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氨基酸废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氨基酸,废水,反应器,酵母,马铃薯,聚集体,饲料。
氨基酸废水论文文献综述
王祥清,孙自谦,周新宇,王立越,马叁剑[1](2019)在《氨基酸废水生物处理工程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氨基酸废水COD高、SS高、SO2-4或CL-含量高等特点,对氨基酸废水进行机械式蒸汽再压缩预处理,截留废水中的生物抑制物质和回收结晶的无机盐类,采用中温多级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和高塔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好氧反应器处理氨基酸生产废水,处理后废水中的COD、BOD5、NH3-N分别降至120、40、25 mg/L以下,出水水质满足CJ 343—2010的C级标准。系统厌氧段产沼气量为15 000~18 000 m3/d,锅炉燃烧为车间和调节池升温提供蒸汽。(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赵兰坤,徐太海,范婷婷,刘世周,郇月伟[2](2018)在《氨基酸发酵废水的分类处理和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氨基酸发酵企业废水主要包括提取氨基酸后产生的废水(高浓废水)、浓缩冷凝水、糖化废水(中浓废水)、设备清洗水(低浓废水)、锅炉反渗透排污水、循环冷却排污水等生产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等.在清洁生产水平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氨基酸发酵企业废水的分类处理概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企业实际,综合各项试验研究成果,根据高、中、低浓度废水的成分,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高浓度废水综合利用,中、低浓度废水采用改良的IC反应器及ASND技术,既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又降低了污染物排放,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文来源于《发酵科技通讯》期刊2018年03期)
曹焕义,王海峰[3](2018)在《亚氨基二乙酸鳌合树脂处理氨基酸生产含铜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氨基酸生产过程中产生含铜废水的水质和水量,依据亚氨基二乙酸大孔型螯合树脂(IDA-IDA)对Cu~(2+)高选择性吸附的作用,通过小试确定IDA-D851螯合树脂的吸附交换容量、吸附及稀硫酸解吸关键条件,据此设计确定了预过滤和IDA-D851功能基螯合树脂2级吸附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建立了5 m~3/h的处理工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可将废水中Cu~(2+)的质量浓度从1~3 g/L降低到0.5 mg/L以下,排水达到GB 25467-2010的要求,同时实现了Cu SO_4回收和重新利用,每年为企业节约费用219万元。(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徐太海,赵兰坤,贾召鹏,范婷婷,卞凯[4](2017)在《氨基酸发酵废水资源化利用工程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比较了氨基酸发酵废液处理及综合利用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前普遍采用的处理氨基酸发酵废液工艺,即发酵废液→提取菌体蛋白→多效浓缩→喷浆造粒→有机无机复合肥.针对此工艺中存在的喷浆造粒过程中烟气二次污染的问题,阜丰集团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处理烟气的解决工艺路径.造粒烟气经处理后,粉尘的产生浓度由180 mg/m~3降低至100 mg/m~3,臭气排放浓度从20(无量纲)降低到15(无量纲),达到较好的污染物处理效果.(本文来源于《发酵科技通讯》期刊2017年04期)
尹拥军,尚鸿艳[5](2017)在《氨基酸生产废水处理的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气浮+UASB+CASS生化+加氯反应+活性炭过滤工艺处理氨基酸生产废水。设计规模500 m~3/d,该工艺对氨基酸生产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COD_(cr)的平均去除率大于87%,NH_3-N的平均去除率大于98%,处理后废水COD_(cr)≦300 mg/L,NH_3-N≦35 mg/L满足废水排放要求。该工艺为氨基酸生产废水的有效处理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7年21期)
