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的因素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廖福建,蒋福政,张冬梅,程洪全[1](2021)在《浅析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文中指出在临床教育过程中,医学生临床实习是重要的环节,对于提升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生向医生转变的重要过渡,同时也是医学生积累经验和丰富实践的重要环节。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的质量不高,以此我们应全面分析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因素,并积极探索有效对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临床医生。
刘欢[2](2019)在《新时代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四川省部分医学院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医务工作承担的是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一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应同时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医学生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补充力量,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将成为影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建设以及医患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部分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滑坡,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要重塑医务人员正面形象就必须要从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这个源头做起。与此同时,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举措。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法,以四川省内部分医学院校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的形式,收集汇总了反映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资料,依托回收的调查数据,结合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新时代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由此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具体研究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本课题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加以阐述。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面临重大挑战,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医学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亟待提升;同时,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有利于促进相关学科理论研究、丰富研究成果,有利于加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了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及重难点等。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阐述。从道德、职业道德的概念出发总结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内涵,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及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等。第三部分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以调查结果为依据,总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并分析其原因,部分医学生对职业道德及其教育认识不足,学校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升,教育内容不尽如人意、形式单一,教学实习医院职业道德教育缺失等。第四部分针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困境提出相应对策,要解决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困境必须以学校教育为本,优化职业道德教学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建设,并着力改善职业道德教育环境。使医学生在习得高超医术的同时兼具高尚的医学道德情操,从而提升综合素质,成为一流的医学人才。本文系统性的丰富了新时代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包括教学、环境、师资等方面,有利于提升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从而提高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本人理论功底欠佳,研究仍有不足之处,对课题的认识和论述不够深刻,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
叶春芳[3](2017)在《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阅读行为研究 ——以重庆市2所医科大学为例》文中认为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是医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转变为合格临床医生的关键过程。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阅读特点,兼有在校学生和临床医生的双重特性。但在临床实习期间,医学生不仅要参与大量的临床实践任务,还要面对各类考试、毕业论文写作以及就业、考研、医患关系等方面的压力,阅读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调查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的阅读行为特征和规律,分析他们的阅读需求以及阅读的影响因素,对于培养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阅读教育,以及拓宽医学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了阅读对于提高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参考相关文献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阅读行为的研究模型。然后通过对重庆市2所医科大学200多名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与访谈,采用定量分析结合定性分析、整体分析结合部分分析的方法,对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阅读需求、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偏好、读物来源渠道、阅读时间、阅读场所、阅读过程中的总结、标记和思考等行为以及阅读效果、阅读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归纳探讨了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阅读需求的主要特点和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阅读行为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实习期间任务的多重性,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阅读需求表现出实用性的特点;新环境的适应、各科室不停轮转、繁重的实习工作任务、出科考试、毕业考试、就业压力、医患关系等影响了阅读兴趣的持续;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认为工作忙、没有时间和精力保持经常阅读;实习期间阅读资源获取相对困难,文献保障服务难以得到满足等影响阅读的积极性;移动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已成为首选阅读工具,微博、微信、微视频等碎片化阅读也成为数字阅读的新常态,阅读中较少产生标注、批注等类纸质阅读行为,阅读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实习指导老师的期待以及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提供的需求成为影响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阅读效果的主要因素。