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天池景区论文-彭力

木兰天池景区论文-彭力

导读:本文包含了木兰天池景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文本分析,旅游景区形象,木兰天池

木兰天池景区论文文献综述

彭力[1](2019)在《浅谈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景区形象感知——以武汉木兰天池景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以百度旅游中对木兰天池景区的736条评论为文本数据,使用ROSTER CM 6软件提取高频特征词,并从总体满意度、旅游资源、旅游活动、基础及服务设施四个方面分析了游客对木兰天池景区的旅游感知形象。结果表明:(1)木兰天池被游客认可为武汉市的重要景区,在武汉旅游中的地位较高。(2)受感知的旅游资源中,自然资源较多,景观环境优美,但人文旅游资源较少。(3)木兰天池景区的客群主要为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市场,需进一步开拓亲子游、家庭游等客源市场。(本文来源于《广东蚕业》期刊2019年03期)

黄晶[2](2012)在《山水画卷绘天池 软硬并举创5A——专访木兰天池景区营销总监张虹》一文中研究指出"石门锁大别,天池秀木兰。古道接悠远,山气入青岚。溪涧听天籁,飞雪落幽潭。空山不见人,但闻溪流声……"走进享有湖北九寨沟,武汉后花园之称的木兰天池风景区,漫山遍野的青葱翠绿,溪水流潺,仿佛一下带你进入山水交融、与世隔绝的桃源胜境。十年的风雨洗礼,让木兰天池景区从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的穷山沟,变身为黄陂旅游发展的龙头企业。一路走来,需要怎样的坚守和付出?又需要何等大的勇气和魄力?时过境迁,当我们再次掀开这幅绝美的山水画卷,更多的是荣誉、褒奖和赞叹。今年,恰逢木兰(本文来源于《湖北旅游》期刊2012年05期)

刘东[3](2011)在《基于居民感知的乡村旅游地政府职能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不断变化;在旅游发展不同阶段,乡村旅游地政府职能侧重点不同。居民作为分散的个体,自身能力有限,无法解决旅游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因此对政府充满期望和企盼。在此背景下,从景区居民对旅游发展感知的角度出发,如何合理地确定政府的角色、转变政府的职能,是为本文所关注的要点。本研究以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天池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访谈法收集有效数据,剖析居民感知和政府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探寻乡村旅游地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和策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乡村旅游地政府的职能在旅游发展初始阶段主要是规划开发,在成长阶段主要是规范管理,在成熟阶段主要是协调服务。(2)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乡村旅游地的农民、农村对政府职能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呼唤地方政府尽快转变职能,从管理农业发展向引导服务旅游业发展转变。(3)合理地确定政府的角色、划分政府的职责、转变政府的职能,将在保护居民的实际利益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居民对旅游开发的热情和参与意识,有助于树立政府的威信和权力地位。(4)居民感知的乡村旅游地政府职能转变的契合点为:基于居民经济效益感知的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基于居民社会文化感知的政府文化职能转变和基于居民生态环境感知的政府社会职能转变。(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1-05-20)

刘宁宁[4](2006)在《武汉木兰天池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环境容量是解决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矛盾的核心问题。从其概念的提出背景来看,旅游环境容量从来就是一种管理理念而非一种科学理论,只有将其当作一种旅游管理工具才会具有现实意义。传统的旅游环境容量管理方式倾向于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与计算模型来估算容量的“游客量门槛值”,而后通过限定并控制景区内游客人数来达到管理目的,但这在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于是西方学者从系统管理出发建立一些容量管理模式,通过明确研究区域发展旅游的目标,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指标体系,根据实际监测情况评估旅游地现状并制定相应监管措施。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外常用旅游环境容量管理体系LAC可接受的改变极限体系、VERP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体系、VIM游客影响管理体系、VAMP游客活动管理程序和ROS游憩机会谱系的基础上,依据LAC理念,将VIM与ROS关联起来,建立旅游环境容量管理模式,其基本框架包括九个步骤:①收集景区资源、社会背景资料,确定公园目标;②游憩机会分析;③分区规划;④选择旅游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景区资源、社会状态的关键指标;⑤为指标确定标准;⑥根据标准对现状进行评价;⑦分析影响的可能原因;⑧制定管理措施与监测规划;⑨实施与监测。本研究将该模式应用于武汉木兰天池景区,对景区进行了森林游憩机会分析,借鉴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式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与AHP法对景区中的山水浪漫区进行评价,认为该区域旅游活动强度与其资源及社会承载能力基本协调,旅游开发活动未对资源环境构成明显压力,但具有需加以控制的潜在威胁。对此,针对受旅游活动影响较严重的项目提出了可行的管理措施,并制定了对自然环境、资源与游客的监测方案,以达到对景区环境有效监管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6-05-01)

