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磁共振造影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磁共振,造影,纳米,磁性,氧化铁,颗粒,肿瘤。
磁共振造影剂论文文献综述
喻兆阳,薛慧颖[1](2019)在《可再生磁共振造影剂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一种可再生含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rMSN-Gd),对其进行表征,探究其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可行性。以稻壳为硅源,掺杂金属钆,制备具有靶向显影功能的rMSN-Gd。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观察该纳米材料特征,BET法与X射线衍射表征材料比表面积与介孔状态;能谱分析(EDS)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检测纳米粒子元素含量;溶血实验表征其生物相容性;磁共振成像系统观察其在体外和BALB/c裸鼠体内Hela移植瘤的显像特征。制备的rMSN-Gd呈圆球形,分散性良好,表面具有规则的介孔结构,平均粒径为150 nm,钆含量(质量分数)为0.47%。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体外MRI成像呈浓度梯度性;将该材料静脉注射裸鼠后约30 min,Hela裸鼠移植瘤信号强度明显增高。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可再生含钆纳米介孔硅rMSN-Gd,其具肿瘤靶向聚集性,可作为新型磁共振造影剂使用。(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朱静怡,施健辉,杨军星,盛慧,张林珊[2](2019)在《基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10年中,分子成像技术迅速发展,并由此出现了很多有关影像检查的造影剂,其中基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展现出一些其他造影剂所没有的优异性。超支化聚乙烯亚胺价格相对低廉,可修饰性强,其研究开发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良好理化性质和结构特点,综述了各类基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制备及其生物医学应用进展,并展望此类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药学进展》期刊2019年09期)
刘丽娟,张伟,田立[3](2019)在《磁共振弥散受限的碘造影剂脑病1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病例报告正确认识造影剂脑病诊断和治疗,使用不同碘造影剂造成造影剂脑病的不良反应。方法对1例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出现头痛、皮质盲、视幻觉症状的诊断及治疗的回顾性分析。结果造影剂脑病临床表现多样,一旦确诊,应尽快积极治疗,防止患者使用造影剂导致脑功能不可逆损害的发生。结论造影剂脑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并发症,及时并及早地发现是进行治疗的前提。(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61期)
司元纯,张桂龙,王丹,吴正岩,邹多宏[4](2019)在《超小氧化钆点缀的介孔二氧化硅作为磁共振T_1造影剂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超小氧化钆(Gd_2O_3)改性介孔二氧化硅(SiO_2)开发出高性能的磁共振(MRI)纳米T_1造影剂,并验证其造影性能和细胞生物安全性。方法通过探讨钆(Gd)的添加量,研究SiO_2/Gd_2O_3(氧化钆点缀的二氧化硅,记为SG)比表面积和孔径的变化规律,获取最佳的Gd添加量;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3. 0 T磁共振成像仪等仪器,测量纳米复合材料形貌、磁共振性能、稳定性和生物兼容性。结果当六水合氯化钆(GdCl_3·6H_2O)添加量为0. 1 g(记为SG0. 1)时,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661 cm~3/g)和孔隙率;此外TEM结果显示SG0. 1具有均一的尺寸,完整的球形,且直径约50 nm; EDS分析证实了纳米复合材料中Gd元素的存在,进一步说明Gd_2O_3被成功点缀进介孔SiO_2中;同时ICP-OES测得SG0. 1中Gd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约为1. 6%;磁共振成像仪的检测结果证明SG0. 1具有超高的纵向驰豫率(45. 1 mmol~(-1)·s~(-1)),预示其超高的T_1造影性能。在pH 4. 5以上,Gd离子释放率几乎可以忽略,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CCK-8实验结果表明,在SG0. 