并且根据研究数据分析结果修正了研究模型。根据调查与分析结果,笔者分别从实习医学生个体、实习单位以及图书馆三个方面,提出了引导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阅读行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为今后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医学生阅读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一是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应从强化阅读动力、掌握阅读技法、提升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等几方面加强自我优化;二是医学高校图书馆需要在加强资源建设,提供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针对性服务,设立专门的导读机构和培养专业的导读人员等措施,为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阅读服务提高服务实效;三是临床实习单位应加强对临床实习医学生的阅读指导等措施,帮助临床实习医学生更加合理、高效、科学的进行阅读,积极发挥好优化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阅读的外力引导作用。
孙梯业[4](2005)在《临床医学五年制外科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医学教育的评价正引起人们的关注。临床医学五年制外科实习质量评价作为五年制临床医学教育评价的基础和内容之一,它遵循临床医学教育评价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临床医学教育实践活动的进展要求我们关注、重视临床医学教育评价问题。本课题运用文献综合分析法、专家咨询法、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学生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现状的分析,结合学生问卷调查的实际情况,展开对五年制医学生外科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全文共分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临床医学五年制外科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1)通过对204 名正处在临床实习阶段的2000 级临床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和探讨医学生在外科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构建了用于评价(三级评价)外科实习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二部分:临床医学五年制外科实习质量评价数学模型的构建 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咨询,确定各评价要素权重;在确定权重的基础上,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建立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证明由这三部分为主要内容所构成的综合评价方法是科学、有效、可行的,可应用于临床医学五年制外科实习质量的评价。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构建了临床医学五年制外科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即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临床医学五年制外科实习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套科学、客观、可行的指标体系,对促进医学生外科实习质量的提高、强化临床实习的管理和培养合格医学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宋莉娟[5](2021)在《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及其课程设置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死亡教育是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死亡、看待死亡,利用医学死亡知识服务医疗实践和社会的教育。医学生是死亡教育的先行者,未来也是与濒死患者接触最多的照护者。医学生获取死亡教育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不仅影响个体对死亡的认知、态度和应对,也直接和间接影响着其对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乃至临终患者及家属的生命质量。死亡相关课程是普及性和专业性死亡教育的最有效形式。然而我国死亡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实践极少,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本课题旨在以医学院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医学院校本科生学情特点为基础,通过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的比较研究,以课程设计相关理论为指导,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并通过教育实验验证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课程,从而为我国医学院校死亡教育开展推广提供相应的课程指导和实施参考。方法1.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的调查分析:采用大样本横断面调查性研究了解上海市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态度与死亡教育态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的影响路径及各路径的影响效应,构建基于学情背景特点的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模型。2.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的比较分析:采用比较研究法分析目前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开展情况。从课程目标、性质、授课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数、教学师资以及课程评价等比较要素进行比较研究。3.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的课程设计:采用课程设计理论设计课程,以泰勒目标模式为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选择布卢姆目标分类理论进行课程目标分类,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借鉴;结合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比较分析结果和我国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分析结果,进行我国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标准设计,包括课程性质及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分配及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采用Delphi法专家咨询论证课程的关键要素,最终确定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标准。