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肠道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肠道,病毒,手足,病原,核酸,病毒感染,免疫。
肠道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韩贤良,韩贤明[1](2019)在《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阳性高白细胞水平手足口病抗生素治疗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阳性高白细胞水平手足口病抗生素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阳性高白细胞水平手足口病患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抗生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0%(42/42),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结论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阳性高白细胞水平手足口病的治疗中,是否应用抗生素应视患者病情决定,其治疗价值与常规药物相比并无特殊性。(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34期)
林倩,胡俊英,李卓宸,李欣,王旭[2](2019)在《宁夏地区牛场E种肠道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牛肠道病毒感染是近年来国内新报道的一种传染病,其病原体为微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中的肠道病毒。本研究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宁夏地区的部分牛群肠道病毒感染进行了调查,其感染率为9.85%、27%、28.2%。应用Vero细胞从采自宁夏牛群的粪便样品中分离出2株病毒,采用病毒学技术、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毒鉴定发现,2株病毒均为肠道病毒。应用PCR技术扩增分离毒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并对其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分离的2株病毒均为E种肠道病毒。该结果将为宁夏地区肠道病毒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关恒云,王春荣,刘岚铮,杨国梁,赵怀龙[3](2019)在《济南市2012~2017年手足口病肠道病毒谱变化及流行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阐明济南市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病原谱的构成及变化,探索不同肠道病毒类型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济南市手足口病标本4 929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EV-A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和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V-A10);对肠道病毒通用(PE)阳性而未明确分型标本采用巢式RT-PCR方法,扩增肠道病毒5′-非翻译区(5′-UTR),经核苷酸序列测定明确肠道病毒类型。结果 4 929例标本中共检出27种肠道病毒类型,除EV-A71、CV-A16、CV-A6和CV-A10外,柯萨奇病毒A组(CV-A2、4、5、9、12、13、21、22、24)、柯萨奇病毒B组(CV-B1~5)、埃可病毒(E3、6、7、9、11、18、24、25、30)均有检出。轻型病例肠道病毒感染率居前4位的是CV-A16(29.03%)、EV-A71(25.67%)、CV-A6(17.58%)和CV-A10(3.10%),重症病例为EV-A71(77.64%)、CV-A16(5.59%)、CV-A6(1.86%)和CV-A10(1.24%)。CV-A6和CV-A10感染者的发病年龄较EV-A71和CV-A16感染者略小,分别为(3.02±2.43)岁、(2.87±1.67)岁、(3.29±2.34)岁和(3.36±2.1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59,P=0.003)。流行季节研究显示,EV-A71和CV-A16发病高峰为第2或4季度,CV-A6好发于6~12月份,CV-A10病例6~8月份发病较多。平阴县和章丘区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3.49%和91.99%。结论济南市手足口病肠道病毒谱以EV-A71、CV-A16、CV-A6和CV-A10为优势型别,27种肠道病毒共存。常年监测非EV-A71非CV-A16肠道病毒的流行特征,及时掌握肠道病毒谱变化,有助于及时完善手足口病疫情的防控措施。(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高建民[4](2019)在《肠道病毒核酸与抗体联合检测在手足口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手足口病诊断采取肠道病毒核酸与抗体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我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为收治时间,分别对其采取肠道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及肠道病毒核酸联合抗体检测,并对比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本文研究中,经肠道病毒核酸与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6.00%,高于单纯抗体检测及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的阳性率,P <0.05。结论对手足口病诊断采取肠道病毒核酸与抗体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显着,可提高检测的阳性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30期)
林克武,徐志伟[5](2019)在《穿心莲内酯对肠道病毒71感染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对肠道病毒71(EV71)感染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方法将51只ICR乳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7只,模型组,实验组小鼠予以腹腔注射EV71病毒液(1. 25×107CCID50·m L~(-1)),每次0. 2 m L,每日1次,连续7 d,构建重症手足口模型;对照组予以腹腔注射等量0. 9%氯化钠。实验组术后第3 d腹腔注射10 mg·kg-1穿心莲内酯,每日1次,对照组及模型组则注射等量0. 9%氯化钠,各组均连续干预7 d。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脑组织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培养基检测小鼠肠道菌群含量。结果给药后,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IL-6含量分别为(3. 59±1. 05),(39. 58±6. 98),(23. 69±2. 58) pg·m L~(-1); TNF-α含量分别为(3. 26±1. 02),(52. 12±3. 96),(25. 12±3. 33) pg·m L~(-1); CD8+/CD3+分别为(20. 15±1. 25)%,(8. 56±0. 69)%,(16. 98±1. 56)%; CD4~+/CD~3+分别为(29. 63±2. 15)%,(9. 35±1. 69)%,(24. 16±3. 25)%;肠道中总细菌数量分别为(78. 69±56. 14),(76. 28±3. 26),(326. 48±32. 05)×106CFU·m L~(-1);双歧杆菌数量分别为(7. 26±3. 20),(7. 12±0. 36),(109. 56±3. 26)×10~6CFU·m L~(-1)。模型组分别与对照组、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穿心莲内酯可减轻重症EV71感染小鼠脑组织病理损伤,改善肠道菌群,可能与其所具有的抗炎及免疫调控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苏鹏珍[6](2019)在《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肠道病毒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新生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体征、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干预组新生儿心率与面色体征均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组高热持续时间、精神萎靡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1);干预组在社会、情感、生理、角色方面评分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对肠道病毒感染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29期)
