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里昂惕夫之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贸易失衡,贸易摩擦,贸易公平,超边际分工
里昂惕夫之谜论文文献综述
华民[1](2018)在《新“里昂惕夫之谜”:贸易失衡的超边际分析——兼论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论根源与演变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贸易失衡是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动力,刻意追求贸易平衡对于贸易和经济增长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导致当前世界贸易摩擦加剧的主要原因在于,贸易不够公平且产生了很多外部性问题。面对不断加剧的贸易摩擦,与其选择贸易平衡,不如选择贸易公平,并通过合适的公共经济政策来解决贸易产生的外部性问题。美国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但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逆差国的原因与过度消费无关,而是与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下的超边际分工有关。全球产业链分工造成了国际贸易的端点解,使得美国成为一个超资本要素密集工序的国际分工参与者。其后果是,美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项顺差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经常项逆差国。面对不断加剧的中美贸易摩擦,中国最优的应对是贸易自由化,现实的选择是帕累托改进,合适的方法是调整最优关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最终的途径是通过深化国内体制改革,从帕累托改进渐趋帕累托最优。(本文来源于《探索与争鸣》期刊2018年06期)
冯诗博[2](2016)在《中国进出口结构与“里昂惕夫之谜”——以2012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我国是否存在"里昂惕夫之谜",本文选取了我国2012年10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投入-产出法进行数量分析,证明我国不存在"里昂惕夫之谜",符合H-O理论。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此现象的原因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6年08期)
水丽淑,秦蒙[3](2014)在《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与“里昂惕夫之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我国是否存在"里昂惕夫之谜",本文选取我国14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投入产出法,对2007年我国进出口结构进行数量分析,证明我国存在"里昂惕夫之谜"。并且发现统计口径偏差、资本利用效益低下等等是造成这一结论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科学经济社会》期刊2014年02期)
李奎[4](2014)在《关于“里昂惕夫之谜”及leamer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1951年,美国着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的数据对赫俄理论进行经验检验,但得出的结果与赫俄理论的预测完全相反,这就是着名的里昂惕夫之谜。之后引来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直到1980年,Leamer在HOV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拓展及关于贸易要素含量的实证研究,不但终结了贸易理论家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关于Leontief Paradox的争论,而且为贸易要素含量的计量研究提供了一种更富理论依据的便捷工具。文章介绍了Leontief Paradox的由来及Leamer对其的证明。(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4年02期)
汪宏[5](2012)在《里昂惕夫之谜陷阱和欧佩克组织》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输出国组织,即OPEC--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中文音译为欧佩克。成立于1960年9月14日,1962年11月6日欧佩克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2年19期)
许晓军,袁辉[6](2012)在《里昂惕夫之谜的弹性解释及其测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定义生产可能性边界弹性,推导出生产可能性边界弹性的边际转换率(MRT)表达方式和贸易条件(PW)表达方式,从MRT和PW两方面打破了里昂惕夫之谜"谜局"。通过分析弹性MRT表达方式,认为一个国家的生产规模和生产结构是产生里昂惕夫之谜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弹性PW表达方式,认为贸易条件对资本丰富的国家越不利,对劳动丰富的国家越有利,越容易出现里昂惕夫之谜,大国主导里昂惕夫之谜发生的可能性。并且,推出了里昂惕夫之谜偏离度的"弹性公式"和"角度公式"。(本文来源于《国际经贸探索》期刊2012年08期)
韩玉群,韩玉杰[7](2012)在《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的理论回顾》一文中研究指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以下简称HO模型)自问世以来,经历了从备受推崇,到被批评和再解释,再到被不断地修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Leontief于1953年的研究结果颇具影响力,吸引了后来众多学者对HO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奠定了当代国际贸易实证研究的主流方向。文章主要介绍HOV模型的要素含量思想以及Leamer的研究等,以期与读者一起探讨该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并对未来理论发展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2年07期)
郭其友,王春雷[8](2011)在《跨越“里昂惕夫之谜”:古典贸易分工理论的适用性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里昂惕夫之谜"提出以来,古典贸易分工理论就一直伴随着来自贸易实践的质疑。然而,将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和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所确立的基本分工原则相结合,古典理论依然可以对"里昂惕夫之谜"以及当今国际贸易的新特点给以直观的解释。在南北贸易中,落后国家要想跨越"比较优势陷阱",一是靠要素相对生产率的变动实现贸易结构逆转;二是应当缩小国内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研究》期刊2011年05期)
黄庐进,徐望坡[9](2011)在《里昂惕夫之谜研析——基于次优理论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里昂惕夫之谜"提出以后,半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学家一直试图对其进行解答,但未有定论。对该谜的研究应以贸易的最终目的--使各国经济福利最大化为出发点,运用次优理论对H-O理论的假设条件进行分析,方可得出美国现实贸易情况与H-O理论相悖的缘由。但不可否认,里昂惕夫之谜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H-O"模型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仍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1年01期)
郭东杰[10](2010)在《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贸易与竞争力分析——“里昂惕夫之谜”的综合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高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并不是产业内贸易水平提升的结果。随着贸易顺差的出现,高技术产品总体上具有了微弱竞争优势,但高技术服务贸易一直缺乏竞争力,形成所谓的"里昂惕夫之谜"。数据分析表明,中国已成为高技术产品制造和贸易大国,却不是高技术生产和贸易强国。表面原因是全球高技术产业链专业化分工、外商直接投资与加工贸易造成的,实则是中国高技术产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优势。当务之急是深化教育科研体制改革,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和保护。(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家》期刊2010年09期)
里昂惕夫之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究我国是否存在"里昂惕夫之谜",本文选取了我国2012年10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投入-产出法进行数量分析,证明我国不存在"里昂惕夫之谜",符合H-O理论。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此现象的原因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里昂惕夫之谜论文参考文献
[1].华民.新“里昂惕夫之谜”:贸易失衡的超边际分析——兼论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论根源与演变趋势[J].探索与争鸣.2018
[2].冯诗博.中国进出口结构与“里昂惕夫之谜”——以2012年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6
[3].水丽淑,秦蒙.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与“里昂惕夫之谜”[J].科学经济社会.2014
[4].李奎.关于“里昂惕夫之谜”及leamer改进[J].经济师.2014
[5].汪宏.里昂惕夫之谜陷阱和欧佩克组织[J].商.2012
[6].许晓军,袁辉.里昂惕夫之谜的弹性解释及其测度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2
[7].韩玉群,韩玉杰.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的理论回顾[J].中国集体经济.2012
[8].郭其友,王春雷.跨越“里昂惕夫之谜”:古典贸易分工理论的适用性解释[J].当代经济研究.2011
[9].黄庐进,徐望坡.里昂惕夫之谜研析——基于次优理论视角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
[10].郭东杰.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贸易与竞争力分析——“里昂惕夫之谜”的综合解释[J].经济学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