4.《死亡教育》课程的实施评价:采用教育实验方案评价课程效果,通过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对形成的《死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效果评价,研制实验测评工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分别进行单组前后测分析和比较分析,了解两组学生在死亡相关知识、照顾临终患者态度以及死亡应对能力的课程前后变化及两组间的区别;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半结构式个人访谈,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收获与改变,以及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结果1.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分析结果:医学院校本科生对死亡教育态度得分3.739±0.575。死亡教育态度模型路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家中谈论死亡的情形、临终患者接触经历、对死亡教育的了解共5个外因变量,死亡态度、死亡焦虑以及照顾临终患者态度共3个中介变量。其中医学生年龄、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死亡态度、死亡焦虑均对其死亡教育态度具有直接影响,性别、对死亡教育的了解、临终患者接触经历、家中谈论死亡情形分别通过中介变量对其死亡教育态度具有间接影响;另外年龄、死亡态度和死亡焦虑既有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影响,所以路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比较结果: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主要面向非实习年级学生,以选修课形式开设;课程目标多以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设定;课程内容集中于死亡与死亡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临终照护知识与技术、濒死与死亡应对,但各国的侧重点不同;理实融合教学法是死亡教育课程的主要教学策略,其中临床实践的体验式教学是应用最多的实践教学方法;课程学时数与课程内容相一致,各国差异较大;师资队伍以多学科教学团队为主;课程评价以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方式。3.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设计结果:以泰勒的目标模式为指导设计形成的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标准,包含课程性质及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分配及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课程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3个维度共计17个项目;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死亡与死亡教育展开,涵盖死亡与死亡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临终照护知识与技术、濒死与死亡应对3个主题8个章节27项内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课程共计24学时,其中理论10学时实践14学时。4.《死亡教育》课程实施评价结果:教育实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课程实施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死亡相关知识认知、照顾临终患者态度以及死亡应对能力三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课程实施后:(1)死亡教育相关知识方面,《死亡教育》课程后实验组学生大部分项目准确率得分显着高于实验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后实验组学生各项目准确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照顾临终患者态度方面,实验组学生在课程前后照顾临终患者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课程后的照顾临终患者态度得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对患者家属的关怀态度维度得分在实验组干预前后比较和实验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死亡应对能力方面,实验组学生在课程前后死亡应对能力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课程后的死亡应对能力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实验质性研究结果总结归纳出8个主题25个亚主题:(1)个体收获与改变方面,包括死亡认知的深入、死亡态度的改变、死亡应对能力的提升、延伸思考共计4个主题11个亚主题。(2)对课程的评价与建议方面,包括课程的优点、课程存在的不足、自我表现评价、对课程的建议共计4个主题14个亚主题。结论1.我国医学院校本科生对死亡教育总体持积极和肯定态度,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死亡教育课程设置应从低年级开始,定位为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通识拓展课程,充分考虑学习对象的死亡相关背景经历。2.我国死亡教育缺乏系统化、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设置应符合国情和授课对象学习特点,充分重视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促进多维课程评价。3.形成的死亡教育课程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和学习对象的学情。包含普适性死亡教育和专业性死亡教育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注重体验式教学的应用。4.死亡教育课程能够改变学生对死亡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死亡应对能力,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生活态度和职业态度,对学生今后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帮助;学生对课程评价较高,对课程的建议对后续课程的完善修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为我国死亡教育的发展推广提供了参考。
王钦[6](2021)在《某医科大学海上演练课程医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短期海上演练课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训练环节,是某医科大学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毕业生的必经科目。短期海上训练也是目前海上工作任务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重要形式包括前期准备、海上训练行动及行动结束后休整等阶段。海上演练课程作为一种应激源,对参训学生的健康,尤其是睡眠等生活方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解决短期海上演练课程对学生健康的影响,尤其是解决海上演练课程全过程对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对有效开展海上演练课程、增强训练效果、维持学生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分析某医科大学参加海上演练课程两个时期(校园准备期、海上演练期)的医学生睡眠质量现况,及这两个时期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比较分析学生校园准备期与海上演练期睡眠质量PSQI得分及睡眠质量因子得分的差异,访谈分析参加海上课程演练医学生的睡眠障碍症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学生在海上演练课程不同时期提高睡眠质量的对策及建议,为参加海上演练课程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和方向。