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王辉郝晓龙(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摘要】现代学徒制作为西方普遍采用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近年来在我国逐步得到重视,并在高职教育中开始试点推广。本文以我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为例,探讨了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适用性、实施体系的组成和构建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意义。
Themodernapprenticeshipsystemiswidelyusedinwesternvocationaleducationtrainingmode,Inrecentyears,ourcountryhasgradually,Andstartedapilotpromotion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Inthispaper,thetrainingmodeofArchitecturalDesignTechnologySpecialtyinourdepartmentofmodernapprenticeshipasanexample,Dis原cussesthearchitecturaldesigntechnologyspecialtyofmodernapprenticeshiptrainingmode,theimplementationoftheapplicabilityofthesystemcompositionandtheconstructionofmodernapprenticeshipmodelsignificance.【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建筑设计技术高职培养模式ModernApprenticeship;Architecturaldesigntechnology;Vocationalschool;Trainingmode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渊2015冤03-058-03
建筑师作为建筑行业的热门职业?岗位需求存在较大缺口。在现有建筑设计从业人员中,建筑学专业或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人员不足30%,其70%以上为相近专业(如工民建、环艺专业)跨专业从业。最近几年来,国内土建类高职院校普遍开始开设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以适应社会行业就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目前我省高职开设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校6所,其中4所为民办院校,2所为公办院校新增专业。我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广泛进行行业调研的基础上从2014年开始新增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引进“现代学徒制”理念,深化校企合作模式,由校企共同培养,招生即招徒。本文就我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一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适用性1、现代学徒制是高职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的重要模式和发展方向“学徒制”作为一种传统的职业能力培养方式,在历史上普遍存在于中国和西方,并且曾经作为一种主要的劳动技能传递方式,对传递知识、延续文明和人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主要特征为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言传身教,即“师傅带徒弟,手把手来教”。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原有学徒制由于局限、保守、封闭性,其规模无法适应知识信息爆炸和大工业化发展需求而逐步被职业学校所取代。但是随着企业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的学校教育很难满足企业对员工的一线工作实践能力和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从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始,西方国家的职业教育开始普遍实施传统学徒制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一方面是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一方面是高校的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实质是存在较大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虽然各级职业教育不断得到加强和发展,仍然与社会企业发展需求存在差距和矛盾。2014年2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2014年6月,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前夕,政府印发国发〔2014〕19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1]。2014年8月教育部发布教职成[2014]9号文《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在全国职业院校开始推广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
现代学徒制作为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解决人才市场错配,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引导,必将成为高技能应用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和发展方向。
2、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本身的特点适应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高职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对应于本科层次的建筑学专业,培养方向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如何在高职学情条件下,培养面向大量中小设计院设计生产一线的合格应用型建筑设计师。在建筑师职业范围内,定位于中低端来补充二三线城市和中小设计院的大量实用性人才缺口,突出“应用型”,相应的实践经验要求突出。在职业成长过程中,离不开行业设计实践氛围的熏陶和“师傅”的传、帮、带。“学徒制”以设计院或建筑企业实际项目和具体工作内容为背景言传身教,可以让学生尽快明确工作目标,适应具体设计工作,具有明确的职业导向性,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但是建筑师要求的知识范围较广,高职教育也不是简单的“应职教育”,一味强调职业岗位的需求将导致教育的内在价值缺陷,从而影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现代学徒制要求回归教育本质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兼顾社会需求和人的自我发展的需求,从而体系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高等性”的有机结合。
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体系探讨1、联合行业协会、邀请“师傅”组成建筑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合作理事会现代学徒制是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平台之上,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来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人才缺口虽然较大,但是与制造行业的产业工人不同的是,行业从业人员广泛分布于建筑设计院、规划部门、房地产公司、政府建筑管理部门、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企业等建筑行业相关部门,而单个企业的从业人数不集中,给校企合作培养的模式带来一定困难,容易造成“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相对而言,更需要由学校牵头,以院系校企合作发展为基础,联合建筑师行业协会组成理事会,倾向于邀请“师傅”,请设计师来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从互利性来讲,学校可利用自身条件为行业协会或企业提供一定办公场所,引进行业协会、中小设计院进校园,“徒弟先给师傅打杂”。通过校企合作新模式的不断创新,形成学校、行业协会、企业、一线建筑师四位一体的多元化理事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各司其职,各专所长,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奠定基础。
