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属性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笔类名词,属性义,知识本体,词义球结构
属性义论文文献综述
邱庆山[1](2018)在《汉语笔类名词的属性义知识本体描写与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叁要素"对象义、属性义、属性值义"组合而成的词义球结构理论和认知组合性词义观在词义结构构成、词义要素赋值扩展与句法结构生成、句法-语义接口等问题上提出了新的思想观点。属性是认识事物的角度,词的属性义是词义结构扩展生成句法结构的桥梁纽带,在获取语义的认知过程中具有意义关联作用。属性义相对有限而属性值义是无限的,词的属性义知识本体呈现了词在组合使用时的语义关联机制,是词语具体组合运用的指南,也是重要的词义知识资源。词的具体用法体现着词义结构要素赋值扩展的诸多信息,从笔类名词的具体用法中抽取词的属性义可以构建词的属性义知识本体,这在词义资源建设和应用上都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宋慈[2](2018)在《物质名词“阳光、空气、水”的属性义抽取与知识本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检索得到的物质名词“阳光、空气、水”为语料,以生成词库理论为理论背景,以认知组合性词义观和词义球结构理论为直接依据,通过全面考察物质名词“阳光、空气、水”的原始使用面貌,根据词的具体使用环境,分析句法结构中词与词之间邻现组合的原因和语义关联机制,最终得到物质名词“阳光、空气、水”的全部属性义276个,其中“阳光”的具体属性义112个、“空气”的具体属性义161个、“水”的具体属性义196个,并将这些具体属性义进一步归纳概括为10种初始属性义,分别构建了物质名词“阳光、空气、水”的属性义知识本体。该属性义知识本体完整呈现了物质名词“阳光、空气、水”在语言使用中的实际用法,也呈现了人们认知这叁种物质的知识体系。本文是名词属性义知识本体构建的一个初步实践成果,对于建设较大规模的名词词义知识资源具有示范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词的属性义知识本体的理论及应用价值,认为词的属性义在词义结构扩展生成句法结构过程中所起的桥梁纽带作用,能够解释词间邻现组合产生动态组合意义的认知语义动因。同时认为,名词属性义知识本体建立了一种更为精密、更为全面的理解名词词义的认知模型,实现了对名词的句法、语义知识的语言建模,其所包含的多层次的词义知识体系为信息提取、内容分析、文本计算等多种自然语言处理与应用工作,为解决句法—语义界面问题,提供了基础性的资源支撑。(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8-04-12)
许晓华[3](2015)在《比喻造词中名词性喻指成分属性义的义项设置与释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将比喻造词中名词性喻指成分凸显出来的意义称为"名词性喻指成分的属性义"。文中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2670个比喻式复合词中的名词性喻指成分的属性义义项设置、释义方式进行了全面考察,发现属性义的凸显度、类型及其语义特点是影响辞书喻指成分属性义义项设置的主要因素,而喻指成分的位置与属性义的类型会直接影响辞书属性义释义模式的选择。最后指出辞书在喻指成分属性义的义项设置与释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辞书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闫海芳,郭顺[4](2014)在《论修辞中词语属性义的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修辞中,很多辞格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们都提取使用了词语的属性义。构式压制和句法规约、社会群体成员的共识、认知加工上的突显与抑制机制等为词语属性义的提取使用提供了条件。语义和句法相互作用,属性义在使用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属性义所具有的语义特征为修辞的深层合法性提供了解释。修辞研究中应加强知识本体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毕节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宋晓霞[5](2014)在《副名组合中名词属性义显现方式及语境的揭示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副名组合这一语言形式是一种与既定汉语语法体系相矛盾的语法现象。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该组合不仅没有消失,反而以其言简意丰的生命力呈现出不断增加的使用态势。本文通过对实际语料的分析,结合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该组合中名词属性义的来源、显现方式以及语境对该组合中名词属性义的揭示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许晓华[6](2013)在《比喻造词中名词性喻指成分属性义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喻指成分的属性义"指比喻式复合词中名词性喻指成分凸显的、与其所指称事物属性特征相关的意义。文章将此类属性义划分为位置、形貌、动态、颜色、声音、功能、性质等七种类型。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2641个比喻式复合词的考察,文章认为喻指成分所属语义类与其属性义的分布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性:形貌和动态属性义在动物类喻指成分中最凸显,形貌和性质属性义在自然物类喻指成分中最凸显,形貌和功能属性义在人工物类喻指成分中最凸显,等等。(本文来源于《语文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高兴艳[7](2013)在《语料库视野下的现代汉语天气属性义场代表字义项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气属性义场是现代汉语的基本义场。本文以天气属性义场中的五个代表字“凉”、“暖”、“燥”、“晴”、“热”为研究对象,运用语料库技术方法,对其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进行了重新描写,并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以下简称《现汉》)中这五个代表字的义项描写及复字词收录等方面进行献疑。文章共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从与词典编纂相关的语义场理论与划分实践,特别是形容词语义场的划分方面进行回顾与展望,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形容词语义场的两大划分原则:遵循客观性原则、遵循人类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原则,并对《现汉》中单音核心形容词的语义场进行了初步划分。