研究方法采用自拟一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认知情绪调节量表(CERQ),对某医科大学参加海上演练课程的医学生,分别于校园准备期及海上演练期结束当天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使用SPSS 21、SAS 9.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非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率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列联表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双变量相关分析,了解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得分与不同时期PSQI得分及睡眠质量各因子得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向后:Wald法,纳入标准α=0.05,排除标准α=0.10)分析,分析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计算各危险因素的优势比(odds ratio,OR)。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采用有序Ordinal回归分析其对睡眠各因子得分的影响。焦虑、抑郁、认知情绪调节量表采用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进行信度分析,认知情绪调节量表采用确定性因子分析进行结构效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1名主诉海上演练期严重睡眠障碍的学生与9名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拟定访谈提纲“参加海上演练课程医学生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哪种症状?”“您认为影响学生睡眠质量的原因有哪些?”“您认为哪些措施可以改善学生睡眠质量?”三个问题进行半开放式访谈并提取有意义的结果。研究结果1、学生校园准备期PSQI得分(6.60±2.43分)及睡眠障碍检出率(PSQI>7,29.00%)高于同龄人,短期演练行动准备阶段睡眠质量不佳。学生校园准备期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为学习压力、身体疾病、焦虑、自我责难、责难他人,保护因素为理性分析。2、学生海上演练期PSQI得分(6.64±3.09分)及睡眠障碍检出率(PSQI>7,33.73%)低于危机应激事件及长远航人员,短期演练行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低于长远航。学生海上演练期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为晕船、认床经历、个人生活作息不规律、抑郁、自我责难、沉思,保护因素为接受。3、学生校园准备期与海上演练期两个时期学生睡眠质量得分无差异(χ2=2.318,P=0.128)。校园准备期与海上演练期两个时期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四个睡眠质量因子得分存在差异(P<0.05)。4、访谈结果:参加海上演练课程医学生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在睡眠起始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日间功能障碍等方面。睡眠质量主要受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个人生活作息不规律、认床、晕船、遗传等因素的影响。5、睡眠质量管理对策及建议:可以通过平时睡眠课程授课、参观见学、物品准备宣讲、心理准备、心理辅导、睡眠自我管理、随队配备助眠药等改善学生睡眠质量。结论建议1、参加海上演练课程医学生的睡眠质量问题较为普遍。组织者应在海上演练课程过程中对学生的睡眠质量给予高度重视。2、学生校园准备期及海上演练期的总体睡眠质量无差异,但睡眠各因子中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得分存在差异。3、平时及海上演练课程全过程均应做好健康睡眠科普教育与合理落实政治思想和心理卫生工作。医学生校园准备期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学习任务、缓解学习压力、降低身体疾病发生率、做好出发前的准备等策略来改善睡眠质量。医学生海上演练期可以采取预防措施减轻晕船引起的不适、减轻认床烦恼、改善个人生活作息规律、随队合理配备助眠药、安眠药等策略来改善睡眠质量。
李斐,由由,王维民,王志锋[7](2021)在《临床实习阶段负性事件对医学生职业意向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基于CMSS2019数据,探究临床实习阶段负性事件生对医学生从医意向的影响。方法:采用描述统计分析各类负性事件的发生范围和频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类负性事件对不同医学生群体从医意向的影响。结果:87.3%的医学生表示临床实习期间经历过负性事件,各类负性事件的发生范围以及对不同医学生群体从医意向的影响不同。结论及建议:依据各类负性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特点,应采取不同的措施改善临床实习微环境,降低临床实习微环境中负性事件对医学生从医意向的负面影响:关注临床实习阶段发生的个人生活重大负性事件及易受影响的医学生群体,主动降低职场不公负性事件的发生频率,对职业特性负性事件则应加以利用。
甘亚[8](2020)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2017年10月,“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弘扬了大健康和大医学的健康理念,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发展方向,丰富和完善现代医学的内涵。为深入贯彻落实“双一流”高校建设战略,培养世界一流医学人才,我国医学院校应主动对接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从关注个体健康转向关注群体健康,从关注疾病治疗到关注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维护,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因此,加快高质量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满足健康中国的人才需求,对于健康中国的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健康中国”战略为背景,以提高临床医学生培养质量为出发点,研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并提出优化策略,力求为优化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过程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比较法、案例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从健康中国视角出发,研究美国一流大学医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剖析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等各环节要素,进一步揭示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新内涵,明确临床医学本科生需要具备的职业态度、医学技能、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等;其次,通过专家访谈法了解医学教育领域专家对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得出“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和考核形式等方面的优化策略。