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瞬态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系数,稳态,岩石,换热,载荷,换热器,加速度。
瞬态法论文文献综述
谢继光[1](2018)在《基于直接瞬态法求解复杂结构稳态谐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直接瞬态法对复杂结构进行振动响应预报,需要在确保稳定、收敛、满足精度指标的基础上,将算法消耗的资源控制到最低,以实现实用化。以某气体船压缩机室结构在双机多频谐载荷下的有限元振动计算为例,对动力学方程及中心差分方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计算性能的核心控制参数为衰减倍数和整周期分割数,两者最低要求分别为50倍衰减和24等分。通过对阻尼比的转换、载荷主要频率成分的测量、系统基频的估算、总时长的修正,得出最终控制参数即计算时长和步长;在普通商用计算机上对某气体船压缩机室结构振动响应的有限元模型求解耗时10min~20min左右,大多数测点的稳态响应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证明该方法对于稳态谐响应的求解是实用、可靠的。(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杨永斌,厉彦忠,司标[2](2018)在《板翅式换热器瞬态法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瞬态单吹实验和瞬态数值模拟方法对47PZ3002型板翅式换热器热力、阻力性能等进行了研究,探索了该瞬态技术在板翅式换热器性能研究中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应用瞬态单吹实验,得到了雷诺数为500~3 000工况下换热器进出口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值及流体流经换热器的压降。对换热器实验件建立瞬态换热物理模型,利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与瞬态技术配套使用的程序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获得了流体在板翅式换热器内的对流换热系数、j因子等性能参数。通过CFD软件,模拟了与实验工况相同条件下该换热器的相应性能参数,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j因子之间的平均偏差为4.4%,最大偏差为10.7%,f因子的平均偏差为5.37%,最大偏差为13.0%,实验验证了该瞬态技术在平直型板翅式换热器性能研究中的可靠性。该瞬态技术测量简单、效率高,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换热器的性能参数,可为板翅式换热器工程设计提供有价值的性能预测方案。(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杨功记,卢都友,陈贤瑞,许仲梓[3](2014)在《稳态法和瞬态法对测试无机泡沫材料的适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泡沫材料导热性能评价与测试方法密切相关,为阐明瞬态法和稳态法对测试无机泡沫材料导热系数的适应性,在介绍两种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原理基础上,以干密度200~300 kg/m3的自制泡沫地质聚合物和市售泡沫混凝土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两种测试方法对含宏观气孔(φ≥0.5 mm)的无机泡沫材料导热性能测试结果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在测试不同干密度等级无机泡沫材料导热系数时,稳态法比瞬态法低0.008 5~0.020 5 W/(m·K),而且这种差别随材料干密度增大(导热系数增大)而增大;(2)干密度等级相同时,自制泡沫地质聚合物具有与市售泡沫混凝土相当或更低的导热系数,可望用于新型建筑保温材料;(3)稳态法比瞬态法更适用于具有宏观气孔无机泡沫材料导热性能测定。(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4年04期)
陈维新,关显华,聂文波[4](2014)在《瞬态法瑞利波勘探技术在桃山煤矿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瞬态法瑞利波勘探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施工方法,并以YTR(D)型瑞利波探测仪在桃山煤矿的应用为实例,介绍了这种方法在煤矿中的应用,并布置了1、2两个测点。1号和2号测点探测数据分析结果分别表明:21m、28~32m、77~81m和12m、21m、45m叁处位置最可能存在地质变化;在2号测点打钻时,在12m处遇断层表明了探测结果符合地质资料,验证了该技术的准确性,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煤矿现代化》期刊2014年02期)
孙纪宁,罗翔,刘金楠,徐国强,周志翔[5](2012)在《瞬态法测量高转速旋转盘表面传热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实际发动机涡轮盘冷却系统简化为中心进气旋转盘,用瞬态实验的方法对该结构的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以高转速旋转换热实验台为基础,建立了转静系盘腔中瞬态换热的实验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得到了转盘表面的努塞尔数,并研究了流量系数、旋转雷诺数和出气间隙比对努塞尔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心进气冷却结构,在转盘低半径处,转盘表面的表面传热主要由冷气冲击控制,随着半径的的增大冲击对换热的影响减弱.转盘表面的努塞尔数随冷气流量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旋转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出气间隙比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邢磊[6](2010)在《基于瞬态法的界面接触换热系数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接触换热系数作为评价界面换热能力的关键参数广泛应用于低温工程、微电子、材料加工及机械制造等诸多领域。国内外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工作和建立在稳态热流法基础上的实验研究,并一致认为界面接触热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微观粗糙接触界面处发生的热流收缩。实际上,很多界面接触换热过程是在短时间内动态发生的,且材料本身温度较高,如热加工过程中坯料与模具的接触,但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可供参考的相关数据较为缺乏。因此,研究瞬态条件下的界面接触换热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界面接触换热的基本理论,包括接触表面形貌模型、接触表面形变模型及接触热传导模型,根据CMY理论,阐述了接触换热系数的解析模型和理论计算关系式。基于瞬态反传热算法,设计了一套可行的接触换热系数实验测试设备,开发了配套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研究了多种金属材料在不同接触载荷与不同初始温度条件下的接触换热系数,获得了一系列较为可靠的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1.