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齐建庭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榆中街小学730030

摘要:在新课程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学目标中,“创造”的要求无处不有。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学生学习过程中再创造有着不同的层次性;不同年龄或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再创造也有它的层次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在新课程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学目标中,“创造”的要求无处不有。但怎样去“创造”,“创造”的效果如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对学生和数学家应该同样看待,让他们拥有同样的权力,那就是通过再创造来学习数学。学习过程必须含有直接创造的侧面,即并非客观意义上的创造而是主观意义上的创造,即从学生的观点看是创造。”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来看,学生学习过程中再创造有着不同的层次性;不同年龄或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再创造也有它的层次性。

现从两方面加以说明:

一、根据不同的教材,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不同层次的再创造

有的起始性的数学知识(比如新的定义等),一般会被认为只宜直接教给学生,让学生被动接受就行了,其实不然。比如教学“梯形的认识”,要让学生获得“梯形”的定义,一般都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几种梯形的情境图,由教师直接揭示梯形的定义,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这个定义去判断一些图形是不是梯形。我却这样设计教学: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在黑板上作梯形的过程,想一想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教师在黑板上作两条长短不等的平行线段(学生已经学过平行线的作法),并据此连接成一个普通的梯形,然后作一个直角梯形和一个等腰梯形。接着再画一个普通的四边形(任何两边都不平行),并指出这是普通的四边形,不是梯形。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什么叫作梯形。有的说:“梯形有两条边互相平行。”有的说:“梯形由四条线段围成,有一组对边相互平行。”这时教师又画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说:“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不是梯形。梯形与它有什么区别?”于是有的同学说:“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逐渐地归纳成精确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在以上过程中,学生在认知事物、分析概括出定义的层次上进行了再创造,梯形的定义是由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

对一些数学规律或性质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如教学“除法的运算性质”时,我先让学生口算下列两组题:

36&pide;(2×9)36&pide;2&pide;9

56&pide;(2×4)56&pide;2&pide;4

90&pide;(3×6)90&pide;3&pide;6

75&pide;(5×3)75&pide;5&pide;3

口算完毕后,让大家来探索这些题里蕴含着什么规律。每一横行的左右两题结果相同,与算式的特点有什么关系?

第一,学生观察出左右两道题所用的数据是相同的,但运算符号和运算顺序不同。

第二,引导学生注意左边4题与右边4题的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这两种形式(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

第三,左右两题结果相等,请学生叙述这种关系。比如:36&pide;(2×9)=36&pide;2&pide;9叙述成“36除以2与9的积,等于36除以2再除以9的商”。

第四,请学生根据这样的形式,自己编一道类似的等式,并验证左右是否相等。

上述学生发现除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发现规律层次上的再创造。

二、不同年龄或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体现出不同的层次性

创造性是因主体的年龄特征而言的,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即使在小学中低年级的教学中,也要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新知识和新方法,进行再创造。

“小兰想买一部640元的手机,打算每月节约150元,需要节约几个月才能买回?”这个问题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很简单,但对于二年级尚未学过多位数乘、除法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带有挑战性的问题。但该问题贴近日常生活,学生容易置于问题情境之中。他们也知道没有老师教过的现成的方法可用,只有自己去创造。有的学生用连减的方法:640-150=490(元),490-150=340(元),340-150=190(元),190-150=40(元);有的学生用连续加的方法150+150=300(元),300+150=450(元),450+150=600(元);还有的学生用估算,他们都得出了“需要5个月”的结论。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说,他们就是进行了一种创造。

对年龄相同而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来说,创造性的标准也应该是不同的。强调这一点,主要是让我们认识到,辅导后进生也应该努力调动他们积极的创造性。

一个后进生学了应用题的一种解法,然后自己在复查、检验的过程中想出了另一种不同的解法——这种解法的思路对他来说是新的东西,他实际上就完成了一种再创造,我们教师对此要加以引导和鼓励。

我们认清了再创造的层次性,就能更明确、更全面地在数学教学中贯彻这样的原则,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标签:;  ;  ;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