研究步骤及结果第一章是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通过对临床医学教育现状和改革措施的分析,明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对健康中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优化策略等进行核心概念界定,提出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二章是研究美国一流大学医学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从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对美国6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一流医学院人才培养进行全面的剖析,总结了美国医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结合美国一流大学医学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启示。第三章是国内高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案例研究。通过对10所双一流高校的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案例研究,展示了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培养现状和特点,分析与“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人才需求的差距,最后提出在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改进。第四章是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定性研究。通过对15名临床医学领域的专家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优化措施方面进行专家深入访谈。归纳概括基于健康中国的背景理念,探讨对临床医学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并提出对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的观点和建议。第五章是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从健康战略发展需求出发,构建以大健康为理念的教学模式。在培养目标上,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推进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课程、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整合课程、临床思维与实践课程、人文素养与社会科学课程、素质拓展与创新课程五大课程模块的构建,加强学生预防意识、群体健康维护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以问题为中心、小组讨论、基于案例学习、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考核评价方面,丰富考核形式,促进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各要素的优化研究,为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供现实参考。研究结论本研究从“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出发,立足于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发展需求,提出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考核评价等方面的优化策略,为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和管理参考,丰富我国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和理论。
李汉文,高丹,曾湘良,李树平[9](2020)在《临床医学实习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临床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的犯错和违纪情况表对我院2017年临床医学实习生98例(对照组)和2018年临床医学实习生102例(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实验组实施干预。结果临床医学所有实习生SCL-90症状自测评分除了躯体化、精神疾病2个因子得分与全国医学生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焦虑、抑郁、强迫、恐怖、人际关系敏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较对照组显着下降(χ2=4.046,P<0.05),犯错率也明显降低(χ2=5.356,P<0.05)。结论临床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必须加强实习前培训及带教老师素质培养,并随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
李忠彦[10](2020)在《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为了解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现状,本研究以某综合性大学五年级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一般人口学特征、在校培养状况及实习医院的培养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分析存在问题并为医学院校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同时为医院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估考核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问卷调查,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向某综合性大学五年级医学生发放问卷393份,共回收问卷370份,其中有效问卷351份,有效回收率为89.31%,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人口学特征、在校培养状况及实习医院的培养)和《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价表》两个部分。利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双人录入,使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检验水准取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次调查的351名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得分为(70.74?9.90)分,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得分在80-100分即非常好水平的有66(18.80%)人,得分在60-80分即较好水平的有239人(68.09%)人,得分在40-60分即一般水平的有46(13.11%)人,得分在40分以下的人数为0(0%)人。临床思维能力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系统性思维能力(34.35?4.64)分、批判性思维能力(19.04?2.77)分、循证性思维能力(17.36?4.05)分。2.临床思维能力各维度各条目中得分靠前的五个条目依次是“寻求真相(3.98?0.74)分”、“基础与临床知识掌握程度,对临床症状体征的辨识程度的能力(3.86?0.80)分”、“辅助检查利用度(3.84?0.79)分”、“思想开放(3.83?0.79)分”、“求知欲(3.80?0.79)分”,得分靠后的五个条目依次是“根据现有的循证评判标准,对所查阅的文献、证据质量进行严格的评价的能力(2.89?1.01)分”、“使用循证医学的数据库和互联网进行检索信息和证据的能力(2.90?1.02)分”、“科研能力(2.91?1.07)分”、“对循证医学的知晓度(2.96?1.01)分”、“将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或信息)与您的临床经验进行有效整合,使之适合用于临床的能力(3.03?1.08)分”。3.