阳文芳[7](2019)在《EV71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及预防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手足口病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近年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于手足口病患儿的积极诊治和预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临床研究显示,EV71感染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危害患儿的神经系统,甚至导致患儿死亡。因此,对于EV71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及预防的相关研究尤为重要。此外,多位学者研究发现,对于手足口病患儿的全方位护理在诊疗过程中也十分重要。全方位护理的开展,有助于缓解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消除各类不良反应,进而改善患儿的预后状况。为进一步研究EV71手足口病患儿的诊疗及护理,我院对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汇总和深入分析,作一综述如下。(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4期)
罗万军,唐锋,孔德广,谭晓东,王育继[8](2019)在《武汉地区儿童肠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武汉地区儿童肠道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不同核型肠道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差异,为制定肠道病毒诊疗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6-2018年武汉市两家哨点医院(武汉儿童医院、湖北省妇女儿童中心)疑似肠道病毒感染患儿8 580例的咽拭子或肛拭子,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及分型,同时收集患儿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趋势、临床症状、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淋巴细胞(CD_3~+、CD_3~+CD_4、CD_3~+CD_8~+、CD_4~+/CD_8~+)及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IgM、IgG、补体C3、C4]等特征。结果 2016-2018年共检出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阳性884例,阳性率为10.30%(884/8 580)。2017年阳性率最高,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V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5-7月达到高峰,10月又出现一个小高峰。93.33%(825/884)的阳性病例为6岁以内患儿。不同核型的肠道病毒感染的患者除肢体抖动外,其他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核型EV感染患者CRP、CD_3~+、CD_3~+CD_4~+T淋巴细胞百分比、补体C3、C4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病例患者更易发生高热、腹泻、肢体抖动、呼吸异常、心率增快等症状。重症患儿WBC、NEU、CRP、免疫标记物IgA、IgG、补体C3、C4分别为(12.44±3.92)×10~9/L、(8.58±8.02)×10~9/L、(6.69±8.47)mg/L、(1.01±0.79)g/L、(8.41±2.46)g/L、(1.05±0.37)g/L、(0.59±2.01)g/L均高于轻症患儿(P<0.05),而CD_3~+、CD_3~+CD_4~+分别为(40.81±8.18)%、(18.12±6.72)%低于轻症患儿(P<0.001)。结论武汉地区肠道病毒的流行核型已逐渐发生变化,2017、2018年其他肠道病毒基因型已经取代EV-71、Cox A-16成为优势核型。我国仍需继续开展肠道病毒的日常和哨点监测工作,并进一步加强对其他核型的检测,密切关注核型的变化,为提供有针对性的防控与治疗措施提供依据。同时针对其他核型的肠道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也刻不容缓。重症病例易引发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应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邱丽红,罗文英[9](2019)在《肠道病毒71型感染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71,EV71)是一种具有潜在致命性和破坏性的嗜神经细胞病毒,可能是新型小儿麻痹症的致病因素,局灶性瘫痪与受累的脑干灰质或脊髓有关[1]。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疱疹和相关并发症的严重儿科病例和较高死亡病例在亚洲带来了巨大的公共卫生影响[2]。目前,EV71疫苗已被批准用于手足口病预防,但仍面临各种EV71大流行毒株的适用性、疫苗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国际要求、不同病原体监测和检测方法的标准化等问题[3]。然而,由于基因组突变率高,对EV71感染引起严重的脑和肺并发症甚至死亡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尚无针对手足口病患者的特异性抗病毒治疗方法。因此,EV71感染的发(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霍丽霞,李辉,温晓红,王翔,郭璐[10](2019)在《湖州市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肠道病毒感染的病原谱及临床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湖州市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的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病原谱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6月-1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肠道病毒检测为阳性的咽拭子标本,巢式PCR法扩增肠道病毒5′-UTR区域,测序分型,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30例阳性样本中共检出8种血清型,分别为CVA2、CVA4、CVA6、CVA10、CVA16、CVB2、Echo14和Echo30,其中CVA2、CVA6是2种主要的肠道病毒血清型,构成比分别为20.00%、43.33%;男童较女童易感染,CVA在各个年龄段均有感染,但以3岁以下儿童为主(68%,17/25),而Echo感染以5岁以上儿童为主(100%,3/3)。EV感染引发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以两肺呼吸音粗、咽充血、发热、扁桃体肿大、疱疹为主要表现。结论湖州市,EV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重要病原体之一,存在多样性。各不同血清型肠道病毒导致的临床症状、体征交错,难以单独依赖临床表征鉴定,应重视肠道病毒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分型鉴定。(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肠道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牛肠道病毒感染是近年来国内新报道的一种传染病,其病原体为微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中的肠道病毒。本研究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宁夏地区的部分牛群肠道病毒感染进行了调查,其感染率为9.85%、27%、28.2%。应用Vero细胞从采自宁夏牛群的粪便样品中分离出2株病毒,采用病毒学技术、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毒鉴定发现,2株病毒均为肠道病毒。应用PCR技术扩增分离毒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并对其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分离的2株病毒均为E种肠道病毒。该结果将为宁夏地区肠道病毒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肠道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韩贤良,韩贤明.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阳性高白细胞水平手足口病抗生素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2].林倩,胡俊英,李卓宸,李欣,王旭.宁夏地区牛场E种肠道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畜牧与兽医.2019
[3].关恒云,王春荣,刘岚铮,杨国梁,赵怀龙.济南市2012~2017年手足口病肠道病毒谱变化及流行特征[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4].高建民.肠道病毒核酸与抗体联合检测在手足口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5].林克武,徐志伟.穿心莲内酯对肠道病毒71感染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6].苏鹏珍.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7].阳文芳.EV71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及预防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8].罗万军,唐锋,孔德广,谭晓东,王育继.武汉地区儿童肠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9].邱丽红,罗文英.肠道病毒71型感染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9
[10].霍丽霞,李辉,温晓红,王翔,郭璐.湖州市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肠道病毒感染的病原谱及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