柏樱岚[5](2006)在《木兰天池景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旅游资源的定义、内涵及特点和旅游资源评价的定义、目的和原则入手,总结了前人所作的研究工作,包括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依据、方法、内容、评价理论及模型。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归纳总结了前人所应用的各种旅游资源综合性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吸收、借鉴建立了一个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的综合型建模评价方法。同时,确立评价层次,设计评价流程步骤,构建了一套较综合、全面的评价框架体系,针对具体实例——木兰天池景区进行评价。木兰天池景区位于武汉市北部,黄陂区北端,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湿润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区属于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具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景区由大小天池景区、素山寺森林公园、朱冯山村景区叁个主要分区构成。本文分别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背景和文化背景介绍了景区概况。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并将其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景区进行了较全面、细致的评价。首先采用所建立的综合型评价模型对景区内各景段区域进行综合的比较评价,对各景段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劣状况作出评价,并依次提出开发建议;同时,结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既考虑专家评价又结合游客评价,从多个方面对景区进行总体评价,包括风景质量评价、旅游资源自身评价、环境指标因子评价、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和游客调查评价。最后得出较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并对本研究作出结论分析。本研究对已有的相关研究做系统化、理论化的总结,构建一套比较全面的、科学的、动态的旅游资源评价框架体系,使它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同时,对武汉木兰天池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探讨其开发利用价值与外部条件,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景区生态旅游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以减少开发中的盲目性。(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6-05-01)

柏樱岚,孙玉军[6](2006)在《木兰天池景区旅游资源量化分析评价——运用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武汉木兰天池景区的实地考察及调查、搜集资料,获得各种材料数据;在此基础上设置评价要素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经过一致性检验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各指标在不同区域单元上的隶属度,对景区内各区域单元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木兰天池景区的旅游资源处于中高级次,较高级次的资源缺乏,需要整体协调开发,进一步发掘旅游资源潜力,科学、合理地发展。(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06年02期)

党蓁[7](2004)在《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模式的探讨——以木兰天池生态旅游景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木兰天池生态旅游景区,第一期工程投资1400万元,竣工仅用了130天的时间,创造了我国生态旅游景区建设速度的奇迹。在开园后的1年零10个月的时间里,景区内综合收入达1700万元,外围苗圃年增值1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旅游业总收入达5000万元,取得了我国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经济效益辉煌的业绩。其开发模式被称之为“木兰天池模式”。木兰天池模式的核心是:科学理论立项、创新机制搞开发、先进理(本文来源于《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期刊2004-06-30)

柏樱岚,孙玉军[8](2004)在《木兰天池景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武汉木兰天池生态旅游区的实地考察以及多方调查搜集资料,获得各种材料数据。在此基础上设置评价要素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方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通过矩阵计算用量化数值来确定所处评判等级的级别,对整个景区的旅游资源做出综合评价。(本文来源于《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期刊2004-06-30)

刘宁宁,孙玉军[9](2004)在《武汉木兰天池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武汉黄陂境内的木兰生态旅游区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中木兰天池景区更是后起之秀。但旅游开发给当地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为缓解游客压力、增加新的旅游增长点,拟将木兰天池与素山寺森林公园及朱家山、冯家山联体开发。本文从天池、朱冯山、素山寺叁个景区的旅游定位出发,根据旅游基本空间标准以及各景区面积、规划游览线路长度等对这一联体开发生态旅游区域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分析,得出其可能的旅游环境容量,并以此预测其理想状态下年客流量。(本文来源于《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期刊2004-06-30)

木兰天池景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石门锁大别,天池秀木兰。古道接悠远,山气入青岚。溪涧听天籁,飞雪落幽潭。空山不见人,但闻溪流声……"走进享有湖北九寨沟,武汉后花园之称的木兰天池风景区,漫山遍野的青葱翠绿,溪水流潺,仿佛一下带你进入山水交融、与世隔绝的桃源胜境。十年的风雨洗礼,让木兰天池景区从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的穷山沟,变身为黄陂旅游发展的龙头企业。一路走来,需要怎样的坚守和付出?又需要何等大的勇气和魄力?时过境迁,当我们再次掀开这幅绝美的山水画卷,更多的是荣誉、褒奖和赞叹。今年,恰逢木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木兰天池景区论文参考文献

[1].彭力.浅谈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景区形象感知——以武汉木兰天池景区为例[J].广东蚕业.2019

[2].黄晶.山水画卷绘天池软硬并举创5A——专访木兰天池景区营销总监张虹[J].湖北旅游.2012

[3].刘东.基于居民感知的乡村旅游地政府职能转变[D].湖北大学.2011

[4].刘宁宁.武汉木兰天池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管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

[5].柏樱岚.木兰天池景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

[6].柏樱岚,孙玉军.木兰天池景区旅游资源量化分析评价——运用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

[7].党蓁.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模式的探讨——以木兰天池生态旅游景区为例[C].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2004

[8].柏樱岚,孙玉军.木兰天池景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C].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2004

[9].刘宁宁,孙玉军.武汉木兰天池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C].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2004

标签:;  ;  ;  

木兰天池景区论文-彭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