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性别、阅读医学文献的频次、对临床思维能力的了解度、对学校课堂教学老师的综合能力满意度、参加临床教学讲座的频次,对科室培养氛围满意度是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医学生在批判性思维能力维度上的影响因素分析: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出,阅读医学文献的频次、对临床思维能力的了解度、对学校课堂教学老师的综合能力满意度,对科室培养氛围满意度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医学生在系统性思维能力维度上的影响因素分析: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出,阅读医学文献的频次、对学校课堂教学老师的综合能力满意度、轮转的科室数量,参加临床教学讲座的频次是系统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医学生在循证性思维能力维度上的影响因素分析: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性别、阅读医学文献的频次,对学校课堂教学老师的综合能力满意度是循证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1.该校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临床思维能力各维度得分中系统性思维能力得分最高,循证性思维能力得分最低。2.临床思维能力评价量表中各维度各条目得分最高条目是“寻求真相能力”,得分最低条目是“根据现有的循证评判标准对所查阅的文献、证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的能力”。3.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有:阅读医学文献的频次、对学校课堂教学老师的综合能力满意度、参加临床教学讲座的频次、对科室培养氛围满意度、对临床思维能力的了解度、性别。
二、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的因素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的因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因素 |
(一)带教老师方面的因素 |
(二)医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
(三)社会方面的因素 |
二、提升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措施 |
(一)加强带队教师队伍建设 |
(二)加强对医学生的岗前教育 |
(三)加强对医学生的管理 |
(四)更新带教观念 |
(2)新时代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四川省部分医学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及创新与不足 |
(一)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本选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三)本选题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四、本选题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概述 |
一、道德与职业道德的内涵 |
(一)道德相关概念 |
(二)职业道德相关概念 |
二、新时代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 |
(一)新时代的内涵 |
(二)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涵 |
(三)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 |
(四)医德教育中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 |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 |
第三章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
一、问卷调查概况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问卷的构成 |
(三)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二、问卷效度和信度检验 |
(一)效度检验 |
(二)信度检验 |
三、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
四、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已经取得的主要成绩 |
(一)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日益受到各方重视 |
(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初具规模 |
五、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 |
(一)少数医学生对职业道德及职业道德教育认识不足 |
(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
(三)教学实习医院的职业道德教育缺失 |
六、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
(一)不少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不明确 |
(二)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
(三)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
(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
第四章 新时代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
一、优化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体系 |
(一)丰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 |
(二)改进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 |
(三)拓展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考核方式 |
二、改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环境 |
(一)深化医院体制改革,净化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环境 |
(二)加强监督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
(三)注重校园环境建设,营造人文校园 |
三、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建设 |
(一)鼓励医学专业课教师加强自身人文修养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
(三)强化辅导员队伍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情况 |
(3)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阅读行为研究 ——以重庆市2所医科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概念界定 |
1.2.1 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 |
1.2.2 阅读 |
1.2.3 阅读行为 |
1.2.4 阅读需求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1.1 一般阅读行为研究 |
2.1.2 医学生阅读行为研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一般阅读行为研究 |
2.2.2 医学生阅读行为研究 |
2.3 对以往研究的总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相关理论和研究模型 |
3.2 问卷设计 |
3.2.1 数据获取方式 |
3.2.2 问卷的具体设计思路 |
3.2.3 问项设计 |
第4章 实证研究 |
4.1 调查过程 |
4.1.1 调研范围的选定 |
4.1.2 正式调查 |
4.1.3 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
4.2 数据统计和分析 |
4.2.1 个人特征描述统计 |
4.2.2 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的阅读需求 |
4.2.3 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的阅读行为影响因素 |
4.2.4 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的阅读行为特征分析 |
4.2.5 个人特征与阅读需求方差分析 |
4.2.6 个人特征与阅读影响因素方差分析 |
4.2.7 个人特征与阅读行为方差分析 |
