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颖王喆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摘要】根据“现代通信交换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课程的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努力优化课程资源,积极落实教学改革计划,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构建了多元化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通信交换技术教学改革多元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2-0060-02
一引言
21世纪,人类步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光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及通信技术等的飞速发展,通信网正朝着宽带化、数字化、智能化、个人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IP数据业务在通信业务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传统电信网的语音业务。通信网络应用和业务重心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通信网核心交换技术的发展。现代通信网的交换技术已从承载单一业务的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为主体转变为以IP和ATM为核心的宽带交换、MPLS、软交换以及光交换等的多种交换技术并行发展的趋势。“现代通信交换技术”是通信专业人才必修的一门骨干专业课程。本课程内容丰富,覆盖了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IP交换、MPLS、软交换、移动交换和光交换等多种交换技术,并将交换技术与通信网技术有机结合,从通信网的视角阐述交换的原理。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内容丰富,逻辑性、原理性、综合性强,抽象概念多,并且前后概念与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密切,知识体系繁杂,给教和学都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成功地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二“现代通信交换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现代通信交换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交换网的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IP交换、MPLS、软交换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了解现代通信网络中应用的各种交换技术的发展和演进过程,全面建立交换网络的概念,形成通信专业人才特有的系统化、网络化的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应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
围绕“现代通信交换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大胆尝试了许多教学方法,构建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现代通信交换技术”多元化教学模式模型如图1所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个性化教学、开放式课堂,将教学过程从传统课堂扩展到网络课堂,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高教与学的水平。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尝试讨论+问题驱动式教学方式和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行为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1.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方式相对于原有的“填鸭式+黑板+粉笔”传统教学方式具有生动、灵活、信息量大的优点。特别适合抽象概念较多的“现代通信交换技术”课程使用。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利用Flash等媒体制作软件将深奥、抽象的概念转换为易于理解的动画。我们已经设计制作了60多个Flash动画,并对重要的、难于理解的交换技术工作原理进行了同步配音讲解。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原来作为学习难点的T型、S型接线器、复用器、路由器等的工作原理变得既容易理解又容易记忆。同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现场设备、接触现场设备以便于将来更好地使用现场设备,我们搜集了大量现场设备图片,通过多媒体手段对它们进行处理,引入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提升了理论教学的层次和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采用讨论+问题驱动式教学方式
讨论+问题驱动式教学方式是以具体的学习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和有待学生掌握的重点、难点知识巧妙地设计在每个问题中,符合“现代通信交换技术”课程的层次性,按照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思路,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锻炼。讨论+问题驱动式教学方式的实施结构图如图2所示。我们在实施讨论+问题驱动式教学方式时有时会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探索式教学方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以及教育评价体系开始面临新的挑战。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采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探索式教学方式成为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的课程设计,优化课程资源,在预定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下很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并能快速得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延伸。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我们现代通信交换技术教学团队在兰州交通大学教务处和学校各级领导以及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现代通信交换技术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并于2009年7月和2010年1月分别在我校校园网和人民邮电出版社网页上安装。该平台在我校链接地址为:http://dxxy.lzjtu.edu.cn/jhjs/,在人民邮电出版社网页上链接地址为:http://www.ptpedu.com.cn/jhjs/。通过对我校2007级通信工程学生的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笔者在“现代通信交换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努力优化课程资源,积极落实教学改革计划,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喆、罗进文.现代通信交换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2]鲁菁等.高职“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81
〔责任编辑: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