对甩带热挤压超细晶棒材进行人工时效处理可以显着地提升其力学性能。与传统热挤压棒材相比,较高的晶界密度导致甩带热挤压棒材较快的强化相析出速率,在180?C进行60 min的人工时效,其硬度即高达127.34 HV,已经远高于传统板材T6态的硬度(108 HV)。在人工时效120 min时甩带热挤压棒材的峰值人工时效硬度达到了133.1HV,远远高于铸造热挤压棒材的硬度。分析二者峰值时效状态下的微观组织,发现二者的析出相均为β"相,但450甩带热挤压棒材中的强化相密度较大,导致该棒材具有较为优异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9)

朱成林,高彩茹,朱长友,杜林秀,杨雄飞[7](2019)在《V微合金析出强化型高强钢中Mo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Mo含量V微合金钢为试验钢,通过等温析出热模拟、TEM试验、Thermo-calc软件计算等手段,研究了Mo元素对V微合金钢在低温贝氏体区析出行为的影响规律;通过对试验钢的实验室试轧及力学性能检测,研究了Mo对V微合金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o元素的添加可以显着提高析出物的析出潜能,对于轧后600℃×40 min保温试样,Mo含量从0增至0.6%,析出体积分数可由0.019%增加到0.025%;在V微合金钢中添加Mo元素能够显着提高试验钢的强度,添加0.6%Mo的试验钢屈服强度达667 MPa,抗拉强度达803 MPa,比不含Mo的试验钢分别提高了113 MPa和119 MPa。(本文来源于《钢铁钒钛》期刊2019年01期)

李树丰,今井久志,近藤胜义,张鑫,潘登[8](2018)在《过饱和固溶合金元素在粉末冶金石墨黄铜中的析出强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水雾化制备了含Cr、Fe、Sn、Ti多元过饱和固溶合金元素的Cu40Zn黄铜合金粉末,将其与石墨颗粒预混合后在适当的温度烧结,热挤压后得到棒材。观测挤压棒材中石墨黄铜的微观组织并测量其切削性能和拉伸性能,研究了合金元素和石墨颗粒对切削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铜粉末中的过饱和固溶合金元素Cr、Fe、Sn、Ti在后续的热加工过程中以微/纳米尺寸微粒析出,表现出优良的强化效果;合金元素在石墨/黄铜界面的富集和反应促进了石墨/黄铜的界面结合,提高了黄铜的切削性能但是不降低其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宋润华,熊凌轩,仲政,李东风[9](2018)在《GH4169合金高温变形行为的析出相强化本构模型及晶体塑性有限元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GH4169高温合金因其在高温下优良的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等热端部件中。在合金的制备过程中通常需对固溶态GH4169合金进行时效热处理,使得在基体相中析出γ'(Ni_3(Al、Ti))和γ'(Ni_3Nb)等强化相,从而提高合金强度。本文通过不同时间时效处理控制析出相演化阶段,并进行高温拉伸实验获得应力-应变关系,进一步建立了考虑析出相演化的宏观本构模型及晶体塑性本构模型,从而对析出相强化效应及高温变形机理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固溶态GH4169合金进行了不同时长(2、15、30、60、120、240分钟)的720℃时效处理,将时效处理后的试样进行720℃下10-2/s速率的高温单轴拉伸实验。实验结果如图1(a)所示,材料的屈服强度随试样时效时间的增加呈现升高趋势,但其中保温120、240min的两组实验结果无较大差别,这是析出相体积分数在时效处理120分钟后逐渐趋于饱和所导致。对此,本文进一步建立了考虑析出相强化效应的宏观本构模型。其中,析出相体积分数的演化规律由JMA方程描述,强化机理以共格应变强化、位错切割有序颗粒、Orowan绕过机制共同作用。该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曲线对比如图1(b)所示,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本文进一步开展了细观力学有限元模拟研究,首先进行了叁维电子背散射衍射(3D-EBSD)实验,通过机械研磨及聚焦离子束切割的方式对试样逐层减薄并逐层EBSD扫描,将获得的二维EBSD结果进行组合,获得叁维组织结构信息。其次根据叁维重构实验建立相应的叁维代表性体元并将之有限元离散,本文采用晶体塑性本构来表征多晶材料的塑性滑移,引入受析出相强化效应影响的滑移阻力因子。通过将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对比标定晶体塑性本构参数,从而进一步应用细观力学有限元模型预测合金的高温变形行为。(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李晓林,崔阳,肖宝亮,张大伟,金钊[10](2018)在《V-N微合金钢在线快速感应回火工艺中V(C,N)析出强化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EM、TEM以及叁维原子探针(3DAP)等分析方法,研究了V-N微合金钢在线快速感应回火过程中,不同保温时间对力学性能以及析出强化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回火组织为粒状贝氏体;经过600℃回火后,组织为粒状贝氏体+铁素体。试样在600℃回火,保温300 s,硬度和屈服强度出现峰值,分别为330.45 HV和815 MPa,与未回火试样相比,屈服强度增加了173 MPa。屈服强度的增加主要依靠V或者VN原子团簇,团簇中V、N原子的分布近似单原子层,类似析出相的GP区,其内部总的原子数量在20~100个之间,这些细小的纳米团簇与位错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与V(C, N)析出相相比,V或VN团簇具有更佳的强化效果。(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析出强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含Cu低合金高强度钢板淬火并经高温时效后,采用SEM、EBSD、HRTEM和APT等手段对其微观组织和纳米尺度Cu的析出相进行了表征,对其厚度截面的室温拉伸性能进行了测定,并对钢板厚度方向近表面和心部的强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温时效后钢中Cu的析出相尺寸在6~50 nm范围内,30 nm以内的为9R结构的短棒状或球状粒子,30 nm以上的为fcc结构的长棒状粒子,棒状粒子中微量的Mn、Ni在Cu粒子与基体界面上的偏聚更明显。在较高温度范围内进行时效后,钢的屈服强度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呈大致线性下降趋势,钢的主要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其次为位错强化和析出强化,经计算,钢中每1%(质量分数)的Cu在过时效状态下能够产生约90 MPa的析出强化增量。钢板厚度截面存在强度差异,表面与心部强度相差约40 MPa,这主要是由于晶粒尺寸及位错密度差异所导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析出强化论文参考文献