1培养牙髓干细胞(DPSCs) 24 h和48 h未见明显的细胞凋亡,预示该纳米造影剂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结论成功制备出基于Gd_2O_3改性介孔SiO_2的新型磁共振T_1纳米造影剂,为其预临床研究和商业应用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朱楠[5](2019)在《基于氧化铁纳米颗粒的高效磁共振造影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磁共振成像(MRI)是目前常见的医学检测成像手段,具有无辐射损伤的安全性。然而临床上发现某些不同组织或肿瘤组织的弛豫时间相互重迭,导致诊断困难。因此人们开始研究造影剂,用于增强信号对比度、提高图像分辨率。可以通过注射造影剂来改变组织局部弛豫特性,提高成像对比度,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造影剂本身不产生信号,通过改变体内局部组织中水质子的弛豫效率,与周围组织形成对比,从而到达造影目的。造影剂从作用原理上可以分为T1造影剂和T2造影剂。目前常见的造影剂有钆系、锰系和铁系。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用作T2造影剂的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首先,本文通过水热法合成了纳米板迭层Fe304,经XRD、SEM、VSM等测试方法表征,并研究了反应温度对Fe304磁性能和形貌的影响,我们发现180℃下合成的Fe304纳米颗粒的形貌和磁性能最优。接下来我们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Ag@Fe304复合纳米颗粒,在室温下呈现出超顺磁性,具有极大地应用价值。之后,我们研究了过渡金属离子锰离子、镍离子、钴离子、锌离子的掺杂对Fe304纳米颗粒的磁性能的影响,并结合理论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我们通过将软磁相的NiZn铁氧体和硬磁相的CoZn铁氧体复合,合成了具有亚铁磁性的NiZn/CoZn铁氧体复合磁性纳米颗粒。然而Fe304纳米颗粒面临团聚、氧化等问题,适当的表面修饰可以克服这些障碍,提高物理化学性能。本文采用了简单的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不同的聚合物如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葡聚糖(Dextran)修饰的Fe304纳米颗粒。并研究了 PEG分子量、PEG添加量、PVP添加量、Dextran分子量对Fe304纳米颗粒形貌、结晶度、尺寸以及磁性能的影响。我们发现合成PEG2000的修饰效果最佳,且当合成3 mmol Fe304纳米颗粒时,PEG或PVP的最佳添加量均为0.5 g。我们还发现Dextran20000修饰效果相较于Dextran40000效果更优。最后我们选取了 PEG和PVP混合修饰以及Dextran修饰的Fe304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测试,测得它们的r2弛豫率分别为201.72 mmol-1s-1和128.64 mmol-1s-1,这说明它们具有成为T2造影剂的潜力。(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王冠[6](2019)在《无造影剂心脏磁共振多模态定量评估心肌梗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是目前公认的针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s,MI)的最佳诊断方法,能提供更多参考指标及预后信息。钆造影剂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是磁共振检测不可逆性心肌损伤的金标准,然而,进来钆类造影剂对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使探索可替代LGE对MI进行评估的无造影剂注入的成像方法成为临床上的迫切需求。既往的动物研究以及小样本单中心临床研究表明平扫(无对比剂)T1mapping可用于评估慢性MI。本研究拟通过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T1 mapping对于慢性MI的诊断能力。另外,对MI进行分期,尤其是区分急性期及慢性期,是制定临床治疗决策的重要需求之一。因为磁共振T2信号对急性期MI的心肌内水肿十分敏感,本研究试图通过平扫T1mapping与基于T2的成像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在没有造影剂的情况下对MI进行分期。研究方法:在美国,韩国和中国叁个研究中心共纳入了105名患有陈旧心肌梗死的患者。所有受试者接受非对比注入T1mapping和LGE扫描,磁共振图像采集距离首次急性MI发作平均间隔期为10.1年(IQR 5.3-16.5年)。由两位具有丰富CMR诊断经验的观察者使用CVI~(42)图像处理软件测量梗塞面积及梗塞透壁性,梗塞面积按其占总左室心肌体积的百分比表示,透壁性使用中心线和弦法进行测量。分析相对于LGE评估敏感性,特异性,ROC指标以及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变异性。另外,动物实验部分共建立24只狗的心肌梗死模型,其中出血性心梗(n=15)和非出血性心梗(n=9)。分别在MI的急性和慢性期对全部受试动物进行多参数mapping(T1,T2和T2*)和晚期钆增强(LGE)扫描。测量出血梗死区、血肿周围梗死区、非出血性梗死区和非梗塞区(远端心肌)的T1,T2和T2*值。将上述各梗死区相对于远端心肌的T1,T2和T2*的变化依据梗塞分期和场强不同进行比较。并进一步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以深入了解CMR的发现。