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论文_朱韵,吴叶顺,徐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房间,孔型,导管,继发,外科手术,微创,肺动脉。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论文文献综述

朱韵,吴叶顺,徐敏[1](2019)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体表心电图改变及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体表心电图改变及其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收集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74例,统计心电图异常心电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并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肺动脉压组以及肺动脉高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差异。结果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心电图钩型R波发生率为67. 6%(50/74),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发生率为58. 1%(43/74),ST-T改变发生率为56. 8%(42/74);年龄是合并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影响因素(OR=1. 044,95%CI=1. 009~1. 080,P=0. 012),房间隔缺损大小是发生钩型R波和ST-T改变的影响因素(分别OR=0. 139,95%CI=0. 011~1. 774,P=0. 041; OR=0. 221,95%CI=0. 073~0. 666,P=0. 027);肺动脉高压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大于正常肺动脉压组(P <0. 05),其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和ST-T改变的发生率均显着高于正常肺动脉压组(P <0. 05)。结论体表心电图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及其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实用心电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李璟昊,张坡,盛晓棠,庚靖松,朱鲜阳[2](2019)在《不同年龄阶段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心脏腔室内径与临床症状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伴随年龄增长,房间隔缺损患者心脏腔室内径与其临床症状的变化特征。方法将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213例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纳入患病组,其中,未成年患者(年龄<18岁)141例,成年患者72例;另将同期141例心脏超声正常的未成年人纳入正常组。再根据人体生长发育阶段,将研究对象分入年龄<1岁婴儿期组、1~3岁幼儿期组、4~6岁学龄前期组、7~12岁学龄期组、13~17岁青春期组、18~40岁青年组、41~65岁中年组、年龄>65岁老年组。比较正常组和患病组不同年龄阶段的心脏腔室内径及其临床症状、心房颤动发生情况。结果 1~3岁幼儿期、4~6岁学龄前期、7~12岁学龄期、13~17岁青春期时,患病组右房舒张期最大横径、右室舒张期最大内径均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岁学龄前期、7~12岁学龄期、13~17岁青春期时,患病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65岁中年患病组、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左房舒张期最大内径均高于正常成年人,且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高于41~65岁中年患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40岁青年患病组、41~65岁中年患病组、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正常成年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8~40岁青年患病组、41~65岁中年患病组、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右房舒张期最大横径、右室舒张期最大内径均高于正常成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40岁青年患病组、41~65岁中年患病组、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的临床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年龄<18岁患病组,且随着年龄增长,临床症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1~65岁中年患病组、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的心房颤动发病率均高于年龄<41岁患病组,且随着年龄增长,心房颤动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逐渐出现心腔内径增大并超过正常人群标准值。病变最初单纯累及右房、右室,之后进展至累及左房,导致左房、右房、右室同时增大,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增大。且随着年龄增长,临床症状和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许建国,马龙,尤涛,移康,王丹[3](2019)在《经皮封堵和开胸修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经皮封堵和开胸修补两种术式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VIP、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查找关于经皮封堵和开胸修补治疗房间隔缺损相关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6月。由两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5个研究,22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皮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在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RR=0.30,95%CI(0.24,0.37)]、主要并发症发生率[RR=0.27,95%CI(0.20,0.37)]、心律失常发生率[RR=0.40,95%CI(0.30,0.52)]、心包积液发生率[RR=0.16,95%CI(0.09,0.28)]、手术时间[SMD=-3.23,95%CI(-4.04,-2.43)]、总住院时间[SMD=-2.74,95%CI(-3.16,-2.32)]、术后住院时间[SMD=-4.99,95%CI(-6.60,-3.39)]比较中均优于开胸修补,而在手术成功率[RR=0.98,95%CI(0.97,0.99)]、残余分流发生率[RR=1.73,95%CI(1.05,2.85)]、手术花费[SMD=1.86,95%CI(1.06,2.66)]比较中外科修补占优势。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较传统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对患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甘肃医药》期刊2019年03期)

肖向莉,张欣,李鑫,马芳芳[4](2018)在《循证护理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后患儿并发症预防中应用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99例ASD介入治疗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11月为时间节点,实施循证护理,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找支持证据,确定循证护理措施并实施,设为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前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措施下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99例患儿均成功实施封堵治疗,对照组心律失常4例,封堵器脱落1例,血栓形成1例,心包积液2例,无瓣膜功能障碍、心脏穿孔、外周血管损伤、死亡;观察组心律失常2例,心包积液2例,封堵器脱落1例,血栓形成1例,无瓣膜功能障碍、心脏穿孔、外周血管损伤、死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ASD介入封堵术后采用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且短期随访结果良好,有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8年21期)