[1].徐从昌,孙朝蓉,于婉玉,张龙,李落星.轻量化车身用AlMgSi合金时效工艺及强化相析出行为研究进展[J].塑性工程学报.2019

[2].张正延,柴锋,罗小兵,陈刚,杨才福.调质态含Cu高强钢的强化机理及钢中Cu的析出行为[J].金属学报.2019

[3].杨静.细化晶粒及析出强化对Al_(0.1)CoCrFeNi高熵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9

[4].杨晨星,杨卯生,赵昆渝,罗志强,王松.新型无磁轴承合金的固溶时效析出强化机理[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5].高一涵,刘刚,孙军.铝合金析出强化颗粒的微合金化调控[J].中国材料进展.2019

[6].金硕勋.结构材料用Al-Mg-Si-Cu合金的析出强化及细晶强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7].朱成林,高彩茹,朱长友,杜林秀,杨雄飞.V微合金析出强化型高强钢中Mo的作用[J].钢铁钒钛.2019

[8].李树丰,今井久志,近藤胜义,张鑫,潘登.过饱和固溶合金元素在粉末冶金石墨黄铜中的析出强化[J].材料研究学报.2018

[9].宋润华,熊凌轩,仲政,李东风.GH4169合金高温变形行为的析出相强化本构模型及晶体塑性有限元模拟[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10].李晓林,崔阳,肖宝亮,张大伟,金钊.V-N微合金钢在线快速感应回火工艺中V(C,N)析出强化机制[J].金属学报.2018

标签:;  ;  ;  ;  

析出强化论文-徐从昌,孙朝蓉,于婉玉,张龙,李落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