4.3 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阅读行为特点总结 |
4.3.1 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阅读的积极表现 |
4.3.2 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阅读存在的问题 |
4.3.3 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阅读行为的主要因素 |
4.4 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阅读行为模型修正 |
第5章 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阅读服务对策 |
5.1 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加强自我优化 |
5.1.1 培养阅读兴趣,强化阅读动力 |
5.1.2 掌握阅读技法,提升阅读能力 |
5.1.3 培养良好习惯,提高阅读效果 |
5.1.4 坚持阅读经典,提升阅读品质 |
5.2 医学高校图书馆加强资源建设和阅读服务 |
5.2.1 加强馆藏资源建设,构建合作共享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
5.2.2 完善实习生借阅制度,提供针对性服务 |
5.2.3 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加强与临床实习医学生的密切联系 |
5.2.4 设立专门的导读机构和导读人员,提高服务实效 |
5.3 实习医院加强阅读指导,营造良好阅读环境 |
5.3.1 加强实习指导老师的推荐 |
5.3.2 营造良好阅读环境和氛围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创新 |
6.2 研究创新 |
6.3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阅读行为试测问卷 |
附录2 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阅读行为正式调查问卷 |
附录3 访谈提纲 |
致谢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一览表 |
(4)临床医学五年制外科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 临床医学五年制外科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医学五年制外科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确立 |
一、构建临床医学五年制外科实习评价指标体系 |
(一)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 |
(二)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二、研究的方法 |
(一) 评价指标的遴选方法 |
(二) 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方法 |
(三) 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
三、研究设计方案及研究技术路线 |
四、研究的内容 |
(一) 初步构建临床医学五年制外科实习质量评价系统草案 |
(二) 评价指标的筛选 |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医学五年制外科实习质量评价体系数学模型的构建 |
一、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一) 方法与步骤 |
(二)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
二、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 |
三、专家积极性及权威性分析 |
四、数学模型的建立 |
(一) 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过程 |
(二) 确立数学模型 |
(三) 模型求解与应用 |
(四) 模糊综合评定结果 |
小结 |
结论与讨论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国内外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的现状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I |
(5)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及其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
一、研究背景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三、理论基础 |
四、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现状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对象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第三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比较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第四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结果 |
四、结论 |
第五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实验研究 |
一、实验方案设计 |
二、实验课程实施 |
三、实验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
四、实验结果 |
五、实验结果讨论 |
第六部分 讨论 |
一、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的设计思考 |
二、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的实施建议 |
三、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的推广价值 |
小结 |
一、主要研究成果 |
二、研究的创新点 |
三、研究的局限性与后续研究的思考 |
附录一 《死亡教育》课程标准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
附录二 《死亡教育》课程前后测问卷(节选) |
附录三 关于《死亡教育》课程访谈的知情同意书 |
综述 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的开展现状与启示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6)某医科大学海上演练课程医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校园准备期医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分析 |
一、基本情况 |
二、心理状况评估 |
三、睡眠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二部分 海上演练期医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分析 |
一、基本情况 |
二、心理状况评估 |
三、睡眠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三部分 海上演练课程医学生不同时期睡眠质量比较分析 |
一、不同时期医学生睡眠质量状况比较分析 |
二、讨论 |
三、小结 |
第四部分 海上演练课程医学生睡眠质量相关质性访谈 |
一、访谈对象 |
二、访谈提纲 |
三、学生访谈结果 |
四、管理人员访谈结果 |
五、讨论 |
六、小结 |
第五部分 海上演练课程医学生睡眠质量管理对策与建议 |
一、平时及海上演练课程全过程 |
二、校园准备期 |
三、海上演练期 |
四、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海上航行人员睡眠质量研究探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7)临床实习阶段负性事件对医学生职业意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 |
2.2 负性事件发生范围及频率 |
2.3 经历负性事件对于从医选择的影响 |
3 讨论与建议 |
3.1 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经历负性事件的范围广,影响因事因人而异 |
3.2 关注个人生活重大负性事件对临床医学生从医意向的负面影响 |
3.3 减少职场不公事件,帮助临床医学生形成健康的职业观 |
3.4 利用职业特性负性事件锻炼医学生的临床能力 |