王宝珠,孟凡华,马翔,马依彤[5](2018)在《经导管与外科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经导管与外科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数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CBM、万方数据库及CNKI,纳入经导管与外科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和队列研究。由两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队列研究(共计14 741例患者)。导管组全因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外科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 0.36,95%CI 0.21~0.59,P<0.0001;OR 0.37,95%CI 0.25~0.55,P<0.0001;WMD–3.77,95%CI–4.36~–3.18 P<0.00001)。导管组残余分流发生率、再次干预率高于外科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 3.55,95%CI 1.79~7.05,P=0.0003)、(OR 2.19,95%CI 1.31~3.65,P=0.003)。结论两种手术方式都是有效的,与外科手术封堵相比,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具有低死亡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低住院时间等优势,而外科手术组在残余分流发生率及再次干预率方面有一定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张炜,王强,杨士娟,徐乃勋,马卫军[6](2018)在《经皮介入治疗幼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介入治疗幼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40例确诊为继发孔型ASD患者(年龄≤2岁)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27例,心脏超声显示单发ASD 37例,多发ASD 3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1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合并肺动脉高压6例,患儿ASD直径(10.6±2.0)mm。采用经皮介入治疗,建立轨道后,输送系统沿股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通过房间隔缺损送至左心房,释放封堵器。结果 40例患儿中38例成功封堵,另2例封堵器位置不满意收回,改为择期手术。选择ASD封堵器直径(12.0±2.1)mm,输送鞘7~9 F。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术中予Plug2封堵成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同时行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压差明显下降后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所有患者术后无残余分流,随访2个月~3年,未见封堵器移位及ASD再通,术后肺动脉压均降至正常,右房、右室有不同程度缩小,复查心电图无异位心律失常、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幼儿继发孔型ASD经导管介入治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术中应根据ASD大小、边缘情况选择合适封堵器以减少残余分流、瓣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8年05期)

宁达仕[7](2018)在《经皮导管封堵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5例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经皮导管封堵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07年3月-2017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皮导管封堵的老年继发孔型ASD病人25例,年龄均在60岁及以上,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心电图(ECG)、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参数及右心导管检查参数等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1)25例老年继发孔型ASD患者,男8例,女17例,年龄60-69岁;(2)72%(18/25)患者多种症状并存,其中劳力性气促(44%)、心悸(48%)、胸闷(40%);(3)88%(22/25)患者在肺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P_2亢进并固定性分裂和不同程度收缩期杂音;(4)84%(21/25)合并有其他疾病,其中8例高血压病,2例冠心病,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8例高血脂症,1例糖尿病,4例高尿酸血症,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64%(16/25)心功能I级,28%(7/25)心功能II级,8%(2/25)心功能III级;(6)84%(21/25)患者ECG异常,其中9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4例心房颤动,2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右室肥大,2例电轴右偏;(7)88%(22/25)患者胸片显示心脏不同程度增大,心胸比率0.51-0.77(0.59±0.065);(8)TTE检查,患者右心房横径(RAD)(51.13±7.14)mm和右心室内径(RVD)(34.56±8.12)mm有不同程度增大,并且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叁尖瓣反流(TR),TR≥10ml患者的RAD明显比TR<10ml患者的大(P<0.001);52%(13/25)患者存在轻度二尖瓣反流(MR);(9)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平均压(mPAP)(14-41)(25.00±7.84)mmHg,56%(14/25)有肺动脉高压(PAH),肺/体循环血流量比(Qp/Qs)(1.1-4.3)(2.18±0.95),肺血管阻力(PVR)(1-4.4)(2.24±1.04)WU;(10)经皮导管封堵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11)随访4至133个月,平均(44.4±37.1)个月,5例失访,随访率80%,2例死亡,1例脑梗塞,1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因心悸发作再次入院,1例合并双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因双下肢水肿再次入院,所有随访患者劳力性气促、胸闷症状和日常活动耐量明显较术前改善,均无因心衰再次入院;(12)TTE术后随访,RAD、RVD、TR术后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小(P均<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术后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大(P均<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均>0.05);左心房内径(LAD)术后1天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小(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老年继发孔型ASD患者常伴有多种老年性疾病,以劳力性气促、心悸、胸闷等为主要症状且多种症状并存,但多数心功能正常。(2)老年继发孔型ASD患者除了具有P_2亢进并固定性分裂、不同程度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RBBB心电表现及右心系统负荷增大表现等ASD特征外,TR及伴发心房颤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临床问题。(3)老年继发孔型ASD患者近半数没有PAH,即使有PAH也是轻度为主。(4)老年继发孔型ASD经皮导管封堵术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并且术后随访心脏重构有逆转、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艾成,陈有东,程远建,兰建军,江汝健[8](2016)在《经导管封堵术经胸微创封堵术及胸骨正中切口修补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治疗中3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5年我院收治的ASD患者,A组为经导管封堵术,B组为经胸微创封堵术,C组为胸骨正中切口修补术。结果:叁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残余分流以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相比B组与C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手术方式均能够有效治疗ASD,而经导管封堵术相比其他两种术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性更高。(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6年07期)