孔令知,应玉桑,孔祥珍,华欲飞[6](2015)在《马铃薯淀粉废水中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回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天然聚电解质复合法回收马铃薯淀粉废水(PFJ)中蛋白质,并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纯化游离氨基酸。选用阴离子多糖卡拉胶(CG),研究了复凝聚过程中的相行为和不同p H、蛋白/卡拉胶比例对蛋白质回收效果的影响,并选用001×8型苯乙烯强阳离子交换树脂回收游离氨基酸。确定了最佳蛋白质回收条件,在p H3.5,蛋白/卡拉胶=2.5∶1(w/w)下,蛋白质回收率达到100%。游离氨基酸回收率达88.4%,氨基酸干基含量达89.5%。本研究得到的实验条件使得马铃薯淀粉废水中含氮物质得到充分回收,为其处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5年16期)
韩征飞,王敏,李海松,买文宁,杜家绪[7](2014)在《预处理-IC-A/O-高级催化氧化工艺处理氨基酸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预处理-IC-A/O-高级催化氧化工艺处理氨基酸废水的工艺参数、调试过程、运行效果和工程效益。该工程设计处理能力为3 500 m3/d。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达到GB 8978-1996一级排放要求。采用超效浅层气浮系统作为事故应急备用系统,使得废水处理系统更有保障的运行。(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4年11期)
成细瑶,胡征,王辉,杨波,刘志刚[8](2014)在《利用氨基酸工业废水生产饲用产朊假丝酵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毛发水解法提取胱氨酸后的废液为氮源,生产饲用产朊假丝酵母。研究选取了12种饲用菌进行耐盐性驯化筛选,并对高耐盐菌株进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结果产朊假丝酵母耐盐性最高,其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3d,装液量50ml/250ml叁角瓶,初始pH5.5。最优培养基配方为:氨基酸废水330ml/L,玉米淀粉酶解液110g/L,K2HPO420g/L,酵母粉9g/L,FeSO42g/L。在此条件下,菌体得率达4.14%,较优化前提高了128.7%。(本文来源于《粮食与饲料工业》期刊2014年07期)
王义富[9](2014)在《右旋氨基酸对废水处理反应器中微生物聚集体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增大,社会GDP在快速增长的同时,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水生物处理作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技术之一而被广泛应用。微生物聚集体作为生物处理中的核心物质,其稳定性影响出水水质,处理效率、固液分离效果而至关重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将研究的焦点从影响微生物聚集体的传统因素转移到新的领域-信号分子。右旋氨基酸类物质作为一种信号分子,能够通过调节细菌基因的表达,以及胞外聚合物的合成来改变微生物群体行为从而应对外界的变化。这种群体行为包括抑制细菌在膜上的粘附,促进细菌在膜表面的脱落等效应。因此研究右旋氨基酸类物质对微生物聚集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在水处理中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从右旋氨基酸类物质对活性污泥絮体的剪切稳定性以及表面性质的影响方面展开研究,探讨其影响效应,然后继续考察了右旋氨基酸类物质对生物膜的影响及其缓解膜污染方面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在外源投加的右旋酪氨酸的影响下,絮体的剪切稳定性变差,剪切敏感性常数随酪氨酸浓度增大而增大,溶液中平衡初级粒子的浓度随着酪氨酸的投加量出现线性增长。此外,氨基酸改变了污泥絮体的表面性质,随着酪氨酸浓度的升高,污泥疏水性降低,絮体粒子之间的粘附自由能上升,污泥絮体zeta电位值越来越大,这些变化不利于污泥絮体间的絮凝和聚集。而且,酪氨酸明显抑制了污泥絮体胞外聚合物(EPS)的量尤其是蛋白质的量,随酪氨酸浓度的增加,EPS含量持续减少,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持续降低,并且该比值与氨基酸浓度呈较好的相关性。污泥的疏水性、zeta电位的值与蛋白质/多糖的值有较好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表明污泥絮体表面性质的改变是由EPS含量的改变引起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NMR)技术分析表征污泥胞外EPS,结果表明酪氨酸不改变EPS的官能团。因此酪氨酸作用下污泥絮体稳定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是酪氨酸抑制了污泥中微生物胞外聚合物的分泌。右旋氨基酸作用后的细菌在膜过滤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过滤性能。