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电联供论文_倪明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冷热电联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冷热,电联,热电,粒子,算法,太阳能,线性规划。

冷热电联供论文文献综述

倪明龙[1](2019)在《楼宇型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节能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天然气冷热电叁联供CCHP系统的节能性判断应基于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厂的发电效率。总结了常规冷热电分产CHPSS系统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给出了几种常规的CHPSS系统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基于常规电制冷冷水系统、地源热泵的CHPSS系统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优于CCHP系统,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洁净与空调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刘洋,韩吉田,游怀亮[2](2019)在《基于SOFC/GT和跨临界CO_2动力/制冷循环的冷热电联供系统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冷热电联供系统,通过跨临界CO_2动力循环回收SOFC/GT系统的排烟余热进行发电,利用跨临界CO_2制冷循环向用户提供冷量和生活热水.建立了该联供系统热力性能的仿真计算模型,对系统进行了能量和■分析,并对该联供系统的一些关键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设计条件下,该系统的净发电效率为61.54%,总■效率为62.24%,净发电量、供热量和供冷量分别为246.507、241.501和45.616 kW,■损失较大的部件依次为后燃室、预热器3和SOFC等.在研究的参数范围内,增大跨临界CO_2制冷循环流率或降低空气流率和跨临界CO_2动力循环流率均可提高系统的总能输出量;增大SOFC工作压力或降低空气流率和跨临界CO_2制冷循环流率均可提高联供系统的净发电效率和总■效率.(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邹泽宇,刘文泽,蔡泽祥[3](2019)在《基于增广ε-约束法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容量优化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冷热电联供(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CCHP)系统不合理的容量配置可能造成系统机组停开机率失衡、投入容量不足或过分冗余等问题,对供能可靠性、经济性及推广性产生威胁,为此建立了综合考虑多种排放物排放量和总成本的CCHP容量优化配置模型。首先建立融节能性、经济性、环境性为一体的综合评价指标(integrated evaluation index,IEI)体系,采用增广ε-约束法的解析类优化方法求解CCHP容量优化配置模型,并对多种常见帕累托折中解的决策计算结果进行二次折中权衡方案筛选;继而以某园区用能特征为依据展开CCHP容量优化配置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可实现CCHP系统能源的优化利用。(本文来源于《广东电力》期刊2019年10期)

武家辉,张强,王维庆,王海云,王帅飞[4](2019)在《太阳能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综合性能评价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高效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同时满足用户多样化能源的需求,可以采用太阳能实现冷热电联供。当太阳能作为热源或辅助电源时,系统较为稳定且控制方法简单。但是当两种形式同时存在时,会导致太阳能的能源利用率降低且成本升高。因此,需要一种方法对太阳能冷热电联供系统(PV/T-CCHP)的优劣进行评估。提出采用基于Fuzzy-AHP的多目标决策法(MCDM),建立PV/T-CCHP系统指标体系。以传统的分供系统作为参考,从四个角度分别评估了PV/T-CCHP系统运行性能、不同控制策略下的运行性能以及综合运行性能。研究结果可以为PV/T-CCHP系统的设计运行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9年21期)

郭楠,杨茉[5](2019)在《电制冷比可变的混合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多目标运行优化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冷热电联供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消耗并减少污染,而电制冷比及各设备容量极大地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由于建筑负荷全年逐时变化,而建筑负荷又影响着电制冷比的选择,因此电制冷比应当随建筑负荷逐时变化,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混有太阳能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各设备容量及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以上海市一家五星级旅馆为例,研究了叁种不同运行模式下的联供系统的综合性能,并以传统的分供系统为参照,结果表明与其他模式相比,混合联供系统在以电定热模式下取得较好的综合性能,并且发现不同模式下电负荷与冷负荷对电制冷比有着不同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9年10期)

李楠,孔祥强,孟祥熙,李瑛[6](2019)在《基于建筑保温层厚度的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保温层厚度对建筑负荷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保温层厚度的冷热电联供系统设备容量优化匹配方法。针对北京地区某办公类建筑的冷热电联供系统进行经济性优化分析,确定最佳保温层厚度和各设备容量配置。结果表明,该建筑最佳保温层厚度为49 mm,燃气内燃机、余热补燃锅炉、吸收式制冷机和电压缩式制冷机容量分别为250、1 085、207、451 kW。总费用年值随保温层厚度增加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当保温层厚度为49 mm时,总费用年值达到最低。所得结论对未来建筑节能改造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石凯,滕云[7](2019)在《基于复合储能的冷热电联供型微电网调度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冷热电联供型微电网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能量提供方式,可有效实现多能源间的能量协调供给。本文以并网型微电网为研究对象,依据分时电价政策,以微电网调度周期内的总运行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以包含冷热电联供系统在内的源网荷储的微电网运行优化模型,并利用混合整数规划法求解优化模型;以典型出力场景为例,对含有冷热电联供型的微电网系统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本文所提优化模型及求解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复合储能的冷热电联供型微电网调度策略可有效解决冷、热、电叁者之间的独立解耦运行,实现了叁者间的能量互动的经济性与友好性。(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期刊2019-10-10)