结果:1、基于相对于LGE的无对比剂T1mapping鉴定梗塞位置的灵敏度,特异性和AUC分别为88%,92%和0.93。T1mapping测量梗塞面积与LGE没有差异(T1:12.1%±7.5%;LGE:11.8%±7.2%,p=0.82),并与LGE一致(R~2=0.92,偏倚=0.09±2.6%)。相应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评估也是一致的(观察者间:R~2=0.90,偏倚=0.18±2.4%;观察者内:R~2=0.91,偏倚=0.28±2.1%)。无对比剂T1 mapping测梗塞透壁性对比LGE没有差异(T1:49.1±15.8%;LGE:47.2±19.0%,p=0.56)并且显示一致(R~2=0.71;偏倚=1.32±10.2%)。相应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评估也是一致的(观察者间:R2=0.81,偏倚=0.1±9.4%;观察者内:R~2=0.91,偏倚=0.28±2.1%)。用于鉴定无对比剂T1mapping相对于LGE的透壁性梗塞的灵敏度,特异性和AUC分别为71%,92%和0.82。2、梗死区域的平扫T1,T2和T2*及其与远端心肌的相对变化显示出对梗塞分期和类型的显着依赖性。具体而言,在MI的慢性期,非出血性梗死区域的T2消退至远端心肌水平(T2的差异%=0.0±3.2%);然而,血肿周围梗死区的T2相对于远端心肌仍然升高(T2的差异%=8.6±5.1%)并且与持续的活动性炎症相关。结论:1.非出血性心梗及急性期出血性心梗可以依赖T1与正常心肌鉴别,但慢性期出血性心梗的鉴别需要联合T2*对梗死区域进行空间定位;2.非出血性心梗可以根据梗死心肌内的T2变化进行分期。然而,对于出血性心梗需要联合T2*对梗死区域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以实现对其进行分期。综上,本研究提示,T1mapping联合T2及T2*mapping可以做为LGE的替代方案在无造影剂注入的情况下实现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司元纯[7](2019)在《介孔硅修饰钆基纳米造影剂对于提高磁共振造影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对于口腔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切除病变组织彻底去除病发灶,来达到治疗效果。尽管,颌面部软组织血运丰富,组织再生能力较强。但手术切除会一定程度上造成面部软硬组织的缺损,影响患者面部轮廓的完整性,易对患者心理上造成二次伤害。因此,迫切希望在肿瘤等疾病的初期,通过早期仪器等辅助检测,能够早期做出诊断和治疗。磁共振成像技术由于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无电离辐射等优点,适用于对肿瘤等软组织病变的早期筛查。临床上,30%以上的检测中,使用造影剂来增强成像效果。然而,临床使用的主要为单模式的小分子造影剂,在体内会被清除迅速,影响磁共振成像效果。为了达到预期的成像效果,而全身应用大量地磁共振造影剂,增加造影剂副作用产生的风险,如肾源性纤维化。为此,研究者们开发出纳米造影剂,纳米造影剂在体内存留时间更长,使用剂量较小,磁共振成像效果更好。实体瘤具有通过高渗透性和滞留效应(EPR效应),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其肿瘤区域血供相对充足,纳米造影剂更易通过肿瘤区域内的血管壁,趋向于聚集在肿瘤组织内,产生肿瘤区域内的造影增强。纳米造影剂本身不产生造影信号,通过与水分子的接触,影响水分子中氢质子的运动,而产生造影效果。因此,本文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向进行研究:(1)增加纳米材料与水分子的交换。将顺磁性氧化钆纳米点整合到介孔二氧化硅的表面,而处于介孔二氧化硅表面的水分子,其运动相对活跃,钆原子与介孔二氧化硅周围的水分子能够充分接触,增强磁共振成像效果。(2)增加纳米材料的亲水性。通过在纳米造影剂表面修饰一层亲水性好的疏松的二氧化硅,使纳米材料中钆原子与足量水分子的相互作用。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两个方向均能够增强磁共振造影。第一种方式对磁共振T_1成像效果增强显着,第二种方式也能够增加磁共振T_1成像效果,增强效果较强,而对T_2成像效果影响较小。本实验为以后纳米造影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基础研究,为口腔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辛朋燕[8](2019)在《响应型Fe_3O_4-ZIF-8核磁共振造影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共振成像(MRI)能够以非侵入和实时监测的方式提供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解剖图像,是最强大的医学诊断工具之一。由于MRI的灵敏度低,临床上往往需要通过造影剂来增强病灶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近年来,刺激响应型造影剂受到广泛的关注,因为它与传统造影剂(呈现不变的弛豫信号)不同,能响应于病灶部位的异常物质(如p H,GSH等),从而在病灶组织和正常组织呈现不同的弛豫信号,提供更高的灵敏度和信噪比。氧化铁纳米粒子(Fe_3O_4)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具有前景的MRI造影剂。通常,小尺寸的Fe_3O_4具有良好的T1造影性能,而大尺寸或者聚集体的Fe_3O_4具有优异的T2造影性能。