右旋氨基酸(D-AAS)能够有效缓解膜过滤过程中由微生物聚集体引起的膜污染,而且这种减缓效应具有普遍性,在亲水性膜PES(聚醚砜)和疏水性膜PVDF(聚偏氟乙烯)上均有缓解效应。通过对比D-AAS作用下枯草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过滤行为,发现D-AAS减缓革兰氏阳性菌污染膜的效应比革兰氏阴性菌更明显。进一步实验表明D-AAS通过减少细菌在膜上的粘附,细菌EPS的含量从而缓解膜污染。细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作为膜过滤过程的一种重要污染物,并没有受到D-AAS的影响,经过氨基酸作用后和空白组细菌的SMP在过滤过程中对膜具有相同的污染行为。被污染的膜通过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之后,恢复部分通量。D-AAS作用下的细菌通过清洗,通量恢复率提高,革兰氏阳性菌更易通过物理清洗恢复通量,而革兰氏阴性菌更易通过化学清洗恢复通量。与研究D-AAS对污泥絮体的EPS一样,右旋氨基酸同样抑制了两种细菌胞外EPS的含量而不改变EPS的官能团。EPS的减少使细菌在膜上的粘附减少,同时EPS本身作为一种污染物质,D-AAS减少了细菌EPS的分泌,降低了其对膜的污染程度。本研究阐明了D-AAS对微生物聚集体稳定性的影响效应和机制,为解决膜污染提供了一种潜在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4-05-13)
成细瑶,杨波,刘志刚,尧晨光,胡征[10](2014)在《利用氨基酸废水发酵生产饲料用汉逊德巴利酵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毛发水解法提取胱氨酸后的废液为氮源,发酵生产饲料酵母。从高盐环境中筛选获得一株高耐盐酵母。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证实该菌株为汉逊德巴利酵母,其可用于饲料添加剂。经人工驯化进一步提高其耐盐能力后,通过正交及单因子实验探索其最优生长条件。结果显示,其最佳发酵条件为:氨基酸废水33.3%(v/v),玉米淀粉7%(w/v),K2HPO4 1.5%(w/v),酵母粉0.3%(w/v),FeSO40.6%(w/v);最佳发酵条件如下:培养时间5 d,装液量50 ml/250 ml,初始pH值5.0,种龄4 d,接种量10%(v/v)。此条件下,菌体干重达4.9%(w/v),较优化前提高了48.5%。本研究中分离得到的饲用汉逊德巴利酵母可有效将毛发水解法提取胱氨酸后废水中的营养成分转化为优质饲料用菌体蛋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4年S1期)
氨基酸废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氨基酸发酵企业废水主要包括提取氨基酸后产生的废水(高浓废水)、浓缩冷凝水、糖化废水(中浓废水)、设备清洗水(低浓废水)、锅炉反渗透排污水、循环冷却排污水等生产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等.在清洁生产水平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氨基酸发酵企业废水的分类处理概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企业实际,综合各项试验研究成果,根据高、中、低浓度废水的成分,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高浓度废水综合利用,中、低浓度废水采用改良的IC反应器及ASND技术,既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又降低了污染物排放,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氨基酸废水论文参考文献
[1].王祥清,孙自谦,周新宇,王立越,马叁剑.氨基酸废水生物处理工程实例[J].现代化工.2019
[2].赵兰坤,徐太海,范婷婷,刘世周,郇月伟.氨基酸发酵废水的分类处理和利用[J].发酵科技通讯.2018
[3].曹焕义,王海峰.亚氨基二乙酸鳌合树脂处理氨基酸生产含铜废水[J].水处理技术.2018
[4].徐太海,赵兰坤,贾召鹏,范婷婷,卞凯.氨基酸发酵废水资源化利用工程案例研究[J].发酵科技通讯.2017
[5].尹拥军,尚鸿艳.氨基酸生产废水处理的工程应用[J].广东化工.2017
[6].孔令知,应玉桑,孔祥珍,华欲飞.马铃薯淀粉废水中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回收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5
[7].韩征飞,王敏,李海松,买文宁,杜家绪.预处理-IC-A/O-高级催化氧化工艺处理氨基酸废水[J].水处理技术.2014
[8].成细瑶,胡征,王辉,杨波,刘志刚.利用氨基酸工业废水生产饲用产朊假丝酵母[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4
[9].王义富.右旋氨基酸对废水处理反应器中微生物聚集体的作用机制[D].山东大学.2014
[10].成细瑶,杨波,刘志刚,尧晨光,胡征.利用氨基酸废水发酵生产饲料用汉逊德巴利酵母的研究[J].饲料工业.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