3.5关注更易受负性事件影响的弱势群体 |
(8)“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基本概念界定 |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美国一流大学医学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 |
2.1 研究目的和方法 |
2.2 研究结果 |
2.3 讨论与启示 |
第三章 国内高校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案例研究 |
3.1 研究目的和方法 |
3.2 研究结果 |
3.3 讨论 |
第四章 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定性研究 |
4.1 研究目的和方法 |
4.2 定性研究的结果 |
4.3 讨论 |
第五章 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研究 |
5.1 指导思想 |
5.2 优化原则 |
5.3 优化思路 |
5.4 优化策略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专家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临床医学实习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调查方法 |
1.2.2干预措施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本院临床医学实习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 |
2.2 两组临床医学实习生SCL-90症状自测评分比较 |
2.3 两组临床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比较 |
2.4 两组临床医学实习生犯错率及违纪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1 临床医学实习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
3.2 临床医学实习生的心理变化分析 |
3.3 解决对策 |
3.3.1 重视实习前培训,增强学生自信心 |
3.3.2强化师资培训,提高带教责任心 |
3.3.3 针对学生心理变化,采取不同教育方法 |
(10)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调研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统计分析法 |
第3章 结果 |
3.1 医学生的一般资料情况 |
3.1.1 医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情况 |
3.1.2 医学生选择临床医学专业的原因及对临床思维能力的了解程度 |
3.1.3 医学生在学校接受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情况 |
3.1.4 医学生在医院实习接受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情况 |
3.2 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各维度各条目得分情况 |
3.2.1 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得分情况 |
3.2.2 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各维度得分情况 |
3.2.3 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各维度各条目具体得分情况 |
3.3 不同特征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
3.3.1 性别 |
3.3.2 年龄 |
3.3.3 父亲学历 |
3.3.4 母亲学历 |
3.3.5 亲属从事临床医学相关专业 |
3.3.6 选择临床医学专业的原因 |
3.3.7 学制 |
3.3.8 对临床思维能力的了解程度 |
3.3.9 临床思维能力的需要程度 |
3.3.10 学习成绩 |
3.3.11 阅读医学文献的频次 |
3.3.12 每天的学习时间 |
3.3.13 临床思维能力相关课程 |
3.3.14 兴趣小组或者其他相关活动 |
3.3.15 临床教学形式 |
3.3.16 临床教学形式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 |
3.3.17 课堂教学老师的综合能力的满意程度 |
3.3.18 实习时长 |
3.3.19 轮转科室数量 |
3.3.20 科室学习内容 |
3.3.21 参加教学查房的频次 |
3.3.22 参加病例讨论的频次 |
3.3.23 参加临床教学讲座的频次 |
3.3.24 接触到病人的病例、体格检查等资料的频次 |
3.3.25 带教老师对您书写病例的指导频次 |
3.3.26 带教老师对病例记录书写的满意程度 |
3.3.27 对实习带教老师综合能力的满意程度 |
3.3.28 对所轮转过的科室培养氛围满意程度 |
3.4 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3.4.1 医学生一般资料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影响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3.4.2 医学生一般资料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3.4.3 医学生一般资料对系统性思维能力影响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3.4.4 医学生一般资料对循证性思维能力影响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现状 |
4.2 医学生一般资料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 |
4.3 对策与建议 |
4.3.1 提高对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视 |
4.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4.3.3 建立科学规范的临床思维能力评价体系 |
4.3.4 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教学模式相结合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的因素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 廖福建,蒋福政,张冬梅,程洪全. 现代职业教育, 2021(36)
- [2]新时代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四川省部分医学院校为例[D]. 刘欢.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1)
- [3]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阅读行为研究 ——以重庆市2所医科大学为例[D]. 叶春芳. 西南大学, 2017(02)
- [4]临床医学五年制外科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D]. 孙梯业. 第三军医大学, 2005(01)
- [5]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及其课程设置研究[D]. 宋莉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6]某医科大学海上演练课程医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分析[D]. 王钦.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7]临床实习阶段负性事件对医学生职业意向的影响[J]. 李斐,由由,王维民,王志锋.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21(02)
- [8]“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研究[D]. 甘亚.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9]临床医学实习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 李汉文,高丹,曾湘良,李树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20(27)
- [10]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李忠彦. 吉林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