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折绕射联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缓坡,方程,波浪,模型,能量,海浪,地形。
折绕射联合论文文献综述
司广成[1](2007)在《近岸波浪折绕射联合模型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近岸波浪折绕射联合模型应用于桑沟湾寻山电厂防波堤的设计波要素的计算,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流场引起的波高变化情况,探讨了计算区域内风对波浪的影响。随着海洋工程的发展,波浪作为一个重要的海洋环境要素,其研究的进程也随之向前推进。本文回顾了自上个世纪以来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波浪数值模型的发展历程和在发展中不断应用的实际情况,阐明了波浪数值模拟在波浪研究中的可行性及其在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和重大价值。基于缓坡方程的波浪折绕射模型是波浪模型中重要的一类,蒋德才等人开创并发展起来的折绕射模型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已成型并成功应用于波浪的计算。本文从最原始的缓坡方程出发,逐步推导出其差分格式,介绍了边界条件的处理,系统阐述了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不是好的理论需要实际应用来检验。本文将折绕射模型应用于寻山电厂防波堤的设计波要素计算,通过附近成山头和石岛海洋站的年极值资料,推得模型计算的边界条件,计算了NE(NNE)、E(ESE)、SE(SSE)、S方向的不同重现期波要素情况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波浪,描述了各个方向波浪的特征,给出了各种情况下防坡堤周围关键点的波要素值。在前述基础上,本文考虑了在ECOM模拟的流场中波浪的变化情况,得到小流场对波高基本不产生影响的结论。进一步,在假定的均匀流场情况下,研究了波高随流变化的情况,得到结论:流向与波向相同时,波高减小;流向与波向相反时,波高增大;在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流速下,波高增大效应强于波高减小效应。风是影响波浪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计算区域内利用浅水风浪成长公式引入风浪的计算。由于本文的计算区域较小、网格步长较短,区域内的风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但在某些情况下,计算区域较大时,应该充分考虑风的影响。全文以国内原创的波浪折绕射模型为基础,进行波浪的数值计算。在计算中,充分考虑和探讨了影响波浪的风和流这两个因素的引入所带来的变化。为了使模型的应用更加方便,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将来的工作要处理好波长与步长的关系,并引入其它影响波浪变化的因素,使波浪折绕射模型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大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7-06-10)
朱志夏,韩其为,白玉川[2](2001)在《不恒定非均匀流场中随机波的折绕射联合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考虑流影响的缓坡方程 ,运用波动迭加原理 ,导出了一种适合大范围缓变地形情况下 ,不恒定非均匀流场中随机波的折绕射联合的数值模式 .应用该模式进行了概化的半椭圆斜坡海底及渤海湾西部海域不恒定非均匀流场中随机波传播的折绕射联合的数值计算 ,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01年07期)
蒋德才,台伟涛[3](1993)在《缓坡非均匀流场中随机波传播的折绕射联合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导出缓坡非均匀流场中传播的随机波的谱密度分量的折射和折绕射联合模型,给出两种地形波流同线和斜交的、不同流速值的顺、逆流传播波动的数值解。论述随机波在地形和流共同作用下的传播规律。在不同情况下我们推荐了应用折射或折绕射联合模型计算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中文版)》期刊1993年06期)
蒋德才,台伟涛,楼顺里[4](1993)在《海浪能量谱的折绕射研究——Ⅱ.缓坡破碎带联合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 海浪自深水向海岸传播时,水深逐渐变浅,海浪传播的速度、波长、波高和波形也随之变化.当深度浅至一定程度时,通常发生不同形式的波浪破碎,形成水流涌上岸滩,继而流回水中.波破碎时,水质点水平速度增大,并伴有强烈的搅拌作用.因此,波破碎对水工建筑物的作用、泥沙搬运、环境保护、海区自净能力计算都是很重要的.在破碎波问题中,首先(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中文版)》期刊1993年05期)
蒋德才,台伟涛,楼顺里[5](1993)在《海浪能量谱的折绕射研究Ⅰ——缓坡上的联合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给出缓坡上海浪能量谱的折绕射联合模型,在给定频率和谱的零阶矩下,模型简化为规则波的折绕射联合模型。文中对叁种半椭圆形斜坡底形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比较了用海浪能量谱表示的随机波的和简单波的折射模型和折绕射联合模型的计算结果,也分析了随机波的折射谱和折绕射谱的谱形变化。说明联合模型计算结果是合理的,有应用价值的。(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中文版)》期刊1993年02期)
蒋德才,刘百桥,台伟涛[6](1992)在《海浪谱折绕射联合模型在障碍物后水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海浪谱折绕射模型计算了不规则波传播至有障碍物(如半岛)的水域的海浪要素。文中给出了障碍物背风面边值的处理方法,比较了理论值和实测值的结果,符合良好。说明缓坡上海浪谱折绕射联合模型和文中给出的边值处理方法,对障碍物后遮拦区波要素计算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海洋通报》期刊1992年01期)
折绕射联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考虑流影响的缓坡方程 ,运用波动迭加原理 ,导出了一种适合大范围缓变地形情况下 ,不恒定非均匀流场中随机波的折绕射联合的数值模式 .应用该模式进行了概化的半椭圆斜坡海底及渤海湾西部海域不恒定非均匀流场中随机波传播的折绕射联合的数值计算 ,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折绕射联合论文参考文献
[1].司广成.近岸波浪折绕射联合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7
[2].朱志夏,韩其为,白玉川.不恒定非均匀流场中随机波的折绕射联合数学模型[J].水利学报.2001
[3].蒋德才,台伟涛.缓坡非均匀流场中随机波传播的折绕射联合模型[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3
[4].蒋德才,台伟涛,楼顺里.海浪能量谱的折绕射研究——Ⅱ.缓坡破碎带联合模型[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3
[5].蒋德才,台伟涛,楼顺里.海浪能量谱的折绕射研究Ⅰ——缓坡上的联合模型[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3
[6].蒋德才,刘百桥,台伟涛.海浪谱折绕射联合模型在障碍物后水域的应用[J].海洋通报.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