接触发生后,试样内部温度场迅速重新分布,接触界面处温度变化尤其剧烈,在5秒内温度变化量达到最大值;试样校核测温点的温度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2.瞬态接触换热系数在短时间内(大约5秒)迅速升高至某一值,并基本保持稳定;由于接触表面微观变形及计算误差两方面原因,随着时间延长,接触换热系数可能出现后续增加的趋势。3.压强和温度是影响瞬态接触换热系数的重要因素。初始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接触换热系数随接触压强增加整体上呈增加趋势;保持高温试样温度不变,在给定压强下,接触换热系数随低温试样温度变化呈现出某种特定的变化规律,这为工程实际中模具的预热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参考。4.瞬态法与稳态法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不同的,但是铝合金与模具钢间接触换热过程的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获得的接触换热系数值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0-05-01)
邢磊,张立文,张兴致,岳重祥[7](2010)在《基于瞬态法的铝合金与模具钢接触换热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瞬态实验法研究了7050铝合金与5CrMnMo模具钢界面间接触换热过程,探讨了接触载荷与模具温度对接触换热系数的影响,对比了瞬态法与稳态法的实验结果。研究表明,接触换热系数随时间延长迅速增大到某一基本恒定值;瞬态法与稳态法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接触换热系数随接触载荷增大而增加的趋势是一致的;在160~340℃温度范围内,接触换热系数随模具温度升高而增大,为实际锻造过程中模具的预热提供了参考数据。(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0年02期)
杨振萍,陈昭栋[8](2010)在《电阻瞬态法测定材料的传热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导体的电阻温度关系,讨论了精确测定导体的电阻,实现瞬态测定材料传热性能的理论和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精确测量从金属到热的不良导体等众多固体材料的传热性能。(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物理分册)》期刊2010年01期)
王旭升,陈占清[9](2006)在《岩石渗透试验瞬态法的水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压力脉冲瞬态法是一种专门进行岩石渗透率测试的新方法。对多孔介质渗流的水动力学分析表明,在岩石渗透试验的瞬态法中,水流动量方程可以不考虑流速的变化率。对于致密岩石,出现高速非Darcy流的特征不显着,在一般条件下Darcy定律仍然有效。给出压力脉冲瞬态法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采用等梯度假设简化连续性方程,针对上下游压力容器的不同控制条件,推导各种情况下压力测试曲线的解译公式。这些解译公式为分析不同控制方式下的试验过程和计算岩石渗透率提供了方便。实例表明,基于等梯度假设的解译公式对压力脉冲瞬态法所产生的渗透率测试曲线基本适用。(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S1期)
四旭飞,陈占清,缪协兴,岳建华[10](2006)在《利用瞬态法提取岩样非Darcy流渗透特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测定岩样非Darcy流渗透特性试验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基于岩样两端孔隙压差的时间序列,利用差分计算或曲线拟合得到渗流速度及其变化率的时间序列. 通过线性回归,得到岩样的Forchheimer非Darcy流渗透特性,即渗透率、非Darcy流β因子和加速度系数. 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岩样处于峰前还是峰后应力状态,岩样中的渗流都不服从Darcy定律;当非Darcy流β因子为正时,非Darcy流的渗透率k小于Darcy流的渗透率 kD;渗透率(k和kD)、非Darcy流β因子和加速度系数可近似表示为应变的幂指数函数;叁种渗透特性中的每两种整体上存在幂指数关系;在加载的初始阶段,由于孔隙和微裂隙的压缩和闭合,渗透率随应变减小,而非Darcy流β因子和加速度系数随应变增大;随后,由于裂隙的扩展,岩样的渗透率迅速增大,而非Darcy流β因子和加速度系数迅速减小,并在峰值应力附近达各自的极值;由于围压的作用,峰后应力状态下岩样的渗透特性随应变的变化缓慢.图3,参18.(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3期)
瞬态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瞬态单吹实验和瞬态数值模拟方法对47PZ3002型板翅式换热器热力、阻力性能等进行了研究,探索了该瞬态技术在板翅式换热器性能研究中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应用瞬态单吹实验,得到了雷诺数为500~3 000工况下换热器进出口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值及流体流经换热器的压降。对换热器实验件建立瞬态换热物理模型,利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与瞬态技术配套使用的程序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获得了流体在板翅式换热器内的对流换热系数、j因子等性能参数。通过CFD软件,模拟了与实验工况相同条件下该换热器的相应性能参数,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j因子之间的平均偏差为4.4%,最大偏差为10.7%,f因子的平均偏差为5.37%,最大偏差为13.0%,实验验证了该瞬态技术在平直型板翅式换热器性能研究中的可靠性。该瞬态技术测量简单、效率高,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换热器的性能参数,可为板翅式换热器工程设计提供有价值的性能预测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瞬态法论文参考文献
[1].谢继光.基于直接瞬态法求解复杂结构稳态谐响应[J].应用力学学报.2018
[2].杨永斌,厉彦忠,司标.板翅式换热器瞬态法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8
[3].杨功记,卢都友,陈贤瑞,许仲梓.稳态法和瞬态法对测试无机泡沫材料的适应性[J].建筑节能.2014
[4].陈维新,关显华,聂文波.瞬态法瑞利波勘探技术在桃山煤矿的应用[J].煤矿现代化.2014
[5].孙纪宁,罗翔,刘金楠,徐国强,周志翔.瞬态法测量高转速旋转盘表面传热系数[J].航空动力学报.2012
[6].邢磊.基于瞬态法的界面接触换热系数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7].邢磊,张立文,张兴致,岳重祥.基于瞬态法的铝合金与模具钢接触换热实验研究[J].锻压技术.2010
[8].杨振萍,陈昭栋.电阻瞬态法测定材料的传热性能[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0
[9].王旭升,陈占清.岩石渗透试验瞬态法的水动力学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
[10].四旭飞,陈占清,缪协兴,岳建华.利用瞬态法提取岩样非Darcy流渗透特性(英文)[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