汪成,杨明,肖苍松,王刚,王加利[9](2016)在《机器人修补术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成年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成年人继发孔型房间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围术期的疗效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成年患者100例作为TEASD-R组,选取同一时间段于我院接受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成年患者143例作为TIASD-O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合并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病人围术期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术后72 h内)、血制品使用情况和住院相关情况(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无院内死亡。TEASD-R组无术后早期并发症;TIASD-O组术后72 h内残余分流4例,心包积液7例,脑梗死1例,外周血管栓塞2例,新发心律失常29例,伤口愈合不良2例;两组术后新发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EASD-R组术后无叁尖瓣关闭不全;TIASD-O组叁尖瓣关闭不全轻度27例,中度8例,重度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机器人微创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叁尖瓣反流少,且在ASD类型的选择方面限制较小;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及手术费用低等优点。(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毛志刚,唱宽,舒健,关国印,曲虹[10](2016)在《72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右胸小切口封堵手术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右胸小切口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的应用效果、安全性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9月至2015年9月在解放军463医院采用右胸小切口封堵治疗的72例ASD患者的临床资料,缺损大小6~30 mm,中央型ASD 32例,混合型ASD 40例,其中,有6例为多孔型房间隔缺损。结果全组患者均封堵成功。4例术后并发右侧胸腔积液,无死亡患者。术后1、4、10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无残余分流。结论右胸小切口封堵治疗ASD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伴随年龄增长,房间隔缺损患者心脏腔室内径与其临床症状的变化特征。方法将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213例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纳入患病组,其中,未成年患者(年龄<18岁)141例,成年患者72例;另将同期141例心脏超声正常的未成年人纳入正常组。再根据人体生长发育阶段,将研究对象分入年龄<1岁婴儿期组、1~3岁幼儿期组、4~6岁学龄前期组、7~12岁学龄期组、13~17岁青春期组、18~40岁青年组、41~65岁中年组、年龄>65岁老年组。比较正常组和患病组不同年龄阶段的心脏腔室内径及其临床症状、心房颤动发生情况。结果 1~3岁幼儿期、4~6岁学龄前期、7~12岁学龄期、13~17岁青春期时,患病组右房舒张期最大横径、右室舒张期最大内径均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岁学龄前期、7~12岁学龄期、13~17岁青春期时,患病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65岁中年患病组、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左房舒张期最大内径均高于正常成年人,且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高于41~65岁中年患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40岁青年患病组、41~65岁中年患病组、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正常成年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8~40岁青年患病组、41~65岁中年患病组、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右房舒张期最大横径、右室舒张期最大内径均高于正常成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40岁青年患病组、41~65岁中年患病组、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的临床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年龄<18岁患病组,且随着年龄增长,临床症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1~65岁中年患病组、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的心房颤动发病率均高于年龄<41岁患病组,且随着年龄增长,心房颤动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逐渐出现心腔内径增大并超过正常人群标准值。病变最初单纯累及右房、右室,之后进展至累及左房,导致左房、右房、右室同时增大,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增大。且随着年龄增长,临床症状和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论文参考文献

[1].朱韵,吴叶顺,徐敏.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体表心电图改变及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9

[2].李璟昊,张坡,盛晓棠,庚靖松,朱鲜阳.不同年龄阶段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心脏腔室内径与临床症状变化特征[J].临床军医杂志.2019

[3].许建国,马龙,尤涛,移康,王丹.经皮封堵和开胸修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甘肃医药.2019

[4].肖向莉,张欣,李鑫,马芳芳.循证护理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后患儿并发症预防中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

[5].王宝珠,孟凡华,马翔,马依彤.经导管与外科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Meta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8

[6].张炜,王强,杨士娟,徐乃勋,马卫军.经皮介入治疗幼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J].天津医药.2018

[7].宁达仕.经皮导管封堵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5例的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8

[8].艾成,陈有东,程远建,兰建军,江汝健.经导管封堵术经胸微创封堵术及胸骨正中切口修补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比较[J].河北医学.2016

[9].汪成,杨明,肖苍松,王刚,王加利.机器人修补术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成年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疗效比较[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6

[10].毛志刚,唱宽,舒健,关国印,曲虹.72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右胸小切口封堵手术体会[J].临床军医杂志.2016

论文知识图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超声心动图...胎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二维超...显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Fig1T...胎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频谱多...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1 胸骨旁房间隔切面显示继发孔型房间

标签:;  ;  ;  ;  ;  ;  ;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论文_朱韵,吴叶顺,徐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