谭碧飞,陈皓勇,梁子鹏,陈思敏[8](2019)在《基于CoPSO-BAS的冷热电联供型微网经济调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降低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型微网成本,基于分时电价背景,在综合考虑风电、光伏、燃气轮机、大电网联络线等多类型电源运行特性的基础上,以经济成本为目标,建立了冷热电联供(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CCHP)型微网协同优化模型,同时提出一种结合粒子群思想、协同进化理论框架和天牛须搜索(beetle antennae search,BAS)算法的改进优化算法——CoPSO-BAS算法。该算法同时兼顾了BAS算法、协同进化算法与粒子群算法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全局最优解搜索能力与收敛性。以我国西北某微网系统作为实际算例,应用CoPSO-BAS算法进行计算,并与经典BAS算法对比,验证了CoPSO-BAS算法的全局最优解搜索能力和收敛性能上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广东电力》期刊2019年09期)

李楠,孔祥强,李华昭[9](2019)在《基于全工况负荷特性冷热电联供系统柔性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全工况负荷特性对冷热电联供系统经济性影响,以北京地区某办公建筑为设计对象,建立了冷热电联供系统模型和经济优化模型,得到热电比和冷电比对系统总费用年值的影响权重分别为48. 6%和51. 4%。同时,为解决系统静态设计工况与实际变负荷运行工况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冷热电联供系统柔性设计方法。将16种系统设备容量配置方案在北京地区典型工况下运行,得到最佳设计工况对应的热电比为1. 32,冷电比为1. 26。(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7期)

李智,张健,姜利辉,王瑞峰,吴羽翀[10](2019)在《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分析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冷热电联供系统因设备容量不合适导致系统经济性变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经济最优的冷热电联供系统设备比选方法。首先建立了关于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在此基础上以系统的年成本费用最低作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然后以江苏某工业园区为例进行验证,最后分析电价和气价对配置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优化方案可行、有效且适用范围广。(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器仪表》期刊2019年09期)

冷热电联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冷热电联供系统,通过跨临界CO_2动力循环回收SOFC/GT系统的排烟余热进行发电,利用跨临界CO_2制冷循环向用户提供冷量和生活热水.建立了该联供系统热力性能的仿真计算模型,对系统进行了能量和■分析,并对该联供系统的一些关键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设计条件下,该系统的净发电效率为61.54%,总■效率为62.24%,净发电量、供热量和供冷量分别为246.507、241.501和45.616 kW,■损失较大的部件依次为后燃室、预热器3和SOFC等.在研究的参数范围内,增大跨临界CO_2制冷循环流率或降低空气流率和跨临界CO_2动力循环流率均可提高系统的总能输出量;增大SOFC工作压力或降低空气流率和跨临界CO_2制冷循环流率均可提高联供系统的净发电效率和总■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热电联供论文参考文献

[1].倪明龙.楼宇型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节能性探讨[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9

[2].刘洋,韩吉田,游怀亮.基于SOFC/GT和跨临界CO_2动力/制冷循环的冷热电联供系统性能[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邹泽宇,刘文泽,蔡泽祥.基于增广ε-约束法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容量优化配置[J].广东电力.2019

[4].武家辉,张强,王维庆,王海云,王帅飞.太阳能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综合性能评价与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

[5].郭楠,杨茉.电制冷比可变的混合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多目标运行优化与分析[J].建筑节能.2019

[6].李楠,孔祥强,孟祥熙,李瑛.基于建筑保温层厚度的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配置[J].热科学与技术.2019

[7].石凯,滕云.基于复合储能的冷热电联供型微电网调度策略[C].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2019

[8].谭碧飞,陈皓勇,梁子鹏,陈思敏.基于CoPSO-BAS的冷热电联供型微网经济调度[J].广东电力.2019

[9].李楠,孔祥强,李华昭.基于全工况负荷特性冷热电联供系统柔性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10].李智,张健,姜利辉,王瑞峰,吴羽翀.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分析与优化[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

论文知识图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天然气进出口预测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示意图典型的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流程...基于物联网的冷热电联供集散控制...1-4本课题组研发生物质冷热电联供4_6冷热电联供系统出力图进...

标签:;  ;  ;  ;  ;  ;  ;  

冷热电联供论文_倪明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