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骨质疏松论文_薛青,李玥,周奕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骨质疏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骨质疏松,药物,蒙药,胸椎,性骨折,刺头,多肽。

抗骨质疏松论文文献综述

薛青,李玥,周奕[1](2019)在《补肾方药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对骨硬化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呈日益上升趋势,若不加以控制疾病发展,可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存质量,因此在临床上抗骨质疏松治疗对延缓病情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目前临床上多选择西药治疗,但是不良反应比较大,本研究探讨补肾方药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对骨硬化蛋白的影响,以期获得中医药改善骨质疏松的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选取中山大学附属五院老年病科共46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7年(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雷昱[2](2019)在《给予足跟痛患者抗骨质疏松辅助治疗的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给予足跟痛患者抗骨质疏松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足跟痛患者86例,简单随机法分为联合组与参照组,各43例。参照组单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联合组使用降钙素+钙剂+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总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β-CTX)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密度(BMD)及氧化应激中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参照组79.07%(P<0.05)。治疗1个疗程后,联合组L2~4及右股骨颈BMD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1个疗程后,联合组血清ALP、BGP水平均高于参照组,血清β-CTX、TRACP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1个疗程后,联合组血清SOD水平高与参照组,血清AOPP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抗骨质疏松辅助治疗足跟痛,疗效显着,能有效增加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恢复机体抗氧化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34期)

丁恩新[3](2019)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抗骨质疏松治疗应用在骨折合并糖尿病术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8年1-6月收治的98例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而试验组患者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两组的骨质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再骨折情况及病死情况。结果:(1)试验组的骨密度(BMD)、血磷及血钙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的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的再骨折率(8.16%)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的病死率(2.04%)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骨质量,并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使患者尽快康复,降低再骨折率与病死率,所以应当推广此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33期)

叶孟亮,张春晖,贾伟,沈青山,秦晓洁[4](2019)在《牦牛骨胶原蛋白肽抗骨质疏松活性作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也是世界范围内的公众健康问题。本文拟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系统考查牦牛骨胶原蛋白肽(yak bone collagen peptides,YBP)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改善作用,明确其代谢通路和调控网络,从而揭示其抗骨质疏松活性作用机制。将8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各8只):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50μg/kg 17β-雌二醇)、低浓度牦牛骨胶原蛋白肽处理组(100 mg/kg YBP)、中浓度牦牛骨胶原蛋白肽处理组(200 mg/kg YBP)和高浓度牦牛骨胶原蛋白肽处理组(500 mg/kg YBP),连续灌胃给药12周。采用UPLC/Q-TOF-MS检测分析大鼠血清代谢物,构建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组血清代谢指纹图谱,以多元判别分析方法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比较代谢指纹图谱,共筛选出牛磺酸脱氧胆酸、(42,7Z,10Z,13Z,16Z,19Z)-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Taurochenodeoxycholate、芥酸酰胺、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牛磺胆、Ergothioneine、脯氨酸-丙氨酸、二氨基庚二酸、N2-乙酰-L-鸟氨酸、L-瓜氨酸、二乙醇胺、泛酸、4-吡哆酸等14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代谢组学结果表明,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与机体磷脂代谢、脂肪酸代谢紊乱密切相关。牦牛骨胶原蛋白肽(<3 kDa)在改善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方面存在ABC transports、消化系统(胆汁分泌、蛋白消化吸收、矿物质吸收)、翻译、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细胞免疫、神经系统、碳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等多种代谢通路交互调控作用,牦牛骨胶原蛋白肽(<3 kDa)可同时干预多个信号通路、多环节、多靶点和多维度干预大鼠骨质疏松症预防、改善与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刘清秀,杨荟瑾,刘霜,何萍,黄昶荃[5](2019)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联合骨关节护理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药物干预联合骨关节护理对绝经后骨质疏松伴腰背痛患者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绵阳市第叁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7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伴腰背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止痛药物干预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干预加骨关节护理。1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1月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均有显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疼痛程度降低更显着(P<0.05),生活质量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联合骨关节护理对绝经后骨质疏松伴腰背痛的女性疼痛程度减轻和生活质量提高效果显着优于常用止痛药物加常规护理,可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牛利红[6](2019)在《强化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偏瘫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强化抗骨质疏松方案对急性脑梗死偏瘫伴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骨密度值、骨代谢转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伴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共1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4例),B组(64例)及C组(64例),分别采用碳酸钙D3单用、唑来膦酸单用及两者联用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骨密度值、骨代谢生化指标、骨转换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显着低于A组、B组及治疗前(P<0.05);C组患者治疗后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值均显着高于A组、B组及治疗前(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和血磷水平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C组患者治疗后25(OH)D3、PTH及OC水平均显着优于A组、B组及治疗前(P<0.05);C组患者治疗后PINP、BALP及β-CTX水平均显着优于A组、B组及治疗前(P<0.05);3组患者腹胀、便秘及肌肉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B、C组发热发生率显着高于A组(P<0.05)。结论强化抗骨质疏松方案用于急性脑梗死偏瘫伴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可有效缓解肢体疼痛症状,增加骨密度,改善骨代谢生化和骨转换指标,且安全性值得认可。(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单辉强,尹毅[7](2019)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伴有肋间痛的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的短期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少数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伴有肋间痛,并伴有骨折椎体的胸背痛症状,有时肋间痛比胸背痛更明显,给及时和正确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伴有肋间痛的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2例单发的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伴有肋间痛的12例为观察组,无肋间痛的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密度、病程、初次就诊到确诊时间和病椎椎体压缩程度,分析治疗过程和肋间痛出现的原因。术前及术后1日、1个月、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5个月,平均为(10.3±4.4)个月。两组的术后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术后1日及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病程和初次就诊到确诊时间更长,椎体压缩程度更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肋间痛的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具有病程和初次就诊到确诊时间长、病椎椎体压缩程度高的特点。PKP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引起的胸背痛及其伴有的肋间痛,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够理想,同时需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李树壮[8](2019)在《抗骨质疏松,补钙还需补维K》一文中研究指出最新的补钙理念是,在补充钙和维生素D时,必须注意维生素K2的补充。后者可以促进钙在骨骼沉积,防止血管等软组织钙化。不少中老年朋友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补了一辈子钙,最后一查还是骨质疏松?科学家对这种现象也是高度重视,做过大量的大数据研究。2017年12月26日,着名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过一篇这方面的论文。研究结果显(本文来源于《大众健康》期刊2019年10期)