目前利用Fe_3O_4团聚效应设计T1-T2响应型的造影剂已有较多文献报道,但关于T2-T1转换的Fe_3O_4造影剂的研究还较少。我们利用具有p H-响应的沸石咪唑框架(ZIF-8)为矩阵与Fe_3O_4设计了一例具有T2-T1转换的Fe_3O_4造影剂。本论文共分为已下叁个章节:在第一章中,我们介绍了MRI的原理,造影剂的种类及其最新研究进展,然后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在第二章中,我们主要介绍了将小尺寸Fe_3O_4纳米粒子(6 nm左右)组装成Fe_3O_4-ZIF-8组装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生物应用。我们通过高温热解和配体交换的方法制备了水溶性Fe_3O_4纳米粒子,然后通过一步自组装法合成Fe_3O_4-ZIF-8组装体。我们通过系列溶液实验验证在微酸性和低浓度的GSH环境中,Fe_3O_4-ZIF-8解组装,释放出Fe_3O_4纳米粒子,导致T2/T1造影转变。同时,我们通过活体实验证明在T1成像中,Fe_3O_4-ZIF-8在肝脏部位呈现变暗的造影效果,而在肿瘤部位呈现由暗到亮的造影效果的转变。这种在正常部位和肿瘤部位具有不同造影效果的造影剂能够有效提高对肿瘤的诊断。在第叁章中,我们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杨荷宇,张鹏飞,张力[9](2019)在《磁共振纳米造影剂在前列腺癌诊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前列腺癌(PCa)是男性生殖系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近年来逐渐增多。因此,如何实现PCa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将有助于PCa的早期筛查及病情控制。相较于传统诊疗试剂,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作为新型诊疗试剂日益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针对纳米材料作为磁共振造影剂在PCa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临床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汪永安[10](2018)在《纳米磁共振造影剂和药物递送系统问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汪永安)12月20日,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近日,该院技术生物所吴正岩研究员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邹多宏教授团队合作,利用磁性氧化铁与硅酸锰纳米复合物制备出一种对肿瘤微环境响应的纳米磁共振造影剂和药物递送系统,可精准识别肿(本文来源于《安徽日报》期刊2018-12-24)
磁共振造影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过去10年中,分子成像技术迅速发展,并由此出现了很多有关影像检查的造影剂,其中基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展现出一些其他造影剂所没有的优异性。超支化聚乙烯亚胺价格相对低廉,可修饰性强,其研究开发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良好理化性质和结构特点,综述了各类基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制备及其生物医学应用进展,并展望此类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共振造影剂论文参考文献
[1].喻兆阳,薛慧颖.可再生磁共振造影剂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朱静怡,施健辉,杨军星,盛慧,张林珊.基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9
[3].刘丽娟,张伟,田立.磁共振弥散受限的碘造影剂脑病1例报道[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4].司元纯,张桂龙,王丹,吴正岩,邹多宏.超小氧化钆点缀的介孔二氧化硅作为磁共振T_1造影剂的实验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9
[5].朱楠.基于氧化铁纳米颗粒的高效磁共振造影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6].王冠.无造影剂心脏磁共振多模态定量评估心肌梗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7].司元纯.介孔硅修饰钆基纳米造影剂对于提高磁共振造影性能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
[8].辛朋燕.响应型Fe_3O_4-ZIF-8核磁共振造影剂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9].杨荷宇,张鹏飞,张力.磁共振纳米造影剂在前列腺癌诊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9
[10].汪永安.纳米磁共振造影剂和药物递送系统问世[N].安徽日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