第二部分为论文的第一到第五章,在分析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对“凉”、“暖”、“燥”、“晴”、“热”这五个天气属性义场中的代表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进行了重新描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同场同模式等语言学特别是词典学研究成果,对《现汉》天气义场中代表字的义项释义及收词等方面提出了修改拙见。第叁部分为论文结语,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并说明了文章的不足之处。本文主要是在语料库技术的支撑下,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现代汉语天气属性义场中的五个代表字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并对《现汉》中的这五个字从收词释义方面提出了参考性建议,希望能够为以后相关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3-05-01)
欧阳丽文[8](2013)在《语料库视野下的现代汉语空间属性义场代表字义项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随着语料库技术的蓬勃发展,词典编纂者逐渐着眼于将语言学研究和词典编纂与语料库技术相结合,形成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论文正是以此技术为支撑,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从全新的视角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远’“大”、“小”、“高”、“低”五个空间属性义场代表字的义项分布进行重新审视,并对其释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参考性建议。论文的第一部分为序言,对词典释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并归纳出语文性词典已有的几条义项建立原则,以此为基础,我们还提出了自己的义项补录原则,即最低频次原则。第二部分为第一章至第五章。分别以“远”、“大”、“小”、“高”、“低”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相关语料的基础上,认为“远”字存在释义不当的问题,并漏收两个义项;“大’字释义也漏收了两个义项;“小”字释义漏收了叁个义项;“高”字释义多收一个义项,漏收两个义项,同时还存在释义不当的问题;“低”字释义存在两个释义不当的义项,并且漏收了两个义项。针对每个字释义中存在的问题,以语言学和词典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论文提出相关的修正与补录建议。第叁部分为结语,主要对文章五个研究对象的义项分布进行总结,并对其释义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3-05-01)
龙涛,王玉清,李云艳[9](2011)在《主宾语位置上名词的属性义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名词的空间义与其他意义类型的区分出发,分析了现代汉语主宾语位置上表达属性义名词的形式与语义特点,认为在主宾语位置上表属性义的名词,存在以单数形式表示属性主体复数的用法。此时,指"个"接近指"类"用法的个体量词,正是实体名词在主宾语位置上不指称实体而指称实体"属性"的形式标记。(本文来源于《汉语学习》期刊2011年03期)
龙涛,杜依倩[10](2011)在《对空间义的区分:名词的属性义表达(二)——主宾语位置上名词的属性义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对名词的空间义与其他意义类型进行区分这个立足点出发,分析了现代汉语名词在主宾语位置上表达属性义时的形式与语义上的特点。文章认为,此时指"个"接近指"类"用法的个体量词,正是实体名词不指称实体而指称实体的"属性"事物的形式标记。并认为现代汉名词对属性义的表达,存在一个从主宾语位置,再到定语位置、谓语位置、再到"‘很’类副词+N"格式、状语位置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与过渡阶段;这个阶段中的每一步,名词的指称功能在逐步消弱,名词的空间义在逐步消失,与形容词、区别词逐步接近,但名词表属性义时一定程度上还残留些空间义与弱指称功能,同时还具有主观性与模糊性特征。(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属性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检索得到的物质名词“阳光、空气、水”为语料,以生成词库理论为理论背景,以认知组合性词义观和词义球结构理论为直接依据,通过全面考察物质名词“阳光、空气、水”的原始使用面貌,根据词的具体使用环境,分析句法结构中词与词之间邻现组合的原因和语义关联机制,最终得到物质名词“阳光、空气、水”的全部属性义276个,其中“阳光”的具体属性义112个、“空气”的具体属性义161个、“水”的具体属性义196个,并将这些具体属性义进一步归纳概括为10种初始属性义,分别构建了物质名词“阳光、空气、水”的属性义知识本体。该属性义知识本体完整呈现了物质名词“阳光、空气、水”在语言使用中的实际用法,也呈现了人们认知这叁种物质的知识体系。本文是名词属性义知识本体构建的一个初步实践成果,对于建设较大规模的名词词义知识资源具有示范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词的属性义知识本体的理论及应用价值,认为词的属性义在词义结构扩展生成句法结构过程中所起的桥梁纽带作用,能够解释词间邻现组合产生动态组合意义的认知语义动因。同时认为,名词属性义知识本体建立了一种更为精密、更为全面的理解名词词义的认知模型,实现了对名词的句法、语义知识的语言建模,其所包含的多层次的词义知识体系为信息提取、内容分析、文本计算等多种自然语言处理与应用工作,为解决句法—语义界面问题,提供了基础性的资源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属性义论文参考文献
[1].邱庆山.汉语笔类名词的属性义知识本体描写与构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宋慈.物质名词“阳光、空气、水”的属性义抽取与知识本体构建[D].湖北大学.2018
[3].许晓华.比喻造词中名词性喻指成分属性义的义项设置与释义[J].辞书研究.2015
[4].闫海芳,郭顺.论修辞中词语属性义的提取[J].毕节学院学报.2014
[5].宋晓霞.副名组合中名词属性义显现方式及语境的揭示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6].许晓华.比喻造词中名词性喻指成分属性义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J].语文研究.2013
[7].高兴艳.语料库视野下的现代汉语天气属性义场代表字义项分布研究[D].广西大学.2013
[8].欧阳丽文.语料库视野下的现代汉语空间属性义场代表字义项分布研究[D].广西大学.2013
[9].龙涛,王玉清,李云艳.主宾语位置上名词的属性义表达[J].汉语学习.2011
[10].龙涛,杜依倩.对空间义的区分:名词的属性义表达(二)——主宾语位置上名词的属性义表达[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