2、从招生环节开始,以单独招生为契机,由“师傅”面试“徒弟”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特征为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交替,招生即招工,或者招生即招徒。结合我国高招逐步改革,单独招生逐步做为高招的重要形式之一。从招生环节上,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可以以单独招生为契机,在文化课考核基础上,邀请企业一线建筑师和学校具有双师资质的专业教师作为“师傅”来面试徒弟。在严格完善公正透明的招生制度前提下,赋予师傅更多的自主权限,面试前公示师傅资料,让学生选择师傅,师傅亲自来挑选徒弟,双向选择,从而增强了教师的工作动力,改善了师生关系,也使学生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更多的美好期待。
3、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结合,参照“二级注册建筑师”职业要求确定知识能力目标。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建筑设计及规划设计院,从事中小型民用建筑方案设计与绘图、施工图设计与绘图以及居住区规划设计与绘图工作;面向建筑图像部门,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技术工作;面向房地产开发建设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开发策划与技术服务工作;面向市、县以及各级政府建设行政职能部门,从事建设行业管理工作。从高职教育“职业性”导向出发,以上岗位要求与比较成熟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二级注册建筑师”职业要求贴近,可参照“二级注册建筑师”职业要求为导向确定知识能力目标。虽然当前二级注册建筑师的证书取得需要二年工作年限,但是作为本专业学生将来长期职业成长所需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教育可与其贴合。同时按照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双证书制的要求,结合毕业生工作需要,在校期间可取得AUTOCAD资格证书。
4、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重构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以工学交替组织实施教学重构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一方面要避免传统的学科性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又不应简单的以工作流程为主线组织教学,导致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重要缺陷,从而影响人才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的难点在于“职业性”与“高等性”的平衡融合。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旨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工作过程为导向、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建筑设计、装饰施工等企业的生产一线从事建筑(装饰)设计、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管理、技术资料及工程造价等方面的业务工作。具体的课程设置以工作过程作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对岗位群进行具体的职业分析和技能梳理,然后以核心技能培养为中心,按工作任务的系统化原则建立课程体系,设置培养职业能力的学习领域课程。
课程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核心技能要求,以“理论适用为度,加强实践环节,突出技能培养”的原则进行构建。课程体系按照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进行设置:基础性学习领域→单项职业能力学习领域→综合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学习领域,在强化实训和突出职业能力方面,按照从点到面,螺旋上升的原则进行:课程实训、岗位实训、综合实训、能力拓展、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在教学进程的安排上,充分考虑工学交替的身份互换和螺旋递进式程式。第一、二学期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以专业素质课学习为主,以接触式专业熏陶为辅,学生大部分时间来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师傅布置简单的基本任务和参观等形式进行职业初步接触,即课余跟师傅“打杂”。第三、四学期由校外兼职一线建筑师“师傅”的轮换常态化指导和校内具备一线设计能力的双师型导师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同时加大具体工作任务的训练学习,由师傅结合具体工作任务布置部分分项课程设计,即逐步过渡为工学结合。
第五、六学期通过强化课程设计、顶岗实习等环节过渡到半工半读环节,由师傅带5到10个徒弟来完成具体的工程项目,在实践中完成教学。
5、构建课程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师傅”进行学期或实习综合评价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课程评价,又分成课程过程评价和课程目标评价。课程过程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实践动手环节等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予以评价,通过每次课的课堂表现来评定。课程目标评价主要考核课程的完成效果,主要评价学生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期末考试、论文、课程设计等多种灵活手段综合评价。课程的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在整个课程考核中各占50%比例。第二层次为学期或实习的综合评价,旨在注重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评价职业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关系协调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精神、为人处世态度等等。每学期或每次综合实习由师傅结合平时表现并参考小组互评来评价。
同时积极举办各类职业大赛:优秀方案设计、优秀画图手等活动,将各种大赛获奖情况计入综合评价体系。
三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1、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质是促进行业、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必将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提高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
2、服务社会,促进就业,保障就业质量据统计,河北省2013年房屋竣工面积12336.0万平方米,2014年房屋施工面积37112.7万平方米。有专家预测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50年[3]。石家庄市现有设计单位:甲级79家,乙级88家,丙级13家[4]。以上尚不包括外地进冀设计单位。河北省设计单位从业人员共约15700人。现有建筑专业设计人员约5000人,约占31.8%。按现行通用工作量各专业合理比例,建筑专业应当占45~50%,即7000人左右,目前尚有2000多人缺口。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通过师傅在工作过程中手把手的指导,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毕业生可直接由实习单位正式录用或者由师傅推荐就业单位,保障了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弥补了建筑专业的结构性人才需求矛盾,促进我院毕业生的就业,保障就业质量。
3、促进教学改革,具有引导示范作用。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重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可构建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保障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的一致性。新的教育理念的引用,可有效的促进本专业全面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同时对其它专业起到示范作用。
[1]http://www.scio.gov.cn/ztk/xwfb/2014/gxbjhzyjyggyfzqkxwfbh/xgbd31088/Document/1373573/1373573_1.htm[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5/201409/174583.html[3]http://www.hbjjrb.com/yaowen/yw/201503/748861_2.html[4]http://www.sjzd.com/gcsj/gcsj.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