丁姗姗,徐建平[9](2019)在《抗骨质疏松药对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腔种植技术和骨科植体的手术替代治疗应用已较为广泛,对于全身情况良好的患者往往可获得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然而,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全身进行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结构改变,对骨内种植体的长期稳定具有一定影响。近年来,接受口腔种植及骨科手术的骨质疏松患者逐年增多,而诸多患者面临长期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问题,因此抗骨质疏松药物对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成为医师临床综合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28期)

赵军[10](2019)在《蒙药蓝刺头抗骨质疏松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蒙药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属于蒙医自采自用常用野生草本植物药材之一,在内蒙古各地随处可见。蒙医药典籍中记载其有固骨质、止痛、接骨愈伤等功效,且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其有抗骨质疏松作用。蒙药蓝刺头文献相对较少,近年其药理、化学方面研究渐多,结论不同。因此,本文就从多个方面、层次对蒙药蓝刺头抗骨质疏松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以便于更好地指导临床。(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抗骨质疏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给予足跟痛患者抗骨质疏松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足跟痛患者86例,简单随机法分为联合组与参照组,各43例。参照组单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联合组使用降钙素+钙剂+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总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β-CTX)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密度(BMD)及氧化应激中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参照组79.07%(P<0.05)。治疗1个疗程后,联合组L2~4及右股骨颈BMD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1个疗程后,联合组血清ALP、BGP水平均高于参照组,血清β-CTX、TRACP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1个疗程后,联合组血清SOD水平高与参照组,血清AOPP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抗骨质疏松辅助治疗足跟痛,疗效显着,能有效增加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恢复机体抗氧化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骨质疏松论文参考文献

[1].薛青,李玥,周奕.补肾方药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对骨硬化蛋白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

[2].雷昱.给予足跟痛患者抗骨质疏松辅助治疗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9

[3].丁恩新.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9

[4].叶孟亮,张春晖,贾伟,沈青山,秦晓洁.牦牛骨胶原蛋白肽抗骨质疏松活性作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5].刘清秀,杨荟瑾,刘霜,何萍,黄昶荃.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联合骨关节护理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9

[6].牛利红.强化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偏瘫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

[7].单辉强,尹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伴有肋间痛的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的短期疗效分析[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9

[8].李树壮.抗骨质疏松,补钙还需补维K[J].大众健康.2019

[9].丁姗姗,徐建平.抗骨质疏松药对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9

[10].赵军.蒙药蓝刺头抗骨质疏松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桃叶珊瑚苷的化学结构式Figure1.13T...桃叶珊瑚苷的化学结构式Figure3.1The...抗骨质疏松药物对细胞的作用机制...二至丸抗骨质疏松萜类化合物的...二至丸抗骨质疏松黄酮类化合物...各组碱性确酸改染色圈片

标签:;  ;  ;  ;  ;  ;  ;  

抗骨质疏松论文_薛青,李玥,周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